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決惰性思想?2019-12-22 22:34:45

有位哲人曾說人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惡,而是懶惰。有過司考經歷的考生最能體驗到這種心理:高強度複習帶來的疲勞很容易使心理上的惰性發芽、蔓延,並引發強烈的膩煩情緒,導致複習效率降低。而司考是需要充分調動理解力、記憶力、運用力和毅力的系統工程,這使考生之間的競爭白熱化,因此克服備考中的惰性心理是透過考試必備的應試技能。 心理學上有一種“青蛙效應”。把青蛙放入滾燙的熱水裡,它會拼命往外跳。如果放入冷水中逐漸加熱,它才慢慢感覺到危險,拼命要跳出時已經來不及了。備考中的“惰性”其實就象這隻青蛙,高強度備考的壓力猶如這鍋水,如果讓“惰性”逐漸消融在“壓力鍋”裡,你的複習過程就會快樂而充實。 北京法大育才文化交流中心根據“量化分割”理論,針對惰性心理研製出了以“司考目標教學法”和“司考診所教學法”為核心的“指南針獨家教學法”。如測試體系把備考必做的3000多道題量化為單次30題(每次30分鐘)的輕鬆狀態。其中“課前強制實戰演習”環節,“課前”表示做題目的是預習(預習後聽課效果最佳),“強制”要求學員當堂做當堂交(避免回家後以沒時間為藉口不做題),“實戰演習”以題串聯考點(用司法考試思維貫穿始終)。 為了充分貫徹教學法的理論,指南針與張樹義、姚歡慶、隋彭生等輔導名師簽訂了“獨家教學法”授課協議,並對各環節實行細節化、標準化管理。如每次測試後都進行資料分析,將結論及時告訴授課教師,落實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此外體現教學法研究成果的指南針系列叢書,即是司法部官方網站推薦用書,又是學員使用的教材,有疑問可透過網站論壇、電子郵件、QQ、信件等方式享受到“指南針”專業答疑團隊的跟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