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的蕭條,農民工們該何去何從?安全員考試寶典2017-05-18 18:25:22

1、首先心態要放平和,看清整個大環境。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下行,中國的四大紅利都接近消失,失業率上升是必然現象,當下經濟的蕭條是來還前15年經濟騰飛、房地產火熱的舊賬,老闆都活不下去了,當員工的當然過得更苦,或者處於失業狀態中。這條可以理解為國家出來混也是要還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製造業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逐漸被印度、東南亞這些更貧窮的國家代替,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也搶了工人的飯碗。當下全國經濟的基本面持續惡化,破產倒閉潮、減員裁員潮、農村蕭條、必然會形成大規模的失業潮。

2、當下資訊產業的技術更新太快,舊有的技術、思維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下創新型的企業模式,比如傳統型的IT企業如果不向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領域延伸和轉型,依靠傳統產品保持盈利就很艱難,因為很多企業的資訊化部門都可以自己開發資訊系統了,不需要外包採購了;另外現在高校新增加了很多新的專業,反而90後的小孩所學專業與時俱進再加上年輕有幹勁,必然很多職位向這些小孩傾斜。

這條可以理解為作為個人出來混也是要還的,因為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考慮,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重心更向家庭傾斜,學習提高的時間偏少,與那些小孩相比必然有些劣勢。畢竟你25歲的時候也把當年的中年人擠下歷史舞臺。所以人到中年都得進行轉型,記得當年我25歲入職公司時,公司不少35以上的前輩都離職轉行不幹IT行業了,(進入企業中高層的管理者除外啊,畢竟留下的是極少數,競爭激烈。)一位公司已經退休的前輩告訴我“孩子,等你到了40就不能再這樣四處奔波做專案靠技術賺錢了,過了40歲就要靠自己的工作經驗、管理能力和資本來掙錢了,如果不這樣你拼不過那些剛畢業的小崽子。”

上面總結了兩條,一個是國家出來混要還,一個是個人出來混要還,那麼對於35歲以上的中年蜀黍和嬸嬸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條當然是響應國家號召“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但風險也非常大,機遇與挑戰並存嘛。創業這個話題比較大,可以探討的點非常多,馬雲說過:你解決了哪些社會問題,你就創造了財富。

第二條忽悠是大大的本事。讓先看一組資料,2015年第三季度 283支基金成立和開始募集,2015年的瘋投狂潮甚至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一塊石頭可以砸死十個VC,每個月朋友圈裡都有新基金的訊息,好好上班成為了一種恥辱,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民忽悠的時代,所以能籌資、能燒錢、能拉風投也是一種大本事。

第三條靠資本投資賺錢,《21世紀資本論》指出“在可以觀察到的300來年左右的資料中,投資回報平均維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長1%–2%。5%的投資回報意味著每14年財富就能翻番,而2%的經濟增長意味著財富翻番要35年。在一百年的時間裡,有資本的人的財富翻了7番,是開始的128倍,而整體經濟規模(大致就是靠收入吃飯)只會比100年前大8倍。”建議各位有時間一定要啃一啃經濟類、投資理財類的經典書籍,畢竟到2050年以前世界依然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天下。

第四條認清形勢、調整心態,不要有恐懼心理,畢竟人生已經走過一半了,何不好好享受一下這難得的休閒時光,如果把20多歲的孩子比作早上8、9點鐘的太陽,那麼35-40的中年人,確實應該在中午好好休息一下了,然後好繼續下午的工作。引用一句古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失業在家就多看看書、旅旅遊、幹一些平時沒有時間乾的事情,要知道很多人的事業都是在玩中領悟的,要會玩、玩得好、玩的精,刻意去創業往往會太功利,失去了自己的初心。當然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力,成為某一個行業的專家,自學、深造、培訓都是路子,要和90後做朋友,瞭解他們,畢竟他們是現在社會的主力消費群體,8小時外不學習的人必然遭到社會的淘汰。

第五條做個跨界的手藝人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與其苦苦尋找職場平臺,不如多學一門傍身的手藝,“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可她非要靠才華,跨界全能才是王道。”跨界意味著從熟悉的行業進入新興陌生的領域,而傳統的職業規劃往往告誡求職者要深耕某一個行業,成為某一個行業的行家裡手,跨界是否意味著踩“雷區”,不利於求職者的職業規劃?你OUT了,時下最潮的職業發展就是跨界。“網際網路+”時代,“兩棲類”跨界人才很難找,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