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大保護魚?老樹醜枝2022-07-28 20:04:59

1、中華鱘:(保護級別一級)是硬骨魚綱、鱘科魚類,體型龐大有“長江魚王”之稱,最大個體能達到5米,體重600公斤左右。為底棲肉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

中華鱘為洄游性魚類,海洋中生長,產卵期在金沙江產卵,幼魚長到15釐米左右後,成魚帶它們進入外海,在外海生長,最長壽命可達40年。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寮國、和朝鮮。主要分佈於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口處,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

2、長江鱘:(保護級別一級)原名達氏鱘,俗稱鱘魚、鰉魚、沙臘子等,體型與中華鱘相似,但個體比較小,成年後體長75-105公分左右,體重4。5-12。5公斤,最大可達50公斤以上,終生在淡水中生長,屬於淡水定居性魚類。

長江鱘為肉食性魚類,主要覓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植物碎屑、藻類和幼魚等。分佈於長江干支流、烏江、黃河、黃海、東海海域。尤以宜賓至宜昌的長江干流江段為多,在金沙江、沱江、嘉陵江等上游支流均有分佈。

3、白鱘、(保護級別一級)又稱象魚、象鼻魚、箭魚、柱鱘鰉、琵琶魚等。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公斤,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為大型肉食性魚類,成魚和幼魚均以魚類為主食,亦食少量的蝦、蟹等水生動物。

據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教授記載,在南京曾捕獲一尾7米長,重一噸的個體,可見白鱘的體型龐大。四川漁民也有“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的傳說。白鱘為洄游性魚類,曾經分佈在海河到錢塘江之間的各大河流,現在主要在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和東海等近海海域。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佈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但野外是否還有種群,不得而知,但願還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4、花鰻鱺:(保護級別二級)屬於鰻鱺科、鰻鱺屬,洄游性魚類。又稱大鰻、鱸鰻、花鰻、雪鰻、鱔王、烏耳鰻、蘆鰻、溪鰻、溪滑等。性情兇猛,白天隱藏於洞穴或者石隙中,夜晚出來活動覓食肉食性,捕食魚、蝦、蟹、蛙及其它小動物,也會覓食落入水中的動物屍體。

花鰻鱺在海洋中性腺才能發育成熟,並且深海中產卵,淡水中生長,屬於洄游性魚類。在我國分佈於長江下游及以南的錢塘江、靈江、甌江、閩江、九龍江、臺灣到廣東、海南島及廣西等江河。國外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達朝鮮南部及日本紀州,西達東非,東達南太平洋的馬貴斯群島,南達澳大利亞南部。

5、鰣:(保護級別一級)是鯡科、鰣屬的一種魚類,洄游性。鰣平時棲息於海水中,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幼苗在江湖內生長,生長到15釐米左右進入大海,在海中發育,為暖水性中上層海洋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其中又以撓足類、蝦類和藻類為主。

分佈於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廣東、香港、澳門、臺灣省和越南,淡水中以錢塘江與長江產量最多。長江口下游1974年曾高產達157。5萬公斤,以後由於汙染及水利工程(攔江築壩)興建,產卵場嚴重破壞,在加上過渡捕撈親魚和幼魚,其資源量嚴重衰退。

6、胭脂魚:(保護級別二級、僅限野外種群)為大型淡水魚類,又叫火燒鯿、黃排、木葉盤、紅魚、紫鯿、燕雀魚、血排、粉排等。底棲魚類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機物質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類。

胭脂魚產卵場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葛洲壩截流後,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到達上游的沱江、岷江等支流中產卵,宜昌江段的某些產卵場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現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野生群體數量仍在繼續。

7、稀有鮈(jū)鯽:(保護級別二級、僅限野外種群)屬鯉科鮈鯽屬,本屬僅有1種,為我國特有,野生數量不多。屬於小型魚類,棲息於半石、半泥沙的底質和多水草的小水體中,比如:稻田、溝渠、池塘、小河流等微流水環境。能在比較混濁的水體中生活,喜叢集活動,主要以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稀有鮈鯽定名時數量就十分稀少,因為它們在小水域內生存,並且群居性,很容易被捕撈。再加上小水面水生環境不穩定,所以十分稀少。僅發現於四川省漢源縣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以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

8、鯮 (zōng):(保護級別二級)屬鯉科鯮屬,又叫吹火筒、尖頭鱤、馬頭鯮、鴨嘴鯮、喇叭魚等。為大型兇猛性魚類,甚至能夠達到50公斤以上。鯮的肉質細嫩,魚刺比較少,加之個體龐大,為上等食用魚,並且有的藥用價值。

鯮為半洄游性魚類,但是天然產量很低,主要是過渡捕撈,以及江湖阻隔導致其幼魚難以進入湖泊中生長。另外各大江河魚類資源量總體下降,對大中型肉食性魚類影響很大,因為食物短缺造成它們缺少食物。僅在我國東南部平原地區,以及長江以南各水系有分佈。

9、圓口銅魚:(保護級別二級、僅限野外種群)為鯉科、銅魚屬魚類。又叫方頭水鼻子、水鼻子、金鰍、網口、麻花、肥沱、水密子等。為下層魚類,棲息於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亂石的深潭中活動。食性雜,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植物碎片、魚卵、魚苗等為食。

圓口銅魚喜歡生活在江河或湖泊等開闊水面,30公分以下個體一般活動於水體中上層,較大個體多棲息在中下層,為江湖半洄游性魚類。分佈於中國長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以及岷江、嘉陵江、烏江等支流中。

10、長鰭吻鮈(jū):(保護級別二級)為鯉科、吻鮈屬的一種魚類,又叫洋魚、土耗兒等。 體型較小為中小型魚類,味道鮮美,曾經是經濟魚之一。長鰭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殼菜、河蜆、蜻蜒幼蟲、以及其他水生昆蟲。

長鰭吻鮈分佈於中國長江中上游金沙江干支流水域,為金沙江特有魚類。受水質汙染和人工過度捕撈,數量大幅減少。但是中華鱘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先後突破長鰭吻鮈馴養、繁殖難點,能夠進行人工繁殖,首批幼苗在2015年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