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發掘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流程是什麼?使用者8396675830360722019-12-24 06:18:44

(1)在野外發現大型脊椎動物骨骼化石後,確定化石的分類位置、記錄埋藏狀況、估算化石大概年代與地層層位,對其原始埋藏狀況進行拍照和攝像,並根據發現地點和發掘日期及發現順序進行野外編號。(2)用稀膠(硝基清漆1份加硝基稀料8~12份攪勻即可)對暴露在岩層表面遭受風化作用的化石進行滲透式加固。其原理是,滲透性強的硝基稀料使硝基清漆滲過化石表層,進入化石內部,充填在化石礦物顆粒之間的孔隙中,乾涸後對礦物顆粒起到連線作用。現在國內外大規模的野外發掘均採用這種方法對化石進行加固,但該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化石和岩層必須乾燥無水分。在實施加固前需要對原地破碎的化石進行對茬復原,並復位。圖3-1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地點為雲南祿豐縣,照片由高源提供)(3)在大致確定所發現化石個體的分類位置及頭、軀幹、四肢和尾部的埋藏走向之後,在離化石邊緣5~10釐米的地方向下開鑿發掘槽。槽寬是化石個體寬度的2~3倍,槽深是化石厚度的1。5倍。發掘槽完成後,化石個體在發掘槽中應該是一個孤島狀態,孤島根部的橫截面呈倒梯形,以便化石孤島在經浸滿石膏漿的麻袋布纏繞多層並固結後,翻轉時不致漏空。(4)將5~6層軟包裝紙鋪在化石表面,用筆刷沾水把軟紙按化石的形狀浸透,使溼的包裝紙與化石之間緊密貼合,無縫隙。這樣,在經石膏漿麻袋布多層纏繞後,軟紙便起到隔離層的作用。如果化石體積和重量較大,應在浸透石膏漿麻袋布纏繞時,中間加木片或者樹枝進行加固,以便在日後運輸搬運過程中保持化石的堅固性和整體性。此過程又稱為製作“皮勞克”。對於十分珍貴或者完整的化石,也可以採用套箱法,即做一個無底無蓋的木箱,將化石孤島套在中間,再將化石孤島和木箱內壁之間的空間用石膏漿灌滿,當固結為一個整體後再釘蓋,整體翻轉後再釘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聚氨酯發泡材料充填,以減輕套箱的重量,便於運輸。(5)用15~20釐米寬、100釐米左右長的浸透石膏漿的麻布袋將化石孤島纏繞5~6層,待固結後,用錘子和鋼釺沿化石層底部沒有被石膏麻袋布纏繞的部分平行鑿開,也就是將已被石膏麻袋布纏繞保護的化石層與下部接觸岩層分開。翻轉過來後,再把剛剛暴露出來的化石層圍巖用石膏麻袋布封口,使“皮勞克”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6)待“皮勞克”被野外陽光曬乾後,再進行編號、登記、運輸。28野外採集古生物化石需要哪些工具?野外採集化石的工具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採掘工具,第二類是包裝和修復工具,第三類是安全防護工具。這三類工具缺一不可。採掘工具主要有錘子、剔針、電鎬、鏨子等。採掘工具的選擇要根據巖性的鬆軟和化石的儲存型別來定。就地質錘而言,化石發掘用的錘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尖頭錘,另一種是平頭錘,兩種錘子在不同的岩石上使用時各有長項。當化石是三維儲存,且岩石相對堅硬時,尖頭錘能比較輕鬆地清理圍巖;而當化石是平面儲存的時候,特別是當化石儲存在具有層理結構的頁岩或泥岩中時,用平頭錘和尖鏟子比較方便。鏨子種類和規格的選擇也是根據巖性而定,圍巖很硬時(例如石灰岩和砂岩),就要用到尖銳的鏨子,使用時鏨刃要鑿進岩石中5~7釐米;但碰到諸如板岩和頁岩這種硬度低的圍巖時,就會用到刃部寬一些的鏨子。包裝和修復工具主要有加固劑、標籤、記號筆、報紙、棉紙、紙箱子、標本袋、膠帶等。對於重要的大型脊椎動物化石,必要時還需要提前訂製套箱。野外作業的安全防護工具更是必要的。使用錘子和鏨子鑿擊岩石時,碎屑可能會崩到眼睛,十分危險,因此,護目鏡就是必備的防護工具之一。此外,在鑿擊作業中,稍不注意,錘子沒打中鏨子,就會打在手上,因此,給拿鏨子那隻手戴上皮手套,可以避免手被打痛或者打傷。當在懸崖或者陡壁的採石場內作業時,要戴上安全帽,避免被落石擊傷。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