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分析戴爾電腦虧損的原因?指令碼提權2020-05-28 22:12:12

戴爾電腦的效能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它的策劃,營銷,宣傳很垃圾,越來越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了。分析原因如下:

價格定位太高,同級別配置的電腦,友商的比它便宜400-1000之間。

在電商帶貨的背景下,戴爾的宣傳,策劃動作幅度太小,讓人有點忽視它。

太犟,往往出新新的處理器或者硬配件,友商都能第一時間跟上,而它還在觀望可靠性。

對亞太市場,尤其中國市場重視重複不夠,反觀歐美,同級別配置比國內便宜,最新款的機子都是首發歐美。

請分析戴爾電腦虧損的原因?抹抹嘴再說2020-05-28 23:00:58

戴爾的崛起得益於其直銷模式,在相容機時代靠價效比和購買體驗一騎絕塵,登上全球PC第一把交椅。

商業的興衰總是有其偶然也有必然,戴爾這個和喬布斯、蓋茨一樣有名的大學輟學生獨創的模式也不能倖免,如果說2001年400多萬個鋰電池召回事件讓其損失4。5億美元,同年美國市場佔有率腰折,對於代工生產模式的無確定性實屬偶然,那麼不注重知識產品和創新,無法再開啟第二增長曲線,就是其神話隕落的必然!

PC行業的衰敗也是必然!如今戴爾的成本運營優勢在已不再,其多元化之路屢屢碰壁,戴爾電腦的虧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後續,2019年戴爾轉虧為盈,呈向好態勢,這得益於近年來對創新的投入,願其在聚焦未來生活的“資料時代10年發展計劃”得償所願。

請分析戴爾電腦虧損的原因?電子管發電2020-05-28 22:36:12

戴爾電腦虧損的原因有很多,我感覺有二點,一點政府採購的少了,個人呢現在追求手機的螢幕大小,多大記憶體,什麼時候出新款。二點,dell的售後太麻煩,比聯想差遠了,一點也不符合中國國情。所以呢,中國的大市場,它是不好辦了

請分析戴爾電腦虧損的原因?孫陽深圳IP攝像機工廠2020-05-28 22:26:13

前不久,戴爾對外發布了一份今年的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根據這一份財報資料顯示,戴爾於在今年財年全年GAAP營收為906億美元,營收增長15幅度為%。

GAAP下戴爾2019財年第四季度收入為238億美元,增長9%,但淨虧損2。87億美元(約19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116%。其全年虧損21。81億美元,同比縮小25%,長期債務達454。59億美元,負債總額達1115。66億美元。

3月15日,戴爾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提供的資訊顯示,其GAAP的經營虧損主要是由於若干非經常性費用,包括收購EMC>易安信(EMC)產生的收購會計處理。

IT獨立評論人孫永傑告訴記者,目前戴爾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於企業級業務,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的發展,企業對計算力、儲存都會有極大的需求;戴爾的新業務在增長,但由於其花費670億美元收購EMC而揹負鉅額債務,重回美國證券市場後,戴爾仍需消化不斷併購帶來的鉅額債務問題。

跌宕的過往

戴爾成立於1984年,由當時年僅19歲的邁克爾·戴爾在大學期間建立。英特爾(54。33, 0。89, 1。67%)前CEO安迪·格魯夫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裡面特別提到,當時還在得克薩斯大學唸書的小戴爾從當地電腦零售商處以低價買來一些積壓的IBM(139。43, 0。64, 0。46%)電腦,然後在宿舍自己改裝升級,客戶直接下單,再直接賣出去,很快就賺到了錢。

憑藉戴爾獨特的直銷模式,其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便登上了《財富》“最受尊敬公司”榜單,2年收入便超過6000萬美元,4年便登陸納斯達克(7688。5274, 57。62, 0。76%)上市。

此後,戴爾一路打敗IBM、AST等企業,自2001年開始連續5年蟬聯全球PC霸主地位。美國《商業週刊》曾把戴爾列為“100名的巨人企業”第一名,成為一代傳奇。

在20世紀90年代,戴爾被認為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美國最強的科技巨頭之一。然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以及整體PC市場日益飽和、競爭更加激烈,戴爾由於過度依賴個人電腦市場、直銷模式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2005年,戴爾經歷了一系列的“爆炸門”事件令其形象大跌,由於膝上型電腦爆炸起火,戴爾被迫召回410萬塊不合格的鋰離子電池。

繼“爆炸門”之後戴爾又出現了“換芯門”,使用者發現戴爾電腦的晶片和訂單號上面標註的不一樣,引起消費者不滿,在中國市場更是被評為“對華雙重標準”。此後的2006年,戴爾還被曝出財務資料欺詐醜聞,遭到美國市場監管部門罰款1億美元。

在公司出現一系列問題之時,戴爾公司高管還進行集體“大叛逃”,一時間,這讓戴爾集團的前途蒙上了陰影。在此期間,戴爾在美市場份額從50%直線下降,直至2006年,戴爾被惠普(19。94, 0。30, 1。53%)超越,丟失了PC霸主地位。

此後,隨著惠普、聯想等競爭對手相繼發展,沒有留給戴爾太多的時間追趕。2013年,戴爾宣佈斥資244億美元私有化退市。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03年聯想透過主導雙模式變革,把大客戶、重要的企業客戶變成直銷模式來對抗戴爾。2009年聯想臨危,柳傳志再度出山後將發展重心迴歸國內,從中國市場把戴爾、惠普擊敗,業務逐步走向全球。

戴爾經歷了創始人重新執掌、為降低成本裁員等一系列舉措之後,形勢仍然沒有好轉,同時,整體PC市場的低迷使得戴爾需要向其他業務尋求利潤。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戴爾決定從電腦製造商向企業級IT市場方向轉型,並且還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