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覆滅時,宋朝歷代的抗蒙抗金大臣和名將後裔是怎麼面對的?風清雲輕的時候2018-11-15 09:47:29

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的後人,

宋滅亡後,趙孟頫歸鄉閒居,然後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的到元世祖賞識,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最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居從一品,可以說是元朝文人中最顯赫的一位。但他作為南宋皇室後裔而出仕元朝,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在宋史的最後一頁中,大將張世傑帶領十六艘船隻奪港而出。但是這些船隻很快又被風浪淹沒了。當時幾乎沒人知道,在這十六艘被“淹沒”的船中,其實有四艘終於逃了出來。船上載著年僅十三歲的閩衝郡王趙若和以及侍臣許達甫、黃材等。在逃出元軍包圍和風浪之後,順著海流向北漂泊,希望能回到他的封地福州,再圖恢復。但在廈門的浯嶼一帶再遇颱風襲擊,他們只好解散隨從,趁夜色棄船上岸潛入太武山下,隱藏下來。直到元軍不再搜捕南宋宗室,他們才到漳浦縣的佛曇鎮隱姓埋名,改姓黃(取“黃”“皇”諧音)居住下來。

南宋覆滅時,宋朝歷代的抗蒙抗金大臣和名將後裔是怎麼面對的?老友迷2018-11-14 18:37:43

第一,崖山跳海了十萬人,這些就是不願意面對南宋的覆滅,風骨比較硬的都死了。第二,蒙古人對地方的控制力並不強,畢竟他們人太少,大多數地方都是士紳自治,忽必烈在位的時候傾心漢化,無論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統戰的目的,對漢人的精英都不是很苛刻,比起留頭不留髮好多了,還想勸降文天祥來著。忽必烈死後蒙古人也不大管地方上的事,只要收稅就行,中原的地主士紳除了不能讀書科舉做官(蒙古人一方面看不上,一方面也防著)外,日子算是各朝各代中過得比較逍遙的。所以這些抗蒙英雄的後裔骨頭硬的要麼死了要麼隱居了,剩下的骨頭不那麼硬的發現日子也不是太難過,就得過且過了。蒙古人也沒太為難他們。

南宋覆滅時,宋朝歷代的抗蒙抗金大臣和名將後裔是怎麼面對的?小鬼筆錄2018-11-14 22:43:15

。我們在等待時機,有一部分是跟著皇帝直接以身殉國,還有一部分明保自身,為我們漢文明的傳承繁衍而苟活,胡人沒有百年的國運,我們一直在等待時機,光復我們漢人的統治,一直到朱元璋的出現。。。

南宋覆滅時,宋朝歷代的抗蒙抗金大臣和名將後裔是怎麼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