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查爾斯王啟超2019-09-15 20:32:48

活得自在,活得本色,這是人生最基本,也是最終極的追求。人,如果在現實的生活中被追失去自我,被追生活在一個被異化了的、與自己的本意相對立的軀殼之中,這種人生將會是種什麼樣的況味?劉偉強、麥兆輝導演,黎明、梁朝偉、劉德華主演的《無間道》,便對這種人生進行了一次既痛人心扉、又發人深省的演繹。

陳永仁。警官。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者。為了履行神聖的職責,他受命打入黑社會做臥底。從那個時刻起,警官陳永仁消失了,而黑社會中卻多了一個小混混。在“工作”的價值層面,陳永仁這個黑社會小混混的身份,只是一個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暫時換置,只是一個角色的扮演,因為陳永仁的上司多次對他“承諾”:三年以後就歸隊。

影片最刺痛人心的,是陳永仁孜孜以求的真實身份還到恢復時便被“自已人”結束了生命的那個時刻,當警員地的子彈穿過陳永仁的腦門時,潔白的靈魂已墮入無間道而永天的輪迴,因為臥底身份的水久性消失在證明著死者只是黑社會中的一名成員;當電梯的門反覆碰在那已經沒有了生命感知的同而反彈回來時,在冰冷的鋼鐵中晃動的雙腿帶給人們的那種與悲涼,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這組鏡頭,把生活的復架、人心的叵測、真偽的難辨、莫名的悲哀,在瞬間便一齊塞選那已經痛苦填滿並在顫渠不已的心房。如果劉建明的良心沒有發現…如果劉建明繼續沉溺在無人知曉的輝煌之中那一直縈繞在耳邊的槍聲和阻擋著電梯門的雙腿,使人想到了很多,很多,也讓人想到了很遠,很遠……“無間道”的內在,透過陳永仁的短暫人生,得到了一種深度的闡釋與表達。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小張的娛樂生活2019-09-15 20:04:08

還記得2002年《無間道》上映,好評如潮,各大獎項更是拿到手軟,給當時略顯疲軟的香港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說他是香港電影的巔峰,也不為過!後續的無間道2,3部,質量和口碑都非常不錯,甚至連好萊塢都要去翻拍無間道。那時候,真的是香港電影最好的時候!

然而無間道之後,香港電影一落千丈。對於我們這些80後和一部分90後而言,香港電影真的是一種情懷。周星弛,劉德華,周潤發,梁家輝古天樂等等,很多香港演員,都在我們的青春裡,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現在的香港電影處在了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位置。很多觀眾會發現,20年前我們看劉德華,20後,我們依然在看劉德華。新生代的香港演員不管是演技,人氣,還是號召力方面,根本沒有辦法扛起香港電影的大旗。一直是老一輩的演員在拖著香港電影前進。

今年暑期檔,總共也沒上映幾部港片,古天樂和張家輝就各佔了兩部!完全看不到有實力的新演員加入。票房也很是慘淡,只有一部掃毒2靠著劉德華和古天樂多年積累下來的觀眾基礎,稍稍挽回了一點顏面。觀眾也會有審美疲勞的,一直看同一個人,你演的再好,他也會有看膩的時候。

而且香港電影題材一直很侷限,除了周星馳獨一檔,無厘頭喜劇風格,其他大部分賣座的都是警匪題材的電影。但是香港畢竟只有一個周星馳,現在星爺轉到幕後了,香港就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喜劇片了。只剩下很單一的警匪片了!

20年前,我們看暗戰。15年前,我們看無間道。10年前,我們看寒戰。近幾年,我們看無雙,看使徒行者,看掃毒。熟悉的演員,類似的題材,我們割捨不下的真的只剩下那份情懷了!

香港電影真的是沒落了,已經只能在國產大片和好萊塢大片的夾縫中求生存了!但是,看到那些老一輩的香港電影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香港電影,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電影總有一天會再次迎來自己的巔峰。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風路過2019-09-15 22:18:24

2002年12月12日,由香港導演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四大影帝梁朝偉、劉德華、曾志偉和黃秋生聯袂出演的《無間道》上映了。

當時香港電影正處於慘淡期,這部電影對於當時的香港電影市場可謂是大手筆,最後終於在各方的努力下促成了這部作品。

這部電影不但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的巔峰作品,也成為新世紀的劃時代之作。我認為《無間道》目前得到的所有真心誠意的讚譽都是名副其實的,絲毫沒有過譽的嫌疑。

電影中梁朝偉扮演陳永仁墓碑上寫著:生於1966年10月25日,死於2002年11月27日。好的電影都會在細節上下足功夫,很多一閃而過的畫面,其實隱藏大量資訊。

2000年後香港電影低迷,此後推出的港片,多數票房都是十分慘澹,其中有一部電影被譽為救市之作,它就是《無間道》,最終更以5505萬港幣(約臺幣2。8億元)成績,拿下年度票房冠軍。同年第二名電影《英雄》,票房僅有2665萬港幣(約臺幣1。36億元),只有《無間道》票房的一半。

《無間道》由劉偉強執和麥兆輝指導,莊文強編劇,集齊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陳冠希、余文樂等一線陣容。在隨後香港金像獎上,橫掃16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7個重要獎項。

劉德華、梁朝偉兩人精彩對戲,讓許多觀眾印象深刻。《無間道》取自佛經中: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舊譯為「阿鼻地獄」,是佛經故事中8大地獄裡最苦的一個,也是民間所謂18層地獄中最低的那一層。《無間道》作為香港黑幫警匪片,第一次沒有把重心放到警察和黑幫身份團體對立上,而是著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描寫。警察出身的梁朝偉成為黑幫臥底,黑幫出身的劉德華成為警察。當年的梁朝偉達到憂鬱巔峰,電影中無數經典臺詞和橋段也被後人不斷模仿。而其實《無間道》裡面暗藏許多小細節,並沒有被許多觀眾所注意到,多年後才又被網友討論。

倪永孝書架上竟然擺了一本金瓶梅。例如在網路上曾經有人問過,倪永孝的書架上怎麼擺放一本《金瓶梅》,不過答案並沒有被討論出來。還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影片的結尾,梁朝偉墓碑上寫著:「生於1966年10月25日,死於2002年11月27日」片中黃秋生也和梁朝偉說過「25號你生日嘛」。這個細節應該不是電影中的bug,而是導演想用這個細節解釋無間道的生死無間。

劉德華、梁朝偉第一次見面時,購買單上日期卻是2002年11月28日。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在劉德華和梁朝偉第一次見面的音響店裡,購買單上寫著日期是2002年11月28日,而梁朝偉角色是27日死的,電影開始卻是28日,也許就是意謂著開始的地方,結束的地方。凡被打入無間道的,永無解脫希望,要經受5種無間:時無間、空無間、罪器無間、平等無間,而最後一重就是生死無間,即為重複死去無數回,還得繼續用刑。無間道乃言為權力、生存、金錢而互相出賣、互相爭鬥,立於黑白兩道之間。所以從梁朝偉和劉德華披上「臥底」這個身份開始,就註定兩人永無解脫之日。

首先,此前香港警匪電影中所出現的臥底形象幾乎全都是警方的臥底。他們總能憑藉自己強大的內心遭受各種痛苦也毫不動搖。最終親手製服匪首,榮耀加身。但《無間道》的故事無疑是個另類。它展現給我們的,黑白兩道在雙方都有自己的臥底,而最掙扎最難熬的也正是這些“灰色地帶”中的行者們。

其次,來說說情節上的獨到之處。《無間道》中的槍戰和其他同類型的影片相比少到可憐。但同時它又走出了自己的路。從“武戲”變“文戲”非但沒有讓觀眾們不買賬,反倒更加貼合故事內容,讓故事變得驚心動魄,讓觀眾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主角劉建明和陳永仁二者的關注上去。這種獨闢蹊徑的做法也為香港警匪電影開創出一條新路,那就是不依賴火爆的動作場面吸引觀眾,而是靠著過硬的情節和人物表現來吸引觀眾。

再次,甚至美國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還根據這部港片改編了一部好萊塢電影——《無間行者》並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影片,共四項大獎。這是為數不多的,東方國家對於西方影視創作的反哺和逆輸出,而且還如此成功。

大家都還記得天台的那句經典臺詞吧!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小豔姐5202019-09-15 10:22:58

因為香港一直是以拍警匪片出名,而當時香港電影的市場很不景氣,而《無間道》在當年可以說是一顆重磅炸彈,影片票房口碑雙收,所獲獎項也很多。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另外好萊塢翻拍的《無間行者》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愛吃瓜的小肥珍2019-09-15 10:27:53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就片面了…我不覺得是一部電影造就了一個時代影視的巔峰,那個年代有劉德華,周星馳,梁朝偉,古天樂,張國榮,鄭伊健,吳彥祖,劉青雲,張家輝,梁家輝等等等一票實力派影帝。

還有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張敏,邱淑貞等等等的女演員

是他們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為什麼說無間道是港片的巔峰?亂世浮華觀世界2019-09-15 18:12:04

一遍一遍又一遍,我很喜歡《無間道》系列電影。

人物性格的鮮活豐滿,演員的精湛演技,劇情的波盪起伏,配樂的縹緲煽情,畫面的純淨飽滿……

毫不誇張的說,《無間道》是部讓全世界人重新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的電影,它從哲學的角度直接深入探索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種窒息,感受貪婪與自私,和所謂的善與惡。

遺憾的是,可為什麼現在的香港再也拍不出像《無間道》這樣經典的電影了呢?

黑白臥底的人物塑造

《無間道》整部電影的橋段,雖然仍然不脫港產警匪片及臥底的格局,但它對各人物的造型,以及情節的佈局,的確比同類電影略勝一籌,尤其對黑白兩道界線的含糊,帶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質疑。

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和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這對黑白臥底,標誌著雙生兄弟般的同質與迥異。兩者同樣是臥底,則註定要不斷徘徊偽裝角色和真實角色中。

電影的整體推動力正是由兩者作為警察/臥底,忠奸甚至牽連警司/黑道幾種對立層面的鬥智角力。劉建明冷峻的外表及處事不驚的態度,使觀眾到最後還搞不清,他到底符不符合警匪模式中的忠奸行為?

電影中只有幾場表現他對自我身份的懷疑。一場是在回憶鏡頭中,劉眼看梁被警隊逐出警校時,畫外音道出:“我真想代替你”但問題是劉想離開自己偽裝身份來回復黑社會身份?還是想離開黑社會,回覆自我想當好人呢?

另一場是黃秋生飾演的黃警司被殺後,劉在看著他遺下的工作證照片時,眼神泛起一份遲疑。到底他是惋惜黃警司被黑社會迫死,還是理解到遲早有日他也會招來橫禍?另一場是劉撫摸著自己的新警察身份工作證時,又出現一種迷惘。似乎在告訴觀眾,他對當警察或臥底,產生很大的掙扎,似乎考慮他由奸變忠。

這種心理轉變,一直導引觀眾對劉的行為有所期望。

然而,當劉在槍殺琛哥以及另一個同門臥底時,電影卻清晰地展示劉利用自己的真實身份來殺人滅口。

可以說,電影誤導了觀眾以為劉建明掙扎於正邪的何去何從,其實他只想消滅偽裝身份的證據,他一直是貫徹他以利益作前提之「奸」的性格。甚至在最迫切的角色和自我抉擇關頭中,也完全由形勢決定他的行為。

相反,陳永仁的角色一開始充滿委屈,他做臥底並非自願,近十年的臥底生涯迫使得他要看心理醫生來平衡自我。回覆警察身份等於做個正常人,而他的本性亦和真正角色吻合,他變成正邪不分,只為工作,他的心理鬥爭只是繼不繼續偽裝,沒有偽裝和本我的含混。

到最後,想恢復身份卻是再也沒有了機會。

電影人物的對立和營造,說白了仍然是外在因素和自由意志的掙扎。

陳永仁被迫做臥底,表面是「奸」,內裡是「忠」。而劉建明表面是「忠」,內裡卻是亦正亦邪的變數。正如曾志偉對即將混入警隊的古惑仔說:“這條路是你們自己選的!”但這些人從踏上社會開始,又何曾自主選擇過。

從電影一開始,「選擇這條路」幾乎是一種諷刺。

劉建明被選混入警隊是一種無選擇的選擇,正如陳永仁之被選做臥底一樣。陳、劉在表面上有做不做,偽裝不偽裝的行為選擇,但現實卻不容個體選擇。正如劉殺琛哥之後說:“是你選的!”劉殺琛哥的必然選擇,正好是迫使劉在不能走回頭路時,在無可選擇情況下殺人滅口,這亦是韓琛選擇做大佬,總有一天遭橫禍的必然因果。

點選

似乎電影中的四個角色——劉健明、陳永仁、韓琛、黃Sir都是無可選擇。可以有選擇的人,可能只有劉德華,但觀眾亦可隱約理解到,他選擇「奸」下去,也像是形勢迫成。

透過劉、梁兩個人物並時的爾虞我詐的鬥智角力,加以精密計算的平衡剪接手法,以及各演員的精湛演技,的確使香港乃至內地觀眾對港產片重拾信心。攝影師出身的劉偉強刻意選用昏藍的沉鬱色調,來拱托出黑白江湖全無出路的悲劇效果。其中曾志偉和黃秋生的賣力演出,簡直如點睛之筆。

《無間道》無論在卡司和製作上,都極盡心思,並不為過。電影探討的多層面,可以媲美吳宇森的《奪面雙雄》。然而在偽裝和真實的複雜掙扎中,梁朝偉則較表面,反而劉德華的角色複雜得多。梁想恢復身份的願望,是一目瞭然的,反而劉所考慮的可能不是恢復自我與否,而是什麼才是最有利自身的身份。

角色的賣力演繹

佛曰: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正如其名,在此所受的苦永不間斷、永無止盡,是謂“無間”。

整部故事由於兩位主角的關係,劇情非常紮實也相當具有對稱美,往往給人更深一層、無窮遠的想像空間。然而活下來的劉健明是否真如電影末所說的,殘存下來,才是真正的苦難?這或許能從電影結尾,劉向陳墓碑致敬的眼神去發揮想像。

臥底故事的推陳出新,是香港電影的獨有歷程,這又可間接牽連及香港社會的曖昧人心。

《無間道》更深刻處,是雙重臥底的處理,要警賊對戰,更覺今非而昨是的無奈─以往白道總見常人,而今趟的警界才俊,竟是由黑幫滲入的臥底,同染悲情;《無間道II》交代了警察臥底陳永仁的黑道血脈,可無甚過去的劉健明,為黑幫事業而當上警察,卻又升官發財,才是更茫然的窮途。他在《無間道III終極無間》要來個極地反撲,爭取自力言說,更新身份,可原來那才是無間之途,記憶盡喪。

《無間道》說了一個很香港故事,然而故事仍然難以闡釋,因為香港人原來都是另類潛行弱者,要承受無光,無根,卻又自信努力地,一直想證明自己的身份。

當琛哥在青松觀的大殿上對著七名新人說,“出來行走江湖的,是生是死,該由自己決定。”琛哥又說,“你們跟隨我的日子最短,身家最清白,以後的路怎樣走,由你們自己決定。”

那一天烈日當頭,神像猙牙獰目,桌臺上七具小小的骨灰盒就已經決定好了一切。

其實最難得的,是《無間道》沒有以往港產片中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愚蠢花巧和賣弄。槍砰然響,人頹然倒,慌張中只剩模糊不安。黃秋生睡在摔扁的車上,嘴角掛著血絲,靜止的身驅在血腥中透出得固執,讓人相信他是曾經的朋友和嚴肅的上司。

曾志偉的陰鷙殘忍,在影片開頭幾個眼神中便已畫出。而他逃往消防樓道趔趄腳步,心裡趴出的慌張和絕望,到無聲無息中槍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實老大和死人的區別,其實很小。

梁朝偉一直是我最心動的演員,絕不是他長得帥而已,天生的憂鬱和四顧無依的氣質,強烈影響他所演過的每一部影片。這種角色演來更遊刃有餘。迷惘的眼,散漫的形神,總能看出內心對行為和身體的背叛,自我的懷疑。“我是個警察”這話只能在醫生面前心不在焉吐出。

求證永遠發生在煉獄中,道路從不間斷,最後也只能睜大眼睛,在四面封閉的電梯癱軟到另一個世界。所有信心在這裡嘎然而止,是為無間道。

令人心悸的生存狀態安排,自然離不開對愛情的編弄,而愛情相對這些,實在無力和不足為道。麥莊讓鄭秀文和陳慧琳適可而止的表演再次證明他的高明。鄭演慣都市傻女人,沒有在片中長久撒潑,破壞陰沉平靜氣氛,實是幸事。而陳慧琳的寡言少語,和驚豔容顏符合大眾對心理醫生的神秘期盼。沒有風雨中的淒厲,生離死別的痛苦,只留底匆匆的錄音和紙片兒。

愛情,只是眾多煉獄中的一個痛苦而普通程式。女性在地獄裡只是配角。

警匪片,素來是港產片的強項。

雙雄戲,也是眾多成功電影的片種。配上雙臥底的意念,在80年代的《邊緣人》和《龍虎風雲》的珠玉面前,劉偉強、麥兆輝和莊文強的鐵三角組合,借《無間道》確實再次為香港電影業贏了漂亮的一仗,除了票房的空前成功外,更是香港電影的“救世”之作。

這是一條簡單的故事,寫下了一個不平凡的故事。當電影《無間道》的導演兼編劇麥兆輝不眠不休、拼命打造那個不一樣的臥底故事──如果警隊中同時有一個黑社會臥底,兩個?相遇會怎樣呢?

也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此刻正為已經迷失的香港人,再次打造另一個神話。

沒有明天的無間行者

但1989年後,在電影《無間道》出現之前,好像再沒有使香港乃至內地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香港臥底電影了。之後的香港人,可以說連掙扎的力氣也沒有了,周潤發當年吊兒郎當的精彩演繹,也憑臥底角色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當陳永仁脫口說出的「三年又三年」,其實是很無奈的。

正亟亟尋索自己身份的香港人,藉著簡約凌厲的攝影風格、平行交替的剪接技巧、極度節制的動作場面、異常出色的場面排程、亦正亦邪的角色塑造,讓觀眾耽溺在臥底迷失的無間狀態中,也道盡臥底的生活不易。

在《無間道》中臥底的名字更加平凡:陳永仁、劉健明,要很用心才記牢的名字,只有其貌不揚的曾志偉,才需要刻意地配上韓琛這種有氣勢的名字。平凡、更加親近。但22世紀的香港臥底,不能再是一貫的落泊,劉德華飾演香港有史以來“最靚臥底”,才真正討香港觀眾的歡心。

在兩個臥底的對碰中,陳永仁這類悲劇英雄註定落敗,因為港人已選定親手把這個由70年代成長、沒有身份、沒有認同的自我毀掉。說到底,陳和劉,其實是一個人的正邪兩面,在藉助另一個隱伏在警隊中的黑幫臥底下手,大B(林家棟)只是劉建明的一個重生影子罷了。

這一切比拼,不再發生在舊型公共屋村內,這是香港人遠逝了的童年。

了結臥底的身份,不必再雙重效忠,正因這種期望,使電影不能完結在無間的電梯槽的槍聲中。犧牲電影主題的完整性和重量感,為的是要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把過去埋葬在清脆的「浩園」內,隆重的告別儀式過去後,臥底的身份始終可以重見天日。

但,這絕對不是結局。

臥底,說到底還是喜愛天台的光明。

被遺忘的昨天確實敲打了香港人的心窗,只是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又會稍稍地返回我們的心坎。

就像《無間道》最後的鏡頭,仍然是陳永仁刮淨鬍子向觀眾微笑,而升官發財的劉健明的眼眶,卻偏偏泛著無奈的淚光,是在向陳懺悔說:“對不起,我係臥底,但我想做個好人”

欣慰的是,最佳男主角,當然屬於陳永仁。

好的影片,往往有許多解讀,須得親身去看,還希望大家可以重溫一遍《無間道》,真的是難得的良心之作。

參考資料

香港電影評論人2002年《《無間道》及《英雄》的票房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