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裡的魚一般是什麼魚?使用者43053302690687482019-12-30 02:59:21

1、三黎魚:體側扁,腹緣有銳利的稜鱗,排列成鋸齒狀。口大,端位,上頜正中有一缺刻。鱗片大而薄,無側線。洄游性魚類,生長於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遊,6~7月產卵,卵浮性。產卵後親魚即降河歸海,幼魚進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為食。9~10月人海。個體較大,肉細脂厚,為魚中上品,久享盛名。產於長江以南各人河流。

2、毛花魚:體形長而側扁。上頜骨後伸不超過鰓蓋後緣。無側線。縱列鱗68~77。胸腹部具稜鱗。胸結上部有6根遊離的絲狀鰭條。臀鰭基部極長,與尾鰭相連。為純淡水生活的種類,棲息於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生殖季節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鮮美,為群眾喜食的魚類之一。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

3、刀魚、毛花魚:體極扁薄。上頜骨後伸至胸鰭基部。無側線,縱列鱗74~83。胸腹部具稜鱗。胸鰭前6根鰭條遊離呈絲狀。臀鰭基部極長,與尾鰭基相連。為洄游性魚類,春、夏季由海進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緩流區產卵。卵粒具油球,受精後漂浮於水體上層孵化發育。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肥育至秋後或翌年人海。成魚食小魚蝦。小型魚類,但在同屬中其個體最大,大者長達40釐米。重280克。為長江下游地區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水體。

4、麵條魚、面魚:體細長,為體高的11倍左右。下頜縫合處有肉質垂。舌上無齒。胸鰭條8~9。體透明。洄游性魚類,3~4月從海中洄游到江河口鹹淡水中產卵。親魚產卵後死亡。生活在水體上層。個體雖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間數量較大,形成魚汛。味頗鮮美,深受群眾喜愛。分佈於東海、黃海及江河口鹹淡水區域。

5、大銀魚銀魚科體細長。頭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齒。背鰭起點至尾鰭基部的距離大十至胸鰭基部。體透明。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動於水體。上層,在江河、湖泊寬闊的水面中產卵,生殖季節為1~3月。個體小,常見個體體長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蝦、小魚。分佈於我國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屬湖泊中。

6、灕江副沙鰍鰍科吻長與眼後頭長相等。眼徑等於或小於眼間距。眼下刺分叉,未端達到或稍超過眼中央。頤部無突起。須3對;口角須長度稍短於眼徑。頰部具鱗。腹鰭未端達到肛門。尾柄較高。小型魚類。生活於江河底層。分佈於灕江和湘江上游。

7、紫薄鰍鰍科頤下無鈕狀突起。須3對。眼很小,眼間距與眼徑之比大於2。5倍。眼下刺不分叉。體側具蠕蟲形花紋。個體小,數量不多。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

8、高體[魚旁][魚皮]鯉科體扁薄,呈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嚥齒l行,齒面平滑。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線孔。個體小,最大者體長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常見於湖泊、池塘以及河灣水流緩慢的淺水區。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系。

9、銀飄魚鯉科體極扁薄。腹稜自頰部直至肛門。鰓耙12~16。側線在胸鰭上方陡然向下彎折,側線鱗62~74。背鰭無硬刺,位於腹鰭之後。上方。臀鰭條3,20~26。喜叢集於淺水區的水面遊動,行動迅速,飄忽不定,故有“飄魚”之稱。雜食性,食昆蟲、蝦、高等植物碎屑。產卵期在5~6月,繁殖力強,數量較多。小型魚類,一般體長為100~200毫米,最長可達260毫米。分佈廣,從華南到華北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