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記憶師雷鳴2021-02-22 23:09:16

讓小孩子提前預習下學期的課文內容,哪裡需要贊同或不贊同來表達呢?我們孩子的老師,在寒假一結束的時候發了這樣一個通知: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讓小孩子提前預習下學期的課文內容,哪裡需要贊同或不贊同來表達呢?我們孩子的老師,在寒假一結束的時候發了這樣一個通知:

老師的意思就是希望同學們在假期裡做好預習,方便下學期的學習。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從老師的角度上出發當然是贊同孩子在假期裡做好預習。而且這也是符合人類學習的規律,有準備的學習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學進去,才能在上課時期聽懂老師的講解。

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學習不是隻有課本,還有很多的生活、見識,這些東西也需要孩子們去學習和了解。因此,下學期的知識預習需要孩子有一個合理的安排,不說全天都學習,至少要做到有1-2小時的學習時間是應該的。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如何做到很好的預習呢?

方法對於同學們來說,基本上都沒有太難的地方,主要就是把生字詞解決,把相應的題目拿出來做一做。文科重背誦、記憶,理科重理解、練習。

然而對於不同的孩子性格,卻有著不同的注意事項

一、學習自覺型

學習自覺的孩子,家長不用花費較多的心思,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重點在於提供足夠的支援。買教科書、資料、練習題目等,孩子們會自覺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完成。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二、學習懶惰型

學習懶惰型的孩子,家長主要有兩種態度:

一是給孩子找老師,分析孩子的不足,找到對應策略在相應時間裡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相對來說,這種孩子雖然學習效果不好,但家長還是對孩子抱著較大的期望,希望在年幼的時候嚴格要求孩子,不完全放棄孩子。

對於這部分孩子,家長一方面找好老師,另一方面注意給孩子適當的心理引導,尤其是困難面前的精神指引,儘量地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二是家長分析孩子不是學習的料,與其在學習上耗費大量的精力,還不如讓孩子好好休息,平常多跟著家長學習待人接物的道理。

對於這部分孩子,家長心態要放開,不要過多地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在與其他家長的對比中放寬心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勇敢、堅強地面對各種境遇,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三、學習監督型

完全自覺學習或者完全偷懶不想學習的孩子還不是多數,大部分孩子只要有人監督,就可以投入到學習之中來。所以,我們大多數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是要做好監督。

當然,監督也要注意適當的技巧,不要總是嘮叨,在關鍵時刻給予引導和提醒,甚至可以用一些物質獎品來激勵孩子的學習勁頭。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特別提醒

手機是好東西,不僅好玩,還方便。但是,對於孩子的誘惑太大了,很容易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開來,孩子寧願多玩幾把遊戲,也不願意用手機來解決學習問題。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

結束語

孩子的寒假作業正是在猛趕的時候,能夠在業餘時間預習下學期的內容,對未來的學習還是有很大幫助的。這本沒有什麼贊同或不贊同的爭論,家長應該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做正確的事更好。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繪本講師妖媽2021-02-20 23:41:24

不贊同。

1、假期被嚴重擠壓

作為家長,我深深感受到,現在孩子的寒暑假,和我們兒時的寒暑假完全不同。

無論家長還是孩子,假期都被嚴重擠壓:

寒假作業除書面的,還有各類音訊影片打卡的,還有一些需要家長完成的填表、答題,有的還安排預習下學期課程…

不少老師要求,寒假作業需按時按量完成且上傳,每天寫什麼作業、寫多少,要在幾點上傳,都做了明確規定。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家長又要上班,上傳作業時間到了,孩子還有很多沒寫完——親子關係就變得“雞飛狗跳”。

一鄰居家孩子,寫作業磨蹭,寒假期間,每天作業能“從天亮寫到天黑”,家長又要上班,不可能時間盯著他。

孩子的作業被精確安排,家長也不輕鬆,因為被動扮演了監督和配合的角色,很容易因為孩子的作業著急上火。

尤其是那些需要家長參與學習拍照的作業,假期裡,我參加了孩子的少先隊、消防、兒童安全、交通等多個線上學習,有的要答題,有的要拍觀看照片…

我朋友的孩子,年三十、初一還被要求包餃子、貼對聯、學習年故事的照片……

這些導致假期的時間、快樂都被嚴重擠壓,使我常常懷念過去的、可以自由安排的寒暑假。

我家的小學生,算是利落,每天寫作業也需要大半天,剩下的時間並不多,需要計劃著用,約小夥伴玩、看紀錄片、讀課外書…

我覺得,家長有責任為孩子爭奪一些“能自由做主自己安排”的時間,因為被安排著長大的隱患,也是很有危害的。

2、被動的超前學習 等於在沙堆上蓋房子

所謂的預習,在孩子那裡,不過是又多一項作業罷了!哪個孩子喜歡寫作業?尤其是小學生,作業寫到越多,對學習的興趣就越低。

大多數家長並不懂教學設計和心理,心中的預習,無非就是找些線上課程,讓孩子跟著上課,再寫“同步練習冊”。

要不就是去培訓機構上“預科”,提前學下學期或者下年級的課程,這種現象在中學生特別普遍,家長怕孩子跟不上,瘋狂的讓孩子補補補,學學學。

這種被動式的預習,即是“親子關係”惡化的催化劑,也是孩子厭學的助推器。最大的問題,是孩子會漸漸失去自主學習的習慣。

因為孩子們一直都有老師或家長來牽著學習,學習自主性特別差,但學習的關鍵在於主動性。

3、“不教而教”的預習 效果更好

做個有心的家長,刻意淡化預習概念,不教而教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反而更好。

比如,提前留意孩子下學期的知識點,語文提前熟讀課文、背誦日積月累裡詩文,對生字不書寫、或者空寫。

此外,特別側重課文的拓展學習,每一首古詩詞都可以延伸成對歷史的學習。

我孩子這個寒假,主動背誦王勃的《滕王閣序》,只因為聽說到那裡旅遊,背出就能免票,我又搜尋了關於王勃的影片,以及初唐四傑的故事,給孩子看。

數學方面,看看那些知識點能和生活相關相聯,比如二年級下第一單元,是學習“統計排列”,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畫個表格,去統計小區車輛的顏色、品牌、車牌歸屬城市…

用這種遊戲化的方法,第一單元的知識就掌握牢固了。小學一二三年級的數學,其實就是生活中的數學,不必非要坐在書桌前、刷題做卷的去學習。

4、複習比預習更重要

通常家長認為,先行學習能領先同齡人一兩年,或者焦慮的認為,別人都在超前學習,自家孩子不學肯定要落後。

事實上,比別人學得早並不算什麼本事,學習上應該注重“比別人理解的更深”。

相比一味的預習,反覆的複習、並且進行充分的消化,更能讓孩子真正的掌握知識。

有位教育家主張,在教孩子們新知識時,整個授課時間的10%要用於匯入,30%用於講解新知識,餘下的50%只要用於學生理解與消化,最後的10%用於整理。

他認為,孩子們必須有充分的時間回顧所學內容,才能準確理解新知識並應用,孩子越小越是如此。

一味著超前學習,那些未能完全理解透徹的內容,就會變成絆腳石,讓孩子一路磕磕碰碰,吃盡苦頭。

複習則能幫助孩子,將學過的知識消化並吸收,達到更深的理解,又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接受新知識。

預習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而對已學內容的複習則會為孩子帶來趣味和成就感。

只要孩子不是因為好奇,而主動學習新內容,那麼複習的效果都將遠遠勝於預習。

讓小孩提前預習下前期的課文內容,贊同嗎?千亦如歌2021-02-23 10:35:32

很多人覺得,學習好就需要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做做複習,其實預習同樣重要,甚至事半功倍。

預習並非要求提前搞清楚所要學的內容,而是要有大概瞭解,知道會有什麼,並且標記出不懂的地方,這樣上課就會做到心裡有數。

舉幾個例子,這就像是主持人朗讀之前看一遍稿子,聽英語聽力之前看一看題目,出門赴宴的時候問問是什麼宴席,都有什麼人這樣…

很多人說,孩子假期那麼忙,哪裡有空做這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大概看一遍每天是用不了幾分鐘的。

另外,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心中有數很重要,因為你能知道不懂的地方在哪裡,你也基本能知道老師上課順序流程,就能把握好重點聽的地方在哪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也是,一整節課都能做到聚精會神太難了,所以還不如把精力集中在不理解的地方,而已明白的地方稍作休息一帶而過。這就是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資源利用最大化。

舉個自己的例子吧,高中的時候成績也算好,但是很少拿第一,後來觀察總是第一的那個女孩子,發現她總是在上課的時候做作業,偶爾抬頭聽一聽,晚自習的時候就自己翻看課本。

我就問了她其中緣由。她告訴我,她晚自習的時候是在做預習,課上的內容只聽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剩下的時間用來做作業。

於是我也效仿了一下,用一個晚自習的時間看完了一整本的數學必修3還是必修5來著,反正是講機率的那一本,然後那一本的專題考試我拿了滿分。

(如果你問我,上課做作業老師不管你嗎?其實只要你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行之有效,老師一般是不會干預的,尤其是初中高中大學的老師,他們知道你心裡有數)

最後再囉嗦一句,不是說學習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更重要的是效率,磨刀不誤砍柴工[靈光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