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紀律發展階段誰提出的?北冥大鵬2021-08-05 06:51:35

國外學者參照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紀律發展水平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階段1:反抗行為階段

4-5歲之前的兒童,多處於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他們的行為中經常表現出對抗性,拒絕遵循指示、要求,需要給予大量的注意;他們很少具有自己的規則,但是畏於斥責,可能遵循他人的要求。在學校教育階段,也有一些學生處於這一水平。表現為當教師盯住他們時,他們會表現得中規中矩,但是稍微不注意,他們就會失去控制。

在這一階段,對於維持紀律所能發揮作用的是兒童和權威人物之間的權利不平衡。當教師或父母向兒童展示出強力的控制時,兒童的不良行為可以很有效地得到約束;反之,他們就可能不斷表現出不良行為。

階段2:自我服務行為階段

5-7歲的兒童,多處於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在課堂上比較容易管理,因為他們所關心的是行為後果“對我意味著什麼”,是獎勵還是懲罰。從道德發展來講,他們處於獎勵和懲罰階段。這些學生作出某些行為,要麼是因為他們想得到某些獎勵,如糖果、休息時間等;要麼是因為不喜歡違反紀律帶來的後果。

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少具有自我紀律感。他們可能在這節課上表現很好,而在另一節課上失去自我控制。與處於階段1的兒童一樣,為了避免出現紀律問題,教師需要對他們進行不斷的監督。

階段3:人際紀律階段

大多數中學生處於這一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其行為取向是要建立一種相互的人際關係,他們作出的行為往往與“我怎樣才能取悅你”聯絡在一起,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你要求他這樣做;他們關心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別人喜歡自己。

這一階段的學生形成了一種紀律感,你讓他們安靜下來,他們就會安靜下來;他們基本上不借助強力的紀律來約束自己,但是需要輕微的提示。

階段4:自我約束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少陷入什麼麻煩,因為他們能夠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紀律的意義,也能夠做到自我約束。教師可以離開教室20一30分鐘,回來後發現他們依然很安靜地在學習。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就應該這樣做。儘管許多中學生能夠達到這一水平,但是隻有一部分能夠穩定地保持在這一水平上。

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並不讚賞武斷紀律。在課堂上,如果某些同學逼迫教師花很多時間處理紀律問題,會使他們感到厭煩。

上述紀律發展階段理論對教師維持課堂紀律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既然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出現紀律問題的原因不同,教師就應該採用不同的引導和干預措施;既然紀律水平是不斷髮展的,教師在看到學生的違紀行為時,也應該注意分析這種行為是否是“發展性”的,看到了學生的進步,你就可以引導幫助學生進入更高階段的紀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