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幻影之矢2019-11-02 18:07:26

一家老小都在司馬懿手裡攥著

司馬懿承諾只收兵權,保留爵位

一幫重臣被司馬懿忽悠,幫司馬懿說話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小號哥2019-11-03 01:13:18

用大司農範垣的一句話就是:曹子丹一代英豪,怎麼生出個無用的敗家子來。這應該是對曹爽最精闢的論斷,我以前說過曹爽的性格是膽大妄為,而政治膽量卻很小,一有大的災難就麻爪了。

試想如果他聽取範桓的勸告,請天子臨駕許都,以天子的名義,用大將軍印綬調動各地人馬討伐司馬懿,老賊再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濟於事了。

可惜,可嘆,曹爽就是一個十足的政治大笨蛋,即愚蠢(屢次不聽兄弟和下屬的勸告,傾巢出動,出城圍獵,從而給司馬懿可乘之機。)又無能(輕易放棄權利,從而招來殺身之禍。)把一首好牌給打爛了,有人說什麼司馬懿的能力遠在曹爽之上,還有曹爽不得人心,使一些曹魏老臣導向司馬懿一方等等,實際上全是廢話。關鍵問題就出在曹爽的無能身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既然沒有相當的政治勇氣,就不要踏入官場,還自不量力的與司馬懿爭鬥,從而斷送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主天安2019-11-02 20:15:50

天子服從太后懿旨,司馬懿挾太后為人質!挾皇室眾王乃至隨駕大臣家眷!這才是制命的一招!

皇家命脈,隨駕臣子舉家性命!縱天子也賭不起!

司馬懿給曹爽的臺階,僅兵權耳!

掌兵之人,手無兵權,其身家性命,已拱手於人也!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距離的軌跡2019-11-02 18:05:42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暴起發難,趁著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現權力真空的短暫縫隙之時,以私養的三千死士發動政變,佔武庫,攻皇城,長驅直入司馬門,挾郭太后以號令天下。這是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從此後,曹魏天下改姓司馬,權力被司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裡,三馬食槽的預言終於成真了。

這條路,司馬懿走了41年。然而,與以往司馬懿“快穩狠”的風格有所不同,這一次的司馬懿,其實頗為“弄險”,實在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他賭的,是大將軍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

在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問自己的兒子司馬昭:“你覺得曹爽跟諸葛亮比,怎麼樣?”司馬昭回答:“螻蟻爾!”

其實,在歷史上,曹爽可不是什麼螻蟻之輩。魏明帝託孤後,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輔政大臣。一開始,曹爽事事詢問司馬懿的意見。不久後,曹爽採用丁謐的計策,讓司馬懿成為太傅,榮其位,虛其權,漸漸將司馬懿權力架空。就這樣,曹爽生生壓制了司馬懿長達9年,而司馬懿唯有裝病,拿出當年拒絕成為曹操幕僚一樣的老套路,才能夠勉強保命。

高平陵事變前夕,曹爽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控了中央最高權力。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將,比如當年的“四聰八達”。他絕對想不到,已經“瀕死”狀態的司馬懿會絕地反擊,發動這樣一場明目張膽的叛變。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謐前去司馬府探病,司馬懿裝出眼快瞎耳快聾的衰弱狀態,騙過了丁謐。這讓曹爽一黨大為放心,他們一心盼著司馬懿適時的壽終正寢。如果真是這樣,四朝老臣就功德圓滿了,司馬懿將作為大魏的名臣良將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們的願望還是落空了,這隻“冢虎”似乎註定要成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毫無疑問,當司馬懿暴起發難時,曹爽的狀態是徹底懵逼的。“爽得宣王(司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三國志》)

曹爽雖“不知所為”,但也並非毫無能為。他的部下,當時從洛陽逃出來的大司農桓範,就給他提供了兩條可行性建議:一是帶著天子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以謀逆罪討伐司馬懿。如果真是這樣,司馬懿很可能身敗名裂,落得一亂臣賊子的下場。

看到曹爽猶豫不決,桓範又去勸曹曦,提出暫用闕南別營和他典農校尉的軍隊來抵抗司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親自去為他們籌措糧草,而且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司馬懿公然叛變,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卻仍然聽不進去,他們在猶豫什麼?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拔取劍戟,略將門候,南奔爽。宣王知,曰:“範畫策,爽必不能用範計。”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兄弟 猶豫未決,範重謂羲曰:“當今日,卿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三國志》)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司馬懿聽說桓範逃出去了,說了一句“曹爽肯定聽不進桓範的話”,他怎麼這麼有把握呢?難道真的是神算?比諸葛亮還神了?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是司馬懿安慰自己的話。因為隨後,司馬懿就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一批人,輪番前去說降曹爽,甚至對著洛水賭天發誓,可見司馬懿也是心慌也是急眼了啊。

而在曹爽那一方面,卻在關鍵時刻慫了。這一慫,葬送了曹魏的江山。我們試著解讀曹爽當時的心態,有天子和兵權在手,並非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為何會毫無抵抗就投降了呢?

一方面,自然是憚於司馬懿的威望,四朝老臣,門生故吏滿天下,而且用兵如神,幾無敗跡。跟司馬懿打,勝算不高。就眼前情況,司馬懿先發制人,恐怕也是早有準備,就算用天子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也許到時也沒幾個人響應,大家都觀望,這就很尷尬了。

另一方面,曹爽貴為曹氏宗親,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馬懿再大膽,也不敢廢天子吧?只要天子猶在,便基本能保富貴,何必去跟司馬懿去爭個你死我活呢?將來天子親政,權力自然又會迴轉到曹氏家族手中。所以,可以不爭這一時。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而且司馬懿也屢次派朝中大臣來說明,甚至對天發誓,似乎出於至誠,不妨信他一次。由此也可見,曹爽以前也很可能確實只是想專權,非但沒有要殺司馬懿的意思,而且也允許他長保富貴,所以才會將心比心,天真地以為司馬懿也會跟他一樣。殊不知,箭以離弦,刀已懸頸,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叛亂的行徑,哪還有和你共生的餘地。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布衣淘史2019-11-03 13:54:43

提到司馬懿奪權成功,就是說的高平陵之變,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政治事件,期間有非常重要的博弈過程。它是怎樣發生的呢?

公元239年,司馬懿接到緊急詔書,速速回到首都洛陽,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魏明帝曹睿遺詔輔佐年僅八歲少主曹芳。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司馬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公元219年,司馬懿佐助魏太子曹丕,每次參與謀劃,都有奇策,受到曹丕的重用。

公元 220年,曹丕稱帝,司馬懿更是受到重用,居功至偉,官職一升再生。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群、曹休為輔政大臣。曹睿即位後,司馬懿封侯,封驃騎大將軍,太尉等。在輔政平亂,抗蜀伐蜀,出兵遼東過程中奇謀善斷,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見司馬懿善於謀斷,精於算計。

輔佐曹芳之初,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還好相安無事,後來曹爽欲排擠司馬懿,以便專權。公元247年曹爽利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之謀,讓司馬懿升為了太傅,職位高了,待遇好了,權沒了。漸漸將司馬懿權力架空。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後來司馬懿只有裝病,不問政事。拿出當年拒絕做曹操幕僚一樣的老套路,才能夠勉強保命。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公元248年三月,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想要謀危社稷。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是司馬懿裝病。派李勝去試探,司馬懿假裝病重,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懿已像屍體一樣,臥床不起,只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以後又說:“太傅不能康復,令人憂傷。”所以曹爽等對司馬懿未加戒備,放鬆警惕。而司馬懿是在韜光養晦,故做表演,表現得老邁昏聵,久病在床,飯湯都撒了一身,實際上也在暗中佈置,只等機會給其致命一擊,消滅曹爽勢力。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而在此時,曹爽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控了中央朝廷最高權力。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將,比如當年的“四聰八達”。他絕對想不到,已經“瀕死”狀態的司馬懿會絕地反擊,發動這樣一場明目張膽的政變。

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京城洛陽出現權力真空的短暫縫隙,司馬懿找準時機,突然發難,發出了致命一擊,以私養的三千死士發動政變,佔領武庫,攻皇城,長驅直入司馬門,挾郭太后以號令天下。這是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那麼當時曹爽手上掌控最擁有高權利的皇帝,那就擁有了兵權,為什麼卻投降司馬懿了呢?

透過分析史書記載,可以看出“高平陵事變",是一種門閥和宗族之間的博弈,又是對手間博弈,心裡的博弈,利益的博弈,氣魄的博弈,智謀的博弈。司馬一向以穩著稱,然而這一次的司馬懿,行事非常冒險,實在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他賭的,是大將軍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

事件發生 時間非常短,只有一夜。第二天一早曹爽就投降了,做出這個決定期間有很多種因素,這事情確是挺複雜。

第一,城內司馬懿的運作及士族大臣狀況,司馬懿帶領三千死士政變時,一進入都城就關閉城門控制局勢,然後馬上上奏太后,要求廢掉曹爽兄弟。

當時,在洛陽城內,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司馬懿列陣,經過曹爽門前,曹爽部將嚴世登樓,引弩欲射司馬懿,孫謙拉著他的胳膊阻止他說:“事情的真相還不可知。三次想要射箭三次被制止,孫謙皆按住嚴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大司農桓範出城去投曹爽,蔣濟擔心道:“智囊往矣。”司馬懿則說:“範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司馬懿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管領曹爽軍營,對他說:“君為周勃矣。”召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統攝曹羲軍營。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控制局城內局勢後司馬懿立即兵逼洛水,對曹爽先是威脅“清君側”把你清掉,城內的家眷老小後小命不保, 又派人三次反覆忽悠曹爽,隨後又發誓,說回城後一定保證曹爽的人身安全。雖然已經分析了局勢,做到了心中有數。但其實此時司馬懿也存在很大風險,只是政變這種事本來就是高風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到萬無一失,剩下的事就看老天了

第二,城外曹爽及皇帝曹芳狀況,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徵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

桓範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從其計。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讓他早來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職,並以洛水為誓。同時,他還讓蔣濟寫信給曹爽,稱自己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儘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曹爽欲信其言,桓範等人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曹爽說:“司馬懿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桓範哭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

曹爽這方自己兄弟幾人,傾巢出動都出來祭祖,京城一個未留守,司馬懿的雷霆一擊令他們腦瓜子嗡嗡的。

1、首先是皇帝曹芳的意見,小皇帝十年了一直受曹芳壓制,肯定有怨言。以為司馬老臣沒準兒可以讓他翻身,所以皇帝的意見可能是:大將軍,咱回去吧?我皇宮還有太后老婆崽崽。一定在想,老子終於可以說了算了。

2、兄弟親屬裙帶的意見:而且出事之後哥幾個都想老婆孩子,沒人挺他。大哥,算了吧,想想家中老邁的長輩啊!

3、主戰派的意見:幹就是了!邀請皇帝去許昌,皇帝就在我們手裡,我們在哪裡軍隊就在哪裡,中央就在哪裡!難道還不可以平叛啊。實在不行還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呢,另外還有各方面的表態的勢力。曹爽有能力統一思想,統一戰線,因為最後拍板的人

是他。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曹爽面對這種艱難的選擇,絕對考驗了個人能力。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馬懿再大膽,也不敢廢天子吧?只要天子猶在,便基本能保富貴,何必去跟司馬懿去爭個你死我活呢?將來天子親政,權力自然又會迴轉到曹氏家族手中。所以,可以不爭這一時。

最倒黴

的是他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排兵佈陣,殺伐果斷,老謀深算,善於揣測對手的心理,善於用人,奇謀善斷,這就決定了在博弈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再加上曹爽兄弟姐妹,忠貞的部下下屬,滿含真誠的期盼,終於使曹爽起了即使交出了權利也“不失做富家翁”的幻想。是太天真了,還是不瞭解司馬懿的性格,就不得而知了。

結果曹爽投降進城後,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這一切都證明了司馬懿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發動的突然,執行的堅決,政變成功後又心狠手辣、斬草除根,不留任何的後患,充分說明了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他一向以穩著稱,然而這一次的司馬懿,行事非常冒險,實在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他賭的,是大將軍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經過高平陵之變,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奪權時,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權,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高貴不貴2019-11-02 17:28:08

此事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高平陵政變,是三國時期最大的政治變動,它對曹魏、晉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有深遠影響。 司馬懿是曹睿親封的託孤大臣,司馬懿和曹爽爭權有相當的隱蔽性

司馬懿是曹睿親封的託孤大臣,有這重身份,司馬懿發動政變或許僅僅是為了和曹爽爭權,這就給曹爽、魏國元老和地方實力派造成錯覺,從而影響判斷。

帝流涕問疾,天子執帝手,目齊王曰:“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與大將軍曹爽並受遺詔輔少主。引自《晉書·宣帝紀》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病重,而司馬懿正在平定遼東班師路上,曹睿急詔司馬懿回京。司馬懿聞訊後,乘輕車晝夜兼程趕回洛陽。

曹睿握著司馬懿的手,看著年幼的齊王曹芳,對司馬懿說:”終於撐到了你回來,我沒有什麼遺憾了。“司馬懿和曹爽一同受曹睿遺詔輔佐幼主曹芳。

有意思的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當時任命的託孤大臣也是兩位,除了諸葛亮外還有李嚴。後來諸葛亮藉故廢除了李嚴,將李嚴貶為平民。

諸葛亮李嚴事情發生在司馬懿奪權之前,既然諸葛亮廢掉李嚴照樣效忠後主劉禪,司馬懿幹掉曹爽為什麼不能繼續效忠少主曹芳?對曹爽來說,既然諸葛亮能留李嚴的命,司馬懿為什麼不能放過自己?

能作為託孤大臣,是先帝對大臣人品、能力、地位的綜合考慮,換言之,司馬懿在曹睿眼裡,就和劉備看待諸葛亮一樣。

從後世眼光看,司馬懿一家子都是亂臣賊子代名詞,司馬懿鷹視狼顧、非人臣之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高平陵政變之前,說司馬懿名聲不下於諸葛亮也不為過。諸葛亮為人稱道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也差不多。試舉幾例:

1)237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謀反,年近六旬的司馬懿親自率軍遠征遼東,歷時一年方平定遼東之亂;

2)241年,吳將全琮攻打芍陂,硃然、孫倫圍困樊城。司馬懿親自督軍南征,大敗吳軍,這一年司馬懿62歲;

3)243年,司馬懿再次督軍南下,對陣吳國諸葛恪,諸葛恪敗退,這一年司馬懿已經64歲。

在擔任託孤大臣的時間裡,司馬懿不顧年邁,屢次不辭辛勞、千里遠征,屢屢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

司馬懿奪權的步驟很簡單,先以手中兵馬控制皇宮,請(逼迫)郭太后下詔書罷黜曹爽,接著控制洛陽城門、封鎖訊息,等到控制洛陽城內兵權、包圍住曹爽黨羽府邸後,司馬懿和太尉蔣濟帶兵列陣洛陽城門外,對外宣稱只針對曹爽,司馬懿歡迎天子還都。

大司農桓範逃出洛陽面見曹爽,勸曹爽不要輕信司馬懿,應該立刻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反攻洛陽。

對此,司馬懿第二波攻勢——糖衣炮彈出來了。

司馬懿先是派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這樣的魏國元老重臣去曹爽大營,表達司馬懿誠意。接著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傳達司馬懿發下的誓言。有元老擔保,有自己的親信作證,最重要的,有德高望重的司馬懿發誓,曹爽真的信了。他懷著做一富家翁的美夢,乖乖地回到洛陽、交出兵權。等待他的,卻是曹氏一族的誅殺令。曹魏幾代人苦心打下的天下,就這樣輕而易舉葬送。

因此,高平陵政變,表面上是一個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鞠躬盡瘁的託孤大臣司馬懿向另一個託孤大臣奪權,這讓很多人,包括曹爽和中間派的魏國元老們在內,都產生了錯覺。誰都沒有想到,司馬懿拋棄自己和家族的榮耀、信譽,拼著留下千古罵名,要的不是曹爽的權力,而是曹家的江山。

高平陵之變的惡果,不僅僅是曹魏的名門世族遭到大屠殺,漢魏風骨遭到扼殺,更重要的是遊戲規則完全改變,司馬懿首開惡例,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不怕罵名,從此迷信暴力奪權的遊戲屢屢上演,始作俑者司馬家族也最終飽嘗這一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