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鰻魚6092019-07-30 12:26:41

答題找鰻魚

衛所制是明代基本的軍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創立。那麼,衛所制是如何執行的?

明代的衛所制,與前朝元有著密切的關係。元代軍隊的編制,就是以十戶、百戶、千戶和萬戶為單位組成金字塔形狀的結構,侍衛親兵稱之為“衛”。朱元璋在起義的過程中,為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軍隊,設立衛所制。在朱元璋登基後,又對衛所制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

明太祖朱元璋

衛所是一種軍事制度,有著嚴密和準確的執行規範。處於衛所制金字塔底部的是小旗,由10人組成,總旗由50人組成。112人構成了百戶所,長官是百戶。10個百戶所組成千戶所,即1120名軍人,上司則是千戶。5個千戶所組成了一衛,即5600名士兵,長官是衛指揮使。衛上面是省級軍事機構都指揮使司,長官為都指揮使。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則是大都督府,分為左、右、前、後、中5軍都督府,分管全國所有的衛所。全國軍人的總數,在明朝則是秘密,就連兵部的最高長官兵部尚書也不知道。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大概有180萬,明成祖朱棣時期則有280多萬。現代中國海陸空三軍人數約有200萬,對比之下,明朝軍隊數量還是比較龐大的。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

明成祖朱棣

衛所制也借鑑了唐朝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有獨立的軍籍和寓兵於農的特點,同樣,衛所也採用了這兩點。一是衛所的軍戶世襲。在明初,軍戶由參加農民起義計程車兵、投降的元軍和被判充軍的犯人等組成。軍隊有自己的單獨軍籍系統,與普通民眾嚴格區分開來。且軍戶世襲,即成為軍戶之後,那麼後代也將繼承這一身份。二是衛所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軍屯,寓兵於農。朱元璋供養軍隊的思路是不費百姓的錢,而是由軍隊自給自足。因此他下令,衛所的軍隊中的70%用於屯田,而30%用來守城。當然,這只是原則,分配為屯田和守城計程車兵比例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現。軍屯,有利於荒地的開墾,使得明初經濟自戰亂中復甦;在邊疆的屯田,還兼有行政管理的功能,因為邊疆通常不設定州縣,直接由衛所行使行政管理的職能,因此有助於加強對邊疆的統治和管理。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

建州三衛

衛所制也有缺點,軍戶世襲使得衛所制比較封閉,特別是被判充軍的人,後代也要戍邊,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軍士逃亡;又由於軍中腐敗嚴重,士兵苦於官吏的壓榨和勒索,逃亡現象也頗為嚴重。到了明中期,就需要募兵制作為補充。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古歡妙哉2019-07-30 12:50:36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從永樂年間,《明史》裡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說起。

公元1418年,也是永樂十六年,大明建國已整整五十年,四海承平。就在不久前,皇帝朱棣命令三寶太監鄭和,抽調沿海衛所軍士27000人,組建規模龐大的遠航船隊第五次下西洋。除此之外,這一年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只是離京城萬里之遙的交趾發生了兩次土司叛亂,還有就是浙東沿海的松門衛被倭寇攻陷。對於幅員遼闊的帝國來說,邊地土司叛亂可謂司空見怪,而東南沿海衛城的失守卻是第一次發生,朱棣雷霆大怒。

承擔這次失城之責的是浙江按察司僉事石魯。正月二十三,浙江按察司僉事石魯巡按至松門衛,正遇倭寇侵入沿海地區,而石魯卻因醉酒,未設防備。等到倭寇兵臨城下,石魯跳城而逃,松門衛城被攻破,官軍慘遭殺虜。這是明朝開國以來,浙東沿海衛城僅有的失守記錄,舉朝震驚,朱棣下令處死石魯。(見《明實錄太宗實錄》-6)

倭寇這次偷襲松門衛,著實是一次出乎意料軍事行動,整個浙東沿海的烽堠事先竟然毫無預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次倭寇對松門衛的突襲是發生在冬天,而且還是正月。可以想象剛剛過完年的衛城官軍,是鬆懈的,城防也不甚嚴密,只是那位巡按大人石魯,運氣真是背到極點,倭寇登陸那天剛好巡查至松門衛,還貪杯,那失城的罪責他是絕對要承擔了。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石魯失城事件”反映了當時的海防現狀:將領疏於防範,遇敵怯懦無能。

永樂十六年的“石魯失城”是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事件,地方誌上也只有寥寥數語,甚至細節不詳,但這件事卻被記入了《明史》。有些歷史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它確實會影響之後歷史的走向。

松門衛城的失陷就是這一切的開端。明初,朱元璋修衛城,設衛所,設烽堠,構築了完備的東南海防體系,但僅僅三十餘年後,海防就開始敗壞。之後的百餘年裡,包括朱棣在內的大明統治者雖經多次整治,亦無濟於事,最終使得嘉靖年間的倭寇肆虐帝國沿海。

造成這種海防迅速敗壞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明朝不花錢養兵的衛所制度。創立明朝的朱元璋,曾得意地標榜他的衛所制度:“朕養兵超過歷朝(兵三百多萬),不花朝廷一兩銀子。”在農耕經濟發達的明代,搞“兵農合一”的衛所制,無疑是一種復古倒退。軍士因為需要自給自足,終日忙於生產,無暇軍事訓練,軍隊戰鬥力迅速下降。

松門衛,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明史》:“松門衛,本松門千戶所,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二十年六月升為衛。”

據《嘉靖太平縣誌》記載:“松門衛有軍屯二十四頃一十三畝二分。”按衛城定製,松門衛有官兵2113人,剛好人均一畝多地,養活自己就需要努力耕種。“石魯失城”事件發生在永樂一十六年,此時距衛城修建已經31年。那時,松門衛駐守的官軍已經和農民沒有多少差別了吧。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哈羅摩托騎士猿2019-07-30 13:20:17

明朝的衛所兵制度崩潰可以看做是唐代府兵制度崩潰的縮小原因版,明朝海內安定後,多是由科舉文官進去統治階級,武將以武功入勳貴的上升空間變小,唐代初年的關中武將集團到了武周時代受到清洗,加上土地兼併,軍戶逃籍,府兵制度從而崩潰,改為募兵制度,明初的衛所兵雖有土地但是大規模的戰爭不多,成祖以後北伐蒙古停止,武將集團利益減少,科舉取仕又形成了文官集團,隨著土地兼併的劇烈,不少軍戶淪為佃戶,溫飽問題都難解決更別提戰鬥力了。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一隻擁抱大熊2019-07-30 18:02:13

衛所制度的崩壞與明軍的腐化的根本原因

1,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對於民戶“三十稅一”的底氣所在,然而這種低稅賦完全建立在對軍戶的剝削之上,軍戶以自身勞動力承擔了幾乎全部的軍隊消耗。然而在建文永樂削藩後洪武年間建立的作為配套措施的“藩王及公侯監軍制度”被破壞,而新的制度一直沒有完善,軍戶的負擔日益加重、生活水平愈加低落。

2,在明宣宗以後衛所將官侵佔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之事已屬常見,軍人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戶制也因此逐漸廢馳。

3,嘉靖年間邊患嚴重,朝廷大舉採取募兵制,募兵不同於衛所軍,不世襲。但募兵制破壞了早期衛守制“兵帥分離”的構想,內閣必須將兵權下放於將領,朝廷無法完全掌控募兵制制度下的兵權,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的國家軍隊逐漸轉變成為了分散中央集權、軍隊從屬於個別軍官的子弟兵勢力。(例如戚繼光的戚家軍,李如松的關寧鐵騎等)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留時光2019-07-30 12:03:11

首先,衛所制度是一種軍事組織形式,而且明太祖朱元璋的構想是恢復古代兵農合一之制,這實際上已經違反了自唐末以來兵農分離、軍事專業化的大趨勢,但是在明初國家戰亂不休,急需軍事人員物資的情況下,衛所制最大程度的調動了人員和物資。朱元璋曾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實際上,士兵糧餉短缺的情況一再出現,並不像朱元璋宣傳的那樣。 其次,軍籍和民籍之分使得士兵無法落戶,造成了社會問題,而且世代為兵成為了一種沉重的負擔。勾軍、清軍使得各地之人疲於奔命,路途上就耗費了大量的生活物資,後來楊士奇上疏希望將兵源與戍地重新劃分,以省民力。 第三,將不識兵,兵不識將也是一大問題。為了防止武人形成私人勢力,尤其是與地方勢力的結合,所以明代的衛所也借鑑了西魏、北周、隋、唐的府兵制。結果造成了明代軍事征伐中的配合與協調很難歸於前線統帥。後來,陝西、遼東的私人部曲的成長就與統帥個人勢力的崛起密切相關,這些私屬的軍士作戰勇敢,經常以奇兵或先鋒的方式引導戰爭的勝利。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如何崩潰的?汗青282019-07-30 12:52:25

根源在土地兼併和明朝的戶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