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清水空流2018-03-16 21:45:47

我是歷史達人清水空流,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最簡單地說,漢官稱臣,滿臣稱奴才。漢臣稱車,不是滿清皇帝高看漢官,是因為漢臣是外人,而滿人是自己人。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歷史密探2018-03-13 13:10:27

奴才這個詞,最先起源於明朝,明朝時期,宦官自稱奴儕(chái)。在那個東廠宦官當道的明朝末期,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主角,因此這兩個字很容易被提及。但到了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奴才。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明朝時期,大臣們還是稱“臣”的,並對“奴才”二字十分厭惡,覺得那是一種對人的侮辱。清朝初期,對於大臣們的稱謂並沒有多加規定,一直到康熙年間,都是有人稱臣有人稱奴才。到了雍正年間,規定奏摺公文大臣們自稱“臣”,但是那時候依然有人自稱奴才,雍正也沒把這個當回事。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乾隆年間,皇上規定,滿洲大臣公文內必須自稱“奴才”,當時有滿族官員寫成了“臣”,被乾隆大加懲罰並警告。“奴才”在這個時候,變成了清朝皇室對滿人的寵愛,而漢人是沒有資格自稱“奴才”的。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道光年間,還有滿臣自稱“臣”被罰的例子,我們從一些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漢人自稱“臣”,而滿臣則自稱“奴才”,奴才二字在那個年代變成了一種榮耀,可謂是一種十分畸形的制度。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天涯看點歷史號2018-03-31 19:38:06

關於“臣”和“奴才”兩種稱呼,在清朝有著很大的學問,而且身為臣子,一定要注意,不能叫錯了,叫錯了可是一件大事,會被罰,甚至有可能會被皇帝猜疑。

滿清在入關之前實行的是奴隸制,各旗的貴族是奴隸主,家裡會有奴隸,稱為“包衣阿哈”,就是“家養的奴隸”,從事一些重體力活,後來在滿清入關之後很多包衣奴才在戰爭中立功變得顯貴,但是在自己的本主面前還是得自稱“奴才”,否則就是犯上。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在滿清入關之後,滿清的制度中依然有奴隸制的殘餘,這就造成了在清朝大臣中稱呼的混亂,這一混亂基本延續了整整一個朝代,按照不同的稱呼慣例,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入關之前,混亂而隨意

由於入關之前的文獻較少,而且那個時候漢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究竟叫什麼,也沒有太多的資料可查。稱“奴才”、“臣”的都有,甚至還有自稱“我”的,總之,那個時候政權還沒有很成熟,所以各方面制度還不完善,所以稱呼比較混亂。

第二個時期——順治康熙年間,基本形成慣例

在滿清入關之後,各種規章制度逐漸建立,但是關於如何自稱,也並沒有做出明文規定,但是大家基本形成了一種慣例。

漢人一般自稱“臣”,因為漢人一般和滿人之間沒有主僕關係,所以對皇帝不能稱“奴才”,但是武將例外,漢人武將也要自稱“奴才”,原因不詳,也許是覺得武將地位比較低吧,或者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武將。

而滿人的慣例則是在朝廷上稱“臣”,非正式場合則稱“奴才”,同樣在文書之中也遵循同樣的規則,正式的奏事公文則稱“臣”,請安摺子等非正式摺子則稱“奴才”。

第三個時期——雍正年間,統一稱“臣”

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關於官員的自稱問題曾經專門發過一道上諭,“凡奏章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 嗣後著一槩書寫臣字。”雍正皇帝讓大家統一稱臣,也許是為了標榜滿漢統一,營造一種新的君臣關係,要與之前的奴隸制殘餘割裂。

但是,即使如此,仍有少數滿臣在非正式文字中自稱“奴才”。

第四個時期——乾隆年間,形成制度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又恢復了順治、康熙年間滿漢臣子自稱的慣例,並且發表上諭將慣例形成了制度,即“滿臣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而漢臣則公事私事都要稱臣”。

如果漢臣自稱“奴才”,是不能接受的,屬於自抬身價,皇帝也會斥責其冒稱之罪,而滿臣如果私事不稱“奴才”則是忘本,也會被斥責。

所以,在乾隆皇帝面前,聊天的時候和珅可以稱奴才,因為他是滿臣,而紀曉嵐則不能稱自己為“奴才”,他這是冒稱,屬於自抬身價,因為當時雖然說是滿漢一體,實際上滿人自認為還是要高人一等的,而且滿臣自稱“奴才”顯得和皇帝比較親近,是一家人,而漢臣則沒有這個待遇了。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第五個時期——晚清新政,一概稱臣

這個時間很短,到了宣統二年,清政府宣佈實行所謂的新政,為了順應歷史潮流,朝廷下旨宣佈“滿漢一體稱臣”。至此混亂的局面就告一段落了,當然“臣”沒稱多久“君”就沒了,宣統皇帝只能在紫禁城裡關起門來做他的皇帝了。

滿清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臣子的稱號上也有著區別於其他朝代之處,從中也可以看出滿清在官員制度方面相比較於宋和明還是比較落後的。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北洋水兵2018-03-17 13:25:54

準確點說,經過了四個時期。

不過先明確一點,武官是不分滿漢都自稱奴才的。

第一,用法比較混亂的時期。這時候漢文臣一般稱臣,滿文臣用法則是非常混亂,有奴才(aha)、臣(amban),還有自稱我的。

第二,潛規則時期。漢文臣仍然稱臣,滿文臣一般私事稱奴才,表明和皇帝的主僕關係。公事一般稱臣,表明和皇帝的君臣關係。

第三,明確規定的時期。漢文臣不分公私依然稱臣,滿文臣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不過,武官不分滿漢公私都是自稱奴才的。

第四,全部稱臣的時期。這是在立憲運動時候的事了,為了表明與世大同的思想,載灃規定官員不分滿漢公私一律自稱臣,奴才這一稱呼就徹底廢止了。

不過,如果在皇帝面前自稱用錯了怎麼辦?漢臣一般都是“帝優容之”,滿臣就沒那麼幸運了,輕則下旨申斥,相當於全國通報批評,重則就是革職、永不敘用。這在清末還有不少記錄。

總結——在清朝當官,漢官比滿官輕鬆多了——畢竟皇帝偏愛漢官。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天外村藥房2018-01-14 18:24:49

漢臣自稱是臣,滿族大臣自稱奴才。稱奴才是一種殊榮。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最愛肉丸子先生2017-10-17 13:24:56

奴才,這兩個字是對人莫大的侮辱,罵人狗奴才就相當於問候了祖宗一般。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然而看到清宮戲的人大體都知道“奴才”一詞,而且戲裡人皆稱奴才,其實不然有些人能稱奴才有些人連奴才都稱不了。

我們也不去論“奴才”與“臣”誰尊誰卑,不過以今人的眼光,無疑是“奴才”低於“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對於漢臣一般自稱“臣某某某”,如果能贊拜不名那是極大的光榮,不過這一般這是權臣才能享受到的。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對於奴才最先出自哪裡已經無法考證,一般用奴才是稱呼下人,不過也有罵人的意思。如果從史書記載中窺得一二,最早莫過於《晉書》的記載匈奴漢王劉淵罵司馬炎的兒子司馬穎到:“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奴才也!

對於自稱奴才,明朝之前未曾有也!

最早諸如司馬相如、蔡邕、劉琨、韓愈等文人的章奏自稱臣妾,不過這只是諛詞,未嘗以書銜焉。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明朝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這些一般由太監充當一把手,自然很多人和很多影視上太監全部自稱奴才。其實當時的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

不過據清朝的資料《稗勺》中有云:

“明代宦官,對上稱奴儕。”

有人肯定說儕是通假字,且讀音也為chái,古今漢語之別罷了,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作者後半句就是對你的批評——

“今人訛儕為才雲。是不讀書之甚者。”

滿清入關後,實行民族高壓政治策略,不僅強迫漢族剃髮易服,還大興文字獄,從思想和肉體上進行禁錮。

清朝前期,基本上沿用明朝制度,此時只有皇宮內的太監、奴婢自稱奴才。

到了雍正時期,清朝達到了極盛,思想禁錮也達到了極盛。說錯話、寫錯詩會挑起清朝皇帝敏感的神經,大臣只得阿諛逢迎。為了討好主子,讓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一些王公、旗主、大臣的家臣便開始自此“奴才”。王公、旗主、大臣自然覺得洋洋得意,於是也紛紛效仿,對皇帝及其嬪妃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

於是“奴才”成為邀寵、顯示忠誠、親暱的專用名詞,可想這些人為了榮華富貴是多麼無節操。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乾隆帝自此十全老人,奴才成為邀寵專用則由他開始日漸隆盛,甚至乾隆還為此頒佈聖諭。

乾隆二十三年諭曰:“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據此,則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

此時乾隆嚴格界定了滿洲大臣稱奴才和稱臣的界限,於公是辦事的大臣,於私則是自己的私奴,其實這也是皇帝對滿洲人莫大的榮寵。

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何況是乾隆這個神經及其敏感之君。

乾隆三十八年,涼州鎮總兵喬照於奏謝折內稱臣,這一語引來乾隆帝的嚴旨申飭。聖旨曰:

“武員即官至提督,亦稱奴才,此乃向來定例,喬照豈容不知?雖臣僕本屬一體,稱謂原無重輕,但喬照甫加總兵,即如此妄行無忌,足見其器小易盈,著傳旨嚴行申飭。”

這無異是告訴滿洲大臣你們就是老子家的私奴,稱奴才難道還委屈你了?這也是防範武將的一種辦法。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同樣的事情還在乾隆孫子道光帝時發生過一起,則說的更明確提出滿洲武將就是滿清皇帝的私奴。

道光五年,降旨規定:“

督撫藩臬之內,如系旗員,於請安謝恩折,著繕寫奴才字樣;凡遇一切公事奏摺,著寫臣字。”

不過他特別交代的是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使這些滿洲文臣,對於滿洲武將無明確交代,也許是道光帝預設其家奴。

道光六年,對於滿洲武將如何自稱終於有了定論。副都統、西寧辦事大臣穆蘭岱因陳奏青海蒙古事宜,折內稱臣,遭到道光帝的嚴旨申飭。道光帝還明確指出先前的聖旨特指文職,並未指武職如此。由此之後武員公事摺奏均自稱奴才,另外道光帝申飭穆蘭岱時還說他染漢人習氣。

說道漢人習氣,我們就來說說滿清時候漢臣如何自稱?

其實對於奴才之詞,在滿洲人內分文武,在全國上下則分滿漢。漢人自然對奴才之詞不滿,滿人卻感覺這是親暱之詞。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都能發現,和珅是張口閉口奴才,紀曉嵐則左一個臣右一個臣,別以為是紀曉嵐高貴和珅低劣,其實乾隆帝規定漢人無資格稱奴才。

乾隆帝這人的神經是極其敏感的,不稱奴才覺得你其心必異,稱奴才覺得你是想攀高枝。

乾隆三十五年,周元理(漢族)會同西寧、達翎阿(滿族)奏報搜捕蝗孽,奏摺內列名處,西甯、達翎阿稱奴才,周元理則稱臣。這下惹惱了乾隆,本來周元理稱臣符合乾隆二十三年的規定,但是乾隆生性多疑,覺得他是不屑與西寧同稱,有標新立異之嫌。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御史天保(滿族)、馬人龍(漢族)奏監考教習查出代倩情弊一折,奏摺內馬人龍隨著天保一起稱奴才。本以為乾隆會龍顏大悅,乾隆卻也是大為惱火,認定馬人龍這是冒稱。更是頒佈上諭明確規定:

向來奏摺,滿洲率稱奴才,漢官率稱臣,此不過相沿舊例;且亦惟請安謝恩及陳奏己事則然,若因公奏事,則滿漢俱應稱臣。蓋奴才即僕,僕即臣,本屬一體,朕從不稍存歧視,初非稱奴才即為親近而盡敬,稱臣即為自疏而失禮也。今天保、馬人龍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為指示,恐此後轉相效尤,而無知之徒,或因為獻媚,不可不防其漸。嗣後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著一體稱臣,以昭畫一。如是,是皇上不欲漢人之稱奴才,而以滿人遷就漢人也。故滿人稱奴才,有時可以稱臣;漢人稱臣,無時可以稱奴才。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真是伴君如伴虎,清朝三朝宰相(乾隆、嘉慶、道光)曹振鏞憑著“多磕頭、少說話”一條富貴終身,死後也諡得“文正”。

可見清朝專制下,容不得你說話,奴御控制下還不是你想當奴才就能當奴才的!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江湖恩仇錄2017-10-17 10:51:04

謝謝邀請。

清朝中有滿臣和漢臣之分,滿臣一般都會自稱奴才,而漢臣則自稱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清朝是實行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實質就是奴隸制度。在八旗內,所有人都尊其旗主為主人,自稱奴才。這是對旗主的尊敬,旗主也會提拔自己的奴才。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的大臣,一般都是和皇帝有著非常親近的關係,對於大臣來說,這是一種榮耀。譬如我們熟知的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都自稱奴才。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而漢臣在皇帝面前一般都自稱奴才,除非有大背景或者受到皇帝的寵信,才會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而一般的漢臣都不會自稱奴才,直白點就是這些漢臣連自稱奴才的資格都沒有。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一起品歷史2018-03-14 11:39:06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而奴才又是什麼呢?奴才屬於現在文化人罵人的高階詞彙(不帶髒字還能讓被罵的人感到羞辱)。那為什麼清朝大臣自稱奴才呢?請聽老輝為您分析一番。

奴才在當時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這是怎麼回事呢?奴才這個詞起源於春秋時期,就是對一個下人的稱謂罷了。但是到清朝,這個詞可就光環加身了。在滿人的眼裡,奴才和主子的關係比一般人更加親密,所以,清朝規定,

只有滿族官員才可以自稱奴才,而漢族官員只能稱臣。

那如果喊人冒充奴才邀寵會怎麼樣呢?

咱們來看看雍正當時批的一封奏摺。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我們可以看到,雍正把奴才兒子改成了臣。因為漢臣沒有資格自稱奴才。其實不止這份奏摺,還有很多份奏摺皇帝都改了,可見皇帝對奴才這個稱呼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的!

乾隆年間,有一回,滿臣天寶和漢臣馬人龍共同上了一道奏摺,因為天寶的名字在前,馬人龍便在奏摺裡面以“奴才天寶,馬人龍落款”皇帝看到奏摺後,大為惱火,不但嚴厲斥責了馬人龍,並且重新規定:為了避免漢人邀寵,以後再公事上都要稱臣。

也就是說,

乾隆寧願降滿人為臣,也不願意讓漢人當奴才。

在那個皇帝一人至高無上的時代,能當上皇帝的奴才,自然是一件雞犬升天的事。為了奴才這個光榮稱號,那個時候的人也是很拼的。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銳度何老師2018-03-15 21:05:34

清朝的奴才稱呼無疑是網上這些智障明粉的興奮點:看,滿清滅絕人性,管人叫奴才。看我大漢大明多先進,多人性,我們都叫臣。

給大家普及下基礎知識吧:

臣,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男性戰俘。女性戰俘叫妾。而雙方交戰,勝利一方的老百姓才叫人,失敗被俘的一方叫民。臣民,臣妾知道是啥意思了吧?

稱臣、臣服,表示我是你的奴隸,我是你的戰俘,我是你的私有財產,我絕對的服從你,我趴在你的腳下,任憑你的驅使。

奴才,表示你是我的主子,我甘心為你效力。

臣描述的是姿勢,奴才描述的是性質,兩個詞根本就是一回事。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當然,在細節上兩者還有有點區別的,都是狗,臣屬於幹活的田園犬,奴才有點寵物犬的意思。但不論田園犬還是寵物犬,都有一個前提:自願。因為臣和奴才都是自稱。

我看見有人說稱臣是贊拜不名的無上

榮光,我也是醉了。這就是祖祖輩輩當奴才的後遺症,當奴才當習慣了,覺得光榮!

我們中國的朝代都是:家天下。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奴才和臣都是朝廷的家奴,搞懂沒有?

臣服、稱臣納貢,是褒義詞?不代表屈辱嗎?能把臣解讀成光榮,這是沒腦子還是心爛了?

中國幾千年的臣,都是奴才,只不過到了清朝把奴才又做了細分,跟皇帝特別親近的臣可以自稱奴才。所以

在清朝普通的官員是要自稱臣的,自稱奴才屬於:不要臉。你不夠格啊。像和珅這樣的才有資格稱奴才,劉墉、紀曉嵐的也只能稱臣。

想都不用想,一會兒一大波明朝的孝子賢孫會開啟嘲諷模式。這些神經病,2018年了,還在為500年前的封建朝廷搖旗吶喊,就是這奴才的基因太重。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慕容曉春2018-03-15 23:48:11

這樣說吧。

按照清朝入關以後的親疏遠近,

第一類人就是滿人貴族,對滿人皇族自稱奴才

第二類人是普通滿人,這類人從龍入關後,跟隨自己的貴族主子成了統治階級,但是他們稱呼自己的主子還是自稱奴才,即使入仕,也自稱奴才。

第三類人是從龍入關的漢人,入關後抬了旗,成了旗人,這些人在上級或者本旗高階旗人面前是可以自稱奴才的

第四類人就是入關後抬了旗,成為漢八旗成員,這些人對自己的直接上級是可以稱奴才的。

第五類人,是蒙古人等少數民族,他們幫助滿人統一中國,他們也是參照滿人稱呼,在上級,長輩等面前自稱奴才。

其他的人沒有權利自稱奴才的,比如說李衛,他在四爺面前就是自稱奴才,因為在四爺潛邸時候他就是抬了旗的人。但是其他漢人官員,比他還高階的,比如張廷玉,即使官拜軍機處高管,也無權自稱奴才。只能自稱下官,稱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輸入密碼有誤2019-04-14 13:11:46

清代只有滿洲,蒙古官員一般稱“奴才”,漢官稱“臣”,楊宗仁雍正元年任湖廣總督,在奏摺中稱“奴才楊宗仁”,雍正皇帝把奴才兩個字用硃筆劃去了,改為“臣”,並硃批“稱臣得體”。雖然楊宗仁是漢軍八旗,但也沒有資格稱“奴才”。還有一種說法是雍正皇帝要求公事奏摺,滿漢一律稱臣,私事,滿稱奴才,漢還是稱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古籍與歷史2017-10-17 08:05:00

清代的情況比較特殊,沒有抬旗普通的漢族大臣自稱臣。而漢軍旗,蒙古八旗還有原先滿洲八旗的大臣由於有旗籍是皇帝的家奴可以自稱奴才以表示和皇帝親近都是旗人。

清朝大臣自稱奴才還是臣?A緣力家居專營店售後福利號2018-01-24 22:01:37

不同時期規矩不一樣。大致來說在乾隆年間形成了制度,那就是滿臣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而漢臣則公事私事都要稱臣。如果漢臣自稱“奴才”,是不被允許的,屬於自抬身價,皇帝也會斥責其冒稱之罪,而滿臣如果私事不稱“奴才”則是忘本,也會被斥責。滿人自認為比漢人高一等,在皇帝面前稱“奴才”顯得親近。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在乾隆面前稱奴才,而紀曉嵐就沒這待遇了。不過到了清晚期就統一稱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