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不同形態的足與各自相適應的特點是什麼?指尖時2020-04-03 20:11:51

①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蟲,雖然有翅但已不善於飛翔,為了適應其生活上的需要,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六條腿變得又細又長,跑起路來十分快速,這種足叫做步行足。當然昆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見的還是步行足,它們的外形細長;各節也沒發生顯著的變化,最適於擔負行走的功用,如瓢蟲、步行蟲、天牛等。萊垍頭條

②跳躍足:蝗蟲、蟋蟀、蚤螻、跳甲等昆蟲十分善跳;它們的後足腿節膨大,內有發達的肌肉,可以控制脛節的屈伸,產生跳躍行為。捕捉這些昆蟲時特別需要手疾眼快,否則它們會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昆蟲中的跳高冠軍非跳蚤莫屬,它們跳躍的高度,可超過其體長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類能夠跳過自身身高的100倍,那麼,現存的世界跳高記錄簡直就不足掛齒了。萊垍頭條

③捕捉足:螳螂、獵蝽等捕食性昆蟲是一類益蟲,不吃莊稼,專門靠捕食小動物生活,它們從卵裡孵出來就有一對刀狀的前足。這種前足的基節延長,腿節腹面有槽,脛節可以折嵌到腿節的槽中,腿節和腸節上還常裝備著銳刺,是捕捉獵物的有力武器。當它捕獲獵物時,可以利用腿節和脛節把要吃的東西夾住,再利用脛節內側和腿節外側銳利的刺將獵物撕碎吃掉,這種足叫捕捉足。萊垍頭條

④開掘足:螻蛄要在土裡生活,挖築隧道,偷吃莊稼的根、莖,那麼它們是怎樣鑽到地裡的呢?原來它們的前足又粗又壯,上面還有幾個大齒,象是專門挖土的鏟子,掘起土來十分方便,這種足叫做開倔足。垍頭條萊

⑤攜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來回穿梭在花叢中採集花粉和花蜜。它們用什麼攜帶呢?經過長期的適應,它們的後足脛節特化得又寬又扁,上面有長毛相對環抱,專門用來攜帶花粉,被稱作花粉籃。它的基節也有了專門的用處,比一般昆蟲的基節要大,內面有10~12排橫列的硬毛,用來梳刮在身體上的花粉。當辛勤的採集勞動結束後。一群群小蜜蜂滿載花粉而歸。這種足叫做攜粉足。萊垍頭條

⑥游泳足:龍蝨、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蟲,能捕捉魚苗作為食料,是養漁業的大害。魚在水中游得夠快了,它們怎麼能追上魚呢?原來龍蝨、仰蝽的身體接近流線型,很象只快速潛艇,中足和後足又長又扁,向裡的一面還長著一排整齊的長毛,這四條腿就象四隻划船用的槳,這樣遊起來就很快了。這種足叫做游泳足。條萊垍頭

⑦抱握足:如雄性龍蝨的前足附節特別膨大,上面還有吸盤狀的構造,交配時用以挾持雌蟲,這種足稱為抱握足。萊垍頭條

⑧攀緣足:生活在毛髮上的蝨類,跗節只有1節,最末一節為一大型鉤狀的爪,脛節肥大,外緣有一指狀的突起。當爪向內彎曲時,尖端可與脛節端部的指狀突起密接,構成鉗狀的構造,牢牢地夾住寄主的毛髮。這種足叫做攀緣足。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