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基層微課堂2020-09-05 20:46:43

我是一個鄉鎮幹部,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現在的農民對農業基礎設施確實是不怎麼重視了。糾其原因,有這麼三點。

一、農業不賺錢

現在,種地不賺錢甚至賠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種地的基本都是農村老人,而土地大面積季節性擱荒。

這種情況下,除了少量經濟作物和果蔬,誰還在意農業基礎設施呢?

二、集體觀念渙散

包產到戶以後,一切都走向了單幹,現在農民基本已經沒有了集體觀念。對村委會的意識也僅僅就是結婚遷戶口等開個證明蓋個章。

從2005年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的公共設施基本都是政府出錢。這基本也就代表著農業基礎設施這種事都是村上的事情。

三、利用成本高

一來糧食價格低,二來農業基礎設施利用成本高。就拿灌溉來說,雖然農用電價低,但管理灌溉井的人並不完全按照電價收費。一畝地加上人工,代價超過了糧食增產的價值。豆腐成了肉價錢,誰還願意去灌溉。

另外,即使有農戶願意澆地,但離水源近的農戶可能早把灌溉渠破壞或者填埋了。今年修好了,明年可能還得接著修。

總而言之,還是農業不賺錢。如果農業是個高利潤行業,怎麼能不愛護農業基礎設施。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孟子湖畔一居士2020-10-06 16:35:48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農村掀起了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熱潮,幾乎村村建起了攔水壩,飲水灌渠更是星羅棋佈,每年的“冬季大幹”更是熱火朝天,將小塊的丘陵薄地整修成層層梯田,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八十年代後,農村實行了包產到戶的生產責任制,農村集體的生產資料分配到了一家一戶,大部分農田基礎設施被閒置、失修甚至毀壞,農民參與農田基礎設施維護的積極性大大降低,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少了集體觀念。

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讓多年來形成的集體觀念蕩然無存,“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所以很難再組織起像過去那樣的無償的義務勞動,一些像水渠之類的水利設施慢慢的就坍塌毀壞了。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二是農村現狀決定的。

九十年代興起的打工潮,農村青壯年大都背井離鄉,進入大城市工作,有的甚至是全家出動,廣大農村出現了不少所謂的“空殼村”,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種地都困難,更別提農田基礎設施的維護了,這也是造成農田基礎設施毀壞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三是種糧不賺錢。

不少農民都訴苦,不種撂荒可惜,種地就賠錢。有人算了一筆賬,種一畝玉米,大約能收穫1000斤左右,玉米價格按最高1。1元左右每斤,平均每畝地能賣1。1x1000=1100元。扣除成本,種子播種:80化肥農藥:300灌溉:150收割:120總計費用大約650元,每畝收入450元,如果再加上人工費,幾乎是賠錢。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辛辛苦苦一年還不如打工一個月掙得多,誰還願意種地?如果再讓拿出錢來維護農田基礎設施,更是難上加難了。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大農村也在發生著變化,不少地方透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形式加入種養殖合作社,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相信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上述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農民的日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聯絡刪除)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開心加善良2020-09-07 11:29:12

這都是分田到戶,形成農民環境變化,種田不如打工,種植無人管,雖然還有村委會,但對農業基本不管,管的都是村民的個人事務,這樣就對發展農業造後很不到後果,所以要使農業上去已經沒有空閒了,政府與國家應該重視農業收回責任田,捁大型化種植,農業才有效果,農民才能得益。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皖舒老李2020-09-06 08:46:18

現在看到家鄉的農田,讓人心痛,讓人無奈,很多田埂坍塌,良田裡雜木成林,雖然還有少數老人還在種糧食,一旦這一代老人都去世了,那就完全沒有人種糧食了,也就意味著所有田地荒廢,不要覺得現在農民都往城市裡湧,不需要在農村待著,田地荒廢無所謂,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糧食是生命之本,不管時代怎麼發展,人還是要吃飯的。我敢斷言,若干年以後,全國上下又要來一次轟轟烈烈的開荒種地的高潮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老農李作民2020-09-07 17:37:43

現在的一家一戶經營模式,廣大農民能去參加農田的基礎設施管護嗎?想去管護也管不了護不成。大家想一下,一家子就分了那麼幾畝地,幾畝地又分了東、西、南、北幾塊,他怎麼能參加大面積的管護,能種就種,不能種就不種或自我荒廢。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建行漸遠2020-09-05 01:13:41

農村現存的一些農田基礎設施多是過去人民公社時期修建,在實行農田承包到戶責任制後,由於大家各顧各的,所以作為公共所有的這些基礎設施才逐漸出現無人管護的現狀。除了部分設施尚存,有很多已經棄用。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像我們村,屬於膠東半島的一處山村,地勢總體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在過去人民公社時期,村裡響應上級號召,大修水利設施,築壩修塘積蓄水源,用來天氣乾旱時抽水澆地。水庫邊建有揚水站,地下鋪設管路,將水庫裡的水抽到高處,沿著石砌的水渠流到田間地頭。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記得我小時候,經常在水渠放水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在水渠的水中嬉戲呢。直到80年代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田分到各家各戶,村裡基本上不再統一組織澆水。到後來,揚水站內機器拆除,石砌水渠也就成了擺設。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帶有歷史痕跡的農田基礎設施疏於管理,現如今已經失去其原來的作用。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英山人2020-09-13 07:12:28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現在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確實不重視了,非常隨便。對農田好與壞,以及糧食豐收與否,不是那麼上心了。深究起來,是有原因的。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一、糧食不值錢,打消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濟發展迅猛。隨著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物價翻幾十倍。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很正常。可是反觀糧食價格,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農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一斤換不來一瓶礦泉水,令農民非常寒心和無語。糧食是國家的命脈,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但糧食價格也太兼價了點。這樣的價格,農民若是依靠種田,怎麼生存?這樣的巨大反差,誰還有積極性?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二、農民外出打工,所得的收益,是種糧食的十幾倍不止。

以前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依賴種田為生。農因管按的好與壞,關係到農民生存的命脈。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的飯碗,珍惜愛護,不言而喻。現在農民生存方式靈活多樣,且幹任何一件事,都比種田輕鬆,收入高很多。十幾二十年的打工經歷,養成了農民對種糧食,無所謂的心態。反正糧食不值錢,大家都不種,有田無田一個樣,自然而然,對於農田的管護不參了,是必然的。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總之,糧食不值錢,而生活生產物價格,一漲再漲。農民種田產出的收益,不夠投入的成本。而且種田還是有靠天吃飯的成份,是無法避免的。所以說農民種田很難,很難跟上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的節奏。而且以現在社會形勢,農民不種田而去打工,會生活的更好,更富足。在這樣的環境下,誰還會去關心農田的管護?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優質創作者:英山人。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刪除。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伏魔大聖2020-05-16 21:17:17

我是農民一路走過來的,現在種地真的沒有用,其實我不應該說的,走農業路真的太辛苦了,又賺不到錢,還要被專家忽悠,除非走工業路,還可以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歐1697330142020-05-16 21:02:02

目前的農田基礎設施基本保留在上世紀的設施。管護起來勞動成本比較高,不能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肩挑人扛能解決的了。這種現象不能說是農民不參與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而應該說明的是政府從這方面減輕了農民負擔的一項舉措。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十里八村眾鄉親2020-09-06 10:57:41

說實在話,以現在的農村情形,農民沒法對農田基礎設施進行維護。因為,大包乾的形式,決定了農村一盤散沙的現狀。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就是當今農村社會最真實的寫照。

1,沒人組織。

大包乾以後,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的統一生產經營,變成單打獨鬥。土地分到誰家,地上附著物也基本上屬於誰家,其他人無權過問。特別是村委會的管理方式,更是由原來的組織指導生產,變成了收費站,農業生產基本上不過問,只管收取集資提留等各種款項,對農業生產放任不管。根本沒人對農業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負責。所以幾十年下來,農業基礎設施已經被破壞殆盡。

2,種地不賺錢,投資得不償失。

糧價長期低迷,導致種地效益微薄,農民不願再在土地上進行長遠投資,因為得不償失。農民對於種地已經失去了信心,也不願意在土地上動腦筋,浪費時間。有時間就隨便種,沒時間就乾脆拋荒了,反正也不依靠種地生活。這種狀態,對於國家糧食安全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可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3,天氣越來越乾旱,水源枯竭,沒有了投資價值。

以我們山東為例,氣候明顯的是越來越旱,很多水庫已經見底。就說我們當地的水庫吧,早在15年以前就已經被政府用作飲用水源,下游幾萬畝的土地,從此無法灌溉。像這種情況,以前的水利設施,已經沒有了使用價值,所以基本上被農民破壞了。因為這些水渠,妨礙機械耕作。

總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關鍵在於種地沒效益,所以農民不願意在土地上投資。恐怕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為何目前農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管護都不參與了?老墨汁2020-09-05 22:41:22

沒意義的事,自然沒有必要參與。

如今的農村,大部分農民己進城鎮定居並生活,村莊只有極少數勞動力和老人兒童。大部分房屋已空置、土地被荒置。因種地無利可圖,對農田設施誰有心去管護呢?

大部分人在沒有計算水電農耕費用的情況下,全年產出獲利僅能是新鮮的口糧擺了。如果用水電,其費用對沖了口糧,不就是白忙了一年。誰敢用昂貴的農田設施呢?

而且,在改革大潮中,包田到戶,小塊地的農村耕情況下,沒有使用價值的水庫、水渠、農井、水泵和電線等,毀掉的已經基本消失了。

所以,目前農民對農用設施不進行管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像。這是符合農村、農業、農民的現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