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菇菌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些?使用者1535580514614362019-11-14 19:38:44

楊樹菇和大多數木生型菇菌一樣,其純菌種可用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或菇木分離法獲得。通常以交叉使用前兩種分離方法為主。前面已經說過,我國楊樹菇的單孢子菌株具有結實能力,因此在進行孢子分離時,可採用單孢分離法獲得純菌種,經過出菇鑑定後,挑選優良菌株作母種使用。或在生產上使用的優良菌株中,選取生長健壯、形態正常、無病蟲害的幼嫩子實體作為分離材料,按照組織分離的無菌操作程式分離接種。以下簡要介紹單孢分離法和出菇鑑定要求。1。單孢分離法(1)單孢稀釋分離法 將選擇好的種菇置於孢子彈射分離裝置內進行孢子彈射,收集孢子(彈射分離方法見黃傘有關部分)。然後對收集的孢子用無菌水進行稀釋分離。將稀釋後的孢子懸浮液滴在載玻片上,放在低倍鏡下進行檢查,至每滴中有4~5個孢子為合適。接種時,用注射器吸取孢子懸浮液,將試管棉塞拔松,沿試管壁插入注射器針頭,每支試管注入1~2滴孢子懸浮液,轉動試管,使孢子均勻地分佈在培養基表面,靜置1~2小時後,移入溫箱培養。也可將已稀釋的孢子懸浮液注入培養皿內,每個培養皿加1~2滴即可,然後倒入已溶化並冷卻到45℃的瓊脂培養基,厚0。5釐米,在工作臺上左右旋轉混勻,靜置1~2小時,倒轉培養。孢子萌發後,將單孢菌落連同少許培養基移接到試管內培養。(2)單孢定位切割分離法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範雷法等(1996)曾介紹一種自制簡易定位切割器,能快速、準確的分離單孢菌落。定位切割器製作方法如下:選用普通圓珠筆芯塑膠空管一小段,長2~3釐米,用刀片將空管一端削成薄片,另一端用火熔化壓成平頭,用一隻乳膠指套,在其中間打一孔,插上上述做好的塑膠平頭,將其固定在40或100倍顯微鏡的鏡頭上,使其緊密接觸。切割器的尖頭部分,要削得薄、長而光滑,使之能切割完好,為粘連切割圈外的培養基;切割器與物鏡固定要緊,且位置在正中,使物鏡與筆芯空管處於同一軸心上。做成之後用以下方法進行校正:在載玻片或培養皿上倒入一薄層(厚2~3毫米)水樣瓊脂培養基,凝固後,用帶有定位器的物鏡鏡頭,輕輕轉動上下調節器,使定位切割器下降,並切割到培養基的2/3處,勿切割到底,以免損壞定位器和瓊脂培養基的表面;再轉動調節器,使定位切割器上升,用低倍鏡觀察定位切割器切割後的培養基塊是否在視野正中,如果不在正中,則應對乳膠指套的相對位置進行調節,至適合要求。如顯微鏡是以載物臺作為上下調節的,也可用同樣方法校正。一般普通筆芯內徑在2毫米左右,約是低倍鏡的2倍左右視野。定位切割器使用前浸泡在酒精內消毒備用。按常規方法將孢子稀釋後製成PDA瓊脂平板,在低倍鏡下檢查,若確認為單孢,則可改用定位切割器進行切割,按上述方法在同一培養皿內將單孢切割完畢。再將金屬針打扁,使尖端平而稍彎曲,用來在培養皿內挑取切割塊,要儘量避免碰到圈外培養基,然後移置在斜面上培養。(3)試管稀釋點樣法 用滅菌接種針在培養皿內蘸取少量擔孢子,或用接種針直接從菌褶上輕輕刮取少量孢子,洗入試管內的無菌水中,充分搖動,使之均勻分散。然後用滅菌接種針蘸取1滴孢子液,放在載玻片上,用低倍鏡檢查,如果每滴水中仍有3~4個孢子,應繼續稀釋,至每滴中含1~2個孢子為止。將水滴滴在培養皿蓋的邊緣2釐米處,再用低倍鏡檢查,將只有1個擔孢子的水滴用蠟筆在反面作標記,並加1滴營養液。為防止培養液過快蒸發,在培養皿內加少許無菌水,用紙包好進行培養。第二天,孢子萌發,經鏡檢,確認為只有1個芽管,可以在水滴上加一小片瓊脂塊,以便孢子萌發後繼續生長。2~4天后,將菌絲連同瓊脂塊移到試管內培養。(4)毛細管切割法 將不同稀釋度的孢子懸浮液滴入培養皿的瓊脂平板上,每個培養皿放1~1。5毫升,停留幾分鐘後,倒去多餘的水,進行保溫培養。孢子發芽後,在低倍鏡下用毛細管割取只有1個芽管的單孢子,移接到瓊脂斜面上培養。2。多孢分離法 按常規方法準備好瓊脂平板培養基,用滅菌紗布或濾紙吸去皿蓋反面的冷凝水。從楊樹菇子實體上剪下一小塊菌蓋,菌蓋下約有6~7片菌褶,再將菌褶的前端和基部剪去,留下的菌褶長約1。5~2釐米,再蓋到培養皿上,放到溫室培養。6小時後,將培養皿蓋按順時針方向移動若干度(不得小於30度),以後每隔3~4小時按同樣方向移動若干度,最後回覆到原來位置。然後,移去分離材料,將培養皿放在適溫下培養,在平板上會出現不同密度的菌落,挑選分散性較好,且又連線成片的菌落,轉入試管內培養。用這種方法,能及時發現混入傘菌孢子內的雜菌。或將一小片菌褶貼附在試管壁上,使孢子直接散落在斜面上。3。組織分離法 選取肉厚、朵大、無病蟲害、六七分成熟的子實體作種菇用,已開始彈射孢子的不可作種菇。將選好的種菇用自來水沖洗數次,再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然後用無菌紗布或濾紙吸乾水分。在接種箱內按無菌操作方法進行組織分離。用手將種菇蓋邊輕輕撕開,手指不要接觸撕開後露出的菌肉部門。將解剖刀在火焰上燒灼滅菌,待冷卻後,在菌蓋和菌柄或菌蓋與幼嫩菌褶連線處挖取一小塊(約綠豆粒大小),接種在斜面上。在切取組織塊時,不要挖取接近菌蓋邊緣的部分,以減少雜菌汙染。接種時,將組織塊準確地接種在斜面的中央,切勿在斜面上到處移動,這樣便於及時鑑別組織塊是否有細菌汙染,或當汙染出現後便於進行純化分離。接種後,將斜面置於23~25℃下培養,若組織塊上有白色菌絲萌發,並向培養基上蔓延,1~2天后,及時用接種針挑取少量帶有菌絲的培養基,接種到空白斜面上進行純化培養,即可獲得楊樹菇母種。組織分離時,組織塊附近若出現黴菌汙染,因黴菌絲與楊樹菇菌絲生長速度相近或更快,故予淘汰。如果組織塊附近出現灰白色或黃白色黏狀物或水漬樣物,則是細菌、酵母菌汙染的表現。這時可降低培養溫度,抑制汙染菌落的生長,當楊樹菇菌絲的菌落長到細菌(酵母)菌落之外時,則可採用切割菌落前端的方法進行純化,也可得到楊樹菇的純培養物。當菌絲長滿斜面時,檢查培養基的背面,若在楊樹菇菌絲的下面出現黃褐色的斑塊,則是被菌絲覆蓋的細菌(酵母)菌落,可用切割菌絲生長前端的方法再次進行純化培養,有時這種純化分離要連續進行多次才能獲得純菌種。這種方法只是一種輔助措施,只有當組織分離的絕大部分斜面都被汙染時,才可以採用這種純化分離法獲得母種。4。出菇鑑定 為了檢驗所分離單孢子菌株是否具有結實能力,出菇特性以及產量水平,對分離物要進行出菇鑑定。此工作可分別在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上進行。(1)液體出菇 鑑於楊樹菇易於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出菇試驗可採用液體培養。培養液的組成為:玉米粉25克,豆餅粉10克,葡萄糖10克,硫酸鎂1克,磷酸二氧鉀2克,蒸餾水(或自來水)1000毫升。將上述培養液分裝於1000毫升三角瓶中,每瓶裝量200~250毫升,按常規進行高壓滅菌備用。接種後於25℃靜置培養,約15天左右,在培養液表面陸續開始分化原基,並形成正常子實體。在25℃有散射光條件下,絕大多數單孢菌株在15~20天均能分化原始,但出菇時間的早晚與產量沒有正相關性。出菇早雖然是一個良好的生產性狀,但在出菇較晚的菌株中,也可發現出菇密度高,菇潮集中,產量高的優良菌株,這些考核要在固體培養基上進行。採用液體培養進行出菇試驗,不但方法簡單,便於觀察,且便於比較在同一單位時間內,不同菌株間的生物量(將濾取菌絲用水淋洗乾淨,與子實體分別置於60℃烘乾到恆重,用電子天平稱量)。另一特點是在短時間內即可達到出菇試驗的目的。(2)袋式栽培 袋栽培養料組成為:闊葉樹木屑37%,棉籽殼37%,麥麩20%,玉米粉5%,石膏1%,調含水量為65%。每袋裝料300克,於稱量後分裝於塑膠袋中,按常規方法進行高壓或常壓滅菌備用。接種後在25℃培養,待菌絲滿袋後,將菌袋移至供出菇試驗的栽培室內,每個供試菌株一般不得少於20袋,隨機排列在床架上,並在同一環境條件下進行栽培管理。待原基分化後,脫去塑膠袋,隨後進行水分、光照和通風管理。比較其生產性狀和產量。選擇原基分化早,菇叢密,菇數多,單菇粗壯,生物學效率高,抗性好的優良菌株用於生產。 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