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子癇?神外周巖2018-07-13 12:42:59

子癇是一種以癇性發作和(或)昏迷的神經科併發症為特徵的狀態,妊娠病人伴有先兆子癇表現(例如,有高血壓和蛋白尿,伴或不伴有浮腫)。其發生率佔受孕20周以上孕婦的0。05%~0。2%。子癇病人有50%在分娩之前發展為癇性發作和昏迷,另有25%在分娩期間出現症狀,剩餘的25%子癇病人通常在分娩之後頭24小時之內出現症狀。子癇的鑑別診斷包括:腦血管意外、高血壓腦病、癲癇、腦腫瘤、腦膿腫、腦膜炎、腦炎和代謝疾病如低血糖或低血鈣。

如果出現子癇,孕婦的死亡率可達14%,與之相關的胎兒死亡達28%。子癇孕婦的死亡是由於持續的顱內和全身性高血壓所致。顱內出血、血管痙攣、肺水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胎盤剝離、HELLP綜合徵(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計數減少);或者器官灌流下降所致的肝腎衰竭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胎兒死亡是由於子宮胎盤灌流下降所致。

因為孕婦子癇的發病和死亡源自持續高血壓所致的腦自我調節喪失的併發症,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血壓而不損及子宮胎盤機能和孕婦的腎灌流。有腦病或昏迷的病人常顱內壓過高,因此對這些病人應監控ICP(顱內壓),給予氣管插管和過度換氣。對這些病人應該做CT檢查,以明確有無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程度。

因為子癇性驚厥發作造成胎兒死亡增加和顱內壓進一步增加,必須積極控制。可應用地西泮5或10mg,常同時應用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以作為長程預防治療藥物。靜脈內應用硫酸鎂也同樣有效。

然而分娩之前子癇的決定性治療是終止妊娠。所以立即給予子宮剖腹產術,以圖控制高血壓和癇性發作。癇性發作再發的風險,分娩後24小時之內即降低,對子癇-誘發性癇性發作的長程預防是必要的。儘管高血壓消退甚慢,在產後第一週血壓就可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