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怎麼育苗?洲西下坪2020-02-29 20:40:33

佛肚竹又叫結頭竹、佛竹、葫蘆竹,主要分佈於中國廣東省。佛肚竹稈短小畸形,狀如佛肚,姿態秀麗,四季翠綠。可以做成室內盆栽,還可以用於庭院、公園、水濱等處種植,與假山、崖石等配置,更顯優雅。利用母竹分株繁殖週期長、繁殖係數低、成本大,利用竹枝扦插繁殖可縮短繁殖週期,有效降低繁殖成本。佛肚竹育苗需幾個步驟:

一、鬱苗前的準備

1。基質的準備:佛肚竹基質以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宜,常用的基質有:(1)沙質壤土(加適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燒土)+農田表土(1:1);(3)農田表土+河沙+適量腐熟基肥(4:2:1)。

2。裝育苗袋:將配製好的基質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後裝入200pxx300px的育苗袋內,整齊排列備用(袋內基質以澆透水後達九分滿為宜)。

二、採集種枝

選2年以上生母竹,將母竹上帶有氣根的竹枝從基部帶根剝離,採枝後的母竹仍可作綠化或工藝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開裂,並保持氣根完好。將竹枝帶葉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約500px,將所採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時後撈出清洗,以備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來水)。

三、種枝扦插

將泡浸後的種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125px為宜,扦插後即澆透水並用75%的遮光網覆蓋。

四、苗期管理

本法春夏秋冬均可實施,但冬春兩季應用農用薄膜覆蓋,確保溫度在18℃以上,溼度在80%以上,育苗袋內基質保持溼潤,夏秋兩季每天早中晚澆3次水,經過約25——30天,即可萌發新根(從氣根發育而來),這時可施一次較淡的腐熟有機肥,此後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長出育苗袋並抽生兩次葉子後即可出苗,但出苗前應有10天左右的煉苗期(逐步減少遮光及澆水次數直至全日光照)。

五、蟲害防治

1。螞蟻:如苗圃地設在山邊應積極防治螞蟻,可用800——1000倍辛硫磷澆殺。

2。竹蝗:該蟲主要為害竹葉,受害後竹苗枯黃甚至死亡,可用800倍氧化樂果防治。

3。竹斑蛾:幼蟲齧食竹葉,受害後竹苗枯黃甚至死亡,可用敵百蟲或氧化樂果800倍防治。

4。鼠害:佛肚竹較易為老鼠所害,因此要積極防治,可用鼠谷防治或用電鼠機捕殺。

佛肚竹怎麼育苗?三農參謀2020-03-01 15:08:10

佛肚竹,又稱葫蘆竹、密節竹、佛竹,是禾本科刺竹屬常綠灌木型叢生竹,可分為大佛肚竹和小佛肚竹。它們稈形奇特,枝葉翠綠,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浙江、臺灣等省,現已引種到全國及世界各地栽植。那麼,它們是如何繁殖育苗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的生殖特性

佛肚竹為叢生竹類,無長距離水平竹鞭。竹稈在地面叢生,地下莖具稈基和稈柄。其繁殖原理是依靠有性繁殖(利用種子生產新竹),也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依靠根點、隱芽生根抽芽長成新竹)。

佛肚竹的繁殖方法

一、佛肚竹的無性繁殖法

1。枝條扦插法。

此法有很多優點:一是不傷母竹。二是育苗季節長,3月到4月是最佳育苗季節。三是引種方便。儲運方便、育苗成本低、效率高,且扦插育出的竹苗根系發達,新稈粗壯,造林成活率高。第四枝條來源豐富,產苗量大,易起苗,出苗快。有以下扦插方式:

(1) 主枝扦插法。其主枝發達,基部有根點,扦插榮易成活。

(2)次生枝扦插法。1年生竹中次生枝很少,2-3年生的次生枝才不斷萌發。具有隱芽飽滿、粗壯、易成活的優點。在主枝採收受限的情況下,利用次生枝扦插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側枝扦插法。雖然佛肚竹主枝明顯,側枝細弱,但側枝用於扦插育苗時具有隱芽飽滿、粗壯、根點明顯,易成活的優勢,當主枝來源受限時一種有效的扦插方法。

具體操作步驟:

(1)扦插時間:該繁殖方法一般在3~5月進行,此時氣溫升高,插穗的活力高,扦插成活率也高。

(2)插穗選擇:選取1-2年生的佛肚竹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作為插穗。然後在水中浸泡1晝夜,使其吸收足夠的水分,之後每穗留3個節芽,切掉葉子或上部留少許葉片。

(3)扦插:將處理過的插穗插入溼沙床中,定期噴霧保溼,1個月左右生髮新根,2個月左右之後移栽,然後按照照佛肚竹的養殖方法進行養護。扦插後,可在當年或翌年就可萌發出新筍。

佛肚竹怎麼育苗?

2。 分株(移竹)繁殖法。

由於佛肚竹分株個體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管理簡單等特點,常採用分株繁殖的方法。

(1)分株時間:每年2月底至3月初進行,此時氣溫逐漸變暖,分株成功率較高。

(2)選取分株苗:將佛肚竹清乾淨土壤,露出根莖。然後用消毒過的刀片從老株的根莖切斷,同時要將病根和殘枝切掉,去掉黃葉,保留葉柄作分株苗。

(3)花盆選擇:分株苗選好後,選擇上盆用的花盆。花盆的直徑應比分株苗根莖大5-10cm,然後在花盆的底孔上蓋上瓷磚,並鋪上一層粗砂,以增加透水性和透氣性。

(4)上盆:將分株苗放入已準備好的花盆中,一手扶著苗,另一手加入保護根系的細土,再加入培養土,直到離花盆口3-4cm。加土後,將苗輕輕抬起2-3cm,讓根系舒展,然後用手將土壤壓實,使盆土與根系緊密結合。然後澆透定根水,再將苗盆移到背風向陽處養護。

佛肚竹怎麼育苗?

3。埋稈育苗法。

該方法適用於平竹林,要求立地條件好。選用2-3年生的莖稈,從地面處砍下,擷取靠下部1-2米長的莖稈,埋入苗床上,覆土5釐米,畦面用2釐米厚的穀草覆蓋,淋水保溼。15-20日節上開始生芽。60-90日後,幼苗高20-50cm,莖粗1。1-1。5cm基部生髮大量鬚根。這時,將帶苗竹竿挖出來,去掉過長的鬚根,留下長2-3cm的鬚根,然後移栽到盆裡。不要修剪幼苗的枝葉。把新上盆的盆苗放在陰涼的地方一週,緩苗後可放陽臺上。移栽後,第二年春天就會有小筍抽出。此時,可根據盆景需要進行選苗留苗。植株高度可根據需要截頂,促使分枝萌生,竹枝盤曲可培育出理想的盆景。

佛肚竹怎麼育苗?

二、佛肚竹的有性繁殖

利用佛肚竹結實特性,進行種子採集,育苗造林的方法。由於竹子不常開花,種子來源稀少,在生產中很少使用此法,育苗方法與一般植物種子育苗基本相同。

一般來說,無論是分株還是扦插繁殖,都可獲得成功,適合室內的花友操作。當然,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關於佛肚竹的繁殖技術,小編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我是三農參謀。

佛肚竹怎麼育苗?小安鄉村生活2020-03-01 00:56:00

首先要知道佛肚竹的生長習性,此竹耐水溼,喜光植物。喜溼暖溼潤氣侯,抗寒力較低,能耐輕霜及極端0℃左右低溫,冬季氣溫應保持在10℃以上,低於4℃往往受凍。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北部的背風向陽處,尚可栽培。華中至華北的廣大地區,均只宜盆栽,置溫室或室內防寒越冬。喜光,但怕北方乾燥季節的烈日暴曬,亦稍耐蔭墒。喜肥沃溼潤的酸性土,要求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及沙壤土。

育苗技巧分為基質、育苗、採集、保溫、澆水、施肥等步驟。

1、基質

佛肚竹基質以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宜,常用的基質有:(1)沙質壤土(加適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燒土)+農田表土(1:1);(3)農田表土+河沙+適量腐熟基肥(4:2:1)。

2、育苗

裝育苗袋:將配製好的基質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後裝入8釐米x12釐米的育苗袋內,整齊排列備用(袋內基質以澆透水後達九分滿為宜)。

3、採集

選2年以上生母竹,將母竹上帶有氣根的竹枝從基部帶根剝離,採枝後的母竹仍可作綠化或工藝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開裂,並保持氣根完好。將竹枝帶葉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約20釐米,將所採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時後撈出清洗,以備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來水)。

4、保溫

將泡浸後的種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釐米為宜,扦插後即澆透水並用75%的遮光網覆蓋。此法春夏秋冬均可實施,但冬春兩季應用農用薄膜覆蓋,確保溫度在18℃以上,溼度在80%以上,育苗袋內基質保持溼潤,夏秋兩季每天早中晚澆3次水,經過約25-30天,即可萌發新根(從氣根發育而來),這時可施一次較淡的腐熟有機肥,此後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長出育苗袋並抽生兩次葉子後即可出苗,但出苗前應有10天左右的煉苗期(逐步減少遮光及澆水次數直至全日光照)。

5、澆水

佛肚竹屬於耐水溼植物,應經常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盆內不可出現積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長旺盛期,氣溫較高,早晚進行澆一次水。冬季應將其移入室內,葉面塵土較多,應適當對其葉面進行噴水,使葉片看起來更加青翠美觀。在新竹抽出,竹筍剛露出土面時,即應控制澆水,抑制其生長,在盆土較乾燥,竹葉輕度萎蔫時,可先在葉面噴水,約1小時後再澆透水,反覆數次,待新竹長到40釐米左右,竹節基本定型時,恢復正常澆水。[3]

6、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會導致植物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鈣鎂磷或腐熟禽畜糞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莖稈黃亮,葉片翠綠,但氮肥不宜施用過多,以免出現每節生長過長,不形成佛肚狀,降低觀賞價值。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網紅黃小雪2020-02-29 19:48:05

你好。我是農村付付,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分為六部分

1。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

佛肚竹怎麼育苗?

2。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

佛肚竹怎麼育苗?

3。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

佛肚竹怎麼育苗?

4。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

佛肚竹怎麼育苗?

5。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

佛肚竹怎麼育苗?

6。一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佛肚樹的繁殖以扦插為主,每年5-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釐米,於節下0。5釐米處切下,置陰涼通風處2-3小時,待切口稍幹後插人砂床,做好遮陽工作,在室溫25℃左右時,15-20天能生根,根鬚長2-3釐米時上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感謝關注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曹十一8r0h2020-03-01 00:52:42

你好,感謝提問。

佛肚竹如何育苗?今天鄉下曹十一為大家帶來的是佛肚竹的養殖方法,為禾本科叢生型竹類植物。幼稈深綠色,稍被白粉,老時轉欖黃色。稈二型:正常圓筒形,高7-10米,節間30-35釐米;畸形稈通常25-50釐米,節間較正常短。籜葉卵狀披針形;籜鞘無毛;籜耳發達,圓形。

1、分株

採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

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

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

2、扦插

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

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

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1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

栽培技術

1、基質

佛肚竹基質以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宜,常用的基質有:沙質壤土(加適量腐熟基肥);草皮泥(火燒土)+農田表土1:1;農田表土+河沙+適量腐熟基肥4:2:1。

2、育苗

裝育苗袋:將配製好的基質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後裝入8釐米x12釐米的育苗袋內,整齊排列備用(袋內基質以澆透水後達九分滿為宜)。

3、採集

選2年以上生母竹,將母竹上帶有氣根的竹枝從基部帶根剝離,採枝後的母竹仍可作綠化或工藝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開裂,並保持氣根完好。將竹枝帶葉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約20釐米,將所採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時後撈出清洗,以備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來水)。

4、保溫

將泡浸後的種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釐米為宜,扦插後即澆透水並用75%的遮光網覆蓋。此法春夏秋冬均可實施,但冬春兩季應用農用薄膜覆蓋,確保溫度在18℃以上,溼度在80%以上,育苗袋內基質保持溼潤,夏秋兩季每天早中晚澆3次水,經過約25-30天,即可萌發新根(從氣根發育而來)。

這時可施一次較淡的腐熟有機肥,此後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長出育苗袋並抽生兩次葉子後即可出苗,但出苗前應有10天左右的煉苗期(逐步減少遮光及澆水次數直至全日光照)。

5、選筍

佛肚竹主要觀賞其節間短縮膨大似佛肚之杆莖,但往往會長出一些無大肚的平直竹竿,其長勢比觀賞筍尤為旺盛,至長成刪除,養分已被其大大消耗,樹冠造形被破壞,因而致使觀賞筍發不出來,所以筍期疏除最好。

而以辨別初筍外形比較可靠,觀賞筍筍體較粗鈍,長勢較慢,筍尖開裂,外觀有較松感覺,用手捏摸確實較松,內有空隙。而徒長筍長勢較快筍體較細銳,筍尖不開裂,外觀有緊實發亮之感,手捏堅實無空隙。將徒長筍儘早疏除,很快就會有新筍出土。

6、澆水

佛肚竹屬於耐水溼植物,應經常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盆內不可出現積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長旺盛期,氣溫較高,早晚進行澆一次水。冬季應將其移入室內,葉面塵土較多,應適當對其葉面進行噴水,使葉片看起來更加青翠美觀。

在新竹抽出,竹筍剛露出土面時,即應控制澆水,抑制其生長,在盆土較乾燥,竹葉輕度萎蔫時,可先在葉面噴水,約1小時後再澆透水,反覆數次,待新竹長到40釐米左右,竹節基本定型時,恢復正常澆水。

7、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會導致植物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鈣鎂磷或腐熟禽畜糞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莖稈黃亮,葉片翠綠,但氮肥不宜施用過多,以免出現每節生長過長,不形成佛肚狀,降低觀賞價值。

8、修剪

當新筍出土10釐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剝殼,可隔天剝一片,能把長2-3米的竹子縮短,矮化到30釐米左右的小竹。竹筍長定後應將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及影響造型美觀的枝條剪除;生長過長的竹筍要剪短,促其發側枝,使整體造型美觀;

對生長位置不適當的、過密的、節長腹平的竹筍也要及時剪掉;靠近基部的側枝一律剪去,以顯出綠竹扶疏與挺秀;定型後的植株,一般應將再出土的新筍及時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風姿。

佛肚竹植物生長相對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進行剪除,以免消耗其營養。新竹幹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進行剪除。當竹筍長到25釐米高時,把基部的籜剝1-2個,以後每週再剝1個,剝籜可使側枝生長,促佛肚竹矮化,節間變短變粗。

待竹子長到一定高度時,把竹筍頂端剪除5-6釐米,使植株結頂,側枝生長,待側枝達到一定的長度時,也要除去梢尖。

注意事項

屬陽性植物。性喜溫暖、溼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15-28℃,日照70-100%。耐寒、不耐熱,冷涼環境生長良好,高溫生長遲緩或不易萌發畸形稈。

以上就是我對於佛肚竹的養殖經驗了,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鄉下曹十一。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啊偉在農村2020-03-01 03:17:08

1、採用分株繁殖法

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

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

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

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

2、扦插法繁殖法

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

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

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

一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

佛肚樹的繁殖以扦插為主,每年5-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釐米,於節下0。5釐米處切下,置陰涼通風處2-3小時,待切口稍幹後插人砂床,做好遮陽工作,在室溫25℃左右時,15-20天能生根,根鬚長2-3釐米時上盆。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駝鄉工匠2020-03-01 16:40:40

自古以來,人們都將竹作為剛直、貞節和虛心美德的象徵,竹與梅、蘭、菊合栽古稱“四君子”,竹與松、梅合栽於一個盆缽之中,即成聞名遐邇的“歲寒三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從上述詩句可以看出,古人對竹子的喜愛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

佛肚竹竹稈幼時綠色,老後變為橄欖黃色,具有奇特的畸形稈,狀若佛肚,別具風情,是珍貴的觀賞竹種。其稈形甚為醒目,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常用於裝飾小型庭園,最宜叢植於入口、山石等視覺焦點處,供點景用,也可盆栽觀賞,畸形稈可製作工藝品。

1、採用分株繁殖法

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

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

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

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

2、扦插法繁殖法

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

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

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

一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

佛肚樹的繁殖以扦插為主,每年5-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釐米,於節下0。5釐米處切下,置陰涼通風處2-3小時,待切口稍幹後插人砂床,做好遮陽工作,在室溫25℃左右時,15-20天能生根,根鬚長2-3釐米時上盆。

小貼士:

佛肚竹盆裁要保持佛肚形態就要注意控制佛肚竹。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紫榆在北京2020-03-01 08:01:13

本法春夏秋冬均可實施,但冬春兩季應用農用薄膜覆蓋,確保溫度在18℃以上,溼度在80%以上,育苗袋內基質保持溼潤,夏秋兩季每天早中晚澆3次水,經過約25——30天,即可萌發新根(從氣根發育而來),這時可施一次較淡的腐熟有機肥,此後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長出育苗袋並抽生兩次葉子後即可出苗,但出苗前應有10天左右的煉苗期(逐步減少遮光及澆水次數直至全日光照)。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農民傻妞2020-02-29 21:28:22

1、採用分株繁殖法

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

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

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

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

2、扦插法繁殖法

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

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

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

一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

佛肚樹的繁殖以扦插為主,每年5-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釐米,於節下0。5釐米處切下,置陰涼通風處2-3小時,待切口稍幹後插人砂床,做好遮陽工作,在室溫25℃左右時,15-20天能生根,根鬚長2-3釐米時上盆。

小貼士:

佛肚竹盆裁要保持佛肚形態就要注意控制佛肚竹的高度,在養護過程中注意矮化,使其長期保持節短肚大的畸形壯態,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擁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出筍期一定不能施用氮肥,以免它生長過旺,失去節間佛肚狀。

佛肚竹怎麼育苗?農民三子表2020-03-01 00:35:03

佛肚竹(學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為禾本科叢生型竹類植物。幼稈深綠色,稍被白粉,老時轉欖黃色。稈二型:正常圓筒形,高7-10米,節間30-35釐米;畸形稈通常25-50釐米,節間較正常短。籜葉卵狀披針形;籜鞘無毛;籜耳發達,圓形或卵形至鐮刀形;籜舌極短。

性喜溫暖、溼潤、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溼潤、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生長。國內外均有分佈。該種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頂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觀賞;在地上種植時則形成高大竹叢,偶爾在正常竿中也長出少數畸形竿。漂亮的佛肚竹也是很多工藝品、文玩物品的加工物件。如扇子、竹雕、樂器等等。

形態特徵

佛肚竹竿二型:正常竿高8-10米,直徑3-5釐米,尾梢略下彎,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節間圓柱形,長30-35釐米,幼時無白蠟粉,光滑無毛,下部略微腫脹;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基部第一、二節上還生有短氣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節開始,各節具1-3枝,其枝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為軟刺,竿中上部各節為數至多枝簇生,其中有3枝較為粗長。畸形竿通常高25-50釐米,直徑1-2釐米,節間短縮而其基部腫脹,呈瓶狀,長2-3釐米;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帶。

佛肚竹

分枝習性稍高,且常為單枝,均無刺,其節間稍短縮而明顯腫脹。籜鞘早落,背面完全無毛,干時縱肋顯著隆起,先端為近於對稱的寬拱形或近截形;籜耳不相等,邊緣具彎曲繸毛,大耳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寬5-6毫米,小耳卵形,寬3-5毫米;籜舌高0。5-1毫米,邊緣被極短的細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寬度稍窄於籜鞘之先端。

葉鞘無毛;葉耳卵形或鐮刀形,邊緣具數條波曲繸毛;葉舌極矮,近截形,邊緣被極短細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9-18釐米,寬1-2釐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線狀披針形,稍扁,長3-4釐米;先出葉寬卵形,長2。5-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先端鈍。

具芽苞片1或2片,狹卵形,長約4-5毫米,13-15脈,先端急尖;小穗含兩性小花6-8朵,其中基部1或2朵和頂生2或3朵小花常為不孕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2-3毫米,頂端膨大呈杯狀,其邊緣被短纖毛,穎常無或僅1片,卵狀橢圓形,長6。5-8毫米,具15-17脈,先端急尖;外稃無毛,卵狀橢圓形,長約9-11毫米,具19-21脈,脈間具小橫脈,先端急尖;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脊,脊近頂端處被短纖毛,脊間與脊外兩側均各具4脈,先端漸尖,頂端具一小簇白色柔毛;鱗被3,長約2毫米,邊緣上部被長纖毛,前方兩片形狀稍不對稱,後方1片寬橢圓形;花絲細長,花葯黃色,長6毫米,先端鈍;子房具柄,寬卵形,長1-1。2毫米,頂端增厚而被毛,花柱極短,被毛,柱頭3分,長約6毫米,羽毛狀。穎果未見。

佛肚竹

生長習性

耐水溼,喜光植物。喜溼暖溼潤氣侯,抗寒力較低,能耐輕霜及極端0℃左右低溫,冬季氣溫應保持在10℃以上,低於4℃往往受凍。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北部的背風向陽處,尚可栽培。華中至華北的廣大地區,均只宜盆栽,置溫室或室內防寒越冬。喜光,但怕北方乾燥季節的烈日暴曬,亦稍耐蔭墒。喜肥沃溼潤的酸性土,要求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及沙壤土。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廣東,中國南方各地以及亞洲的馬來西亞和美洲均有引種栽培。[4]

佛肚竹原產於中國華南,各地多有栽培,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 、東莞 、惠州、汕頭、臺北、柳州、桂平、箇舊) 。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主要城市:海口、三亞、瓊海、高雄、臺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門、香港、南寧、欽州 北海、茂名、景洪)。

繁殖方式

分株

採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後分栽。北方只能在溫室盆栽或在種植槽內種植,如各種竹子排列栽植,種植槽中應作磚隔牆,以防地下莖串通使種類混雜。佛肚竹應每年2月份進行換土和分株種植。選用微酸性的土質,以疏鬆腐葉土和肥沃的礦質土混合使用為好。換土時要把舊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長出新根。要選用淺盆種植,控制根部速長,使出土的竹筍相應向上慢長,橫向增粗。夏季雨水調勻,盆竹水分適應,出土的筍多數節短、腹肚大。秋末天氣乾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筍才節長、腹平。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要保持盆土相對溼潤,經常用清水噴灑葉片。生長期內,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鉀肥,促進竹筍健壯和佛肚的形成。[5]

扦插

新老株成叢狀生長,於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將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砍下,浸水1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葉片,種後即可成活,當年或翌年可供觀賞並萌發出新筍。扦插於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稈在粗壯主側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個節芽,剪去葉片或上部留少許葉片,帶節插入溼沙床內。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2個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1次育苗,可以多年產苗,在每次起苗時留下少許根蔸,翌年即可萌發成新叢,又可分株出圃種植。

栽培技術

基質

佛肚竹基質以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宜,常用的基質有:(1)沙質壤土(加適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燒土)+農田表土(1:1);(3)農田表土+河沙+適量腐熟基肥(4:2:1)。

育苗

裝育苗袋:將配製好的基質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後裝入8釐米x12釐米的育苗袋內,整齊排列備用(袋內基質以澆透水後達九分滿為宜)。

採集

選2年以上生母竹,將母竹上帶有氣根的竹枝從基部帶根剝離,採枝後的母竹仍可作綠化或工藝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開裂,並保持氣根完好。將竹枝帶葉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約20釐米,將所採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時後撈出清洗,以備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來水)。

保溫

將泡浸後的種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釐米為宜,扦插後即澆透水並用75%的遮光網覆蓋。此法春夏秋冬均可實施,但冬春兩季應用農用薄膜覆蓋,確保溫度在18℃以上,溼度在80%以上,育苗袋內基質保持溼潤,夏秋兩季每天早中晚澆3次水,經過約25-30天,即可萌發新根(從氣根發育而來),這時可施一次較淡的腐熟有機肥,此後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長出育苗袋並抽生兩次葉子後即可出苗,但出苗前應有10天左右的煉苗期(逐步減少遮光及澆水次數直至全日光照)。

選筍

佛肚竹主要觀賞其節間短縮膨大似佛肚之杆莖,但往往會長出一些無大肚的平直竹竿,其長勢比觀賞筍尤為旺盛,至長成刪除,養分已被其大大消耗,樹冠造形被破壞,因而致使觀賞筍發不出來,所以筍期疏除最好。而以辨別初筍外形比較可靠,觀賞筍筍體較粗鈍,長勢較慢,筍尖開裂,外觀有較松感覺,用手捏摸確實較松,內有空隙。而徒長筍長勢較快筍體較細銳,筍尖不開裂,外觀有緊實發亮之感,手捏堅實無空隙。將徒長筍儘早疏除,很快就會有新筍出土。

澆水

佛肚竹屬於耐水溼植物,應經常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盆內不可出現積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長旺盛期,氣溫較高,早晚進行澆一次水。冬季應將其移入室內,葉面塵土較多,應適當對其葉面進行噴水,使葉片看起來更加青翠美觀。在新竹抽出,竹筍剛露出土面時,即應控制澆水,抑制其生長,在盆土較乾燥,竹葉輕度萎蔫時,可先在葉面噴水,約1小時後再澆透水,反覆數次,待新竹長到40釐米左右,竹節基本定型時,恢復正常澆水。

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會導致植物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鈣鎂磷或腐熟禽畜糞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莖稈黃亮,葉片翠綠,但氮肥不宜施用過多,以免出現每節生長過長,不形成佛肚狀,降低觀賞價值。

修剪

當新筍出土10釐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剝殼,可隔天剝一片,能把長2-3米的竹子縮短,矮化到30釐米左右的小竹。竹筍長定後應將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及影響造型美觀的枝條剪除;生長過長的竹筍要剪短,促其發側枝,使整體造型美觀;對生長位置不適當的、過密的、節長腹平的竹筍也要及時剪掉;靠近基部的側枝一律剪去,以顯出綠竹扶疏與挺秀;定型後的植株,一般應將再出土的新筍及時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風姿。

佛肚竹植物生長相對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進行剪除,以免消耗其營養。新竹幹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進行剪除。當竹筍長到25釐米高時,把基部的籜剝1-2個,以後每週再剝1個,剝籜可使側枝生長,促佛肚竹矮化,節間變短變粗。待竹子長到一定高度時,把竹筍頂端剪除5-6釐米,使植株結頂,側枝生長,待側枝達到一定的長度時,也要除去梢尖。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

佛肚竹怎麼育苗?安徽小鋼炮2020-02-29 19:24:05

佛手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通常用作中藥,佛手不僅有珍貴的藥用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名貴的觀賞花卉。那麼佛手如何嫁接育苗呢?佛手嫁接育苗有哪些優點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佛手如何嫁接育苗

砧木苗培育

砧木種類的選擇。佛手常用的砧木有香櫞、枸櫞、檸檬、柑桔等芸香科植物。其中以枸櫞與佛手的親和性最好,佛手嫁接中以選擇枸櫞作為砧木最適宜。

砧木種子的準備。11-12月,當枸櫞果實變為橙黃色時可採收種子。將成熟的果實縱剖成兩瓣,取出種子,用清水洗淨,晾乾表面的水氣。枸櫞種子不耐幹藏,種子失水達40%以上時就失去發芽能力,因此在水源條件好的地區可立即播種;而在水源不方便的地區則採用溼藏法儲存種子。種子少時,可選擇室內沙藏,根據種子多少選擇一定大小的竹框,先在框底墊1層10cm左右的溼沙,然後將種子與溼砂按1∶3的比例充分拌勻放入框內,再在其上蓋1層10cm左右的溼砂。

種子多時可選擇室外挖坑貯藏,選擇地勢高燥地方挖坑,坑深50cm左右,寬100cm,長度以種子多少而定。先在坑底墊1層10cm左右的溼沙,再放1層1~2cm厚的種子,在種子上鋪1層5cm厚的溼沙,再鋪1層種子和1層溼沙,如此反覆,直到離地面10cm左右,鋪1層15~20cm的溼沙,頂上呈板瓦狀以利於排水。在坑四周開深10cm左右的排水溝。後期管理中根據沙的含水量適時澆水,保持溼度40%左右。

砧木育苗。2月中旬,當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溼沙貯藏的種子可取出播種。採用開溝條播的方式,行距20~25cm,株距5~10cm,播種深度2~3cm。播種後在墒面覆蓋松毛或稻草保溼,由於枸櫞苗期怕強光,受強光危害時頂端易枯死,當少量種子出苗後需拱建高50cm的蔭棚進行保護。

砧木苗管理。平時應加強對砧木苗的水分管理,當苗高5cm左右時及時進行間苗,間除弱苗、病苗,苗高10cm左右時可定苗,株距控制在10~15cm。苗期每隔20~30d施1次清糞水,促進苗生長。及時拔除苗床上的雜草。當苗高40cm左右可除去遮陽網。出苗當年冬季和翌年6―8月,施複合肥75~150kg/hm2,可加速佛手植株的生長。

砧木分苗移栽。播種後第2年12月氣溫最低時枸櫞處於休眠狀態,此時應及時進行挖苗移栽,將苗按大小分級後移栽,移栽規格為:大苗行距30cm,株距20cm;小苗行距30cm,株距15cm。栽後澆足定根水,當根系恢復後待嫁接。

嫁接育苗

嫁接品種的選擇。佛手只有一個種,但根據生態適應性的選擇形成了多個品種,常見的有川佛手、廣佛手、建佛手和金佛手。作為觀賞使用以產於金華市的金佛手品質最佳,作為藥材使用以主產於廣東的廣佛手品質最佳。根據用途合理選擇嫁接品種。

確定適宜的嫁接時期。佛手在播種後第3年進行早春嫁接較適宜。砧木枸櫞及佛手具有萌芽早的特性,嫁接宜早不宜遲。一般在2月下旬,砧木及接穗萌芽前嫁接為最佳。由於各地氣溫不同,佛手適宜的嫁接期也有所不同,最佳的嫁接時期以當地砧木萌芽前10d左右為宜。

接穗的選擇。佛手一年中具有多次萌芽的習性,接穗選擇頭年的春稍或秋稍較好。夏稍在高溫條件下萌發,易形成徒長枝,冬稍萌發時氣溫較低,枝條不充實,這些枝條均不宜作為接穗使用。

嫁接。佛手嫁接採用單芽切接方法的成活率高,該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將砧木離地面5~8cm處剪斷,沿韌皮部與木質部交界處縱切一刀,稍帶木質部,切口長3~5cm。接穗剪取單芽莖段,距芽0。5cm處的莖上端剪斷成平口,距芽下端5cm左右剪斷,莖下端在芽同側削45°的斜切口,長約1cm,芽的對面沿接穗削一平滑的切口,長3~5cm。插入接穗,使砧木與接穗形成層對齊,砧木與接穗莖粗不相等時儘量對齊一側。用嫁接膜包紮傷口及接穗頂端,稍露芽眼即可。

嫁接苗的管理。一般嫁接後20~30d開始萌芽,要及時用刀尖挑開芽眼周圍的膜,以促使芽順利伸出,否則新梢易彎曲。當新稍長至15~20cm時可澆清糞水,以促進苗生長,6月雨季來臨時配合施複合肥10~15kg/hm2。為提高苗的生長勢,生長期可用0。1%~0。5%的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肥。平時在加強水分管理和中耕除草的同時要加強病蟲害防治,佛手主要病害是煤煙病,植株感染該病後葉面初現煤灰小斑點,逐漸擴充套件變為黑色,遮蓋全葉,妨礙光合作用,可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蟲害以紅蜘蛛為主,常於秋季乾旱時發生嚴重,造成佛手苗的大量落葉,可用73%克蟎特乳油2500倍液進行防治。

起苗移栽

在水源充足的地區,佛手嫁接當年的冬季可進行移栽;而乾旱缺水地區則以次年雨季移栽為好。移栽時為防止嫁接膜對佛手莖增粗的影響,需對嫁接膜進行處理,但不能將其完全解除,只要在新梢對面的砧木莖上縱切一刀劃破膜即可,隨著莖的增粗而使膜自然脫落,有利於提高移栽成活率。

佛手嫁接育苗的優點

佛手是枸櫞的變種,本身不產生種子,生產中只能採用無性繁殖方法獲取種苗。常見的育苗方法有扦插育苗、壓條育苗及嫁接育苗,以及透過分根櫱方式獲取種苗。在4種方法中,分根櫱繁殖育苗方法的繁殖係數低,一般難於用於實際生產。扦插育苗、高空壓條育苗方法所產生的苗由於沒有主根,根呈鬚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弱,極不耐旱。而佛手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嚴寒,適宜栽培佛手的地區均為高溫地區,乾旱發生嚴重,特別是冬春乾旱尤其明顯,是限制佛手栽培的主要因子。

嫁接育苗能保證佛手有主根及其發達的根系,提高抗旱能力,是佛手栽培獲得高產穩產的基礎。與扦插育苗、壓條育苗相比較,佛手嫁接育苗方法相對較複雜,但只要在實際生產中掌握其育苗要點,佛手嫁接苗育是一種極有實用價值的育苗方法。

佛肚竹怎麼育苗?粵北小海2020-03-01 08:36:05

佛肚竹,又叫羅漢竹,密節竹,在閩南叫葫蘆竹;禾本科簕竹屬叢生型竹子,竹節間隙很小,凸出的節幹像佛肚,妙趣典雅,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也是很棒的盆景素材。

佛肚竹的繁殖方式一般都是採用分株或仟插,如果要待採種繁殖,那是猴年馬月的事,眾所周知待到竹子開花,漫長又不是吉兆。

佛肚竹分株可選擇在春秋兩季,小心拋開要移植植株的根部,切斷植株與母體連線的主根,取出植株;扦插繁殖在每年3-5月間,氣溫回升,新筍萌發前,選大叢中1-2年生的嫩稈,從基部帶蔸處砍下,剪去葉片或上部分留少許葉片,浸水1個晝夜,使竹稈吸足水分,帶節插入溼沙床內,經常噴霧保溼,約1個月可髮根,翌年即可上盆或露地栽植。

佛肚竹喜光喜溼潤不耐寒,喜肥沃溼潤的酸性土,要求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或沙壤土。

佛肚竹怎麼育苗?飛水流年2020-02-29 19:48:50

佛肚竹,又稱佛竹,枝葉四季長青,其節間膨大,狀如佛肚,形狀奇特,故得名佛肚竹。佛肚竹為我國廣東特產,是盆栽和製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暖溼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

佛肚竹一般盆栽於5釐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於竹鞭水平橫向生長。  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湖石或石筍石,則更顯得景緻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

移植時,選3-5竿母竹,儘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線處。移植後應置於陰溼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佛肚竹平時養護,要注意保持土壤溼潤,但不能大溼;氣候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噴水。

新竹抽出後,為控制竹的高度,可透過控水來抑制其生長;每次扣水至頂梢嫩葉發灰微卷時,再澆透水。往復幾次,就可明顯抑制植株長高。除盛夏外,都應給予全日照。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或豆餅作基肥即可。

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  越冬應移入室內向陽處,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 生長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別萌發兩次新竹。春末夏初萌發的竹,竹節間隆起膨大,而秋髮竹,竹節間大多不膨大,且節間長,一般不留。

但也可用來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後長出的新竹,仍能隆起。由於盆栽佛肚竹土層較淺,養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髮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來進行分株或扦插繁殖。  這種枝上的節部都有隱芽,具有髮根抽筍的能力。

具體做法是:在梅雨季節,選取基部帶有腋芽的嫩枝條3-5節,並帶部分小葉,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種,然後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應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蓋,噴水保溼,有全光噴霧條件則更好,20余天就可萌發出不定根。

新根長出後要減少噴水;土插者可留床養護,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筍萌出後再移植。如生根後即上盆,則要放在背陰處養護半月,才能逐步增見陽光。

佛肚竹怎麼育苗?追劇達人n2020-11-10 17:25:04

佛肚竹一般在春季進行種植,溫暖的氣候有助於它生根發芽。種之前先要進行催芽,將種子放到溫水中浸泡,取出用溼紙巾包裹起來,等到有發芽的跡象後即可播種。準備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播下種子後覆土,澆一次透水並用地膜蓋上,出苗後將其揭掉。

佛肚竹怎麼育苗?

一、播種時間

佛肚竹播種通常在春季進行,溫暖的氣候對於種子生根發芽有促進作用。如果在夏季種植,幼苗長出後,高溫和強光會對其不利,影響它的健康。冬季氣溫太低,種子不容易萌發,通常也會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會生根發芽。

佛肚竹怎麼育苗?

二、選種催芽

為了提高佛肚竹的出苗率,需要在種之前進行催芽。把它的種子先放到溫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取出用溼紙巾包裹起來,每天要噴水保溼,有發芽的跡象後再進行播種。另外,還可以用藥物浸種,這樣可以有效消毒殺菌。

佛肚竹怎麼育苗?

三、盆土配製

佛肚竹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中,因此要用腐葉土作為基質,同時還要加入適量的礦質土,為其提供一定的養分,另外還需要一些河沙,增加其排水性。盆土配好後,可以先放到向陽處曬一曬,然後在進行裝盆。

佛肚竹怎麼育苗?

四、進行種植

將佛肚竹的種子播到盆土表面,在上面覆蓋一層細土,並給它澆透水。之後可以用塑膠膜包裹起來,這樣能夠保溫保溼,但幼苗長出後,需要第一時間將膜揭掉。此時它還不宜見光,等到長大一點再放到向陽的地方曬一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