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紫色鑽石一枚2017-06-10 08:27:20

謝謝邀請。這樣看你是怎麼定義好人的。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我來說,我認為TA是好人,因為TA無條件無原則的信任我;對他人來講,TA可能就不一定被認作好人!正直的人,是性格,是為人的態度。正直有時是褒義,有時是衝動,沒涵養的代名詞。

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北方雪野一樵夫2017-06-10 10:12:12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一個人,必定會有不同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體來講正直的人一定不會是個壞人,一個品行不端心懷齷齪的人是絕對說不上正直的。

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愛吃娛的叮噹貓2017-06-10 20:46:05

正直只是一個人性格之一,不能以此判斷一個人是好人或壞人。

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丸子雜談與影片天下2017-06-10 07:47:26

好與壞,自古以來都是相對而言的。正直的人的好與壞也是相對而言的。

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

正邪之爭由古至今從未斷絕。但正邪概念的內涵卻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

基於人的社會性,我們一般定義邪為損人利己的行為。正則是利人的行為。

正顯然是個多數人的概念,對多數人有益就是正當的。而邪就是為少數人的利益損害多數人的利益。至於個人的正當權益,是每個人都保有的,當然也在正的範疇內。

但多數和少數,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人類從相對分散的狀態,不斷集中形成大的集團,最後形成了整個人類社會。相應的,多數少數的概念也就隨之變化。開始只是一個部落的利益共同體,認為這個部落的共同利益就是最大的,是正。等部落成了地區性聯盟甚至國家,就成了國家的共同利益是最大的,是正。社會發展到了今天,認為國家也不是最大的利益共同體,人類才是最大的利益共同體,所以有了人權大於主權的提法,認為沒有人權的國家是邪惡的,而人權得到保障才是正義的。

即使現在形成了這些不同層次的正邪觀念,但實際中這些不同規模的主體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所以相對於人類的整體利益,國家之間要戰爭;相對於國家的整體利益,每個地區每個民族每個階層每個利益集團之間仍要爭奪。同時,就是在每個利益集團內部,其中的每個人利益也是不一致的,也會經常組成更小的團體進行鬥爭。這些時候,哪一方是正呢?我們說,依據公平公正仁愛的理想化規則行事的是正,主張叢林規則,不擇手段,欺壓良善的是邪。在極端生存條件下,因為社會性不能保證人的生存,個體的利益完全對立,社會性就會解體。比如在饑荒年代,人性墮落,互相算計,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在整個人類互助互愛友善的普世理想價值之下,其下的每個利益主體利益經常並不一致。所以正的明秩序之下,是邪的各種潛秩序。對應著規則和潛規則。

人天生有自私一面,作為一個個體,追求滿足自己無止境的慾望。而且個體的這種慾望,必然是和別人相沖突相競爭的。在進化的過程中,人又習得了社會性,具備一定的集體觀念與社會性本能,懂得如何遵守秩序和相互協作達到種群共贏。這兩種本能,自私本能經常更佔上風,這也是人性惡的理論基礎。人類並不天生具備善的觀念,而是在後天的社會性程序中獲得的。

人的社會性,只能促使人們組成種種集團去爭奪利益。但在組成集團的時候,其集團內部,必然有互助互利的因素,將之推廣到更大的人群,便成了善的觀念。集團內部的這種善,表現為盜亦有道。但因為這種對內友善,對外兇殘的特點,歸根到底仍是非常野蠻不義的。納粹德國,對非猶太德國人是非常照顧的,透過掠奪全世界來保持德國人優渥的物質生活,尤其是對納粹黨員,更給予了超國民待遇。你看就是黑社會內部,彼此也是照顧的,倒臺的腐敗分子,對他感恩的人也是很多的。

人們是先組成集團去爭奪利益,在集團內部的協作互利中,慢慢才發展出善的觀念的。這種觀念,是從小集團內部的善推及到全體的。現在不但推及到人類,甚至推及到了外星人、動物、植物、無機物等等。

人們喜歡想象有一種大慈大悲,讓世間消彌了爭鬥。但現實的爭鬥,仍在不斷上演,各種大小的利益集團,仍在不同的場合大戰著。這些利益集團,有些為什麼被稱為邪呢?一種是和掌權者對立的,所以被其定義為邪,比如老蔣統治的時候,稱共軍為匪;一種是和大多數人的利益對立的,所以被定義為邪。比如廈門遠華案的海關上下,形成一個小利益集團,內部也是很有人情味、分享腐敗利益的,但損害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被定義為邪。

所以正邪的分野,歸根到底是看其利益是大多數人享有的,還是少部分人享有的。這種利益享受的人越少,越邪門,能分享到的人越多,越正派。

秉直道而行,身正道直,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直道不意味著沒有自己的利益,而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就是隻肯透過正當的手段,只通過明規則去獲取利益。更有人認為人不但可以直道而行,甚至可以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像過去宣稱的:某些人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但這種更高的要求,能做到的,恐怕就更少了。

我們知道,資源永遠是稀缺的,意味著資源不能滿足所有人,所以競爭是永遠存在著。在這種競爭永存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想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更好的滿足自己的需求。人並不是天生具有道德感的,只要有鑽空子的機會,按照生存法則人是一定不會放過的。於是大多數人一有機會,就會損人利己而不是相反,這些事情只要看看哄搶事件就知道了。這也正是潛規則存在的社會基礎。所以好的制度,是先把人想成最壞的情況,然後去想辦法形成制衡和預防機制,讓惡能轉化成善,至少讓惡保持在大家能接受的範圍呢。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一種制度,讓每個人的慾望充分發揮的同時,讓人們透過遵守交換誠信規則來發揮自己的活力。當然這種制度不是沒有漏洞,但已經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制度了。而那些基於人性善,大公無私的制度,都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這種思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先考慮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制定戰略。

正因為大多數人是一種道德感很弱只注重實利的生物,所以要建成一個遵守善意公平規則的社會秩序實際上是很艱難的。潛規則盛行,說明這是大多數人本能會選擇的行為方式,而明規則,最後成了只作為一種理想化的努力目標而存在,並沒有真正徹底的在社會中被執行和遵守。

很多人對於公平正義等美好價值的嚮往,往往是葉公好龍,根本上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當自己是弱者的時候,希望社會來幫助弱者,公平正義,當自己翻身成為強者的時候,攫取利益毫不手軟,欺壓弱者從不猶豫。這樣一種覺悟的公民,當然也很難建設一個真正遵守公平正義善良規則的社會秩序。

但縱觀人類歷史,雖然人性複雜並且善惡共存,卻是一天天文明起來。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生產力發展了,更多的物質財富讓競爭的烈度下降了,沒有必要為了生存打生打死了,可以溫良恭讓了;二是教育普及了,人權觀念深入人心了。因為受過教育的人,都會一定程度上脫離動物性,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堅持自己的權利,也認為互相尊重是一種更好的生存共存方式。

在現實的條件下,一個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能做到遵守社會規則,甚至影響和推動社會向規則化、去叢林化發展,就已經是善莫大焉。

正直的人一定是好人嗎?Lauzi2017-06-10 19:32:20

正直想必就是一板一眼、是非分明、秉公執法、鐵面無私,甚至大義滅親。什麼是好人就比較複雜了,對他她自己、對你或你的人、對其他別人,還是對團體或國家?比如,對張三好的行為、判決可以是對李四不好,如果兩人在此案例有利益衝突;再如最近的那個怒殺辱母之徒案,如何擺平倫理和法律間的關係平衡才算好(人)?

道理是簡單的,事情是複雜的。這便是為什麼人際、社會問題不可理論化,更不可接受西方超自然的價值觀因為它們看似“正直”實質恰恰是泯滅人性、違背自然之道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