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夢見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異性是什麼原因?舒心心理2020-10-27 11:09:33

可能性是對這個只見過兩次面的人的比較在意,每個人在生命中基本會遇到這類狀況,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需求自然而然體現在人與人的相遇中,從感覺開始逐漸進入喜歡的不同程度,由此產生不同深度的關注和注意。

人與人之間從陌生開始的認識基本來源臉部五官,體型,膚色,表情,言行舉止等較為直觀的外顯資訊,由此透過主體的喜歡需要產生比較直接的親近感,有的人會因為一個表情,就會輕易迷戀一個人,儘管由此評議的論點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終究不是主體真正的自我靈魂,深度瞭解自知之明相對少的人連自己都不明白為何會這樣?所以常常有了類似“愛從來沒有理由”的近乎大眾一族的經典諺語。凡塵俗世只有真正比較習慣深刻全面瞭解自己內心,經常對話詢問尋求答案的人士,或者比較專業的心理學者才可能明白其中的為何?

中醫學有一論點:心主舌,其華在面。意思就是說舌頭是心主要體現的核心地區,心的光華在臉部體現。所以無論從古至今,大凡各行各業的文人志士基本喜歡並擅長透過面相來認識人並賦予歸類群分及人生預測,大眾心裡也比較喜歡臉部五官的清秀,端莊,還有言行舉止中傳遞出來的親和感。從心理學神經系統分佈來說,整個臉部基本包含了從頭到腳的綜合神經整合結構,哪根神經代表什麼具體器官,基本會有對應區。那不同個體的強弱程度不同自然可以理解成不同的注意點,有人喜歡一雙眼睛,有人喜歡言語的親和,慈眉善目等等,排除這類涉及遺傳學的因素,如果再加上後天學習中奠定的人格基礎,即在人格中的某種缺乏,內心渴望一份符心的擁有,那他們就很有可能會愛上某個個體。由於人格成型過程在從嬰兒到青年期基本定型的程序,不凡充滿了歷史性的深刻程度,所以也為人生後期的遇見打下了深沉,不容易被輕易顛覆,比較穩定的基礎,也相對成就了不同的人對異性不同的關注焦點。

比如,有人從小沒有什麼溝通,言語雙向互動發展較少,學校期間只擅長演說(一個勁只知道說的要好,要在比賽中得獎,有名次,根本無暇顧及什麼互動交談),家裡經常看到,經歷兇巴巴,嚴肅的表情和吵架式的溝通方式,到了談戀愛,交友季節和處境,他會特別在意言語溫和,慈面微笑溫和的人,由於特殊處境特別的在意,關注點就只會停留在一個類似個體身上,很有可能會有較強的眷戀感,那白天想念多了,或者比較深刻(填補人格中合理的空缺需要),那產生夢境無可厚非。

個人對生活的親身真實感受分享,與理性的有緣人分享,共勉,讓生活少一些狹窄的注視,多一種合情合理正念的獲知,不勝榮幸,感恩遇見!

總夢見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異性是什麼原因?

總夢見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異性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