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月亮和故鄉的詩?晨靈若雪2020-04-13 16:14:41

⊙思鄉、 思親,人生的圓滿、缺憾,邊愁,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1)思鄉、思親、思人、鄉愁、無奈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例1: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例2: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

例3: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例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

例5:“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

例6:“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例7:“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例8: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例9:劉長卿《謫仙怨》:“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寫別後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雲,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

例10: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例11:張九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例12: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例13: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祈禱和祝福。

例14: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希冀和渴盼。

(2)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例1:“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悲亢幽怨;

例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悲壯雄渾。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例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2:“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斜陽(夕陽、落日)

⊙(1)失落 消沉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例1: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鴻飛滿西洲,望郎上西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例3: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例4: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例5: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2)雄渾、蒼莽

例1: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例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例3:范仲淹《漁家傲》:“四面邊聲連角起,長煙落日孤城閉。”

例4:柳永《八聲甘州》:“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蕭瑟淒寒中尤顯出幾分蒼莽渾古的氣象。

⊙(3)思古幽情

夕陽與時序流轉有關,故詩人常藉以抒發思古之幽情。

例1:“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例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例3:周邦彥《西河》:“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例4: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