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使用者1564882365962019-03-05 10:39:32

普通人還是燒木柴,從前山裡的木柴也比現在多,還有一些人就是靠砍柴生活的。而有錢人或者是有權利的過冬方式就多一點了,在屋裡,有火牆;出門去,還有手爐。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X事件調查社2019-03-05 13:33:59

首先從穿著上來說古代貴族多穿由動物皮毛製成的裘衣,普通百姓多以麻布為主,明朝以前還沒有棉花種植,從明朝中葉開始人們普遍穿棉衣了。另外,古代人的穿著比較齊全,暖帽、暖耳、手套、圍巾必不可少。

其次是居住環境的保暖,秦朝的皇宮裡已經出現了“火牆”“壁爐”等保溫設施,但主要的取暖方式還是以木炭為主,到了近代,北方農村中主要以火炕取暖,南方多用火盆。

因為取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古代百姓以砍柴、賣炭等職業為生的較多。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聯盟老玩家2019-03-04 21:05:49

有錢人的冬天

對於皇權貴族,自然也有自己的“中央空調”。 我國是最早用煤的國家,用煤生火取暖是古代最普遍的方式。但是,古人取暖也分三六九等,不同階層的人家用煤炭來取火的方式那必然是不同的。

【溫室殿】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

在漢代,皇宮中設有溫室殿,以花椒為材料,搗碎成泥,塗在牆壁上製成保溫層,再掛上壁毯,設火齊屏風,還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地上鋪著毛毯。在這樣的“空調”房間裡,冬天自然不會感覺寒冷。這就是所謂的“椒房殿”。

【火牆】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

皇宮供暖是古時宮廷建築師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有一種方法很像現代的暖氣,就是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外阻高內阻低(熱阻),通熱入牆取暖。

【燻爐】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

看宮廷古裝劇時,都能看到大宅屋子進門處回放一個鼎狀的東西,那就是燻爐。燻爐又被稱為“暖爐”、“紅爐”,類似於我們現在室內烤火的炭爐,利用炭熱來散熱。

【手爐、足爐】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

古代也有“暖手寶”——手爐。爐子裡放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灶灰,爐外包裹縫製精美的布罩。可放在袖或捧在手上,又被稱為“暖手爐”或“火籠”。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 當然,這些都是上層階級的生活。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只能簡單粗暴一點了。拿個火盆生點火一家人圍在一起取取暖。 正如白居易寫的一首《 賣炭翁 》,苦宮市也,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普通百姓碳碳是用不起,只能用柴來取暖。

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聰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