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笑口常開20012018-02-24 17:24:02

謝謝你的邀請,對這個問題我不是很熟悉,抱歉不能回答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青史回聲2018-02-24 10:27:11

你說錯了,不是因為怕亂,而是因為怕死,準確來說,清末的百姓並不知道所謂的革命人士,在他們看來,在他們認知內,這些“革命人士”是造大清的反,會人頭落地,和這些人惹在一起,會被砍頭的。我相信,這不是一部分人這麼想,而是絕大部分百姓有這樣的想法。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

在當時,你和百姓講革命,他們連革命都不知道,如何能鼓動,人都是從了利益出發,涉及到性命的事,只要人不傻,都不會去做的。在他們眼裡,清政府就是一個巨人,令他們無法反抗,甚至連反抗的意識也沒有。就像電影《危城》裡一樣,普城裡的百姓在知道古天樂飾演的曹少璘是大軍閥曹大帥的兒子後,頓時不敢懲治兇手,反而請求保安團團長楊克難放了曹少璘。原因無非怕禍及自身,可結果卻如何呢?放了曹少璘,照樣免不了被屠城的遭遇。只不過到了最後,普城百姓終於忍受不了,拿起武器反抗了。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這些革命人士,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也不會那麼快被推翻,這種事總歸需要有人出來做的,但只是少數,這個無法否認。在沒有推翻清政府之前,革命人士在老百姓眼裡就是亂黨,和他們攪在一起,會被當亂黨處置殺頭。你說誰會敢接近?但是辛亥革命勝利後,情況變化了,革命人士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功臣,可是在老百姓眼中,其實就是換了個官,換了一個政府,一切並沒有變化。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

所以,當時的人大部分是怕死的,少數人受到了西方的思想,覺得要反抗,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他們就是革命人士,比如孫中山,黃興。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四川達州人2018-02-24 10:00:06

非也。

革命黨當時沒有取得主流士紳的支援。

中國曆來是政權到縣。之下則是宗族,大族統治。縣城之外農村人口最少佔據八成左右,革命黨能被稱謂柿油黨,可見一是士紳不知,二是部分士紳故意汙衊革命黨。

所以,當立憲騙局被士紳看透,當保路運動觸及到了廣大士紳百姓的經濟利益,清政權也就轟然倒塌。還不需要什麼革命宣傳了。

滿清百姓,是否會因為“怕亂”而排斥革命人士?苟或2018-02-24 11:16:24

不是因為怕亂而是心眼裡不接受革命人士,到了清朝滅亡還有一堆人心裡想著皇帝的安危,尤其是清朝最後的那段時間一堆人仍然在立憲還是革命徘徊。

1、《走向共和》有一段劇情,孫中山和一位立憲派的對話。願意大概是千百年來人們早已習慣了有個皇帝的政治制度,這段話在當時絕對是對的

2、孔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孔孟思想影響中華數千年,尤其是明清兩代,到了清朝即便是留洋的學子依然有許多人骨子裡留存有舊思想而排斥革命支援立憲的反而更多

3、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並沒一呼百應;革命人士能迅速推翻清政府並不是因為清政府人心盡失而是因為清政府後幾年作死的改革使得清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和軍隊的控制力急劇下降,而袁世凱在這一時期順利崛起藉著革命的旗幟逼迫滿清政府退位。

即使清朝的立憲後的皇室內閣讓人們感到失望但支援立憲的仍在大多數,革命人士依然受到嚴重的排擠,如果不是袁世凱支援革命孫中山是推翻不了清朝的,革命黨用總統的位置換袁世凱的支援才取得最後的勝利(袁世凱不會支援立憲,立憲他無法獲得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