中國的戲劇表演訓練方法是怎樣一路走來的?藝菲心語2019-07-25 11:52:28

中國戲劇是在中國秦腔劇種的基礎上派生成長髮展起來的。中國秦腔發源於甘肅,發展於陝西,這是世人公認的。無論是京劇、豫劇、黃梅戲等等,其發展的基礎都離不開秦腔。因為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秦腔的雛形。

中國戲劇的表演,之所以能夠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與廣大演員的精彩表演是分不開的。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就說明,演員要在舞臺上的表演得到觀眾的認可,就必須苦練基本功。真正做到熟練掌握“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神、法、步。只有這樣,才能在舞臺表演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達到感染觀眾的藝術效果!

但凡在戲劇舞臺上能夠輕鬆自如的扮演好自己所擔負的人物角色,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不可能做到的。無論是旦角演員的雲步、甩袖、吹火,還是須生演員的帽翅功、梢子功、髯口功,武生演員的踢腿下腰、倒立劈叉、對打格鬥,都必須進行刻苦的專業訓練。只有堅持冬練嚴寒,夏練酷暑,長此以往,持續努力,才能練就出一身好功夫。

作為一名戲劇演員,不僅要有上述所講的基本功外,更重要的還應練聲嗓練唱腔,要有超強的背戲詞背唱腔的記憶力。一位真正優秀的戲劇演員就是從這些最基本的訓練方法開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中國戲曲的主旨就是歌舞演故事,以劇中人物的情節發展來歌詠當時社會環境並隱射百姓生活,在戲曲的前年延續和發展中,訓練手段也更加系統化。就我自己的理解,從唱做念打四個方面來說吧。

唱,無論是什麼劇種,都離不開劇中人的演唱,演唱講究以情帶聲,聲到情到,感染力強,唱腔動人。在訓練時,根據各劇種不同的發聲位置不同,各有千秋,比如黃梅戲要求本嗓唱,京劇旦角兒要求小嗓兒,京劇小生要求龍虎音,各派別也都不一樣,等等。唱是一個戲曲演員的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會唱,懂得運用唱的技巧,要在人物之中。

念,俗話說千金對白四兩唱,這句話我的理解不是說唱不重要,而是念白更需要韻味兒。各種劇種對唸白的講究不一樣,但是都需要說出來的話是各地方的俗語,講究百姓的需求和劇中人的韻味。現在唸白趨勢越來越普通話,覺得乏味,沒有意思,還是希望從業者先傳承再發展。

做,做戲這個詞是很講究的,要符合劇情需要,安排完整的程式動作,不能一味追求刺激高難度,要符合劇情,這是忠告,否則會讓觀眾跳戲。

打,還是希望繼承打戲的舞蹈動作,希望在戲曲傳承中,保留打戲的精髓,吃功夫不能不做,要認真對待。

希望未來的戲曲傳承人,學好戲,做好本分,再講創新。熱愛戲曲,首先應自身硬,才能喜迎觀眾,才能發展更好。

中國的戲劇表演訓練方法是怎樣一路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