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忘記游泳的魚82020-05-13 20:48:11

我小時候放麥假,老師讓我們每個人撿多少斤麥穗,尤其是跟著大人在麥場玩的場景,在麥秸堆上翻跟頭,抓密藏,無憂無慮。好懷念小時候的時光。轉眼間都快四十歲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迎風飄揚7792020-05-16 02:13:10

記得,而且記得很清清楚,那可是最忙的活,熱火朝天,那是喜慶豐收的景象!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在北方,每年忙種前後收割麥子,芒種前十天左右,天氣基本上都是很好的,溫度又高,俗語說的好,麥熟三響午,先是收薄地的麥子,後收湖地的麥子,那時候沒有收割機,全部人工割麥子,人們戴著草帽,肩上打著毛巾,袖子一 擼,甩開膀子就開始割,渴了喝水,累了歇一會,頭頂烈日,腳踩熱土,吹過來的風都是熱的,割完麥子,就用扁擔挑或者用車子推把麥子送到場裡。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最早是以集體小隊為單位,麥場里根據麥子的乾溼,把割來的麥子垛起來或者擺放涼曬,然後把涼好千麥子攤均勻,套上牛,拿著石頭圓柱轉圈圈打麥子,時不時的,使牛的人還打起號子,咿兒呀的聽不懂,後面還有人用叉翻麥草,從裡往外麥草成了一個大圓圈,圈子裡面就是打下來的麥子,把草弄走垛起來作中飼料,把麥子堆起來放在寬敞透風的地方,試風口,幾個年紀大的把麥子用木鍁剷起,迎風摔上去,三四米高,刮過來的風把麥糠草吹的乾乾淨淨,還有用掃把把麥堆上的麥草輕輕掠去,然後把揚好的麥子按人口分掉,整個麥場裡好熱鬧,號子聲,揚場的,垛草的等等,幹活的人來人往,活象清明上河圖一樣,很美很漂亮。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我的記憶中,打麥子用牛拉石圓柱,脫粒機,流動打麥機到現在的小麥收割,脫粒一體機,變化真大,更加相信,科技興農,科學種田,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這就是我記憶中農村收麥打場的畫面,歡迎各位好友點評和關注!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豆點札記2020-05-13 08:11:04

現在北方的田野,麥浪滾滾,金色遍地!六一前後就開始了繁忙的夏收時節,農村曾經的打麥場上的“麥子上場,繡女下床”的“龍口奪食”的勞動場面對以農為主的老農民應該是歷歷在目,辛苦而溫馨的!在此盡在不言中,附上幾幀圖以饗讀者朋友們!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生產隊長老楊2020-05-13 15:52:48

問:你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我們這裡拔旱麥是每年六月六號到十號,割水澆麥是每年的六月十號到十五號。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做場要先於收麥,我就說說過去生產隊人工畜力收割打軋小麥的全過程吧。

首先,剛進入六月份,就開始做場,一般在村邊留出四五畝大的一塊地來,或種一季大麥,六月一號把八成熟的大麥拔到,用犁把要做場的地犁一遍耙平,社員們擔水潑場,潑水後稍幹,把去年的麥滑秸撒在場上,套牲口用碌碡軋,軋實後再潑水撒麥芒繼續軋,軋實軋平後就是麥場,兩三天後曬乾就能用。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旱麥子六月六號開始拔,水澆麥六月十號開始割,兩個人一對,每人兩條壟,前面割麥的打腰,後面割麥的圓腰,圓腰就是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早晨四點鐘趕涼快下地開始幹,八點鐘送飯的到,吃完飯八點半開始繼續割。十一點半,太陽當頭收工回家磨鐮。

下午三點太陽西偏,隊長敲鐘集合社員,下地繼續割麥,七點太陽落山收工,一天記工分十二分。明天繼續。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前面割麥,後面有大馬車往家拉麥,一個車把式跟兩個社員裝車,把麥捆拉到現做的東大場裡。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麥子割四五天,全部割完,全體社員轉移到東大場,開始打麥。

先鍘麥,用鍘刀把麥頭和麥根一鍘兩開,麥根扔在場邊,麥頭曬在大場裡。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中午,火熱的太陽把麥頭曬的十分乾燥,把式套上牲口,拉著碌碡在麥場上轉,軋過一遍後,社員們翻場,翻完場繼續軋,軋完後就是頭場,俗語說“打了頭場沒頭場,死了親孃沒親孃″,頭場軋完,把麥秸挑走,底下就是麥粒。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麥粒堆起來就是揚場,找好風向,揚場配合是三人組,主角是揚場,配角是供鍁和打料。供鍁的用本鍁把荒麥倒進揚場的簸箕裡,揚場的把荒麥揚出去,打料用的工具是掃帚,負責調整碼道,掃去麥糠,風順的話,一堆麥粒一小時就揚完了,風不順,時間就長了。有句歇後語叫”揚場的擺手一一要瘋(風)″,就從這裡來的。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揚完場就是曬麥,就是把麥子攤開在大場裡太陽底下曝曬,好天氣兩天就幹。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麥子曬乾後,有三件事,第一,交公糧夏糧;第二,分夏糧;第三,儲備糧和種子糧入庫。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交公糧是選上碼道好麥,灌印有“中糧″字樣麻袋每包淨重一百八十二斤,裝滿大馬車,拉到公社糧站,每包去雜去溼淨重一百八十斤,糧站負責人開收據,交公糧完成。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分麥,公糧拉走後,會計開始給社員們分糧,一般年頭是每口人夏糧九十斤,收成好就多於九十斤,收成不好就少於九十斤。

分完麥子,就是儲備和種子糧入庫。

分完麥子,再把麥秸一分,麥收過完。

六月初打場,六月十號割麥子,十六號打麥子,十八號曬麥子,二十號分麥子。

麥子分到家裡,二十一號撈麥子,二十二號送磨坊,二十三號成麵粉。

二十四號,宣騰騰雪白的新白麵饅頭,就端上桌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要問我為什麼知道的這麼詳細,因為我是那時的生產隊的,隊長。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朱增林呀2020-07-27 08:39:22

布穀鳥”麥稍打跺”的叫聲,喚出了滿地金黃的麥浪。學校放麥假,讓回家幫助麥收。早晨四點,生產隊的鐘響了,我拿上早已準備好的鐮刀,水壺,草帽隨大家一起來到地裡。隊長按排一字排開,大人三壠,學生們兩壠。趁著新鮮勁,我們幾個學生,拼命冒勁往前割。隊長喊住我們要悠著勁,不然一會就割不動了。七點左右隊裡集體把飯送到地裡,饅頭,鹹菜,小米粥。吃完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又開始割麥。太陽一會比一會熱,身上的汗一會比一會多。到10點左右我真有點頂不住的感覺,跑到地頭喝了點水。看了看周圍的人都揮汗如雨割著,我又鼓著力氣趕了上去。11點隊長宣佈散工,我總算沒被落下,堅持了下來。下午4點,是把上午割下來麥捆運到場裡。苐一天堅持下來,我晚上累的渾身骨節疼,但還是睡著了。苐二天還是四點,又去割麥,割了五天終於割完了隊裡的麥子。我覺得反倒不如苐一天累了。割完了麥子,還要打場。全隊的男女勞力分成兩班,每班12個小時。歇人不歇機器,讓脫粒機24小時運轉。脫粒倒不比割麥腰痠腿疼,但麥芒混著汗水泥土粘在身上,那種刺癢使我一輩子看見麥芒就有了條件反射。15天麥假終於結束了,我們又回到了課堂。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王連軍2062020-05-13 16:30:21

三秋不如一麥忙,

最忙就數麥上場,

白天把麥拉進園,

婦女老幼一齊上,

攤曬翻涼杈掃動,

再用碌硃碾壓忙,

中午梱把備甩粒,

梱把草用坯草房,

晚上男女齊上陣,

碾壓手甩脫粒糧,

一干就是一個月,

好似戰土上戰場,

後來用上脫粒機,

時間提前半月檔,

麥子脫粒入了囤,

曬壓麥草牲口糧,

一曬二壓三堆起,

遇到雨天更添忙,

整個麥收白黑幹,

人困馬瘦臉色黃,

回想起來頭皮麻,

現在條件不敢想,

感謝黨的富民策,

科技興農奔小康。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明19402020-05-13 19:32:50

過去講麥熟一晌!龍口奪糧!颳風下雨冰泡時有發生,有曬麥,一場大雨麥子泡湯。以後有天氣預報,機械化,對保小麥豐產豐收起決定性作用。老話講,八成熟,十成收。就是和天老爺奪糧,現在,小麥小十成熟才收,直接入倉,根本不用曬,在棵上都幹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激思2020-05-14 00:40:52

我們這裡是關中平原,以冬小麥生產為主,平日生活主要是麵食,大家都十分清楚。關中農村曾經打場、割麥、揚場的景象處處皆是,到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種高興的勁兒自不必說。

每年,當小麥籽粒灌漿飽滿時,麥浪微微變黃,有孃家人就要拿上禮物,到女兒家看麥熟的習俗,一直延襲到如今。主要關心女兒家的小麥長勢,豐產豐收的情況,確保一年女兒家能豐衣足食,讓孃家人放心。

每年農村打場,都是在五月底,小麥未完全成熟前做的準備工作。每家每戶都要選擇距離村莊較近的地塊,圖個方便。另外種一小片大麥、油菜,因為收穫早,把地早早的餘留下來,雨後或者用水噴灑後,套上耕牛,拉上鏤輳,碾壓平整,這就是打場。有的地方,土地多,打一次場,多年使用。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脫離機的出現,到如今的小麥收割機的應用,農村打場已經很少見了。

每年到陽曆六月初,小麥相繼進入蠟黃期,也就到了收割的時間。每家每戶前天晚上,磨好鐮,裝在鐮床上,第二天清晨帶上涼開水,就到地裡收割麥子。一天中,清晨和下午比較涼快,人不受熱;中午太陽光線強、天氣較熱,但麥杆翠,收割快,效率高。有的地方割倒麥子後打梱(稱麥個子),便於拉運。拉運到麥場後,還要堆放好,以防雨淋;有的地方割倒直接放在車上拉運到麥場。九十年代初,由於關中土地面積大,小麥收割時間緊,有很多麥客北上關中幫助收割小麥,掙一些辛苦錢,補貼家用。如今收割機取代了人工收割,效率提高了,也節省了時間。

每年收到麥子拉運到麥場,透過攤場、用鏤輳碾壓、收場等環節,把脫離的小麥掃堆,為揚場做好準備。農村過去用牛、馬、騾帶上鏤輳碾麥,發展到用手扶拖拉機、小齒輪拖拉機帶上鏤輳碾麥,到後來的脫離機、收割機,節約了很多勞動力和時間。

每年揚場是很關鍵的環節。有句俗語叫“趁風揚場”。有風時,把麥子加雜塵土小禾杆一起拋向空中,麥粒重自然落下,其它雜物隨風飄遠了。過去揚場時,沒有風還可以把小麥逆勢往外拋,麥粒重拋的遠,雜物飄留原地;沒有風時還要等風,有風后還要抓緊時間揚場,有時大多都在晚上揚場,晚上風相對較多;後來用上了風扇,隨時都可以揚場,方便了許多。

從打場、收麥、揚場到如今的收割機,可以看出農業的發展之快。機械化極大的解放了農民,縮短了小麥收割的時間。

最後就是晾曬小麥,曬乾後入倉。

收割小麥從農村費力費時的重要農活,發展到今天的省力省時的機械收割,充分再現了農業的發展變遷,農業勞動力的徹底解放。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殿忠談三農2020-05-17 11:46:43

我們這每年大約在6月15號左右開始收割麥子,七八十年代,機械化水平低,主要靠人力收割入庫。

麥子快成熟時,先找一塊靠近村莊的平地,灑上水用碌碡滾動,慢慢壓平壓結實,脫粒機、鍘刀、木鍁、掃帚、麻袋、塑膠布等工具提前備好,就等收穫的麥子入場。

當麥子一片焦黃的時候,便開始行動了。早晨三四點鐘,當村口的鐘聲響起時,所有青壯年開始到山上,生產隊長指揮每人一壠。

那時我們村不用鐮刀割,而是把麥子用手連跟拔起,女人在後面把麥子捆成捆。等天亮的時候,派幾個人把麥子裝車運到場院。

場院便開始用鍘刀,後來逐漸用上了輪式切割機,把一捆捆的麥子一截兩半,分別堆放,麥根分給社員燒火做飯,麥頭堆積如山,晚上開始脫粒。

脫粒機響起時,塵土飛揚,那時人的衛生防護意識差,連個口罩也不戴,幹完活鼻孔裡面黑乎乎的,整個人也是象從泥裡鑽出來一樣。有五六人往上挑麥頭,兩人往外推脫粒後的麥秸稈,五六個人裝麥粒,直到把一天收穫的麥子,全部脫完粒,如此迴圈,直到把隊裡的麥子全部收割完。

第二天早晨,場院裡的人把麥子攤開晾曬,把上面的麥糠用掃帚掠出去,晚上再收成一堆,完全乾後開始揚場,藉著風力,由幾個行家裡手,用木鍁剷起麥粒,往天空中一揮,風把糠吹出去,麥粒便乾乾淨淨了。後來用上了電動揚場機,那可真是又快又省力,機械的威力是巨大的啊。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心累力乏2020-05-14 07:08:46

謝邀!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作為60後,在過去農村的打麥場上,並沒有充當過主力軍的角色,但是,在生產隊和責任制初期,還是有許多參與,對收麥、打場、揚場的畫面,有著很深刻的印象。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一是麥收準備。生產隊時期,對農民幹活慣用“大鍋飯”形容,意思是無論什麼活,大家在一起幹,幹多幹少一個樣。所以,生產隊時有許多的生產積極分子,也有個別的“磨洋工”,每到麥收季節,生產隊會提前準備好鏟子和鐮刀,生產隊的把式們對太平車和馬車進行整修,對場地還要重新進行處理,這一切,都是為麥收作好準備工作。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二是人力割麥。俗話說,焦麥炸豆,小麥是八成收,十成丟。所以,不等小麥完全成熟,農民就會提前割麥,由於那時沒有機械,割麥全靠人力,每人一次把兩耬寬,麥杆割翻在地裡。就這樣,按成熟的早晚,割一塊地,拉一塊地,拉到麥場裡,垛成大垛,等麥子收完後,統一進行打場。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三是曬麥碾場。小麥收割結束後,生產隊的勞動力開始集中曬麥秧,待下午時候麥杆曬乾時,把式們牽著牲口,套上石磙和撈子,開始碾場,碾遍後,勞力們用槡叉把麥缺翻起來,然後再碾一遍,這是讓麥粒脫離麥穗的過程,當確認麥子基本上脫粒後,人們再用槡叉把麥秸挑在一邊,搭成麥秸垛,剩下的就是麥糠和麥子,也就是要進入揚場環節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四是揚場打糧。揚場是要借風力的,農民會根據風向,把麥糠堆堆成長堆,就是用洋叉把帶有麥粒的麥糠,揚的高高的,風把麥糠雜草吹到一邊,麥粒落在腳下,使麥粒和雜質完全脫離,然後把麥粒曬乾就可以裝袋入倉。

[圖片來自網路,歡迎閱讀,謝謝關注點贊!]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楊炳升662020-05-12 20:41:31

知道呀。

兩堆中間是風道,頂風上出45度角。

沒風也可以揚,那就看功夫了。

帶糠的麥子在木掀上是旋著送出去的。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會了。

不過,現在也用不著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農民小G2020-05-13 22:43:37

好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小時候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記憶猶新,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下!

第一:打場

時間:農曆四月底,芒種前後

工具:石滾子(圓柱形大石頭)

選一塊平整土地,潑上水浸透一下土地,然後撒上麥糠,最後拉著石頭碾壓平整,還得等完全晾乾,目的是為了讓土地變硬無縫隙,這樣灑落到地上的小麥才容易被收起!

第二:收小麥

時間:農曆四月底或五月初

使用工具:鐮刀

都是人工收割的,一手攥小麥,一手拿鐮刀!割完的小麥都會被打成捆,兩個人得一整天才能收割完一畝地,收割完後用地排車拉到打好的場裡,打成大垛!

第三:打小麥

時間:農曆五月初(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

工具:打麥機

人數:6~7人(幾家人一起合作)

打麥步驟:

1、打麥機後面會有人把成捆的小麥送進打麥機。

2、打麥機前面的人會把出來的小麥秸稈用木叉挑到旁邊打成垛!

3、打好的小麥都會存在打麥機下面,會有1個人把機子下面的小麥轉移位置。

第四:揚小麥

工具:簸箕、木鍁

天氣:需要天氣晴朗,有微風

用簸箕或者木鍁迎風揚起小麥,小麥糠就會隨風飄走,地下就會留下乾淨的小麥!

現在我國農業科技發達了,收割小麥只需要收割機就可以了,省了很多人力,為農民們謀取了福利,不再那麼辛苦了!但是小時候打場、割麥、揚麥這些場景,現在回憶起來也是非常幸福的!農民加油!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戰地黃花262020-05-13 12:58:48

我們這個年歲的人,當然記得了……不但記得而且還會揚場呢!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雲壑聽泉2020-05-13 18:58:02

揮鐮收麥郎,

日出卯時忙;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晝夜好辛勞,

精麥早入倉;

家家巧貯藏,

來年心不荒。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鄉村黑嫂2020-05-14 07:11:31

黑嫂為您回答。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這個收麥子的具體時間,其實是分著地方的,拿河南來說,駐馬店那邊一般都是每年的農曆四月上旬開始。到了豫北安陽這邊,一般都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左右,也是就是端午節前後。

今年閏四月,所以安陽這邊肯定是到不了端午節的,按寒日後倆月來算,大概會到後四月二十左右麥子熟。

寒日倆月,吃新麥。農民對節氣的總結還是有道理的。現在的收麥和過去已經截然不同了,過去需要收麥,打場和揚場。

很多孩子不明白這是什麼過程,黑嫂今天說一下。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一、收麥和打場

這個收麥和打場是前期工作,比如說地裡麥子快熟了,那麼就需要自己做一片小場出來,這個場在豫北讀成“藏”,其實就是一片存放收割下來麥子的場地。

以前都是大場,就是村裡或者大隊裡統一的大場,這片地方啥也不種,就專門當收麥時的場,後來農民人口漸多,場這樣的空地被利用起來分成了地。於是,到了每年麥收時,農民需要在自己地頭做出一個小場來。

先割一片麥子,然後把麥茬給弄出去,地壟弄平,潑水後再用石碾子壓實,這樣就有了一個小場。小場做好後,就開始進地割麥。

手拿鐮刀割,那是以前收麥時,農村特有的畫面,每家的地裡都是這樣彎腰割麥的人,割得快的人總是會被人由衷的讚歎,割得慢的人看著自己家麥子發愁。

麥子割好後,需要用板車拉到小場裡,攤開後或者用拖拉機,或者用毛驢套著石頭碾子來回壓,把麥粒從麥穗上脫下來,這裡面不是淨麥子,有麥糠和麥秸,跟麥子混和在一起的。

於是,就有了下一道工序:揚場。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二、關於揚場的記憶

所謂揚場,揚的其實是麥子。

脫過粒後,麥子裡有很多雜物,麥慷和麥秸,需要把這些東西給篩選出來,具體過程需要一個有風的天氣,然後一個人拿著“木掀”,啥叫木掀呢?就是一個全部由木頭做成的工具,樣子跟現在的鐵鍬是一模一樣的。

站在麥子堆前,一下一下的將麥子揚起來,風會吹走麥糠和麥秸,麥子會落下來掉在腳邊。

揚一陣後,需要用大掃帚把裡面一些大的雜物給“撲”出來,也就是掃出來,有些太大的風是吹不動的。

如此反覆,一直把麥子裡的雜特全部清除出來。

這個揚場是個技術活,決不是什麼人都能揚的,小的時候,黑嫂對這種活很感興趣,也曾經做過多次的嘗試,均以失敗而告終。大人們揚起來後,麥子是如一把扇子那樣散開的,自己揚就是一堆或者一條,麥粒不散開,裡面的雜物便吹不走。

一頭大汗,脖子裡滿是黑泥而不成功,最後只好悻悻作罷,暗暗安慰自己,自己是太小,力氣小,所以揚不開,等長大後,自己一定能掌握這種技巧,成為一個出色的揚場人。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最後:黑嫂小時候暗暗發誓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揚場人,但發展沒有給黑嫂這個機會,後面就變成了脫粒機,又後來有了聯合收割機,直接吞進去,後面出來就是乾淨的麥子,省卻了很多工序。過去需要持續二十來天的收麥季,現在只需要一個小時或者幾個小時,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機械化的力量,有些東西永遠的成為了回憶。

現在跟孩子說起來,他們睜著一雙眼睛看著地裡的麥子若有所思,以為自己在聽到一個遙遠到三皇五帝的神話故事。其實,距離那樣的收麥才過去了二十多年,只有一代人的時間,它並不遙遠,但我們也不留戀。

我是黑嫂,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再見!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老楊說三農2020-05-13 21:44:07

生在農村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以前的農村生活是很苦很累的,吃不好,穿不暖,但是不知為何,當時的農村孩子都是那麼開心,去樹上掏鳥窩,去河裡捉魚,去田裡收麥曬場,開著四輪拖拉機滾場,揚場,收麥,這都是70後,80後,90後最開心快樂的童年時光,今天老楊就帶領大家回憶農村生活,看看你是否還記得這樣可貴快樂的時光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80年代交公糧老照片,一段讓9億農民永遠難忘的艱苦歲月!

在農村,相信每一位種田的農家孩子都有這樣的記憶,每年等到糧食收割後,農村就會出現一件“大事”,農民朋友都會成群結隊拉著糧食去收糧站交公糧,交公糧也成為70後、80後最深刻、最難忘的記憶。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交公糧,指的就是交農業稅,農民透過以糧代稅的方式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由於城裡人不能種地,所以只能依靠農民繳納的公糧來保證生活。不管在以前還是現在,城裡人吃的糧食和蔬菜都是農民種植的莊稼,所以說,農民在國家各項建設過程中付出了很多,貢獻也非常大,值得我們終生銘記於心。

下面我們先來幾張圖幫助大家回一下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農民推著獨輪車在交公糧的路上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交公糧的場面非常壯觀,比在集市買菜還要熱鬧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交公糧並不輕鬆,不是所有的糧食都能透過檢查,一旦驗糧人員說糧食不合格,那農民只能拉回家,經過晾曬處理後再來交糧。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交公糧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所以農民不得不抓緊時間交公糧,只有先把糧交了,他們才敢回家乾田地的農活,現在想想,那時的農民的生活的確挺艱苦的。

不過,2006年,農民終於迎來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農業稅取消了,農民再也不用向國家繳納公糧了!如今,國家對農民的政策越來越好,每年會很多補貼資金髮放,符合條件的農民都可以去申領!生活在農村的你享受到了嗎?關於交公糧你又有什麼想說的呢?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漫行草木間2020-05-18 17:35:50

農村打場、收麥、揚場,都是小時候做農活的美好記憶,如今隨著種植方式的改變,這些場景都不見了,伴隨著一起消失的,還有農村孩子的“麥假”!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上學,芒種前後,都會有兩週的“麥假”。孩子們放假回家,幫著父母過麥秋。那時候機械化程度差,麥收期間又短,收了麥子還要種玉米。前前後後就半個月時間,很緊張。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機械化程度差

小時候的麥秋,由於機械化程度差,活幹起來特別累。需要在麥子成熟前把場給打好了。過去農村雖然有那種場院,但是不忙的時候,人們會種點兒菜,或者是放點兒稻草之類的。麥收前得把場重新整一遍。

有的乾脆在地頭上,先把一部分麥子連根拔了,然後“打場”。用水把地弄溼,然後用石磙把地壓瓷實。這才開始割麥收秋。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割麥子是用鐮刀,天尚未亮就去地裡割麥子,趁著涼快,不容易掉麥粒兒。農民辛苦,一粒兒糧食也不能浪費。

然後把麥子運到場裡,用鍘刀把麥子上半部分鍘下來,攤在打麥場上,趁著中午頭了請有鎮壓器的人家來給軋場。

起場、堆麥子、揚場,然後再把麥子曬乾後,運回家才算結束。麥秋期間,容易碰上下雨,尤其是軋場起場的時候,一陣雲彩過來,得趕緊把麥子堆起來,不然被雨水一衝麥子就不好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麥收時間短

因為麥秋期間,雨水較多,人們都是跟老天爺搶糧食。由於麥子生長期長,多半年的時間,辛辛苦苦種植了,總得趕著入了倉才算安心。

碰上不好的天氣,麥個子曬不幹,容易發黴,收成就減少了。最怕的是,麥子在場裡發了芽兒,那個心疼呀。

麥秋時節短,趕著收了麥子,還得把夏玉米種上,夏玉米生長期短,得趁早種,早種一天,夏玉米生長期能延長一日,產量會高一些。

一邊收,一邊種,都是不等人的活,真是大人孩子都忙。兩週的假期,很快就過完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過去有些老師,家裡也有地,也得趕著回家種地,麥假放得也很坦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麥假漸漸被取消了。過麥秋也不像之前那麼累了,但是至今還是很想念那些段時光。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西點西蒙2020-05-12 23:16:48

肯定記得啊!打麥場是我們農村孩子,兒時最最重要的記憶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在麥收的時候,農村的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是起早貪黑的全家老少齊上陣,一塊去收麥子。

那時候沒有先進的收割農機,只有憑藉人力,一個個男女老少挽起褲腿和袖子,用鐮刀割起來麥子,伴隨著一聲聲咔嚓,手起刀落之間,留下了一地的麥茬子。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那時候不僅僅是大人要去幹活,連小孩子也要上陣,並且小孩子幹活可並不比大人慢多少。一天忙下來,孩子們最喜歡做的就是要和大人比較成績,誰家孩子乾的活多,會得到兩顆水果糖的獎賞,那可是讓人直接能甜到心裡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收割完畢,一大家人將麥子紮好,一捆捆的,方便搬運出去。這時候人們都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滴下的汗水流到眼睛裡,讓人感覺眼映象蜜蜂蟄了一樣的疼。

即便這樣,大傢伙依舊是滿臉都是喜悅。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割過麥子後,地頭裡還剩下不少漏下的麥穗,在那個年代,老弱婦孺一般都是最後打掃戰場的一批人,雖然量不多,不過講究節儉的農民依舊是要把它們都撿到籃子裡,做到顆粒歸倉,不容得有一粒一顆的浪費。

麥子地的活幹完後,重心就轉移到了打麥場了。男人們把一捆捆的麥子裝車拉到場上去暴曬。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這個時候,騾子、毛驢就全部都出動了,有些村子牲畜比較少,大傢伙就直接肩挑手扛的上了。

等到晚上,打麥場就恢復了平靜。滿地都是金黃的麥茬,還有無數人留下的汗水。這其實也是宣告了收獲的初步完成。

攤開的麥子在打麥場上進行暴曬,之後拖拉機來碾壓脫粒。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按照收割的進度,沒有輪到的人家就要先將麥子堆起來,這樣,就形成了麥收時候的一道獨特場景“麥山”。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這堆起來的麥秸垛,往往就變成了兒童的樂園,他們跑著跳著,玩的嗨嗨的。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壓過的麥子,需要揚場。要求站在逆風的位置,用耙子把麥粒拋往空中,藉助風力把裹在麥粒外的麥糠麥皮等雜物吹掉。這樣剩下的就是最飽滿的麥粒了。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等到麥粒曬乾曬透,大傢伙就都能好好坐下喘口氣休息下了。一個農忙時節就這麼過去了,大家都得到了一年的收成。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轉眼到了現在,無數的收割機在田地裡忙碌著,那種農村忙碌時候的人情味卻很難見到了,剩下的只有機器的轟鳴聲……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豫見娟姐美食2020-05-13 09:27:26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你們還記得農村打場,收麥,揚場的畫面嗎?

小時候收麥季節打場,七零後的我記憶深刻,小時候一到收麥子的季節,早上睡醒就聽到外面糙麥場的聲音,吱扭吱扭的聲音,(就是用牲口套在石滾上面,在打麥子的場地,反覆的碾壓,把地弄的平整),在把收割回來的麥子攤在麥場上,曬到吃罷午飯,在趕著牲口拉這石滾反覆的碾壓麥子(為了麥子蛻殼),在用桑叉挑起來(桑樹叉做的農具,挑麥子用的),堆一起開始揚場,有點小風最好揚場了,這樣麥稈會吹到一邊去,留下的就是乾淨的麥子了。以前沒有收割機,家裡種幾畝麥子,全靠手工父母真的很累,但是看到麥子豐收了她們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