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些農村諺語有道理?和煦齋書屋2019-06-29 10:47:30

農村諺語裡的智慧: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過六

農村有很多老話流傳了成百上千年,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有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包含的卻是人情世故、人生經驗、待客之道等等豐富的內容。今天說的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過六”短短十二個字,卻包含了老人的智慧和人生經驗。

菜不擺三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菜不擺三”的說法,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三”同“散”諧音。中國的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諧音是平時經常接觸到並且很注意的,吉利的諧音人人喜歡,比如古代很多人衣服繡上五隻蝙蝠,諧音“五福臨門”。而像“三”諧音“散”就不是很多人喜歡的事情了,家裡來客人本是件歡天喜地的事情,主賓歡聚一堂,聊天談地,這個時候如果上來的菜只有三道,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散”了呢?客人心裡不痛快,主人心裡也過意不去,除非兩個人關係本來就不好,上三道菜是有意為之,那就另當別論了。

你覺得哪些農村諺語有道理?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與我國的風俗習慣尤其是喪葬習慣有關。喪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禮儀和孝道觀念。其中給去世的人祭祀時經常要擺三道菜,這個就像上香插三根香一樣,三個香分別代表了佛、法、僧,或者戒、定、慧,也代表了對天、地、祖宗三方面的尊敬。但不管怎麼說,用三道菜來招呼客人都是很不禮貌的。所以說,即使客人比較少,也不要上三道菜,如果上了三道菜,再加一碗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筷不成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般番邦小國的文化可比的,單單一雙筷子裡面的學問就不小,又被稱為“筷箸文化”。筷子從一開始的設計就包含了很多文化的元素,比如筷子一般都是頭方身圓,寓意天圓地方;筷子直長的形狀代表著人要正直,唐玄宗早年英明的時候還曾經賜給大臣宋璟筷子,稱讚他為人“正直”;兩根筷子代表著陰陽,使用筷子的時候要一靜一動方能用得順手,包含著中國古人樸素的哲學觀。

同樣,“筷不成五”也代表著中國人的待客之道,不同的地方,說法不太一樣,但是不管哪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你覺得哪些農村諺語有道理?

第一個說法是招待客人要用長度一樣的筷子。在農村,遇上紅白喜事,客人很多,單靠主家的筷子不夠用,因此需要到鄰居家借,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不能借長短不一的筷子,如果要是五雙筷子,就會出現“三長兩短”的局面,這就很尷尬了。“三長兩短”可不是個好詞,是“意外”的含義,常聽影視劇中有“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就……”的說法。“三長兩短”的來歷就更不吉了,這與棺材有關,棺材前後兩個板代表著“兩短”,上下左右四個長板分表代表著天、地、日、月,但是蓋板是後來才蓋的,逝者沒有放進去的時候是開著的,平時只有三長。

“筷不成五”的另外一種說法是筷子不能擺成五種形狀,分別是淚筷、橫筷、叉筷、倒筷、沾筷,這五種形狀都是很不吉利或者很不禮貌的。“淚筷”指的是帶有髒水的筷子,客人來了,要把刷的乾乾淨淨的筷子拿上來,以顯示對客人的尊重。如果筷子上還帶有髒水沒有抹淨,是對客人的極不尊重,如果氣量小的客人,看到主人遞上這樣的筷子,說不定就拂袖離去了。

你覺得哪些農村諺語有道理?

橫筷指的是筷子與客人的方向平行,看過橫走的螃蟹嗎,這樣給客人筷子意思是對著客人橫行霸道,直接挑釁客人,也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叉筷”指的是筷子交叉著放,這樣顯得用筷子的人很隨意很粗心,而且筷子交叉著放形成一個“叉”字行,如果筷子是紅顏色的,這種“叉”形的筷子更不禮貌了,因為古代在處決死刑犯的公文上才會用紅色的“叉”。“倒筷”指的是細的一端朝向客人,粗的一段朝向裡側,這樣有很多不便,比如客人要想用筷子還得自己把筷子正過來,不方便客人使用,再比如尖的一段朝外容易傷到客人,再比如客人如果不知道直接拿起來就用,大頭朝下,相當於“天翻地覆”,讓客人很尷尬。“沾筷”一般指已經使用過的,這個時候再給人用顯得不衛生,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人吃飯的時候主人前面都會有一雙“公筷”,用公筷給客人夾菜就顯得既禮貌又衛生,比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夾菜要好得多。

你覺得哪些農村諺語有道理?

席不成六

這個很形象,都見過烏龜吧?一個頭,一個尾,兩邊各兩隻腳,加起來一共是六個數。如果是六個人一桌席,做成了烏龜的形狀,既是罵了客人,也諷刺了主人,所以農村坐席的時候一般都是八個人或者十個人,極少有六個人的。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習俗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聚會的時候正好是六個人,那總不能不吃了吧?或者兩個人吃飯就想要三個菜,這些形式就不是太重要了,但是也有一些還是值得繼續傳承的,比如“筷不成五”、吃飯不要吧唧嘴等還是至今適用的待客之道。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