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使用者1182590767592018-09-02 13:48:57

人道,如果覺得不人道,一定是誤解了。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子恆627507932019-01-05 10:30:38

這是王陽明質疑過的,說實在話,我們一般人凡夫俗子還是不要妄議此等話題,不僅僅是字面理解的那麼簡單。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現實的完美2019-01-05 11:13:17

正確!人的一生就是改造自己的缺點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常駐人間2018-09-02 14:17:07

滅亦或不滅人慾,天理始終存在,如如不動。人慾存,天理可觀行。人慾滅,天理雖存但不可觀行。為了普度眾生,佛才留欲潤生化身菩薩。阿羅漢不管普度眾生,所以把欲全滅掉了,入無餘涅槃,什麼都沒有了。所以,留欲才方可滅一切欲。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user62431865817402019-01-05 11:19:37

我要回農村去了好好休息一下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高山流水沏清茶2019-05-31 09:33:13

呵呵,很多人都有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的習慣。

“存”,意為保留、遵循。“滅”,在這裡是指理性抑制,而非滅絕。最容易被誤解的是“人慾”,其真意是指違反人倫道義,背離自身實際能力和需求的過份貪慾,而不是泛指一切自然、真實的慾望。

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正解是——人活天地間,必須遵循天道和自然規律,抑制不理性的邪思妄念。

這就好比某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能力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找一個跟自己條件接近且情投意合的伴侶,過自己能力範圍內想要的生活,這就是存天理。

如果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過大,一個月三千塊錢工資,卻急著買豪車、住豪宅,甚至不惜為此高額借貸,這樣的慾望未免過於脫離實際,就需要重新規劃,進行適當的調整了。

簡單一句話,生活不是你愛咋樣就咋樣,而是你能咋樣才咋樣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君一易經大義2018-09-06 11:36:36

顯然,存天理是,滅人慾非。人慾,天所賦,道之所繼,理之所存,人失其欲,則陰陽不交,則終始不斷,則萬物不生,則理之不存也。子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易曰‘‘苦節不可貞’’,其根本含義,在於存人慾,繼天道也。人慾,人皆有之,不可滅,關健在節慾合義,不可違天道。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靜心永恆本好紅塵笑2019-01-05 08:56:02

難道世代的人們不都在追求這個聖潔的真理嗎?

它不偏執。

而是自然應對世人現在的偏執。

結婚食色等等一切一切,不要執著。

不要執著貪戀,也不要執著離開。

那麼一切都是自然天理之屬性。

生死人間六道多維,你就是神的永恆存在。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n是名n2019-01-04 17:59:55

“存天理,滅人慾”,這是正兒八經的人道教化,首先要求學這個的必須是個“人”,只要是“人”,就可以透過存理滅欲的方法,慢慢靠近聖人的境界,或褪盡鉛華而物格知致,或自始至終保持那顆淨明無染的有情之心性,屆時,是著書立說行窮理盡性之教,還是治世安民立明德天下之功,都可以了。

這個功夫最好在童真未泯時下手,隔得久了,刁性外染,大多人慢慢會向畜生看齊,做久了畜生,就不會做人了,眼睛裡堆了石頭,耳朵裡也堆了石頭,心竅矇蔽,再想“教以文、導以學”就很難了。

人一旦輪變為畜生,甚至連畜生都不如的餓鬼、惡鬼時,就只能互相被圈養、被利誘、被奴役,這時候就可能會享受不了“人道”教化,他也看不懂人道教化,只能被人用手段處理,那就相當可悲了。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晨曦1792446552019-01-05 10:24:59

人這個東西,一旦掌握了話語權,就會把自己最舒服的事,說成是最醜陋的,擔心別人也像她一樣舒服?變相的愚別人?

你覺得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人道嗎?為什麼?心性文明2018-09-02 21:39:52

“存天理,滅人慾”本人的看法是大家還是沒真正理解這句話。這兩句話,關鍵是後一句滅人慾,一說滅人慾人們的理解就是把人的七情六慾統統滅的乾乾淨淨,如一塊冰冷的木頭一般,大家想想可能不可能,修身養性不是讓人煉成一塊木頭。沒有修身、修心修煉經驗的現代人都是簡單的、從字面上來理解,當然膚淺。這使人想起《六祖壇經》裡的一則公案,有個臥輪禪師作了一首偈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這個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不就是無慾、無想,是滅人慾嗎?結果是惠能大師不認可,受到大師的批評,又重作一首偈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看這個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不是各種思想、念頭都起來了嗎?所以說滅人慾,不是如木頭一般無思無想無慾,修行了半天修個木頭嗎?決不是的,那怎麼滅才是正確的呢?還是禪師的話,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就是滅人慾。而一般人卻是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百般思索,就是人慾大行,隨人慾而跑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