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金蘭中醫學社2020-05-29 14:18:05

在中藥的領域裡,有些藥物的名字比較有趣,比如說細辛,諧音細心,估計是告誡後人在用這個藥的時候要細心吧。還有一種藥,它的名字諧音卻令人有一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因為它諧音“麻煩”,而這味藥就是《傷寒論》中比較出名的麻黃。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

回顧《傷寒論》,很多經典方子都用到了麻黃,而且劑量還不小,比如麻黃湯中所說“麻黃三兩”,比如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所說的“麻黃四兩”,葛根湯所說的“麻黃三兩”,還有被譽為中醫十大名方的小青龍湯中也有“麻黃三兩”。但用量最大的,估計還是越婢湯,方中所用“麻黃六兩”。

看到古人的這些劑量,真是讓人“兩股戰戰”。先來看看漢代的一兩有多少?據學者研究,漢代的一兩大約相當於現代的15。625克,如是用上四兩得多大劑量?所以,有的專家主張,漢代的一兩,摺合現代的3克,這樣用藥會比較安全一些。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這個麻黃有點“麻煩”,被視為虎狼之藥,那不用這味藥不就行了,實際上,麻黃這味藥的確“功夫了得”,不信看看古代名醫怎麼說?明代著名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說,“麻黃乃肺經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明代名醫李中梓認為,“麻黃輕可去實,為發表第一藥,惟當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為相宜”。明代名醫繆希雍指出“麻黃,輕可去實,故療傷寒,為解肌第一”。

從古代這些名醫的臨床經驗來看,麻黃這個藥確有其獨到之處,近代著名中醫張山雷也對麻黃的作用評價較高,他認為,“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鬱,宣洩氣機,是為治感第一要藥,雖曰解表,實為開肺,雖曰散寒,實為洩邪,風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溫熱亦無不賴之以宣通”。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

無論所用何藥,關鍵在於醫者對此的把控能力。比如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張錫純對麻黃的用法如是說,“蓋南方氣暖,其人肌膚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黃不過錢之語。北方若至塞外,氣候寒冷,其入之肌膚強厚,若更為出外勞碌,不避風霜之人,又當嚴寒之候,恆用至七八錢始得汗者。”

清代名醫徐大椿提出了著名的“用藥如用兵論”,實則也是告誡醫者在用藥時,不要墨守成規,醫者用藥,有如將帥點兵,戰機瞬息萬變,用兵不可一成不變。這也正如張錫純所說,“夫用藥之道,貴因時、因地、因人,活潑斟酌,以勝病為主,不可拘於成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