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的十大常識?使用者40962824450312021-03-18 02:08:53

彗星、流星的10個知識問題

流星雨通常是指1小時內,同一個輻射點有數顆流星(ZHR>3)射出,就算是一個流星雨。

彗星或小行星經過地球軌道附近並留下塵埃,當地球經過塵埃團塊附近時,塵埃質點受到地球吸引,進入地球大氣層,在地表以上80到100公里左右壓縮空氣而燃燒,就形成流星。由於同一團塊塵埃所造成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同一點射出,這一點就稱為輻射點,並以輻射點所在位置為流星雨命名。

流星是怎麼來的?

太空中的塵埃質點受到地球吸引,進入地球大氣層,在地表以上80到100公里左右壓縮空氣而燃燒,就形成流星。

彗星如何命名?

1994年8月24日,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大會中,決定修改舊有的彗星命名規則,並自1995年開始使用。新的彗星命名規則如下:

新發現彗星的名字將包含發現的年份,並以大寫英文字母次序標示發現的時段(與小行星標示法相同,以半個月為單位,且略過字母I),及依數字順序標示新彗星在該時段內被宣佈發現的順序。

依新天體的性質在名字前加標示。若是小行星被誤認為彗星,則在名字前加A/。若為週期彗星(指週期小於200年,或者有不只一次的近日點透過確認),則加P/;非週期彗星則加C/;若無法算出有意義的軌道則加X/;若為已消失的週期彗星則加D/。

如果彗星被觀測到迴歸(或是經由觀測透過遠日點確定其週期性),則P/(或D/)前將冠上一個官方的序號(例如1P/1682 Q1 = 哈雷彗星),序號由IAU的小行星中心(MPC)指定。

如果彗星碎成好幾個,則在名字後面加上-A,-B,。。。來區分每個碎核。

仍保留用發現者的名字為彗星命名的傳統。例如海爾—波普彗星是在1995年7月23日發現,且為七月下半月被確認的第一顆,而發現人是海爾(Hale)與波普(Bopp),因此被命名為C/ Hale-Bopp,1995 O1。

彗星的彗尾為什麼經過太陽時會背向太陽執行呢?

彗星的尾巴可成兩大種類:塵埃尾和離子尾。

塵埃尾主要由塵粒組成,塵粒的大小大概是從幾十萬分之一到幾百分之一公分。同時受到太陽引力及太陽輻射壓力的影響,所以塵粒會背向太陽運動。塵粒大小不同,受到太陽輻射壓力的大小也不同,所以離開彗核的時間也不同,就會形成彎曲的塵埃尾。

離子尾主要由氣體離子組成,他不但受到太陽引力及輻射壓力的作用,一樣會背向太陽運動,同時還受太陽風及其磁場的影響,所以相較於塵埃尾,離子尾更長,更直。此外,因為太陽風及其磁場的變化,離子尾可能會出現扭曲變形等現象。參考本館展示場2F,您可以有更完整的概念。

彗星對我們的地球有害嗎?

大部分的彗星對地球的執行及生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他們與地球的距離通常很遙遠。

如果彗星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那麼兩者的確有相撞的可能,不過機率不高,通常是我們因此可以欣賞到壯觀的流星雨。

到目前為止,可能會改變地球(例如彗星撞地球的情況)的彗星尚未被發現。

請問哈雷彗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分別是多少?

彗星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損失質量,同時受到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牽引,所以執行軌道會隨時間而有些微變動。

哈雷彗星是週期性彗星,所以軌道是橢圓形,可知以2002年11月22日當作基準點進行計算時,哈雷彗星的近日點與太陽的距離是q=a×(1-e)=0。571095AU ,遠日點的距離則是a×(1+e)=35。179722AU,其中a是軌道半長軸,e則是離心率。

我們知道有哈雷彗星還有什麼彗星?

彗星有很多,例如百武彗星或恩克彗星等。目前IMO已編號的週期彗星有155顆,詳細的名單可參考天文年鑑。哈雷彗星真的存在,1986年曾經迴歸過,下次迴歸的年代是2061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等等看。

彗星為什麼會有兩條尾巴?

相信這應該是某些學校的作業。我們的簡答是:

彗星的尾巴種類有兩種:塵埃尾與離子尾,但尾巴的數目不一定只有兩條。

通常尾巴出現在背對太陽的那一側,但偶有例外(較短而不易看見)。更詳細的資料,歡迎參考本館展示場2F『太陽系區』。

「彗星」與「流星」相同嗎?

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天象!

彗星是真正的天體,與地球相同,會環繞太陽執行,只有在接近太陽時,才會因太陽的光與熱而使彗星表面的揮發物質蒸發,形成彗發與彗尾。

流星則是太空中的小石頭或塵埃,因地球重力而往地面落下的過程中,與地球大氣發生碰撞摩擦而燃燒的「現象」。

不過,流星雨倒是大都與彗星有關。因彗星的物質蒸發後,會在其軌道上留下一些氣體塵埃;當地球經過彗星軌道附近時,這些彗星在其軌道上留下的殘骸團塊,受地球重力影響,短時間內、大量掉落到地球大氣層內,因而形成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