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字讀dun時的意思,是漢字?使用者91517738360192019-10-12 14:17:16

合理的猜想,應該是音變從俗。

先看一組字,以尊為偏旁的字有

遵、樽、撙、鱒、罇、嶟、噂、僔、繜、鐏、譐zun

澊、竴、cun、

燇jun

不論zcj都是古精母演變。

有例外就是 墫有dun音,因為作為通假同蹲而導致。

以上的字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常用,現在大家知道它意思的也沒幾個。也就遵字現在常用,不過古代就不一定了。

然而蹲不同,這個詞現在在口語中常用,古白話也經常提及,可見古代普通人也常用。

《說文》:[蹲]踞也。從足、尊聲。徂尊切

當然,這裡的意思和今天我們常用不同。踞,坐也。是區別於古代跪坐的一個詞。跪坐膝蓋著地,腳向後,屁股坐在腳跟上,而蹲踞,是雙腿向前,屁股坐在地上或者物體上和今天的坐在椅子坐在地上等一致。

而蹲著,蹲下,這種意思自然也是源於蹲的蹲踞義。當你保持蹲踞的姿勢,屁股卻沒有支撐物,那就是蹲著了。也就是所謂虛坐。至少在唐代這個意思就已經出現了,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此義項。截圖為《漢語大字典》

可見,蹲,是人體自身的動作。題主描述的第一圖《西儒耳目資》,其中也提及兩個異體字【足存】(此字不能打出,下以囗代替)《龍龕手鑑》明確提及囗是蹲的俗字,以蹲為正字。

有殺人狂狂言,以為“普通話那個dun1的正字是“蹾”;“蹲”不是正字,嚴格講就是錯字。”李某以為“「墩」向名物方向變化,則可指涉「礅放」之物,如「石墩」「橋墩」等;透過類比,則可用來指涉「下蹲」(即將人的重心放低) 。後者訓用「蹲」字表示,殆非本字。”竊以為非也,如果李某說墩礅蹲等具有同源關係,尚可探討,然而信口開河,不敢苟同。

蹾,字出現時代非常晚,根據字典釋義,@劉海蟾已經引用,此處不再貼圖。

引文出自《初刻拍案驚奇》《紅樓夢》,可見最早明代出現,上文蹲字釋義漢語大字典所引文是《東周列國志》《紅樓夢》。蹲蹾二者都見於《紅樓夢》,憑什麼主觀臆斷為蹲字後出?

《伍子胥變文》提及囗身。黃徵張湧泉所作《敦煌變文校注》直接改作“蹲身”,文中的意思在水邊蹲下身子,就坐下吃飯,明顯是蹲坐之意。如此,蹲的虛坐義最遲唐代已經出現,那麼孰是俗字錯字,孰是正字本字,毋庸贅言。又在註釋中說“字常常省作存”可見唐代讀音蹲囗同存。

回到讀音上,漢語大字典對“蹲”字的注音

有舊讀zun,是根據《廣韻》所作反切。

文字用來記錄語言,即使是漢字這樣的表意文字也會追求表音精確,不常用的字埋在韻書成為死字,表示虛坐義的詞由於在口語中常用,古讀zun cun都不能準確記錄口語所表達的讀音,於是人民另造俗字

按照明代通俗文學《初刻拍案驚奇》中已經出現“蹾”字,以“敦”為聲符,可以推測,明代時期,口語中表示虛坐的蹲這個詞,已經讀作dun。至於一直到清代才有書面記載,那是因為韻書都是文人編寫的,具有滯後性,而且如同今天的字典辭書一樣,還需要讓人知道所謂正確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