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郵小箱2018-12-17 22:27:40

當時沒有溫度計不知有沒有記載,古代有中暑死的文人,估計冬天不會太冷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北大爐爐2018-12-17 16:32:53

謝邀,最近的一股寒潮使得北方大部份地區氣溫驟降,這種寒冷冬天的感覺確實是到來了,索性,這股寒潮馬上就要過去,今後幾天的氣溫也會回升一點。

在古代,古人們在寒冷的冬天是怎樣度過的呢?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我們祖先創造的著名的“數九歌”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話說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當然,不同地區的數九歌也有著不同的版本,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9個9天,共計81天來計算的。

“數九歌”的流傳主要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古代北方冬季寒冷,百姓們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天,創造了這支歌謠,每天數著日子,數夠了日子冬天也就過去了。“數九歌”從冬至開始,冬至日為一九的第一天,之後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天,直至下一年的驚蟄過後九天,這漫長的冬季就算過去了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數九歌具體產生在什麼時期,目前尚不確定,但是

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

“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可見,早在南北朝時期,民間就已經有從冬至日開始數81天過冬的習俗了。

其次,在硬體設施上,古代的人們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運用各種取暖裝置,穿各種保暖的衣服。

窮人們穿棉衣棉褲,富人們則是各種皮毛大氅了,和現在有錢人穿貂皮是一樣的道理。各種火爐在考古中也是有所發現,這些都不足為奇。但是,現在流行的取暖神器,特別是女生常用的

暖手寶

,在古代也是有使用的。清代的時候,就有文人雅士使用

“手爐”

一神器了,手爐內部用木炭生火,但使用了內外雙層設計,和現在我們的雙層杯差不多,內層生火,外層暖而不燙,設計十分巧妙。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古代的冬天也是很冷的,但是,我們祖先的智慧是無窮的,現在我們還使用的很多設施甚至傳承自上古以來的發現,這就是——火炕。

北方的農村基本上家家都會使用火炕,盤炕的技巧如何對炕的取暖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

“老婆孩子熱炕頭”

也是北方人對安定生活的生動描述了。那麼,火炕到底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在新石器時代,北方地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房址中幾乎都有一個圓形的火坑,火坑周圍都是燒結的硬麵,可見新石器時代的冬天,古人就對屋內保暖採取了措施。

民族學上,鄂倫春族的房子中,現在也在使用地炕,先用火烘烤地面,使其發熱然後鋪上獸皮。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西漢時期,考古發現了和現在結構一致的炕。

2013年河北徐水縣東黑山遺址發現了兩煙道的火炕,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火炕。

煙道和灶相連,用泥坯砌築的盤狀的煙道構成了長3米,寬1。5米的火炕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唐代,《新唐書·高麗傳》記載:"(其人)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

因此,一直以來韓國人認為炕是韓國起源的。

韓國人還試圖為炕申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上述徐水縣發現的西漢時期的火炕,證明了炕無疑是起源於我們中國的。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們就已經開始使用火炕了。

冬季已經到來了,而伴隨冬季的就是我們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幾千年來我們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冬季的生活習慣,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現在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年年歲歲的時光流轉,我們雖然很多人都住在城市裡,不再像古人那樣取暖了,但這些古代留下的生活方式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一直影響著現在,不斷傳承。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金兔歷史2018-12-17 22:04:57

現在一旦入了冬,北方一些地區可以靠暖氣取暖,而沒有暖氣的地方也可以透過添置衣物來保暖,那麼在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採用什麼方法來取暖的呢?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在一篇論文(《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裡指出,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四個寒冷期,分別是:西漢初年、東漢出年至公元3世紀、十二世紀初期以及十七世紀。

這些歷史時期,冬天可能會比我們要冷,至於其他時期,差異則不是很大。

那麼,這麼冷的天氣,古人是透過什麼方式來保暖或者說是禦寒呢?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不同階層的人,保暖的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普通百姓一般身著“短褐”,短褐指的是粗麻製成的短上衣,例如像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裡面就說其“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而短褐的保暖效果並不佳,一直到明朝時期,棉被廣泛種植並使用,古人的禦寒手段才多了起來。

沒有棉織品之前,古人的被子是以麻布為被料,在裡面填充柳絮、楊絮、稻草或者蘆花等,不過這些填充物稀鬆,保暖效果並不是很好。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除了衣物上的取暖,古人也會以爐火的方式取暖,不過由於柴火所限制,一般不會燒太久。

對於有錢人來說,取暖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普通人穿“短褐”,富人一般會穿“裘衣”,即動物皮毛製成的衣裳,如貂、狐、鹿、羊、兔等,其中以貂裘和狐裘為貴,鹿裘、羊裘次之。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而在明清兩朝的皇宮之中,更有“火牆”的存在:

皇宮的牆壁其實是砌成空心的“夾牆”,在牆下有火道,於炭口處燒上木炭,燃燒的熱力順著夾牆溫暖整個宮殿,其散熱面積大,熱量均勻,不會有多少的浪費,簡直堪比現在的“地暖”或者“暖氣”。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慵懶的貓不吃魚2018-12-17 22:55:58

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呢?恰巧,近日寫過一篇這方面的文章,複製一下,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唰——

一轉眼,2018年的冬天悄然而至。即使是南方地區,人們也是早早地裹上大衣避寒。

這是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北方有暖氣,南方有“制暖神器”,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古人是如何驅寒的呢?

①帝王后妃們的取暖神器

一 瑞炭

在一個凜冽寒風的冬日裡,一群人圍著這個火爐打轉。唐朝的帝王端坐高位,所有的寒意,統統被這口爐驅走……這是來自西涼的進口炭——瑞炭,這種炭可以連續燒十天,真可謂“火力十足”。

二 椒房殿

椒房殿確實是一個可以驅風避寒的地方。(要不怎麼會是皇后的居住地呢?“椒房”即是皇后的代稱)

(電視劇《美人心計》裡頭的竇漪房就住在這裡~)

而它之所以暖,原因就在於它的外圍牆壁是用了花椒樹的花朵為粉末製成的塗漆。

漢代出現了溫室殿,殿內有各種防寒措施和裝置,可謂十分講究。

三 熏籠

這是後宮常見的保暖之物,現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內,都可以見到當時陳設的薰籠,樣式十分精緻。

四 保暖大衣

終於輪到我們的“大裘衣”登場了。

有一日,在清朝的後宮內,各宮妃嬪正在談論哪種大衣更為保暖。

“我覺得是貂皮大衣,因為它比較平整,質地較好。”一位妃子說到。

“貂皮大衣是不錯,可是應該不及我這件用狐狸皮做成的大衣。”另一位妃子得意地炫耀著。

這時,皇后娘娘將一件大衣披在身上:“你們說的這些,怕是都比不及我這件豹皮大衣,因為它是最稀有的!”

②有錢人家是這麼保暖的

一 大紅猩猩氈

明朝出現了“雪披”,而到了清朝則出現了它的升級版——大紅猩猩氈。

在《紅樓夢》裡我們經常看見賈寶玉和林黛玉穿這種高階的禦寒衣物,傳說是用猩猩血染的布料,因為永不褪色,所以稱大紅猩猩氈。但實際也有比喻顏色之意,與猩猩無關。

二 喝酒吃肉

不得不說這也是驅寒的方式之一。

宋代梅堯臣的《汝州王制待以長篇勸予復飲酒因謝之》有:“春飲景可樂,夏飲暑可避。秋飲心忘愁,冬飲暖勝被。”

而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也有喝酒禦寒一說。

三 暖床丫頭

古代沒有電熱毯,有錢人家會讓丫鬟為自己暖床。

在主人睡覺之前,丫鬟就得先鑽進主人的床鋪,只穿少量衣服,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睡暖。

如明朝的嚴嵩就是出了名的讓丫鬟暖床的人。

③平民也有自己的保暖方式

一 湯婆子

在宋朝,有一種叫“湯婆子”的保暖神器,普通百姓家裡也會有,一般是由錫或者銅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上方開口帶有帽子,從這個口子裡灌進去熱水,臨睡前放在被子裡,類似於“熱水袋”

二 火炕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偉大的發明,現在依舊在北方地區“深受歡迎”,集做飯和保暖一起,有效利用了資源。

④最後壓箱底的一種取暖方式

~五石散~

這是西晉的一種保暖“神藥”

有一日,一個壯士聽說此藥可以變高變強,於是就吃了,然後開始熱血沸騰,飄飄乎若登仙界(總之非常嗨)

後來,他就被毒死了……(所以說這是“神藥”,磕完立馬見神仙去)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永恆的道理,而且無論古今中外皆通用: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boulder12018-12-17 15:44:41

“中國古代有多冷”這個真不知道!“如何過冬”這有什麼好說的呢?棉衣總是要穿的吧,富貴一點的可能會穿皮氅。不出門總不外乎生個烤火爐,或者水捂子等等,肯定是沒有空調等電器用品啦。抱歉,沒有這方面專門關注過!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雪思草2018-12-17 20:08:40

古人如何過冬?我真不知道。歷史方面知識少之又少。在古人早在宋代有棉花,有棉襖穿了,窮人己有棉襖穿吧。富人更加不用說了。你問這個問題切實不知道如何答覆你。抱歉!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靜無思2018-12-20 22:56:24

1、冬至

在冬至日的這一天,天子都會親自率領著三公九卿士大夫們一起前往北郊迎接冬日的降臨。在這場迎接冬日的祭祀之後,天子還會獎賞安撫那些為國家出力的軍屬烈屬家庭,以安社稷。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2、寒天數九

過了冬至日的祭祀,人們就進入了數九寒天。古語有云,從冬至日數起,數到九九八十一,寒冬就過去了。待到九九八十一日之後,便是桃花初綻之時,等再到下第十個九天時,耕牛便已遍佈春回的大地了。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古人風雅,在這些枯燥的數九的日子裡,便發明了許多數九的習俗:數九歌,畫九,寫九。數九歌是數九習俗裡流傳最廣泛悠久的,每個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風格的九九歌,這些謠諺傳唱民間,生動形象的彷彿可以讓人穿越時光,看到舊時的寒冬。除了九九歌,九九圖也別有意味。在冬至的日子裡,畫一枝素雅的梅花,一日添一瓣,再按照天氣點染。當一九數盡,一朵寒梅便嬌豔綻放了。等到九九數盡時,畫作完成,春天也已近來臨了。由九九消寒圖也還衍生除了很多消寒會、消寒聯、消寒詩的玩法。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3、賞雪嬉冰

古時冬日嚴酷,天寒地凍,大雪如被,冰河凍結。大家可以結伴賞雪:雪下煮酒,與友攀談,與美同行,不亦樂乎。賞雪限制較多,那麼還有滑雪、坐冰槎、溜冰、拉雪橇、打冰球這些冰上運動,肯定能讓你盡興而歸。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李一般般2018-12-17 17:35:54

穿衣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是對古人冬季穿著的描寫。古代人多穿貂皮、裘皮來保暖。《說文解字》曰“古者衣裘以毛為表。”貴族穿貂,在行禮或待客時要罩上以增加服飾的文采。

2。取暖

古人冬天怎樣取暖呢?火塘、火牆、火炕、爐灶、地炕。

火炕:挖坑填碳,以此取暖。

火牆:外阻高內阻熱。

3。習俗

古人冬天都有什麼習俗呢?

12月21日不僅是冬至日,還是芥末日。從第二天起,開始“數九。”

什麼是“數九”呢?

古人過冬最大的習俗就是畫“九九消寒圖。”聽名字就知道是為了消寒。

常見的有銅錢型、梅花型、文字型。

銅錢型,從一九到九九,每天塗一枚銅錢。“上陰下晴,左風右雨。”不僅能計算日期,還能記錄天氣。

文字型,選取九個筆畫為九的字,每天一筆。待寫完之後,冬天就過去了。

梅花型,每天塗一片花瓣。消磨寒冷的時光。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儒雅帆船wp2018-12-17 23:52:51

其實這個要分地域的。就我有限的知識告訴我在棉花從印度,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之前,中原地區古人禦寒基本上是以麻製品與木棉為主。士大夫階層等上位者有裘皮製品穿戴,晚上房間有碳盆所以過冬不是很艱難。廣大農民則以麻衣裹身,晚上睡在稻草鋪墊的“床”上相對過的比較艱難。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搬磚小夥啊2020-06-05 18:30:34

感謝邀請!

在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中,明朝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眾所周知,我們今天大量採用的服裝原料是棉,但在明朝以前棉是高階的用料,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穿的起,普通民眾是穿不起的。

那麼明朝以前沒有棉服古人是如何抵禦寒冬的呢?

最底層人士的禦寒方法是將繅絲剩下的邊角料甚至是乾草塞進衣服裡做填充物,但是這樣的方法禦寒效果並不好,如果稍有錢的人家就會縫製皮質的大衣,比如狗皮大衣,對於冬天來說,沒有什麼衣服比動物的皮毛更加禦寒的了,更有錢人就會選擇貂皮,狼皮這種皮厚毛密的,但是保暖效果要比繅絲衣服好了太多。

但是皮製的大衣透氣是個問題,那更有錢的人還想在冬天裡暖和又透氣,於是他們發明了類似於現在的棉服,他們將一件絲質的衣服上面鋪滿蠶絲,或者禽類的絨毛等保暖的材質,外面縫上一層麻布,這樣即透氣又暖和。

可想而知,在古代小冰川時期沒有棉服的古人冬天是有多難受了吧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