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叢臺的來歷?使用者43053302690687482019-12-26 16:06:08

“叢臺”名稱的來歷,是因為當時許多臺子連線壘列而成。叢臺始見於《漢書·高後紀》,高後元年(前187年)夏五月丙申,趙王宮叢臺災。唐顏師古注曰:”連聚非一,故名叢臺。蓋本六國時趙王故臺也在邯鄲城中。“相傳它始建於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故稱武靈叢臺。武靈叢臺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生地。趙武靈王建築叢臺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戰國時期,趙國本是一介小國,武靈王即位後,決心使國家強盛起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被稱為“胡人”,他們身著窄衣,以能征善戰著稱,武靈王遂讓趙國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練兵馬,終於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史載叢臺上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綴美妙,名揚列國。但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叢臺經歷了無數次的天災人禍的破壞,多次改修重建,已改變了原來的規模和佈局,失去了原有的建築風格。據地方誌載,自明朝中葉(公元1500年前後)以來,就修復了十多次。如臺的頂部原是平臺,名曰”武靈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亭於臺上,名曰”據勝亭“。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行宮於臺上,後在道光十年(1830年)遇地震連臺毀壞。現在所見的叢臺,是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修建的,以後又進行過重修。解放後,以武靈叢臺為中心,修建了人民公園(叢臺公園)。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臺的壯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臺觀賞賦詩。當代陳運和也用詩“天橋雪洞奇觀曾揚名華夏,花苑莊閣諸景曾流傳後世”誇獎叢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