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百曉生談歷史2020-03-15 17:20:31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樓主您好,非常愉快解答你的問題和提問,我來談談我的觀點吧,因為對此類問題有很多的研究,針對這個回答,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玄武門之變發生,最終要歸結於李淵的無能。李淵身為開國皇帝,見過的場面不少,隋文帝廢太子的事情他肯定是親身經歷過的。可是,即便有前車之籤,他還是擺不平兩個兒子的關係。我們舉一個後來的例子,李世民立太子的時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為了爭奪儲位的鬥得你死我活的,結果太宗皇帝把他們雙雙廢棄。李世民只想告訴兒子們:皇位現在是我的,老子不給,你們不能搶。而反觀李淵,遠遠沒有兒子的魄力,一方面覺得廢棄太子對不起他,另一方面覺得虧待老二也不好,於是玩起了平衡,最終釀成了悲劇。

第二,玄武門之變的發生,與李世民兩兄弟的身份有關。由於史書已經被李世民篡改的一塌糊塗,所以關於李建成的能力,我們所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知道,李建成作為太子,作為儲君,他肯定不能像李世民那樣到處征伐,他主要的工作還是在朝廷,學著如何處理政務。而李世民則不然,他沒有儲君的資格,所以也就沒有了學習朝政的義務,作為皇子,只能替父兄分擔責任,到處征伐,當然,他也可以選擇做一個錦衣玉食的皇子。這樣的角色分配,就導致了李世民手下有一大批隨他征伐的將領,比如尉遲恭之輩。反觀李建成,他能有的班底,只有魏徵這樣的謀臣。而且,開國之初的狀況很詭異,李建成已經是太子,他的班底自然而然以後是朝廷的大臣,這沒什麼可說的;李世民的班底就不一樣,大半個大唐都是他們打下來的,他們有這個魄力和野心,也有不甘心。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有以下幾點:

第一,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主要是因為李世民集團的實力太過於強大。如果不是李世民集結了一大批能人異士,後面的結局能發展到什麼地步,這個真的不好說。

第二,李建成對於局勢過於自信。按照目前可信的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告發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與李淵的妃子張婕妤私通,李淵決定翌日對此事展開調查,張婕妤立馬轉告李建成此事,沒想到李建成告訴李元吉,已經控制好了宮中的軍隊,卻沒想到本是自己親信的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被李世民策反,這是李建成萬萬沒想到的。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影響,如下:

第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逼父,在他的人生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汙點,這也是他一生勵精圖治的一個原因。為了告訴天下人,自己作為大唐之主,是可以的,自己想方設法作明君之態,來掩蓋自己當年的汙點。坦白說,無論李世民是故作姿態,還是本心而發,他一生明君的典範,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第二,玄武門之變,給李唐後世子孫一個經驗:皇位是可以搶來的,而且是硬搶。宣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就這樣幹過,於是李世民怕自己的兒子學自己,於是雙雙廢棄。後面的中宗太子李重俊,由於韋皇后威逼過甚,擔心自己的太子地位,打算提前即位,也發動了未遂政變。之後的臨淄王李隆基,非嫡非長,完全沒有任何資格繼承皇位,於是發動政變,幹掉了自己的伯母韋皇后,擁立自己的父親為皇帝,為自己掙下了功名,這也是他取代自己嫡長兄作太子的資本。李隆基後期因為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爭權,發動政變,幹掉了自己的姑姑,讓自己的父親感到害怕,無奈交出皇位。李隆基的兒子,在安史之亂後,與前往四川的李隆基分道揚鑣,去了靈武,結果立馬自立為帝。反正四川那種地方,進去容易,出來難,大有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敘敘汝聲2020-03-17 08:20:52

我是海上樵夫,很高興能看到並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歷史的必然。

關於玄武門之變,多數人都是根據史詩或電視劇中記載得知。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大部分的答案就是李世民在太子李建成威逼下,無奈發出反擊,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這兩天在看一部電視劇《貞觀之治》,裡面的玄武門之變前因後果更合理一點。

這部劇的玄武門之變起因是這樣的:

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大唐江山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劇中秦王最後一戰是剿滅王世充,順便滅了前來支援的竇建德,為大唐定鼎中原打下基礎。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凱旋迴長安,李淵為怎麼獎賞李世民犯愁。此時的李世民已貴為秦王,爵位僅次於太子,手中還掌握軍隊。最後李淵給了李世民三項極為重要的賞賜—三個

鑄錢爐、開天策府、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三個鑄錢爐:

李世民可以隨意鑄造貨幣;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開天策府:

可以自設官署;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最牛的當屬這個

尚書令

了,相當於大唐最富庶的中原半壁江山交給了李世民。

試想,經濟、政治、半個大唐的管理權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這個太子豈不是擺設嗎?

太子與秦王的矛盾自此開始。齊王李元吉利用太子與秦王的矛盾,從中作梗,聯合太子對李世民下手。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李世民得到訊息後,先下手佔領玄武門,直接切斷太子內外部隊的聯絡,一場血雨腥風開始了,在這場交戰中,李建成李元吉兩人斃命,玄武門之戰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告終。

隨後,李世民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玄武門之變是歷史的必然,太子與諸王子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加上太子與秦王皆非等閒之輩,奪位之爭在所難免。只不過李淵對秦王的態度加速了事件的發生。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開放庭院2020-03-15 08:35:04

搶班奪權,歷代都會有的故事。

帝制時代必然會有的故事。

不把君王這頭野獸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樣的悲劇鬧劇永遠都不會停。

雖然李世民打造歷史的明君,但是據說修改檔案這樣無恥的事情就是從他那時候開始的。

至於玄武門之變這樣的細節留待考據癖的學者去慢慢斟酌。

這樣的事情,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朱棣,還有雍正,手段不同,原因類似。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聽喵說歷史2020-03-19 01:32:51

喵~這個問題本喵來回答,記得給喵小魚乾吶!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策劃已久的政變,

是為了奪取皇位而進行的血腥政治鬥爭。

首先歷史上的皇位繼承,都是立長或者立嫡。李建成作為嫡長子,天生就是李淵的接班人,而李淵也是按照傳統立李建成為太子的。然而正是由於這種天然的不平等,導致了李世民的心理不平衡。隨著各種起義被消滅,大唐的政權逐漸穩固,李世民心理的不滿越來越嚴重,野心也日益膨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然而長子繼承論深入人心,根本容不得李世民挑戰,更何況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不論在他爹李淵心理,還是在大多數臣子心理,這都是無法改變的想法。於是對於李世民來說等著他爹突然興起廢了李建成,讓他當太子幾乎不可能。在和平易儲的想法成為幻想之後,李世民只能走兵變這條路了。

為了走好武裝奪權這條路,李世民做了很多準備。第一就是廣收人才,不僅網羅了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智囊,還收羅了尉遲敬德、秦叔寶等等猛將,以及長孫無忌這些外戚,這些人都成為之後玄武門時間的核心力量。第二他還充分發揮自己老婆長孫皇后的作用,讓她進宮服侍李淵,彌補自己和李淵之間的裂痕,順便給自己造輿論,打壓李建成。最後他還收買李建成身邊的人,監視李建成的一舉一動,不斷向李淵告密。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李世民的一套組合拳打出來,讓李建成瑟瑟發抖,再加上李世民不斷給自己造輿論,讓各種人明示暗示李淵他才是天命之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終於坐不住了,之後被李世民抓住機會,先發制人,製造了玄武門事變,誅殺了李元吉、李建成,軟禁了李淵,自己登上了皇位。

玄武門事變的影響在於打破了長子世襲的傳統,開創了皇位可以武力奪取的先河。由於他開的頭,導致了後世爭相效仿,所以唐朝的太子成為一個危險的職業,終唐一朝共有31位太子,而正常登上皇位的只有19位。唐朝將近300年的統治終,政權的交接一直都不穩固,權力交接之際經常有政變的發生,而這一切都是由於玄武門事變帶的頭。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歷史痴蟲2020-03-15 22:50:30

首先,玄武門之變從狹義上看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兄弟之間的皇權爭奪鬥爭,從李淵太原起兵開始,父子,兄弟間的矛盾就已經開始紮根,隨著一步步勝利在望,矛盾更是若隱若現!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失敗被殺,與其關聯被殺者不計其數,李世民勝出!

從廣義來看,則是太子黨集團與秦王派之間,兩派中文臣武將之間智慧與韜略的較量和鬥爭,治國理念之間的比拼!

玄武門之變,歷史選擇了秦王李世民,選擇了秦王集團,不負歷史所託,以李世民為首的唐帝國走出了豪邁的步伐,邁向貞觀之治!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易乎2020-04-15 13:13:05

公元617年,唐王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建議下發動兵變,在太原起兵,僅用了六個月左右的時間便攻佔了長安。雖然此時李淵已經可以稱帝了,但古代還是講究一個名正言順的,所以他先擁立了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之後便又脅迫他禪位於自己。並於公元618年在長安稱帝,稱唐高祖。即位後便立即封了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吉為齊王。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其實要論太子之位的話,應該是屬於李世民的,因為在當初太原起兵的時候,李淵猶豫不決還是李世民帶頭建議他反隋。並且在唐朝建立初期,天下還並沒有完全統一,所以李淵便答應了李世民,只要他能夠統一天下,就封他為太子,但是李淵說是這麼說,可卻並沒有這麼做。因為封建社會很看重嫡長子制,所以李淵還是隻能按照規矩來,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因此李世民也對李淵心生不滿,隨著李世民的戰功和在朝廷的人望越來越高,李淵甚至給李世民單獨設立了一個官職——-

天策上將

。此官職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就是一個小朝廷,李世民可以隨意的提拔自己手下人,並且權力上僅此於李淵而已。李淵之所以設立這個官職就是因為李世民的功勞大到無官可封了,再往上除了太子就是皇帝了,再加上李淵想起當初對李世民的食言而感到愧疚,所以便給他單獨設了這麼個職位。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李淵原本以為這樣就能彌補的了李世民,但是他卻小看了自己的兒子,李世民的野心之大是他根本沒想到的。在他得知李建成要殺自己的時候,搶先一步到李淵的面前告李建成的狀,說他私通嬪妃,淫亂後宮(史書並沒有記載李建成淫亂後宮)。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李淵聽了之後信以為真,立即下令召集三個兒子來自己面前對質。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皇帝召見的時候,便立即動身前往皇宮。而李世民卻早已在玄武門安排了人手,就等著他們二人前來,當太子和齊王走到玄武門的時候,感覺氣氛不對便立即調頭。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就在此時,李世民帶領著眾將領殺了出來,先是斃了李建成後又滅了李元吉,之後又讓尉遲恭帶著兵器去向李淵報告戰況,說

太子和齊王意圖謀反,現以被秦王平定,將二人皆以誅殺

,李淵聽後簡直不敢相信,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在光明正大的在皇宮裡殺人。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但是事已至此,李淵不信也不行,先是封了李世民為太子,幾個月之後又在李世民的逼迫下,禪位於他。自此李世民才真正如願以償的坐上皇帝的寶座,上位後不僅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女,還將他們所有的女人全部納入了自己的後宮。並且李世民還威脅史官讓他們在史書上將自己美化,反而抹黑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為的就是告訴世人,自己稱帝是被人逼的,不得已才為之的。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小韭菜影視2020-03-15 09:00:14

大家好我是總有一刻屬於你,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很高興能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玄武門之變”起因

大業十三年,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援下起兵反隋,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天下平定之後李淵寵妃怠政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而太子李建成面對功名日益強盛的李世民心懷不滿,為保太子位想要除掉李世民。最終設計在玄武門殺害自己哥哥,史稱“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從古至今 ,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讚賞的態度。

中國人應該慶幸李世民先生奪嫡成功,李世民為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典範。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徐徐風來2020-03-15 12:34:02

公元618年,隋恭帝楊侑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唐朝初建就立長兄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李建成知道李世民常年帶兵出征功勞也大,李建成太子之位怕受到威脅。太子知道戰功和威信都不及李世民,李建成就和李元吉聯合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不服太子,雙方開始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太子李建成有唐高祖李淵偏袒下,太子李建成集團佔上風。隨後李世民集團計劃政變奪權,史稱“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關山毓秀2020-03-15 20:42:32

“玄武門之變”主要是李世民釀壇已久的對清除李元霸及其黨羽的一次篡權內鬥!從而使李世民及其擁護勢力取得決定性的“登基證”的鬥爭。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豆包文史燴2020-04-15 08:05:11

KingKing歷史漫談

認為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主因在於唐太宗李世民的進取型人格和繼位之爭的殘酷性,在親情上來說“玄武門之變”無疑是一場悲劇,而且弒兄囚父在李世民光輝的一生中成為唯一的汙點,而且這種困擾糾結了李世民的一生;從中國歷史上看, “玄武門之變”也是李唐王朝走向強盛的轉折點,李世民可能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但他絕對是個好帝王,一代雄主,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頂峰之一,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經濟繁榮、民風開放、軍事強大、萬國來朝,少數民族首領都尊稱他為“天可汗”,成為當時天下的共主。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一、“玄武門之變”前就埋下的種子

李淵是北周關隴貴族家庭出身,封為唐國公。嫡出有四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玄霸早早夭折了,影視作品中杜撰了李元霸,原型應該就來自於李玄霸。在李唐創業初期,他幾個兒子都特別優秀,能征善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天策上將李世民。在征戰過程中,李世民屢立奇功,因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大,讓李淵為難了,他不知道該給李世民怎樣的封賞和官位?因為全國的軍事和政務本來都是李世民在處理,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往上封了,所以李淵決定給他設立一個專門的職位,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位置在王公之上。除了皇帝和太子再沒有人比他的職位高了,雖然他職位看似沒太子高,但他的權力卻比太子大得多。他可以自己選拔自己的得力手下,天策府所有事都是他說了算,後來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的十八學士都是在這期間挑選出來的。這樣一來,太子之位就受到天策府嚴重威脅,帝王之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再就是李淵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對,繼承人之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他作為皇帝應該考慮到為未來皇帝統治的穩固,除太子外的山頭勢力必須打掉,再或者確定李世民的繼承人地位,讓李建成遠離長安政治中心,讓李世民感受不到威脅,至少李建成可以保住一條性命,不會釀成“玄武門之變”的人間慘劇。

二、“玄武門之變”矛盾的激化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後,天策府就成為李世民的辦公場所,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組織了大約五十人的隨從集團,包括杜如晦、房玄齡、李靖、尉遲敬德、程知節、侯君集、秦瓊、長孫無忌、柴紹、羅士信、史萬寶、李勣、劉弘基等,基本囊括了初唐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這時,權利受到挑戰,李建成的太子府肯定坐不住了,太子便聯合元吉和李淵的愛妃處處打壓李世民,讓李世民感受到危險,這時李淵的態度也不明朗,和稀泥的態度對李世民和李建成雙方心理壓力非常大,都想扭轉局勢,從權利頂峰下來的結局意味著死亡,雙方都有博一次的心裡動機。

三、“玄武門之變”痛苦的抉擇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再贅述了,現在分析一下李世民當時的心情,對於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兄弟,肯定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才動手,而且這麼多年的征戰,從李世民每次帶兵的戰術方法來看,他是個進取心極強的人,對贏這件事非常在意,在玄武門兄弟之間的戰鬥開始後,他的內心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將李建成射落馬下後,李元吉用弓弦差點勒死李世民,最後是尉遲敬德殺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李世民在玄武門取得勝利也有一定僥倖成分在裡面。

四、“玄武門之變”的影響意義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玄武門之變”是唐王朝的轉折點,李世民登基以後,唐王朝迎來了“貞觀之治”,全國結束了多年的戰亂,老百姓慢慢過上安定的生活。唐太宗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將唐朝發展成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輝煌的高點。這是從民族和經濟的角度來看。從中國兩千年的儒家影響來看,無疑是破壞了社會主流價值的行為規範,也給後人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和兄弟相殘的反面案例。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獵奇清單怪2020-03-15 22:18:54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辰時。玄武門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來到宮門外。昨日深夜,宮內傳出密詔:宣太子,齊王於次日進宮面聖。張婕妤已經提前知曉高祖之意,再三提醒二人格外慎重。

沿著宮門外的馳道緩緩驅馬向前,兩人不停地環顧四周。夏至剛過,正值酷暑時節,怎麼就突然覺得脊背發涼呢?

“大哥,四弟!”身後渾厚的聲音打破早晨的寂靜,傳入兩人耳中。是秦王!

齊王想到昨晚張婕妤密信的內容,頓時心頭一驚:不好!

遂轉身引弓射箭,箭矢朝著秦王飛去。可能是因為轉身太快,也可能是過於緊張,接連三箭都在秦王耳邊呼嘯而過。

卻見秦王開弓引箭,正中太子眉心。太子應聲摔於馬下,一命嗚呼。秦王引弓,尉遲舞槊,當年二人憑此等勇武,在虎牢關大敗王世充,讓秦王的勇名冠絕天下。只不過今日,證實了秦王勇武的,是他皇兄的性命。

突然,秦王胯下的青騅發了狂,不受主人驅使,完全不像當初征討竇建德之時那樣解人心意。馱著秦王奔向了玄武門西側的樹林之中,夏日的樹林尤其茂盛,樹枝將秦王掛住,摔下馬來。此時齊王縱馬奔來,準備用弓弦勒死秦王。千鈞一髮之時,尉遲敬德趕到,齊王自知不敵,躍上馬背飛快逃離。尉遲恭在後邊緊追不捨,一箭射中齊王后頸部,當場斃命。

秦王從樹林中走出,看著倒在血泊中的大哥,四弟,嘴角微微上揚,瞬時又稍稍搖頭,略做嘆息。隨即帶上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入宮面聖。

太子建成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立刻召集東宮兵馬與齊王宮精銳兩千餘人直奔玄武門。

玄武門守將常何,原本是太子親信,前幾日被秦王策反,在此間緊要關頭,關閉城門,將為太子,齊王報仇計程車卒們牢牢擋在宮門之外。

此刻馮立,咬牙切齒,發誓要將常何碎屍萬段。

秦王親兵與馮立部下對峙於城門外,久持不下。局勢霎時變得一片混亂,這時,尉遲恭衝上城樓,將太子,齊王首級擲於城下。馮立部下頓時失去戰心,四處逃竄。馮立見大勢已去,自絕於城下。

此時的李淵, 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左僕射裴寂慌忙跑來,將玄武門兵變告予。

高祖先是一愣,隨後嚎嚎大哭,屢勸不止。

秦王此時趕到,跪倒在父親腳下,用嘴含著父親乳頭,痛哭流涕,請求原諒。

稍許,高祖下令,由秦王全權負責處理太子,齊王謀逆之案。

三日後,冊封秦王為太子,掌軍國全部機要。兩月之後,頒佈制書,傳位於太子,自為太上皇。

26年前,隋文帝廢長立幼,楊廣即位後立擬假詔,賜死楊勇。骨肉相殘的悲劇,一代雄主楊堅亦未能阻止。

26年後,楊廣的表兄李淵,吸取前朝教訓,堅持立嫡長子為太子。但同時為了安撫功勳蓋天的秦王,開先例封其為“天策上將”,卻依然避免不了手足相殘的悲劇。

隋文帝,終魏晉五百年之亂世,驅五胡異族於塞外。文成武德,都堪稱極致。

唐高祖,晉陽起兵,以一州之力並九州之地,亦為人傑。

此二人在繼承人問題上,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選擇,卻最終都釀成了骨肉相殘的慘劇。

為何?權也,利也!

封建皇室,家事就是國事,國事亦是家事。

利益的糾葛,權力的誘惑,無時無刻不在炙烤著人心,時間久了,自然會結出惡果。到那時,父子,兄弟,全部只是一個名號,重要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不知故事中的這位文治武功都趨於極致的千古一帝,在九泉之下,看著自己的子孫一次次的演繹著類似於自己當初在玄武門外的所作所為,作何感想呢?

一百年後,他的一位傑出的曾孫以他為偶像,改年號為“開元”,將大唐的繁榮昌盛推向頂峰。此時,一位出生於西域碎葉城的狂人,自稱“謫仙”,“天子呼來不上船”,還另他最寵愛的貴妃磨磨,最器重的侍從脫靴。卻無人去斥責他,甚至將他比作大唐盛世皇冠上的明珠。

後人猜測,這位狂人,祖先是當年玄武門之變死於太宗箭下的高祖嫡長子,建成。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懸疑日誌22020-03-15 23:10:09

你要單問玄武門之變的起因,那人家李世民也沒瞞著什麼啊。

我就是為了爭奪皇位,伏軍玄武門,宰了我哥哥和弟弟,然後逼我爹退位啊。

如何評價啊,我只能說因為李世民得到訊息說李建成要殺他,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懂了麼,不然你想聽啥呢?難道是李元吉殺了李建成嫁禍李世民,然後李世民殺弟為兄報仇嗎?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小約es2020-03-15 13:39:02

說到這個玄武門之變,是封建王朝典型宮鬥電影。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這部精彩的宮廷鬥爭的電影吧。

第一,玄武門之變的背景

隋朝末年,世界大亂,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這時唐國公李淵起兵晉陽,今山西太原,攻入長安,立代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自封唐王,後隋恭帝禪位於李淵,李淵改國號為唐。後李淵次子李世民四處征戰,為唐朝開國打下大部江山,一統天下。統一全國後,唐高祖李淵冊封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吉為齊王,四子李玄霸為這個忘了。此時天下已定,但任有個別叛亂都被李世民平定。然這之間,太子李建成攝政皇宮碌碌無為整日在朝中飲酒作樂,沉迷美色。而秦王李世民勞苦功高,於朝廷上下,江山社稷之間,威信越來越大。

第二,玄武門之變原因

李淵日漸年老,疑心病也越來越嚴重,而秦王李世民所做的一切李淵也都看在眼裡。李淵老年疑心病重,所以對功高的眾臣越來越懷疑,但也有廢太子李建成,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的意向。朝政上下,誰都不難看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自然是看在眼裡,生怕太子位被搶,於是他們互相勾結,處處擠兌秦王李世民以及跟隨李世民征戰打天下的大臣。當這種氣氛渲染到一定程度後,李世民和眾功高大臣為了自保,只能被逼開始謀劃發動政變,所以才有了玄武門兵變,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坐誅跟太子和齊王的所有人,全部屠殺殆盡。之後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子,不久禪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開啟貞觀之治。

李世民跟隨李淵起兵,為李淵打天下,同時在四處征戰的時候見到百姓流離失所,戰爭所帶來的生靈塗炭,以及隋朝統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見民間慘狀,為之震撼的同時,大為所動。這位他後來貞觀之治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如果讓我評價玄武門之變,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一代千古無二的君王,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也能看出他想為天下蒼生做一番成就,歷史證明他也做到了。而若讓李建成繼位,必殺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功高蓋主。

再說一下李建成的為人,太子李建成,貪圖享樂,窮奢極侈,貪戀美色,心腸歹毒,不問天下蒼生,不是治世之才。所以李世民站在道德的角度講是謀朝篡位,但是站在大義的角度講,站在天下蒼生的角度講是大義滅親,為唐朝除掉昏君,換來後面幾百年的唐朝盛世。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趙夢的vlog2020-03-15 08:36:51

李淵做皇帝以後,按照老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把次子李世民封為秦王,第三子李元吉封為齊王,東征的過程中,李世民就十分注意網羅各種人材,既有房玄齡、杜如晦等韜略超群的謀士,又有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等驍勇善戰的猛將,還有號稱“秦府十八學士”的一批著名文人,組成了一個實力強大的集團。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自從太原起兵到削平群雄,李世民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李淵又封他為“天策上將”,地位僅次於太子,在諸王之上。李世民胸有大志,早在他率兵西討。太子李建成大部分時間在京城協助李淵處理政事,功勞與威望遠遠比不上李世民,他見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威望越來越高,對自己構成了巨大威脅,心裡十分嫉妒。

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李建成一方面拉攏李淵的寵妃張婕好與尹德妃等人做內助,另一方面又聯合齊王李元吉,共同對付李世民。李元吉無德無才,性情兇險,也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想先與李建成聯手幹掉最難對付的李世民,然後再向李建成下手。二個人主動出擊,讓張婕好、尹德妃等人經常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想借李淵的手除掉李世民。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有一次,兄弟三人跟隨李淵去城南打獵,李淵讓他們比試騎馬射箭。李建成有一匹高大肥壯的胡馬,性情異常暴烈,誰也馴服不了,便乘機對李世民說:“這是一匹少見的駿馬,一躍能跨過幾丈寬的深澗,二弟你是個好騎手,不妨騎著試一試。”李世民雖然料到李建成不懷好意,但也不好拒絕,又仗著自己有一身好功夫,便接過馬繩,躍身跨上馬背,驅馬去追趕射擊獵物。

那胡馬果然烈性大發,猛尬撅子,想把李世民掀下背來。李世民順勢一躍,穩穩站在地上,得意地說:“想借這匹烈馬來害我,豈不知生死有命,怎麼能傷害得了我呢!”李建成知道了,就讓張婕好等人傳話給李淵說:“秦王自稱有天命,說自己遲早要當皇帝,豈會輕易死去呢!”這可是心懷不軌,大逆不道。

李淵一聽十分惱怒,把三個人都叫到跟前,指著李世民訓斥說:“天子自然有天命,不是用智用力就能得到的,你那麼急著求做天子,又有什麼用!”李世民急忙跪下叩頭,大喊冤枉,請求讓人調查核實。李淵聽不進去,仍然怒氣衝衝。正在這時,邊防傳來急報,突厥又來入侵。出征打仗離不開李世民,李淵這才被迫換了一副笑臉,把這件事擱在一邊,讓李世民領兵去打突厥。

李世民趕走突厥立了功,李淵的氣小了,但兄弟之間的矛盾不但一點兒沒有緩解,反而更加激烈。李建成見僅借李淵的手很難立見成效,就決定親自動手殺死李世民。李建成為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招募了二幹多名曉勇善戰的壯士做衛兵。李世民也不甘示弱,幹方百計在守衛宮廷的禁軍中發展勢力,尤其是掌握了把守皇宮北門玄武門的部分禁軍,不但壯大了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控制住了李淵。

李建成想釜底抽薪,就拉攏秦府撓將為自己效力,用一車金銀器具收買威震天下的尉遲敬德,不料卻遭到尉遲敬德拒絕。軟的不行,就來硬的,李建成就派刺客去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聽說以後,把所有門戶都開啟,在床上安臥不動。刺客在門外轉來轉去,始終不敢下手。

這一招不靈,李建成又鼓動李淵,把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杜如晦調離秦府。李建成、李元吉又在宴會上用毒酒毒殺李世民,李世民回到家吐了不少血,卻沒有死。此後,雙方又經過幾番激烈的明爭暗鬥,到武德九年(626年)夏天,終於發展到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地步。

這時候,恰好突厥又來入侵,李建成乘機推薦李元吉統兵去抗擊突厥,讓李元吉奏調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等秦府猛將帶領磨下精兵一同出征,企圖搞掉李世民的中堅力量;並且計劃在昆明池為李元吉餞行時,勒死李世民。李世民的耳目眾多,很快便得到了訊息。

他本來想後發制人,讓李建成、李元吉先動手,然後他以討伐逆黨為名擊殺二人。不料情況突變,秦府上上下下驚懼不安。尉遲敬德等人都催促李世民趕快下手,不要束手待斃。歷來果斷的李世民這時候卻猶豫起來,他不願落個先殺骨肉的惡名。他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勸他說:“當年周公為了社櫻也曾經大義滅親,大王還猶豫什麼呢?”

尉遲敬德著急了:“八百多名勇士已經召集到府中,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一拼,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怎麼能罷手呢!”李世民又讓人占卜吉凶,正好親信張公謹趕來了,他一把奪下占卜器具扔在地下,大聲說:“占卜是為了決斷疑問,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沒有什麼疑問,還佔卜幹什麼!”李世民聽罷,終於不再猶豫,立即派人去叫房玄齡、杜如晦來商議行動計劃。二人化妝成道士,偷偷回到秦王府,幫助李世民部署政變。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六月三日,李世民一切部署停當,便寫了一封奏表給李淵,說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妃繽們勾勾搭搭,行為不軌。又說:“我從來沒有做過對不住兄弟們的事,但他們卻非要殺死我不可,大概是想為被我消滅的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報仇吧!我現在冤死了,到了陰曹地府,也會遭到被我消滅的眾賊的恥笑啊!”

李世民一方面告發別人的罪狀,一方面又表白自己的功勞,雙管齊下,果然見效。李淵看完奏表,不禁怒火中燒;哼!你們二人怎麼整治李世民我可以不管,但你們竟膽大包天打老子後宮的主意,這還了得!李淵立即決定明天上午就傳喚李建成、李元吉進行審問。

當天晚上後半夜,李世民調兵遣將,埋伏在入宮必經的玄武門周圍。張婕好得知情況不妙,急忙派人向李建成報信。李建成叫來李元吉商量對策。李元吉認為事態嚴重,應當先佈置好兵馬,裝病不去上朝,先觀察一下動靜再說。

李建成卻有恃無恐,把頭一抬說:“我們的衛士們早已準備好了,怕什麼!我們明天親自入宮去看看情況。”天一亮,二人便帶著部分衛士騎馬直奔玄武門,走到臨湖殿,忽然發現情況異常,立即撥馬往回返,但已經晚了。李世民正埋伏在附近,見二人要溜,躍馬出來追趕,邊追邊喊:“站住!你們還想往哪裡逃!”李元吉本來武藝不凡,拉弓搭箭要射李世民,但一時心裡發慌,怎麼也拉不開弓。李世民精通射術,只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

這時候,尉遲敬德帶領七十多名騎兵飛奔過來,亂箭齊發,李元吉滾落馬下。李世民的坐下駿馬突然受驚,長嘶一聲,向旁邊樹林裡橫衝直撞過去。李世民收不住,被樹枝掛下馬來。李元吉並沒有受傷,從地上一骨碌爬起來,奔到李世民跟前,一把奪過李世民的弓,用弓弦猛向李世民脖子上勒去。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正在危急之際,突然有人大吼一聲:“住手!”李元吉驚得一愣,抬頭一看正是尉遲敬德。當年李元吉自恃善用馬架,對用架聞名天下的尉遲敬德很不服氣,就與尉遲敬德比武。尉遲敬德乃是天下第一用高手,比武中使用空手奪白刃的絕技,一連三次把李元吉的架奪了過來,羞得李元吉無地自容,自此對尉遲敬德又恨又怕。現在一見尉遲敬德邊喊邊飛奔過來,嚇得魂不守舍,扔下弓撒腿就跑。但沒跑多遠,就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了。

李建成的親信將領馮立得到事變的訊息,噴然嘆道:“我倍受太子大恩,現在怎能見死就逃跑呢?”於是與驍勇絕倫的副護軍薛萬徹、車騎謝叔方等率領太子東宮與齊王府二千精兵,飛奔到玄武門,奮力攻打。守在玄武門的禁軍將領敬君弘、呂世衡挺身出戰,但沒戰幾個回合,就被馮立、薛萬徹斬於馬下。

這時張公謹正守在門裡,急忙關閉城門,死死頂住。馮立等人攻打了好一陣兒,也無法攻進門去,於是呼喊著去攻打秦王府,嚇得秦王府內一片恐慌。正在這時,尉遲敬德手上提著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腦袋飛馬賓士而來,馮立等人再也無心戀戰,惚啦啦四散逃命去了。

在兄弟三人廝殺火併的時候,李淵正在宮中池塘上泛舟遊玩,玩得正高興:忽然看見尉遲敬德手持長矛騎馬闖了進來。李淵不禁大驚,厲聲質問說:“你全副武裝來這裡幹什麼?”尉遲敬德也真是有恃無恐,應聲回答:“太子、齊王作亂,已經被秦王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派我前來保護。”

其實,李世民是怕李淵知道實情以後對自己下手,所以派尉遲敬德來看住李淵。李淵一聽,頓時呆了,好大一會兒才醒過神來,抬頭問身邊大臣怎麼處置這件事。宰相蕭璃、陳叔達建議說:“建成、元吉沒有參與謀劃太原起兵,又無功勞,卻嫉妒秦王功高望重,要謀殺他,所以今天才被秦王殺了。

秦王功蓋宇宙,舉國擁護,陛下如果立他為太子,把國家大權交給他,就沒有事了。”這兩個人不但為李世民開脫,還逼李淵讓權。事已至此,李淵別無選擇,只好違心地說:“好主意,我早就是這麼想的呀!”於是立即召李世民進宮,撫著他的背安慰了一頓。李世民跪在李淵懷裡,裝模作樣地哭了一通。

三天後,李世民就當上了太子,又把齊王美麗的妃子楊氏佔為己有。兩個月後,李世民又逼李淵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

“玄武門之變”實質上是唐朝統治階級內部對政權的爭奪,透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取了皇位,開啟“貞觀之治”的歷史新局面。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因何起?如何評價?洋哥說歷史2020-03-16 09:16:01

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以立嫡立長的原則,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而三人當中,李世民功勞最大,聲望也很高,所以在他們三人之間形成兩個派系,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派,李世民一派,他們和他們的謀士、親信形成共同體,相互之間明爭暗鬥。

李建成一面爭取李世民府中的將領,如尉遲敬德,一面和李淵的寵妃密謀在高祖面前詆譭李世民。太子黨和秦王府的矛盾日益激化,雙發都在等待一個時機。正在這時,突厥犯邊,高祖命令李建成等領兵退敵。李元吉建議趁這個機會,把秦王府的人一網打盡。公元626年六月三日的晚上,李世民面見李淵,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陷害,詆譭自己的事情一一向李淵辯白,聲淚俱下,聲稱太子要置自己於死地。李淵聽後驚愕萬分,下令明日讓李建成,李元吉進宮面聖,詢問清楚。這個命令一發出,乾坤就已經定下來了。

第二天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奉命進攻面見李淵,走到玄武門的時候,發覺周圍氣氛有些反常,就在這時,李世民從玄武門騎馬出來,早已埋伏在這裡的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率領精兵衝殺出來,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得知後知道大勢已去,大局已定,不久便讓位李世民。前朝楊廣殺兄弒父,篡位登基,李世民和楊廣走了相似的道路,卻開闢了完全不一樣的歷史,開創了貞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