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前期用什麼藥合適?隆興隆興2020-04-15 13:06:34

協 同 與 拮 抗

簡單地說:協同作用就是當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時,其療效會比它們單獨使用時加強;拮抗作用就是當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時會發生某些物理化學反應使得療效降低或是完全無效,還有可能是毒性增加了。

比如:硫酸銅加硫酸亞鐵合用發生協同作用,其殺蟲效果會更明顯,但是硫酸銅與生石灰合用就會發生拮抗作用。因為生石灰是鹼性物質,而硫酸銅偏酸性,當它們合用時就會發生中和反應,療效降低甚至無效。

大多數消毒藥偏酸性,所以都不宜與生石灰合用,如二氧化氯、強氯精、漂白粉、高錳酸鉀等。生石灰特別不能與敵百蟲合用,因為這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會生成毒性更強的敵敵畏,非常容易引起中毒死亡。

常見的協同作用還有:青鏈黴素合用、雙氧水與冰醋酸、大黃與氨水等;

常見的拮抗作用還有:氟派酸(諾氟沙星)與氯黴素、利福平,四環素類藥物如土黴素與青黴素。

頻 繁 換 藥

不少漁藥在使用後次日可能出現更多死魚現象,有些人認為是藥品問題,頻繁換藥,其實這是因為一些老弱病殘、特別是症狀嚴重的魚受到藥物的刺激,反應而會死得更快。因為當我們發現死魚時,池塘中養殖物件所處狀態存在有五類:

1、健康群體;2、易感群體;3、已感未發病群體;4、發病群體;5、病後恢復群體。

我們用藥治療魚病是救治第1、2、5類群體和第3類中的大多數。而第4類群體一般都會大部份死亡! 在這一點上漁民朋友應該懂得一點,其實魚病發生也有一定的階段性,可以分為潛伏期、發展期、爆發期(前期、高峰期、後期)、恢復期四個時期。前兩個時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出現,非常不易觀察;第3個時期出現大量死魚,用藥一般都在這個時段,如果在爆發期的前期用藥,極有可能因為發病規律導致用藥後出現大量死魚的現象;第四個階段只需要加強營養恢復體質和維護良好水質即可。

所以魚病治療要理性看待死亡率的問題,按療程用藥,如發生寄生蟲病,通常1~2天為一個療程就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如發生細菌性、病毒性疾病,則需要5~7天為一個療程,所以用藥3-5天后,如果死魚逐漸減少,攝食逐步恢復,說明診斷正確,藥品對症有效; 如果不見好轉,病情越來越嚴重,應重新診斷症狀再換用別的藥物。

敏 感 性

正如某些人對某些藥物過敏一樣,一些魚類對某些藥物也是非常敏感的,那怕是很小劑量也會引起死亡。

常見名優水產品用藥禁忌有:

鱖魚對敵百蟲、氯化銅敏感不宜使用;

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應禁用;

淡水白鯧對敵百蟲酸感應禁用;

加州鱸對敵百蟲較為敏感應慎用;

青蝦對甲胺磷、敵百蟲較為敏感應慎用,對敵殺死特別敏感應禁用;

羅氏蝦對敵百蟲敏感應禁用;

蛙類在1‰的鹽水中就無法生存,所以蛙類要特別注意鹽的含量。

廣大漁民應牢記以上用藥禁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高 溫 用 藥

大多數漁民都這樣認為:溫度越高療效更強,治療效果會更快更好。我們強調池塘潑灑藥物時間一般應在早上8~9時或下午3~5時,中午一般不用藥。 這是因為當氣溫超過38℃時,魚停止攝食,而藥液揮發加快,如果在高溫季節中午用藥,不僅起不到防治魚病的效果,反而會造成魚中毒。

大多數藥物隨著溫度升高毒性增強,特別是殺蟲類藥物,如硫酸銅,在16~30℃範圍內,水溫每升高5℃,藥效便會增強85%~90%。高錳酸鉀水溶液不穩定遇光發生分解,生成二化錳沉澱。碘製劑在高溫下易揮發等。

長 期 單 一

由於殺蟲藥都比較有針對性,如車輪蟲都是用硫酸銅加硫酸亞鐵,指環蟲就用甲苯咪唑,魚類就用氯氰菊酯等等。 經過長期使用,寄生蟲對它們產生了很強的耐藥性,要想殺死它們必須不斷加大份量。

就拿硫酸銅來說,本身安全範圍較小,且一過量就會引起魚類浮頭,但是今天再按相同的份量使用那是根本沒有效果。 所以只有加大份量,但是這個量應加到多少合適,很多人心裡都沒有底。

所以說,廣大漁民朋友必須清楚耐藥性帶來的嚴重後果,等到某一天發現無藥可用時麻煩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