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王朔的語言風格?使用者33377329159926752019-10-09 11:07:27

不請自來,不吐不快。

這三個人都風格明顯,恰好都讀過。對馮唐,想說的最多,因為經歷了喜歡到不太喜歡的過程,而另外兩位,越讀越喜歡,盡在不言中了。

既然題主問的是對他們作品的評價,那就主要從風格、語言、內容上說。

馮唐:

腔調感太重,

文筆不錯,

境界不高。

風格:裝腔作勢。

鮮活,有自己路數,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東西,小聰明多,小亮點多,文字有個性,但太膩,太濃。初看,牛逼,再看,還牛逼,再看,膩歪,再看,要吐。

語言:功底不錯,節奏感好,但用詞比較匱乏。

馮唐古文功底不錯,文字讀起來舒暢,但讀多了會發現:總是那麼幾個形容詞翻來覆去的說,“雜花生樹,群英亂飛””在他某本書裡出現了多次,已經到了讓人煩的地步。

內容:同質化。

說得總是荷爾蒙那點事。王小波也寫性,但寫的跟喝水看雲一樣自然有美感,為啥馮唐寫得就跟中學生看完A片無處發洩一般?我覺得這還是境界的問題吧,馮唐自詡喜歡亨利米勒,但我讀米勒讀到的是詩意,還有哲學性,而馮先生呢,慾望,尤其物質慾望身體慾望。《不二》倒是想上升,但哲學解釋一點說服力都沒有,發情之作。

我讀馮唐挺久,客觀的評價下,馮唐是工匠,最好也就是大匠了。他的東西讀讀也不壞,起碼文筆不錯,一氣貫之,那股氣稱作協和氣。

王朔:

通俗文學,文筆淺白(非貶義),渾然天成。

王朔似乎比馮唐高那麼一點,就高在真痞。 馮唐追求所謂的雅痞,結果四不像,跟宮廷裡的老太監一樣,有手段沒材料。

風格:渾然天成。

王朔文如其人,文壇上這樣的人不多。想什麼說什麼,說的自然,不裝不遮掩。喜歡王朔文的,大多也喜歡這人。不信看看影片,多有意思。

語言:京味很濃,讀起來舒坦,有趣。

幾乎就是把北京人貧的那些語言全攤上書面了,為北京口語的弘揚做出了偌大貢獻。如樓上某位說的,革了語言的命,這革命還延伸到電影上了。

內容:通俗化,故事性好,

但就其文學性來說也沒有很高,並沒有探索到更深刻的話題。當然,《我的千歲寒》是做了這個嘗試,成功與否我不知道。

王朔的時代性、戲劇性其實就我看是高於其文學性的。我非常喜歡王朔,但不只是因為他的作品,更因為這人。王朔很聰明,有腦子,但更有一腔赤子之心。

阿城:

純文學,文筆洗練有古意,力大才深。

阿城真的不簡單,像一罈子酒,越讀越有味。

風格:看起來糙,實則精緻。

阿城的東西繼承了古代文學裡的一些傳統,筆記體,傳奇性。

語言:十分生動,洗練有勁,古典性和現代性融合。

阿城的文字乍一看一般,越看越覺得好,節奏感好,有古文風範,不信各位看看斷句;而白描之生動,更堪稱當代文學的一絕:

我看他對吃很感興趣,就注意他吃的時候。列車上給我們這幾節知青車廂送飯

時,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聽見前面大家拿吃時鋁盒的碰撞聲,

他常常閉上眼,嘴巴緊緊收著,倒好像有些噁心。拿到飯後,馬上就開始吃,吃得

很快,喉節一縮一縮的,臉上繃滿了筋。常常突然停下來,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

上的飯粒兒和湯水油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裡。若飯粒兒落在衣服上,就馬上一

按,拈進嘴裡。若一個沒按住,飯粒兒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雙腳不再移動,

轉了上身找。這時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後,他把兩隻筷子吮

淨,拿水把飯盒衝滿,先將上面一層油花吸淨,然後就帶著安全到達彼岸的神色小

口小口的呷。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支在膝上,鐵鑄一個細

樹椿,似無所見,似無所聞。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

,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髮中,久久不散,又慢

慢瀰漫開來,灼得人臉熱。眾人都呆了,都不說話。外面傳了半天,眼前卻是一個

瘦小黑魂,靜靜地坐著,眾人都不禁吸了一口涼氣。

剛才引用的時候我重讀了一邊,幾乎真的是讀出聲的,又感動的厲害。

內容:題材豐富,有故事性,有哲學性。

這一點從上面引用的《棋王》第二段就可以看出來。阿城還寫過一本《常識與通識》,特別棒,看完這個之後,我更喜歡他了。很多東西談的通透,能寫出這樣文字的人,該算是大家了吧。阿城,在三人中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不談境界,自成高格。作品少了也不是壞事,知道自己想寫出的是什麼。朱文作品也少,但留下的那些個短篇,就足以留名。看馮唐,偶爾讀讀散文就好;看王朔,看小說不夠,還可以看看影片電影;看阿城,白紙黑字,純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