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西南精神病院總院長2021-05-06 08:58:38

不止兩種,提問之前還是基本知識要了解一下吧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Agra2021-01-09 01:27:27

“乘”即“道路”,大乘佛教興起後,將原始佛教貶為“小乘”,自稱“大乘”。大乘佛教認為大小乘的主要區別在於“自利還是利他”。因為小乘佛教主修“戒,定,慧”,均是和自身悟道修行有關。而大乘佛教則還要同時兼修“普度眾生”。通俗的說,在傳播教義的方式和主動性上講,小乘佛教信奉“佛度有緣人,萬事莫強求”,而大乘佛教則認為“天下無不可度之人”。 開個玩笑說,法海一定是大乘佛教的信奉者,而在小乘佛教者眼中,許仙娶個蛇妖管我屁事。(以上純屬玩笑)

上面只是儘量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大小乘的區別。但實際在歷史上,大小乘佛教教義的演變是很複雜的。

本人並不信仰佛教,因此無法從佛教教義的角度詳細闡述大小乘的區別和演變。這裡僅從歷史角度闡述我理解的佛教演變過程。主要認知來源於聖嚴法師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以及基於一些其他的歷史知識所做的個人判斷。

最初的佛教根本上就是一門哲學。

而且是一門無神論非唯心主義哲學。因為釋迦摩尼從一開始就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同時也承認意識的存在),並且這個世界始終遵循一個客觀不變的規律在運轉。而他的使命是洞察這一規律並使之理論化。

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不同,佛教的核心問題並不是回答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而是發現世界的規律。在梵語中,“佛”是“覺悟者”的意思,等同於“哲學家”。“佛”並不是“神”。

舉個例子說明這個概念,在印度有個傳說,阿育王殺了99個兄弟,並在與羯陵伽的戰爭中屠殺了15萬百姓,但他後來懺悔自己的惡行並將佛教定為國教,大力弘揚佛法希望贖罪。但死後他還是下了地獄。他問佛陀,我這麼尊崇你和佛法,並且後半生做了那麼多的善行,為什麼還不能免去前半生的罪孽。佛陀回答說(大意),你別問我,這個世界規律就是這樣的,你現在的惡果是源自你過去的惡行,同樣的,你過往的善行也會在將來為你帶來善果。這個過程既和我無關,我也幫不了你。你整天拜牛頓也不可能讓你脫離萬有引力飛起來。後來阿育王在地獄經過一段時間的折磨贖完罪後,終於往生極樂。

這個故事真實性存疑,但很通俗的闡述了原始佛教的理念,“佛”只是世界規律的洞察者,不是操縱者。所以從根本上,原始佛教最初就是一門無神論非唯心主義哲學。

但哲學必定曲高和寡,難以傳播。

光靠高深複雜的教義,很難吸引文化水平較低的普通大眾。因此,在釋迦摩尼死後,佛教開始分裂。一部分高僧任然堅持最初的教義,這部分教派在後來被稱為“上座部”,而另一部分教派後來被稱為“大眾部”則傾向於通俗化,因此逐漸將歷任的“佛”神格化。

“上座部”典型的標誌是,承認佛陀存在“不了義”,幾乎在所有最早的佛教經典中,都提到,佛陀生前親口承認自己也有很多事沒想通。所以佛陀死前留下了三法印,即: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我用現代話翻譯一下就是:1。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2。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3。品牌口號slogan。佛陀說,凡是符合三法印的,“即是佛說,否則,則是魔說”,相當於留下了一個開源規則和防偽標記。可以說,即使站在2600年後的現代人的角度,釋迦摩尼依舊是有大智慧的哲學家。他不僅創造了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而且還將至提升到了一個開源系統的高度,使得這個理論體系還可以自我迭代和完善。這也是為什麼在浩瀚歷史長河裡可以留下“佛經十萬卷”的諸多經典教義,大多數經典都是在佛陀死後千餘年間才逐漸形成的。這和其他幾乎所有宗教經典的封閉性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大眾部”則更“接地氣”,缺乏文化教育的普通人,很難徹底理解複雜的哲學思想,而“只有你自己想通了才能成佛”的這種完全自立根生的努力模式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普通大眾希望有一個神格化的偶像存在。大眾部對於佛陀“不了義”的解釋是,世人愚昧,理解不了高深的理論,因此佛陀只傳授了一部分,佛陀本人是全能的,理解所有世界的根本規律。後來的大乘佛教也延續了這種說法,把小乘佛教貶為“不了義經”,其修成的果只是羅漢果,而大乘佛教為“了義經”,可以真正修成菩薩果。

總結來說,上座部和大眾部的核心分歧,也是對後來佛教演變最關鍵的分歧,在於佛陀到底是“師”還是“神”。

佛陀死後三百年的孔雀王朝時期,由於“大天五事”(見《印度佛教史》),上座部和大眾部徹底分裂。歷史上把佛陀死後一百年內稱為原始佛教時期。之後到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的這段時期稱為“部派佛教”時期。

其實部派佛教時期,各教派的教義分歧是非常複雜的。我這裡只單單挑出對“佛的神格化”的分歧這一點來說,是因為我認為這一點是導致大乘佛教出現最關鍵的原因。

大乘佛教確切的出現時間已不得考,後來大乘佛教自己標榜是直接源自佛陀教義,只是因為世人愚昧,佛陀只摘出大乘教義中的一部分傳授給世人(即小乘教義)。這一說法目前存疑。根據歷史考證,比較可信的證據顯示大乘佛教興起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一世紀間。

而要探索大乘佛教興起的原因,我認為必須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在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約公元前三世紀),佛教被定為國教。既然是國教了,那自然需要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廣。但原始佛教的教義在對底層民眾推廣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在於,其門檻太高,高深的教義直接勸退大量底層民眾。因此可以想見,在這一時期,如何“普度眾生”自然成為了教團的一個重要課題。

2、亞歷山大的入侵,給北印度帶來了犍陀羅文化。具象化的希臘神給佛教文化帶來了衝擊。“佛像”適時的應運而生。由於最初佛陀本人,以及後來的上座部教派均極力反對個人崇拜,因此在佛陀死後的三百多年間,印度是沒有“佛像”這個玩意的。實在不得已需要在圖畫或雕刻中提到佛祖,也是以蓮花或腳印代指。但希臘化藝術傳入後,人們發現,一個在精神上神格化但在肉體上具象化的“世俗神”,更容易得到普通人的認同。

3、和大眾部與上座部分裂的根本原因一樣,如果想吸引廣大民眾,“佛”必須具有神格,絕對正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對於那些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哲學家的底層民眾,只能透過宗教化手段進行教化。

4、佛陀在創立佛教這門哲學的同時,創立了僧團並制定了戒律。這就使得原本純粹的哲學在一開始就帶有了宗教的性質。人類的集體,必然會體現出個體的一些共性本能,如生存的本能,發展的本能……僧團的存在,使得其必然有維護這個集體存續的本能。

5、孔雀王朝之後佛教地位迅速衰落,其後的巽伽王朝和伽羅維拉(公元前2世紀),都是婆羅門教重新佔據主導地位。公元一世紀,經過改革的耆那教也突然興起,這些外道都給同時期的佛教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自身的延續和發展,佛教必然要降低“入教門檻”,吸引更多受眾。以我國傳播最廣的“淨土宗”為例,其提出,只要你張口閉口都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準時誦經唸佛,就可以修成羅漢果。反而像禪宗,或者玄奘創立的法相宗(又名唯識宗),由於曲高和寡很快消亡。

於是大乘佛教很快取代小乘佛教成為了主流。

一方面,由於釋迦摩尼留下的是一個開源系統,大乘佛教不僅保留了最初的哲學本質和思想精神,還不斷的深入探索,形成了越來越龐大完善的哲學系統。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世俗化的宗教手段,以無腦式的修道方式吸引了廣大的教眾。

如果說小乘佛教更接近於哲學,那麼大乘佛教則是在比小乘佛教更深刻的哲學思想外,又披了一件很厚的名叫宗教的外衣。而現代的大多數人,可能只看到了這層外衣。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怎樣的世道2021-01-08 23:26:19

小乘渡己,大乘渡人。所以小乘沒油水,因為他們一味苦修,不懂得包裝自己,不主動發展信徒,所以就缺人供養。而大乘卻是很有商業頭腦,宣傳人人都可成佛且不需參研佛理,只要禮佛就能成佛,就能得佛庇佑。所以大乘信徒眾多,香油錢賺的盆滿缽滿,眾僧都很滋潤。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滴點的生活2021-02-01 21:10:13

兩者都是渡人,但有所不同,一個是渡今生,另一個渡來世。小乘教法以渡個人的今生,善惡終有果,即有報,今生必報!大乘教法以渡來世,自我修行,贖今生的罪過,等來世有好報!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迷糊米糊1232021-01-06 21:59:53

謝謝邀請

@於無聲處34

佛教初創時佛祖釋迦牟尼融合古印度婆羅門教和耆那教思想創立了佛教。按照佛經的說法佛陀創立佛教後傳法都靠語言,在佛滅度後其弟子根據佛佗的言論結整合佛經。而不同佛教團體對結整合佛經的理解有差異原始佛教逐漸分裂為二十多個派系,各個派系在師承、見解、區域、語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組織。

公元1世紀,居士佛教興起以釋迦牟尼的人格為信仰,根據佛陀的慈悲精神,創造了代替佛陀而實踐慈悲的菩薩形象,並且提出了拯救眾生的口號,這種像菩薩一樣的行為就被稱為“菩薩行”。信仰菩薩行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新的佛教信仰團體被稱為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建立以後,信仰佛教原始教義的集團就被貶稱為“小乘”。

小乘佛教主張 “我空法有”,小乘佛教看來,佛陀釋迦牟尼是一個導師、教主,是一個透過修煉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提倡的是“人法兩空”,把佛陀釋迦牟尼佛超人化、神格化,認為釋迦牟尼是一位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米格2021-01-10 08:19:11

首先大家得把佛教搬下神壇再來看待這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沒有超能力,所謂的佛菩薩金剛羅漢都只是一個稱謂,沒有大法力。另外,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佛教作為一個宗教團體,其內部也是有紛爭的,爭名奪利的事常有發生。

先講一個在佛教史上有名的事,被後人認為是小乘向大乘轉變的開始,這個事叫大天五事。話說佛陀死後一百年後,大眾部之祖大天比丘已經修成羅漢果位,這個羅漢果味是小乘佛教普通人能修煉的頂了,絕沒有可能再進一步。有一次大天夢遺了,第二天服侍他的小沙彌發現了這個事,就問大天怎麼了,大天說昨晚魔王派了一個魔女來勾引他,他與魔女大戰一番,但是沒有打過她,所以就這樣了。但是小沙彌並不能釋懷,就又問大天,您已經是羅漢了啊。於是大天說了以下幾句話:一)餘所誘,阿羅漢雖已無淫慾煩惱,然有漏失不淨(遺精、便利、涕唾等)者,乃因惡魔憎嫉佛法,遂對修善者誘惑破壞所致。(二)無知,阿羅漢雖依無漏道而修,斷盡三界之見思煩惱,然因無知有染汙及不染汙二種,阿羅漢僅斷染汙無知,尚未斷盡不染汙之無知,則尚有疑惑存在。(三)猶豫,疑有‘隨眠之疑’與‘處非處之疑’二種,阿羅漢尚未斷盡後者,則雖為獨覺聖者,每每仍有其惑。(四)他令入,阿羅漢須依他人之記別,方知自己為羅漢,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須依佛陀之授記,始自知已解脫。(五)道因聲故起,阿羅漢雖已有解脫之樂,然至誠唱唸‘苦哉’,聖道始可現起;此係因四聖諦之觀苦、空、無常、無我等,即是聖道。從這五件事能夠看出,大天對羅漢果位產生的懷疑,第一次質疑普通人只能修煉到羅漢果位這件事,認為羅漢果位有不足。

咱們私下裡說,這個大眾部之祖太不地道,能修到羅漢果位了,說明大天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是還有性慾,這也是人之常情,是個男人就會有。但是你夢遺了就自己悄悄把褲衩洗了唄,偏偏等別人給洗,說明佛教雖然只產生一百多年,但是佛教的高層已經開始腐化了。第二說明大天平時就對他只是羅漢果位這個事不滿,想更進一步,否則不會在小沙彌問之後就說出這五件事,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不想進步呢,說明當時的教團高層中已經有人對只能修煉到羅漢不滿了,已經嚴重影響到再進一步的慾望了。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小乘佛教只講自己修煉,不管別人,這嚴重影響了信徒數量的增加,沒有信徒就沒有供奉啊!

由以上推論可知,任何一個事務的發展,都是由人的慾望推動的,小乘到大乘也一樣!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四川達州人2021-01-08 22:38:30

首先,佛教沒有管制經典

因為佛經,是釋迦摩尼徒弟書寫與回憶整理的,所以這些佛經都有非常多的個人理解,你認為是私貨那也沒錯誤。

世界上主要宗教中,佛教作為三大宗教竟實分為數百教派,這就是原因。沒有正式經典如《新約》或《可蘭經》,佛教每到一處就會融合當地思想。

其次,佛教教團分裂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佛教最根本的分類就是南傳與北傳。南傳佛教基本是小乘,也更原始些。

實際上,佛教應分為上部座與大眾部。

上部座佛教就是南傳,主張渡己。大眾部佛教則主張渡人。這就是他們對佛祖教義的理解分歧。

不要用大小乘稱呼佛教徒。就如上部座同樣稱大眾部為小乘。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海天玄宇2021-03-20 12:17:20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佛教為什麼會分為大乘和小乘兩種?其實說白了很好理解:善巧方便。

對,就是因為這幾個字,

善巧方便,因材施教。

乘就是車或者運載或者道路等等含義,大乘就是大車或者大的運載或者大道路,也就是說能夠普度眾生。與它相對應的就是小乘了,顧名思義,也就是相對小眾了。

大乘的梵語Mahàyàna。mahà:譯意為大,含有廣大、崇高、無量之含義;

yàna:譯意為車乘,運載之義。謂之 諸大菩薩眾 將無量無邊眾生,從生、老、病、死的苦難中度化到西方極樂世界,故名“大乘”。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在佛教的最初階段,並沒有大小乘之分,佛陀最初的教誨裡就有:無區別心。如果實在要分別兩者的來源,可以這樣解說,小乘來自原始佛教體系,上部座為它的源泉,而大乘佛教根源也來自於原始佛教體系,但是它又從這個基點出發,發源於大眾部,是從上部座裡分化出來的長老,為了普羅大眾而展開的佛教教育和推廣的探索。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大乘佛教從表面現象來看,要晚於原始佛教和小乘佛教。但是又是建立在他們的基礎之上。因此,在佛教的歷史上才有一段佳話:鳩摩羅什和師父互相為師,他的老師先教他小乘,而後鳩摩羅什又修習了大乘,並且傳授給了曾經的師父槃頭達多。正如他的師父槃頭達多禮拜鳩摩羅什時所說“你是我的大乘佛法師父,我是你的小乘佛法師父。”

在真理的面前,人人平等。自然也就沒有大小乘之說。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在本質來說,大乘或者小乘佛法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可以這樣簡單的來說一下,正是對於“小乘佛法”精修而開悟的人,得到了般若智慧,達到利己,進而去利他,去給那些慧根不足的大眾宣傳佛學智慧,引領他們前行,用簡單方便的方法去代替高深晦澀的理論,用具體的實踐來找到適合慧根不足的人們的修行之法。因此大乘精修的人,一定也是小乘精通的人,而小乘精修的人也自然會過度到大乘的慈悲之行上來,這就叫做功德!而堅守大乘的人們,持之以恆,也會在某個時刻終於領悟了小乘的真諦,達到智慧開悟。進而又回到了大乘的功德行上來。因此大乘和小乘,簡單來說就是智慧和慈悲,分是因為不夠精深;合是因為本來就是一家。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當你看到一個又智慧又慈悲的人,對你微笑,那麼你必然也會報之以微笑,你終將也得到智慧和慈悲。

這就是人的本性或者本心吧,叫大乘、小乘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無名無相也就無處不名,無處不相了。

再說話就長了,就到這裡吧,希望對朋友們有一點點裨益吧。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心齋閣句鏨2021-06-14 09:59:54

用最通俗的話說,自己的事情都沒有解決好,怎麼去幫助別人。

所以,想要兼顧天下,普度眾生,必須先修煉好自己。自己都有問題,何以達,何以平天下?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漩渦鳴人yy2021-01-15 06:56:50

其實一個公司在不斷的發展之後,通常來講會遇到兩個派系,一個派系的覺得現如今公司的發展腳步太過於緩慢,應該大刀闊斧向前看!選擇急速的擴張自己的地盤和市場。

另外一個派系的則會覺得公司應該穩步的向前推進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市場秩序,完成自己對於市場的掌控,最終慢慢做大做強!

兩個派系,我不是說誰對誰錯的問題,各有對錯,各有利弊,總之來講,你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如果你的情況允許你使用這種方法,那你就往那個方向靠!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主題不是這個!我們說的是一個勢力的發展問題!

等到一個勢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勢必就會面臨著兩個派系的天天爭吵!那個時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致也就差不多!乘有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意思就是在寬大的馬路上面,人來人往的,可以有很多人一起透過。而小乘佛教指的就是很小的道路,(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僅夠單人單車透過!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大小乘之分,等到後來大乘佛教出來之後,他就把其他的派系全部看成是小乘佛教。沒錯,小乘佛教實際上是一種蔑稱,是大乘佛教對於不服從自己的派系的一種統稱!

那我們就可以得到兩個資訊,第一,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在哪裡?第二,大乘佛教曾經有一段強勢的發展期,否則不會給其他的派系蔑稱!

那麼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具體區別在哪裡呢?簡單來說就是大乘佛教覺得佛渡眾人,也就是你無論是誰,你只要能夠靜下心來,潛心向佛,那麼你就是佛教中人,你就會受到佛祖庇佑。沒錯,現如今中國大部分的佛教其實都是大乘佛教!

那麼小乘佛教呢就講究這是佛度有緣人。他如果要勸一個人去信奉佛教,他會先考察你是否具有信奉佛教的底子,如果你沒有,那對不起。這些佛教人員可以把你拒之門外!這麼說起來的話,中國的某些佛教人員還是屬於小乘佛教的,畢竟我佛不渡窮逼!

其實呢,開句玩笑話,不同的佛教他在不同的地方發展的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中國,那就是大乘佛教為主!畢竟中國的等級制度是比較鬆散的,尤其是佛教的信徒,這方面基本上是以平民為主!受眾面比較廣,所以佛教在發展的時候,大乘佛教更為吃香,而且中國的底層的教育雖然相比較於現在來講,有些不堪入目,但是起碼的教育還是有的,最起碼村裡面是有幾個識字的人!

但是在東南亞,在一些其他的地方他就是發展小乘佛教為什麼在這些地方社會階層是固化的,也就是貴族就是貴族,平民就是平民!而且平民老百姓是接受不了任何教育的機會的!所以小乘佛教發展的時候,他有自己的土壤。

那麼我們現在更應該看好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呢?其實個人覺得小乘佛教要比大乘佛教更好一些,為什麼很簡單?其實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一開始爭論的本質不是說信仰的信徒究竟是來自於社會哪個部分,而是他們所信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也就是佛,尤其是釋迦摩尼到底是一種佛,一種神,還是說只是一種人呢?其實到無錫靈山的話,大家會聽到一種介紹,就是釋迦摩尼,或者說他的佛教一直致力於宣傳釋迦摩尼不是一個神,他是一個人,或者說的更加通俗一點,他是一個聖人,也就類似於孔聖人一樣的樣子!

從現代的角度上來講,神存在嗎?不存在現如今是無神論統治的時代,就連歐洲的教皇都選擇積極地用教會和科學相靠攏,大乘佛教其本質是把釋迦摩尼當做神一般崇拜。但是這是一個謊言,謊言終將會有被道破的一天,在那一天,大乘佛教會迎來毀滅性的打擊。別看現如今各種各樣佛寺的香火如此鼎盛,和尚賺錢賺到手軟,但是這是一種市場的殺戮!無論是信徒方面對於佛教佛寺的那種信心的割韭菜,還是說對於其他那些偏遠寺廟的那種割韭菜!

大乘佛教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必將會迎來垮臺的一天,其實本人現在也不喜歡大乘佛教,我更喜歡的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講究的就是佛說的話,對於現如今的事件有什麼樣的看法,也就是在這個小乘佛教裡面。佛法成為了一種學問,成為了一種學說是如何考量人和世界之間存在。如何聯絡的這樣一種學派!我的切入點是什麼的就是唐玄奘大師!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參悟靜寂2021-01-06 22:42:31

首先要理解大乘和小乘不是二而是一,既相同的理念、相同的目標、相同的信仰,二者只是兩個不同的修行階段,一個不斷驅散“貪、嗔、痴、慢、疑”,一個“明心見性”。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迴歸369de大威2021-01-09 11:37:34

釋迦摩尼佛在世傳法時沒有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之說,是釋迦摩尼不在世五百年之後的說法。當時釋迦佛都是口傳心授,以戒為師,並沒有留下什麼書面文字形式的法,是五百年後的釋迦佛的弟子僧人根據記憶匯聚整理而形成的各種經文。還有人根據釋迦佛坐下的上部坐弟子得道理解的法稱為大乘佛法(也就是人們說的菩薩法,實際是人為改良的法已經不是釋迦佛原有的東西)而釋迦佛保留下來的口傳心授的法(人們把它叫做小乘佛法,也就是羅漢法)才是真正原始的比較完整的東西。這種小乘佛法在東南亞國家傳承的比較好。大陸佛教的信眾已基本淪陷,流傳的東西已不能使人得度。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歷史鏡2021-02-11 19:26:57

要聊這個問題,可能還是要從佛陀說起。

佛陀其實某種程度上講,和孔子有些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在世的時候,有很高的思想,但是並沒有著書,而是採取了口傳心授的方式,來教導學生,傳播自己的思想。

而他們的思想,在他們走後,由各自的弟子,集結成書。

孔子的思想,著錄於論語;而佛陀的思想,則集結為佛經。

所以,大多數佛經的開始都會加一句:如是我聞。正是弟子們在集結時,相互印證並記錄佛陀的語錄。

也正是因為佛經的集結過程,也為後來的僧團分裂,埋下了隱患。

佛經的第一次集結,在佛陀圓寂後不久,此次集結的主力,大多都是跟隨佛陀比較久,而且在僧團中地位較高的僧眾,而集結出的四阿含,也基本奠定了佛教的基礎。

但是,也是由於這次集結的主持,是僧團中地位較高的僧眾,所以這次集結的佛經,被稱為上座部。

而其餘大眾的僧眾,逐漸對這次集結的佛經,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又提出了後面幾次集結,從而形成了大眾部。

後來,中土佛教,將大眾部稱為大乘佛教,而將上座部稱為小乘佛教。

對於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以及佛教的中國化,就又是另一個大故事了。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飛飛貓說話2021-01-16 22:44:11

因為小乘,船太小,要求每個人都要出家修行,只能自己解脫自己,自己度自己,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而大乘則是一隻大船,除了度自己還要度別人,在自己修行的同時,還要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達到幸福的彼岸。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小香豬的雜談屋2021-04-15 09:37:18

這個問題感覺有點燒腦,需要從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入手,我試著用正常人也能看懂的方式表達一下。

首先我不贊同所謂的史學的回答,為啥呢?歷史有普遍性,一分鐘前你喘了一口氣,這個是全世界都要承認的,這就是普遍的。

但是喘了一口氣的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這是特殊,具體的感受。

當代哲學這個東西有兩種大的方向,一個是

歐陸哲學

,一個是分析哲學。而史學的角度,就是分析哲學的角度,也是小乘的角度。

分析哲學承接的是古希臘的正統,我現在有一碗大米飯,它的質料因是啥?形式因是啥?大鳥轉轉因是啥?我能不能用語言描述它,我用這個詞對不對?語言邏輯上我是否能把大米飯說成是大米飯?因為實際上它是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水等等。

它把大米飯給物件化了,物件化在當代哲學裡也叫客體化,就是用科學的方式去分析它。

所謂小乘,就是客體化的學問。

我們還是拿大米飯舉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啥意思呢?大米飯是因緣和合產生的,它首先建立在你淘米洗米煮飯上,這些

元素

拆解了,大米飯也就不是大米飯了,這個思路和分析哲學殊途同歸。

因此大米飯沒有自性,自性也叫自體性,永恆不壞的東西才有自性,緣聚緣起的木得。佛有個稱號是bhagavat,一開始的翻譯是世尊,其實是出有壞的意思,只有不壞的才是佛,大米飯會壞,你會壞,我也會壞。

佛為啥不壞呢?因為佛從大米飯裡證得了“原來大米飯竟是我”,他自己也“無我”了,對吧,萬事萬物都是空,除非他本身就是空,否則他不可能是不壞的。他不壞了,意味著他涅槃寂靜了,這個寂靜就是看空全部緣起法了。

小乘到此為止,小乘的最高果位阿羅漢和佛沒啥本質區別,只是佛是第一個覺者,上個尊號,僅此而已。

所以我舉過西方殖民者到東南亞的搞笑例子:牧師問和尚,你死以後是有還是無?如果是有,那就是下地獄了。如果是無,那就是魔鬼被上帝消滅了。

也就是說,所以上座部被黑“小乘自了漢”,就是它解決不了自己以外的問題,尤其是解決不了上帝的問題。

緣起法假設十二支緣起連綿不絕,因果鏈條無窮無盡,沒有第一因,也無最後果。

但是上帝是一個典型的

第一因

,第一因是啥意思呢?我聊大米飯,必然是因為我在答題,我答題用了大米飯,肯定是因為我餓了,這樣因果鏈條無限往上追溯,比如有一個第一推動因,亞里士多德叫神,傳教士叫上帝,印度人叫梵,這是同一個玩意。

換成當代人的說法就是,決定論和非決定論的區別,在沒有數學工具(比如探討無限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時候,兩者都是假設,你在邏輯上並不能否定對方的假設。

所以印度教大師

商羯羅

把印度教改造以後佛教在教理上就沒有優勢了,他把諸多神靈變成下梵,下梵只是上梵的幻有,是人類有限的認識能力的產物,真正的梵就是那個創世的第一因。

順便一說,商羯羅因此還解決了

色諾芬尼

的那個經典論斷。

“假如牛、馬和獅子有手,並且能夠像人一樣用手作畫和塑像的話,它們就會各自照著自己的模樣,馬畫出、塑造出馬形的神像,獅子畫出、塑出獅子的神像了,因此有一個唯一的神,是諸神和人類中間最偉大的;他無論在容貌上或思想上都不類凡人。”

從商羯羅的角度出發,因為生物是有限的,所以所有生物所塑造的神,都是神的一面,是管中窺豹的結果。

這神並不是容貌或思想上都不像凡人,而是像你像我又像他,像雨像霧又像風。

但反過來說,管中窺豹有沒有意義?當然有,我之前講過,

牟宗三

舉過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有人問耶穌,你天天講天上的父,這父到底是啥樣的?耶穌就說你和我在一起難道沒發現嗎?

這個栗子非常好,因為根據亞里士多德到聖托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傳統,上帝在哲學上的意義是無限本身。人類是有限的,認識不了上帝,那就只能用耶穌這個通孔來認識上帝。

不然上帝就是數學上的“概念的空集”,那就是克蘇魯神話了,無可名狀,不可理解。

但反過來說,耶穌又何嘗不是用上帝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呢?

沒有上帝,他說不明白這個事兒,但不是上帝讓他懂的愛的,而是因為上帝和他是一體的。

所以從商羯羅的角度講,印度教裡恆河沙一樣的神,又都有意義了,下梵上梵是一體的,這樣既打了

原始多神論

的補丁,又保留了傳統,這人是個不亞於佛陀的天才。

所以早期大乘可能只是部派發展的產物,但是後期的大乘,顯然是對另一套(商羯羅/

阿奎那

)體系的反動。

比方說,菩薩乘講真空生妙有,就是說你真空(小乘的最高果位)是一回事,但是真空不空,怎麼理解呢?因為真空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

說這個你們不好理解,我拿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哲學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按理說道就是一,一就是道,何必多此一舉?實際上一確實是道,只不過一是道的“表述”。

正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無名的,所以必須變成一,變成無窮盡的名,從這個眾妙之門裡出來,才能展開天地萬物。

它怎麼出來呢?依靠人類的認識出來。

真空生妙有這裡的妙有,就是人類的認識。我已經把因緣和合看穿了,我發現因緣和合可以束縛人,但是當我不被束縛,那它也可以改造人,拯救人,這就是累從未見過的船新玩法,所以真空非空,它反而意味著無窮盡的可能性。

但是妙有又非有,什麼意思呢?因為歸根結底真空是體,妙有是相,《

金剛經

》比較早,它不談空,就喜歡談無相,如果妙有也無相,那麼它唯一的可行性就是為人類講明無相,它的相只能提現在為人類弘法的技術操作上,睡覺為了弘法,吃大米飯還是為了弘法,吃大米飯雖然是有相的,但是弘法這件事是為了無相。

所以妙有非有,如果覺得真空可以生妙有,就又開始入執了,那就又不空了。

這菩薩乘,普渡眾生的邏輯一下子就自洽了,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邏輯也成立了,老子做啥都是弘法,所以做啥都行。你做啥都不是弘法,所以你做啥都不行。

所以濟公還說“世人若學我,如同墮魔道”。

因此

1:梁武帝對達摩祖師說:“我廣造寺宇,度眾人為僧,寫佛經、造佛像不遺餘力。凡此種種,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並無功德。”

2: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曰:“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再看最前面,西方哲學兩大分支,歐陸哲學和分析哲學。

大乘就是歐陸哲學的思路。

把人從物件化/客體化中迴歸人本身。

小乘歸根結底是從對世界的認識轉移到了對自己的認識上,世界是空的,那顯然我就空了。那我就over了,完事兒了。忽略了真空完了還有妙有,這個妙有也如果跳出佛學看,那也不限於弘法,王陽明搞懂良知即天理以後幹啥?好好生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偉人看破資本主義以後幹啥?你工人爺爺來了!

這說明人是不能把自身客體化的,心理學有個有趣的研究,喜歡自我客體化的人對自己的脈搏把握更不準,也更容易接受各種身體改造,因為他們本質上認為自己不是自己,認識自己的反思者才是自己。

那樣其實無形之中套娃一樣多了一個自己,而小乘修行者並沒有認識到,進而其實也不能真空,套娃裡面那個“我”最終還是有而不是無。

無獨有偶,歐陸傳統比如說海德格爾提出的“本原之思”概念,就認為分析哲學那一套都是“表象之思”,類似於你可以把大米飯分解成無數原子甚至更多的基本粒子,然後你說大米飯是什麼,但你沒法說,什麼是大米飯。

大米飯是什麼等於小乘。

什麼是大米飯等於大乘。

與此同時,你也可以發現大乘悄然解決了上帝/梵/神的問題:就算在一個決定論的世界裡,上帝的價值也不是我的價值,我的價值也許來源於上帝,但歸根結底上帝是表象,而我是本原。

無怪乎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發展到加繆的時候變成了《

西西弗斯的神話

》,你不要在意石頭必然滾落,只要在意沿途的小鳥就好。

ps:當然我也黑過存在主義,但那是另一個從反抗資本主義小確幸溫柔鄉出發的故事了。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東周列國82021-01-09 13:55:07

印度原始佛教,根本教義就是在佛陀的境界內人人平等!但佛教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上座部和大眾部兩個派系!上座部是指佛教信徒中有一定地位的信眾首領,有很深的文化基礎,大眾部是普通訊眾,多為沒有文化的教民,即文盲!佛教的影響逐日擴大,印度原始佛教,越來越趨向理論化的研究和說教,追求深奧的理論辯解!越來越讓普通教眾看不懂!上座部由於有一定文化和在佛教中有一定的地位,幾乎控制著佛教的發展!佛教內的階級等級和鬥爭越來越激烈,逐漸脫離了大眾信徒!換句話說,上座部把佛教理論說的讓普通人聽不懂,來顯示著自己修煉的功德的高深!普通大眾無法理解深奧的佛教教義,唯我的修煉,繁瑣的修煉過程等一些佛教理論,逐漸脫離了普通訊徒,隨著婆羅門教的教改成功,婆羅門教再次興盛起來!普通佛教信眾開始脫離佛教,佛教在印度逐漸衰落!於是一些佛教徒開始對佛教進行改革,如龍樹菩薩等,他們提出了超出自我,渡人就是渡己,天下佛教是一家的思想,簡化佛教理論,針對原始佛教提出佛的修行,他們提出了,佛的修行,太深奧,過程太複雜,也是不完美的,那我們普通人修行到菩薩的境界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菩薩修行。甚至繼承者到後來更甚的提出佛的淨土,菩薩的極樂世界(淨土),到人間極樂世界(淨土),自我的極樂世界(淨土)等修行理念!對於深奧的佛教經典,普通大眾不比熟背經文,只要每天遵守佛的戒律,背誦佛號即可!這無疑對普通大眾,特別是沒有文化的信徒是一種福音!在佛的世界裡大家互相幫助,互相修行,而且幫助別人是修行的主要功德!與是佛教再次興盛起來!這就是大乘佛教!乘,車的意思,也指道路,大乘也就是大車,寬廣的道路!這些教徒把原始佛教稱為小乘佛教!但現在佛教屆,原始佛教(上座部)不承認大乘佛教的存在,也不認可自己小乘佛教的說法!他們認為大乘佛教是套用了佛教的稱呼,是獨立與佛教外的另一種宗教。大乘佛教非佛論至今還存在!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襄平掠影2021-06-10 23:18:50

看過妙法蓮華經,就知道咋回事了。是先傳的小乘教法,聲聞,緣覺,可修到阿羅漢果位。後傳的大乘教法,人人都可達到究竟圓滿的果位,成佛。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華夏說歷史2021-01-07 22:38:02

佛教分為大乘精神和小乘佛法這兩種,是在印度本土就已經分出來的,傳人中國的時候,中國當時的傳法者自覺就普遍接受了大乘精神。一定要問為何分,打個比方,就是大乘精神就像是便利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只要口唸阿彌陀佛,即有機會成佛。這個大乘精神強調一個字,就是信,諸事你不要問為啥,你信就好了。

而小乘更像是精品奢侈品店,這裡面注重的佛教理論的哲學問題,小乘發展早期都是無神論的,都是一些知識層次較高的讀書人才有可能領會里面的內容。這個小乘強調的是真,提出了的理論要環環相扣,合理推導的。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大路上36號2021-01-06 23:58:24

學什麼都是從淺入深,所以分大小。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簡易510162202021-01-09 13:28:37

個人觀點供參考。大乘小乘即所到遠近不同。依小乘修行得小乘果,得果後如若再前行,則需進一步修大乘法。如持比丘戒,可得阿羅漢果。依大乘修行得大乘果。如一佛乘之淨土法門,從開始信佛直至成佛只此一句佛號,無需再依他法。

所以,大乘小乘皆是正法,所到遠近不同而已。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我在此處觀山景2021-01-09 14:42:14

乘指渡人的道路或者渡人的車,大乘就是渡大眾,小乘自渡。釋迦牟尼去世後,佛教徒對教義有了巨大的分歧,新出現的學派就管自己叫做“大乘”,管原先的學派叫做“小乘”。

這種叫法只是一家之說,且對小乘小貶忘,不為佛教界認同。在中國佛教一般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或者大眾部佛教、上座部佛教,無誰高誰低之分。漢傳、藏傳屬大乘佛教,大眾部,南傳佛教屬小乘佛教上座部。

在信仰修證方面,小乘部派佛教奉釋迦牟尼為教主,認為現今世界只能有一位佛,不能同時有兩位佛。信仰者透過“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養,可以達到阿羅漢果(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迴)和辟支佛果(觀悟十二因緣而得道),然而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則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同時存在,釋迦牟尼只是眾佛中的一位。信仰者透過菩薩行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可以達到佛果(稱“菩薩”,意為具有大覺心的眾生),從而擴大了成佛的範圍。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張康慕宋2021-02-17 08:30:28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法分為“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我們修習佛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得究竟解脫,徹底脫離生死輪迴。其實,嚴格的來說,佛法有“三乘”之說,這就好比是三種交通工具,把我們透過不同的方式從無明顛倒的此岸,運送到涅槃的彼岸,也就是不同的法門,是針對不同根器的眾生來做出區分的。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一般所說的小乘佛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聲聞乘”,一種是“緣覺乘”。“聲聞乘”就是聽聞“苦集滅道”這四聖諦而最終悟道的方法。苦,就是要人們知道人生的種種苦難,比如生老病死等等。集,就是要明白召集這些苦難的原因。滅,就是要從這些根本原因下手,去斷掉這些苦難的因,那自然就不會導致苦難了。最後一個“道”,也就是徹底的解脫了,悟道了。

“緣覺乘”其實是“因緣覺”,簡稱“緣覺”。佛陀認為萬事萬物的組成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眾緣和合,才組成了我們現在的世界。每個人,每件事物都與外界密切相關,佛陀告訴了我們“十二因緣法”,當我們真正搞清楚了事物之間的各種聯絡,生生滅滅都是由於“因緣”,那也可以悟道了。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而我們所講的“大乘佛法”其實就是“菩薩乘”。也稱為“佛乘”、“如來乘”。這就比小乘更高一級了。因為佛菩薩不僅是自度,而且是度他,所以我們稱“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行為為菩薩行,也就是行菩薩道。我們不僅要自己修行成就,還要幫助一切眾生都修行成就,讓眾生都能脫離輪迴之苦,達到解脫的彼岸,直至證悟涅槃,這才是最究竟的“大乘佛法”。

而小乘佛法的區別在於只為達到個人的自在,以解除自己的痛苦和煩惱為目標,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證得阿羅漢果位。而不是成佛,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廣度眾生,只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才能以“同理之心”去慈悲憐憫眾生,把自己的一切苦難推己及人,明白一切眾生都和自己一樣承受著巨大的苦難,從而想要去救渡他們。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我們不能以個人之見去判斷“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優劣。因為這本身就不是我們的境界所能考慮的問題,更加不能認為小乘佛法是為自己的,是自私的,而大乘佛法才是偉大的。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運用佛法來指導實踐。更好的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好自己。有人持這樣的觀點,自己都沒有解脫,沒有證悟,又如何有能力去幫助他人呢?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這就好比說,我自己都沒有錢,如何施捨給窮苦的人呢?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你真的沒錢,那麼並不意味著不能施捨,你還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去幫助他,而不一定非要用錢,所以,凡事只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從多角度思考,站在“自利利他”的基礎原則之上去做人做事,我們一定會比現在的自己優秀多了,這也許就是佛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吧。

更多佛學、國學及傳統文化知識,請關注“無為之善”,一起學習成長,歡迎評論交流哦!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迷性命而順生死2021-01-09 19:23:43

小乘秉承印度釋迦摩尼真傳,大乘是小乘佛教在東漢時期自西域傳入中國後,歷經各朝代文化人(儒家學說的傳承人)添油加醋並暗中融入儒家思想後形成的中國特色佛教,是以儒家文化改造小乘佛教後的成果,又稱漢傳佛教。與小乘佛教以自身修行成佛(阿羅漢)為最終目標不同,大乘佛教講就成佛後倒駕慈航,普渡眾生,並分出成佛的級別(笑),早期以達摩至惠能大師的禪宗為主流,由於修行太苦而沒落,後來興起的淨土宗流傳至今,因為可以帶業修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需口中唸唸有詞即可升入西天進而成佛,加上供養制度,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沒文化的老年人喜愛,至今仍香火旺盛。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澤仁德喜2021-01-09 13:30:46

所謂“小成”,就是度己,譬如“我要成佛”,我要“解脫”,“我要度眾生”等等,只要還有一個“我”,還有四相,還有有所求,皆是“小成”,所謂“大成”,如《心經》所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非相非非相,放下觀念,人我合一,心物不二,才算“大成”!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蔚藍清江2021-05-12 22:20:39

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是:小乘佛教強調自修,與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一樣;但是,隨著修佛法的人越來越多,更多加入者與其說是修佛法還不如說是為了“吃白飯”。怎麼樣才能白吃而又顯得高大上,於是要有一套說辭,這套說辭的總稱就是“大乘”,是為了渡人…~…為了別人服務當然就是理所當然“白吃”。就需要對“小乘”佛法(釋迦牟尼原教旨)進行修改,於是形成“大乘佛法”。

不管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都是扯蛋佛法…~…修小乘佛法,是餓著肚皮(乞食)修法;修大乘佛法,是撐肚皮(騙食,忽悠功夫)修法。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賦閒老君2021-02-17 11:40:35

小乘教是渡己,大乘教是渡眾!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lyb19812272021-02-12 16:46:44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兩種義理,小乘佛教認為度人在於自度,只有自度才是真正的度,度他人是不可能的。而大乘佛教認為度人在於度他,透過度他才能傳播佛教教義。事實上小乘佛教才是真正可理解的,因為你會發現度他只是徒勞,只有他自己認識到了才是真的。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愛恨皆是情2021-01-07 07:50:44

因為佛門弟子分為近身弟子和大眾弟子,講的是有差異的,當然大乘佛法是改良過的,不同於佛陀在世講的羅漢法。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觀察與評論2021-01-09 11:25:30

法無定法,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世間法無論怎麼說都是有為法,如鏡中花水中月,正法需要自己證得,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是一個過程,證得的過程。佛陀自己的一生就示現了這個過程,從開始的苦行,到後來的明白過份苦行和過份奢靡都不能證悟。到最後說到戒律在正法在,戒律亡正法亡。所有修行的人沒有不是親身證得才開悟的。如果弄不清大乘小乘就先不要去弄,持戒,頌佛號都是法門,當心定下來,心止一念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能體會正法,注意,體會,不是聽別人說,自己體會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海天醬油3972021-01-09 18:34:55

解惑,致謝!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國平口腔美學2021-01-06 21:44:58

方便說 引導法個人根性不同 小乘修空修戒,大乘修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 空不空如來藏 一心三藏法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淡淡香兒味2021-01-06 22:13:17

大乘佛教有八大宗和小乘佛教,通俗這麼和你說吧,大乘佛教就是咱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語文啊數學啊英語啊品德啊等等吧都學習,小乘佛教偏科,就學一科,[可愛][可愛][可愛][祈禱][祈禱][祈禱]大乘佛教各個佛祖,各個菩薩,金剛啊羅漢啊都可以修,小乘佛教就修佛祖一個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鯨腹容城2021-02-22 07:17:40

小成是內斂的修習方式,結合了我國本土的文化。大成是外放的修煉方式,廣積善行,積德行善,善業成佛。不過佛家理論上說,有因有果,隨為善行,但是稍加不慎,就會種下惡果,前功盡棄,甚至萬劫不復。沒有能力的,恆心的,大志向的,建議不能修行大成。小成內斂,結合我國儒家的中庸之道,修煉自身的心性,全靠大智慧,大緣分。不會傷害自身。頂多就是心不成,白念幾年經書而已。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餘生唸佛2021-05-27 07:39:31

真相只有一乘,因眾生根性不同,而分別說大乘,小乘,三乘,五乘。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悟14340326142021-01-09 21:27:59

大乘小乘之爭,不過是把釋迦摩尼一個說覺悟的聖人一個是說成神了。一個人與神的劃分。根本就是元老與新勢力之爭,其實都是扯淡,在印度,佛教就7流,從來沒進過主流,

佛教為什麼會分成大乘和小乘兩種?中華之仁2021-02-21 04:13:21

看完此文章,感覺佛法對宇宙大體認識不夠,天啟信仰比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