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歌詞開頭是:“我將真心付給了你,把孤獨留給我自已”。麻煩各位如果知道請告訴這首歌歌名,謝謝?使用者5723322209932019-10-30 17:25:20

高贊回答分析得很好,我個人也有自己的一點拙見。(原諒我對於樂理知識的淺薄瞭解)

今天一直在聽這首歌,從公司電腦上壞了一邊的松下耳機到回家路上的iphone原裝耳機,再到家裡的不算好的音箱。

起初是在蝦米的歌單上發現的這首歌,原來也有聽過,但是沒有任何感覺,我個人聽歌最開始只聽旋律,節奏和歌聲,對於歌詞都是不care的,除非是遇到那種聽起來很有意思的,或者是很喜歡很喜歡的歌,又或者是心血來潮,比如說陳楚生的《癮》,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還有《

500 Miles

》,所以,很多歌我想唱的時候只會哼調調,完全不知道歌詞是什麼鬼。《第三人稱》這首歌最開始我也是聽歌聲,感覺很對味,一開始是在公司聽到的,用壞掉一邊的松下耳機聽的,沒有立體聲的感覺,對於這首歌的第一印象,是乾淨,然後帶著點淡淡的憂傷。不知道是不是剛好在感冒中,整個人比較喪,對於這種淡淡的憂傷好像有強烈的共鳴(其實我也不知道共鳴點在哪裡),就一直的單曲迴圈。聽著這首歌工作,感覺內心的燥平靜了許多。

然後,在下班的路上,用手機的耳機繼續聽,一聽到開頭,突然被驚豔到,帶有立體的聲音果然是不一樣,真的是開口跪。這時候,這首歌給我的感覺是空,靈。就是全世界所有的聲音都沒有了,只有Hush的聲音。也是在這時候,我就開始有意的關注歌詞。第一遍,完全不能理解歌詞的意思。在感受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就慢慢有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這首歌的歌名叫《第三人稱》,顧名思義,就是“他”。

我是反對以Hush!主唱的標籤gay來理解這首歌的,不能以一個人是gay,他的所有故事就理所當然的被貼上gay的標籤了。

他想知道那是誰 為何總沉默寡言

這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在看一個人,一個在酒吧沉默寡言的人。這一句的情景,我的理解是一開始在酒吧嘈雜的環境中,然後A(即第三人)又注意到在嘈雜的角落,一個安靜的人B(這裡用B代替),然後時間彷彿靜止了,聚光燈打在了A和B身上,A想知道B是誰,為什麼他總是沉默寡言,是有什麼心事嗎?

人群中也算搶眼 搶眼的孤單難免

這也是A的心理活動。A對於B的評價,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夠注意到,但是也說出一個事實,搶眼的人是孤單,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單。A注視著B,不禁在心中問到,你…快樂嗎?

快樂當然有一點 不夠寂寞更強烈

B緩緩抬起頭來,眼神裡滿是戲謔,快樂當然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寂寞,沒有人分享孤獨的寂寞。

*難過時不流淚 *

是啊,難過的時候是不會流淚的,A看著B。

流淚也不算傷悲

嗯,流淚也不一定是因為傷悲。B玩世不恭的樣子。(極力的掩飾自己)

天真以為是他的獨特品味

A:所以孤單是你的獨特品味?

B:嗯。(你還是太天真了)

殊不知是他 難以言喻的對決

卻不知道這是B跟第三人難以言喻的對決,一種掩飾。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子母畫面分割上演諜對諜 而誰是誰

這句話是很難理解的,我也是看了高讚的回答,才開始注意這個“而誰是誰”的,然後有了自己的理解。這邊的場景是這樣的,A與B針鋒相對,然後畫面被從中間撕開,空曠的畫面,一邊只有A,一邊只有B。

你又何嘗不是孤單的?不然你怎麼會注意我呢?好了,現在分開了。你覺得呢?

原來A和B是這麼的相似,誰又是誰?

對於第三人稱的角度而言 也明白 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陷 不自覺遮掩 多少也算自然的行為

這是旁白,其實其他人也明白,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掩飾也是一個正常的行為。

對於第三人稱的角度而言 也明白 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陷 才不斷的追尋 更好的自己 直到青春一定程度的浪費 才覺得可貴

這也是旁白,算是給A和B的回答。不要浪費青春,青春很寶貴,做自己。

因為單曲迴圈,結束又是開始,一段沉默之後,Hush的空,淨的聲音再次響起:

他想知道那是誰

為何總沉默寡言

A:你為什麼要與眾不同,為什麼沉默寡言,為什麼總令人感覺高高在上?

B: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也不想,我也想極力的融入其他人,不讓自己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是。。。

以上只是自己的淺薄見解,僅供消遣,如意見與你相悖,請不要批判我,原諒我的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