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繁星萌主2018-06-21 09:04:01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內行聽音樂的時候也往往迷失於對技術的思考,而忽視了審美的體驗。心有感觸自然就會這樣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混音師天職TimChan2018-11-03 07:29:26

看到這種問題,有人發答案說音樂怎樣怎樣的,我就覺得特別搞笑。

首先,這鍋,古典音樂真的不背。聽起來孤獨,跟音樂完全搭不上一毛錢關係。那都是你自己的情感對映罷了。

大調音樂明亮正能量,小調色彩暗淡悲傷,但是這個僅僅是一些些導火索一樣的東西。如果自身心裡沒有傷感,沒有孤單。導火索根本就沒有足夠能力引發情緒波動。沒炸藥的空包炸彈,即便導火索再怎麼易燃,也都只能放個屁。

別說聽古典了,如果你的自身情緒中,孤獨感強烈。即便是聽流行,聽藍調,聽搖滾。你照樣是孤獨的。完全是主觀因素。跟音樂真的沒有一毛錢關係。硬要說,也最多不到半毛錢關係。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厚德揚善文化小館2018-11-01 21:09:10

巴洛克時期,器樂音樂的發展迅速,在音樂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聲樂。而器樂的發展,離不開器樂製造工藝的發展。這其中尤其以管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樂器的製作工藝日趨完善為代表。反過來也帶動了相關器樂作品的創作,更湧現出許多技巧高超的演奏大師。

一、鍵盤音樂

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

17世紀管風琴製造業在德國十分興旺,而這時期管風琴音樂在德國也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管風琴音樂的主要體裁有託卡塔、賦格以及與路德教會眾讚歌相關的音樂。

在德國新教教堂裡,禮拜儀式之前,一般由管風琴師演奏一段音樂。這一方面給會眾在正式禮拜前以準備時間,另一方面也恰好給管風琴師提供了展示演奏技巧的機會。這段音樂中常用的就是託卡塔。託卡塔一詞來自義大利語,意思是“觸鍵”,是較為即興的體裁。到了18世紀,逐漸形成兩部分音樂對照的組合,例如“前奏曲與賦格”或“託卡塔與賦格”。

賦格曲在巴洛克時期發展成獨立成熟的體裁。作品開始有一個主題出現,稱為呈示,隨後由其他幾個聲部相繼模仿。之後新素材的發展被稱為插部,最後主題要在原調返回。這種體裁在巴赫的創作中趨於完美。

路德教會常常將眾讚歌(會眾的讚美詩)作為管風琴音樂的素材。以眾讚歌旋律為基礎發展出來一些相關的體裁,例如眾讚歌變奏曲、眾讚歌賦格曲、眾讚歌前奏曲和眾讚歌幻想曲。

巴洛克時期著名的管風琴家有荷蘭的斯威林克(Jan Pieterszoon Sweelink,1562年- 1621年),義大利的弗雷斯科巴爾第(Girolamo Frescobaldi,1583年-1643年),德國的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年- 1707年)、扎豪(F。W。Zachow,1663年- 1712年)、庫瑙(Johann Kuhnau,1660年- 1722年)、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1653年- 1706年)。這些音樂家的演奏和創作,都成為巴赫創作的堅實基礎。

巴洛克時期古鋼琴(撥絃古鋼琴、擊弦古鋼琴)音樂最重要的有兩種:主題與變奏、組曲。17世紀中期開始,作曲家更多喜歡用自己原創的旋律作變奏的主題,而不像以前作曲家一樣借用已有的主題創作。巴洛克時期的組曲在法國是由比較鬆散的若干舞曲組成的,在德國則是圍繞著四種舞曲的組合。這四種舞曲中包括各國舞曲:阿勒曼德(德國舞曲,中速,兩拍子)、庫朗特(法國或義大利兩種,活潑,三拍子)、薩拉班德(西班牙舞曲,慢速,三拍子)和吉格(英國舞曲,快速,三拍子)。在這四種舞曲基礎上,還可以加入其他舞曲。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

圖4。2。1弗朗索瓦·庫普蘭

這時期最著名的古鋼琴作曲家是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1668年-1733年)。庫普蘭的組曲被認為是法國組曲的代表。組曲又由若干小曲組成,旋律精美,點綴著許多裝飾音,大多有標題,例如《神秘的人》、《蝴蝶》、《勝利的繆斯女神》等。

二、合奏音樂

巴洛克時期的合奏音樂,從規模上來看,可以分為小型和大型兩種。

小型合奏一般稱為室內樂,常見的體裁是奏鳴曲。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最初泛指器樂作品,到了1660年左右,奏鳴曲被分為教堂奏鳴曲和室內奏鳴曲。教堂奏鳴曲並不僅限在教堂中演奏,一般有四個樂章,而室內奏鳴曲則是由風格化舞曲組成的組曲。17世紀後半葉,奏鳴曲常見的樂器組合形式是三重奏鳴曲,即兩個高音樂器和一個通奏低音。演奏時需要四個人,除去兩把小提琴外,低音用大提琴或大管演奏低音,還要一個鍵盤樂器演奏和聲。而後來出現的獨奏奏鳴曲,實際需要三個人演奏。

17世紀中葉,義大利北部城市博洛尼亞成為室內樂發展的重要中心。許多作曲家、演奏家聚集於此,形成了博洛尼亞樂派,代表人物有卡扎蒂(M。Cazzati,約1620年- 1677年)、維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1632年-1692年)、科雷利(Ancangleo Corelli,1653年- 1713年)等。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

圖4。2。2科雷利

科雷利是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家和作曲家。他求學於博洛尼亞,是公認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和傑出的指揮家,先後受到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和兩位紅衣大主教的庇護,生活優越。全部創作都為弓弦樂器而作,包括6套作品,每套12首,有三重奏鳴曲、獨奏奏鳴曲、室內奏鳴曲、變奏曲和大協奏曲。科雷利是第一位完全用大小調進行創作的作曲家,每一首作品都同時包含主調和復調的風格。科雷利的創作標誌著巴洛克器樂合奏音樂進入成熟階段。

巴洛克中晚期誕生了純器樂的協奏曲。當時的協奏曲有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以及樂隊協奏曲。大協奏曲是由獨奏組(少量樂器組合)和樂隊(多種樂器組合)之間的競奏。科雷利創作的大協奏曲對許多作曲家產生了重要影響。樂隊協奏曲是隻有樂隊部分的協奏曲,到18世紀中期後,逐漸與早期交響樂創作合流。獨奏協奏曲是協奏曲發展到後來的一種形式,它是為一件獨奏樂器和樂隊而作的協奏曲。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老男人就是我2018-11-05 19:58:36

那麼你不要再聽了

音樂最多是讓每個人有回憶感覺,而不是給你累積孤獨感,你的思維都是灰色的話,遠離音樂,因為你屬於一旦沉下去,就只會繼續沉下去的人。

先解決沉下去的原因,世界那麼大,你心裡有數知道什麼事讓你沒有半點陽光。你也會影響你身邊每一個人的情緒,你長大了,跳出陰影

為什麼我聽古典音樂常覺得孤獨?多米可樂2018-06-19 12:58:19

一般來說大調給人歡快的感覺,而小調則有悲傷的基調,在音樂色澤上有明顯的區別。這跟音符和聲旋律的走向、組合、音的排列等有關,有固定的格式。

你聽的可能多數是小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