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會造成運動神經元病呢?鄂東小汪醫生讀中醫2021-01-13 15:37:37

病因至今不明。雖經許多研究,提出過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重金屬中毒、營養代謝障礙以及環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說,但均未被證實

哪些情況會造成運動神經元病呢?

在臨床上,醫生大部分會碰到運動神經元病患者,這幾年感覺有升高的趨勢,在臨床上,醫生應該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緩解部分痛苦

一、VitE和VitB族口服。

二、ATP 100mg,肌注,1/d;輔酶A100μ,肌注,1/d;胞二磷膽礆250mg,肌注,1/d,可間歇應用。

三、針對肌肉痙攣可用安定2。5~5。0mg,口服,2-3次/d;氯苯氨丁酸(Baclofen)50~100mg/d,分次服。

四、根據致病因素的假設,介紹過可試用於治療本病的一些藥物,如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變構蛇毒酶,干擾素,神經節苷脂,卵磷脂,睪酮,半胱氨酸,免疫抑制劑以及血漿交換療法等,但它們的療效是否確實,尚難評估。

五、患肢按摩,被動活動。

六、吞嚥困難者,以鼻飼維持營養和水分的攝入。

七、呼吸肌麻痺者,以呼吸機輔助呼吸。

八、防治肺部感染

哪些情況會造成運動神經元病呢?

·中醫辨證

肺熱津傷

症狀:病起發熱之時,或熱退後突然肢體軟弱無力,面板枯燥,心煩口渴,咽乾咳嗆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熱潤肺,濡養筋脈。

方藥:清燥救肺湯。

方中以人參、麥冬、生甘草甘潤生津,益氣養陰;生石膏、霜桑葉、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熱,潤燥降逆;蜜炙枇杷葉、阿膠、炒胡麻仁潤肺滋陰清燥。若壯熱,口渴,汗多,則重用生石膏,還可加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若咳嗆少痰,加炙瓜蔞、桑白皮、川貝、知母潤肺止咳化痰。咽乾不利者,加花粉、玉竹、百合養陰生津。若身熱退淨,食慾減退,口燥咽乾較甚者,證屬肺胃陰傷,宜用益胃湯加薏苡仁、山藥、生谷芽之類,益胃生津。

本證肺熱而津已傷,勿濫用苦寒、香燥、辛溫之品重亡津液,可佐養胃清火之藥,如沙參、玉竹、山藥之類,胃火清則肺金肅,也是“治痿獨取陽明”之法。

·溼熱浸淫

症狀:四肢痿軟,肢體困重,或微腫麻木,尤多見於下肢,或足脛熱蒸,或發熱,胸脘痞悶,小便赤澀;舌紅苔黃膩,脈細數而濡。

治法:清熱燥溼,通利筋脈。

方藥:加味二妙散。.

方中黃柏苦寒清熱燥溼;蒼朮健脾燥溼;革蘚導溼熱從小便而出;當歸、牛膝活血通絡;龜板滋陰潛陽,養腎壯骨。全方合用,有清化下焦溼熱,而又不傷陰之效。若溼盛,伴胸脘痞悶,肢重且腫者,可加厚朴、薏苡仁、茯苓、澤瀉理氣化溼。若長夏雨季,酌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若形體消瘦,自覺足脛熱氣上騰,心煩,舌紅或苔中剝,脈細數,為熱甚傷陰,上方去蒼朮加生地、麥冬以養陰清熱。如肢體麻木,關節運動不利,舌質紫,脈細澀,為夾瘀之證,加赤芍、丹參、紅花活血通絡。

本證重在清熱燥溼,不可急於填補,以免助溼戀邪,或熱已傷陰,則應清養,仍需注意養陰而不得礙溼。

·脾胃虧虛

症狀:肢體痿軟無力日重,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不華,神疲乏力,舌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或沉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參苓白朮散。·

方中人參、白朮、山藥、扁豆、蓮子肉甘溫健脾益氣;茯苓、薏苡仁健脾滲溼;陳皮、砂仁和胃醒脾。若肥人多痰,可用六君子湯補脾化痰。中氣不足,可用補中益氣湯。心悸氣短者,加黃芪、當歸益氣生血。如肌肉麻木不仁,苔白膩者,加橘絡、白芥子化痰通絡;消瘦,舌質紫暗者,可用聖愈湯益氣養血,再加桃仁、紅花、牛膝活血化瘀。

·肝腎虧損

症狀:起病緩慢,四肢痿弱無力,腰脊痠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遺精早洩,或月經不調,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方藥:虎潛丸。·

方中虎骨(可用狗骨代)、牛膝壯筋骨利關節;鎖陽溫腎益精;當歸、白芍養血柔肝榮筋;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滋陰補腎清熱;少佐陳皮以利氣,乾薑以通陽。本方治肝腎陰虧有熱的痿病,為肝腎虧損證的基本方。

熱甚者去鎖陽、乾薑,或用六味地黃丸加牛骨髓、豬骨髓、鹿角膠、枸杞子、砂仁治之。若兼見面色萎黃不華,心悸,舌淡紅,脈細弱者,加黃芪、黨參、當歸、雞血藤以補養氣血。

若久病陰損及陽,症見怕冷,陽痿,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無力者,不可用涼藥以伐生氣,虎潛丸去黃柏、知母,酌加鹿角片、補骨脂、肉桂、附子等補腎壯陽。此外,也可加紫河車粉,或用牛骨髓、豬骨髓煮熟,搗爛和入米粉,再用白糖或紅糖調服。

本證以陰虛挾熱者為多,但應分清有熱無熱,虛火當滋腎,無火當填精,若陽虛者則又當溫煦為治。

各證都可結合針灸、推拿、氣功等綜合治療,有助於提高痿病的治療效果。

【轉歸預後】

本病的各證候間常相互轉化,如外感溼熱,熱盛傷津,可轉化為肺胃陰虛;若溼熱浸淫,遷延日久,下注肝腎,則致肝腎虧損;如肝腎陰虛,日久不復,陰損及陽則出現陽虛證候,或為陰陽兩虛之證;痿病日久,影響氣血執行,則常挾瘀滯。

本病的預後決定於發病原因、起病經過、病情輕重及治療當否等。一般外感所致,起病雖急,若治療及時,診治無誤,部分病例可獲痊癒,預後亦佳;若外感致痿,失治誤治,以及內傷成痿,緩慢起病,但漸至於大肉脫削,百節緩縱不收,髒氣損傷已可概見,雖經多年治療,效果多欠佳,預後也差。若出現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為肺脾臟氣極虛的表現,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