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鄭成軍22020-06-15 22:44:08

簡單解,就是仁義的賺錢是為了保護他人的身心健康,不仁的人賺錢是要以傷害別人的身心為目的。前者是正當勞動手段,後者是歪心,比如偷盜。中國是前者,美國是後者。可乎,見笑不才。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Sunny02212020-06-15 08:28:20

這個問題我的理理如下: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此語出自四書中的《大學》。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意思是“仁德的人以自身、社會的發展為目的,以生財為手段,達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不仁德的人則是以自身的生命、人格、尊嚴為手段,以發財賺錢為目的,揮霍享受,小富即安。”

前者是以發展為目的,後者是以滿足為目的。是儒家的經典要義之一。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所以,《大學》的作者曾子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意思教導我們做人要擁有仁德,這樣雖然表面上看,是讓出去了一些利益,其實卻是鞏固了自身的利益基礎,而缺乏仁德的人,其實是在透過損害自身利益,來換取當前的財物。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損人不利己。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當今社會有些人認為中國的儒家思想,是缺乏財富意識的思想,遵從於儒家思想,就要以損失現實利益為代價的想法,實在是一種淺薄的想法。

其實不管是儒家的還是道家的,乃至整個的中國傳統的思想,不過是一種著眼於長遠,放眼於整體的思想,具體到利益問題,或者說財富觀上,也不過是一種透過利他而利己,或者是透過不利於人而更利己的財富觀。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從古至今當官的也有貪官汙吏,他們靠買官賣官撈取好處。但最後都是葬送自己前程,坑害了老百姓。為官要清廉,為人民造福,要明白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要忘了自己的責任。否則,自己受傷老百姓受害。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重日2020-06-14 22:09:11

先聽我故事,然後您回答。

《閱微草堂筆記》載:四川藩司張寶南,我(紀曉嵐)先祖母從弟也。他家太夫人喜食鱉肉,一日廚人得巨鱉,剛斬斷鱉首,有小人長四五寸自鱉頸跑出,繞鱉而走。廚人大駭仆地昏厥,眾救之蘇,小人已不知所往,及剖鱉,乃仍在鱉腹中,已死矣。

先祖母曾取視之。先母時尚幼,亦在旁目睹。小人的衣飾如《職貢圖》中的回回模樣,帽黃色,衣服藍色,帶紅色,靴黑色,皆紋理分明如繪,面目手足,亦皆如刻畫,教書先生岑生識小人,曰:此名鱉寶,生得之,剖臂納肉中,則啖人血以生。人臂有此寶,則地中金銀珠玉之類,隔土皆可見,人的血被鱉寶吃盡後而死。子孫又剖臂納之,可以世世富,廚人聞之,大懊悔,每一想起這事,就扇自己的嘴巴。

外祖母曹太夫人曰:依據岑師傅所說,是以命博財也,人肯以命博,則其計多矣,何必剖臂養鱉。廚人終不悟,竟自恨而死。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重日易學評:“鱉寶”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有不同版本,筆者很小的時候就聽村裡的老人說過,那時候沒什麼文娛活動,大人閒暇下來時,無聊的小孩們經常纏著老人,要他們說故事聽。記得鄰居大娘就會說故事,但黑夜太長,她的故事不可能有那麼多,總要吊吊我們的胃口,當她不想給我們說故事時,就會說:“說什麼呀,兩頭都不願意。”她為什麼這樣說,年幼的我們始終不明白,直到長大成人開始談女朋友,才知道兩頭都不願意的確沒法談。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財富是人生存的保障,自古至今,來到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在終身為財富而忙碌。雖然,《大學》曰:“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財富,所以潤身也,如此廚人者,為本末倒置矣!不知您怎麼認為?(

關注-重日易學,閱讀深度好文《四句論語行天下》,精彩解析年輕人須終身踐行的四句《論語》,期待您的閱讀

。)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鴻鵠迎罡2020-06-16 21:07:13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是儒家經典讀物《大學》裡的一句名言。

這句話被後世許多學者註解過,其中,以宋代理學大家朱熹的註解最為權威,他這樣解讀:

仁義的人,以財富使自身獲得美好名聲;不仁義的人,則會貪得無厭,不擇手段聚斂財富,甚至不惜以身試法。

如果把這句話的解讀再豐富一下,就可以解釋為:

仁德之人獲取財富,是以自身和社會的發展為己任,賺錢只是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手段而非最終目的。不仁德的人獲取財富,是以滿足自我慾望為目的,完全為了個人的揮霍和享受。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可以看出,仁者利用財富做工具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不仁者則把自己當作獲取財富的工具。“以財發身”和“以身發財”的境界完全不同,深刻闡明瞭兩種人不同的財富觀和價值觀,仁者如同心懷天下的儒商,不仁者更像是自私自利的土豪。

“以財發身”的人,只是把財富看作個人的身外物和附屬物,財富不過是實現自我價值與人生理想的媒介或工具。

“以身發財”的人,有些唯利是圖的意味,人生最大目標就是用來追求財富,在這種觀念下,人不可避免地變成了財富和利益的奴僕。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仁者心中有大愛,是集體主義者,在財富面前,會為了維護集體利益而在所不辭,不仁者心中只有自己的小九九,會想方設法從集體利益裡撈取個人利益。

從道德層面來講,仁者獲取財富的方式經得起法規和道德的拷問,在生財過程中,會顧及自己的人格、尊嚴和信仰,從而讓自己心安理得。不仁者獲取的財富在很大程度上是見不得光的,大多是不義之財,為了財富,很有可能坑蒙拐騙,無視公序良俗,甚至鋌而走險,幹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仁者以財發身”,自始至終會把財富跟道德節操結合起來,不但懂得如何讓自己賺錢,還會明白有錢大家賺的道理,會利用一切機會讓身邊人得益,在仗義疏財中得到快樂,來體現“仁”的價值,這樣的人,可以說是人生的智者,在不知不覺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他會越發受到人們的敬仰,同時,自己也會財源廣進,日益興隆。因為面對這樣的人,人們樂意跟他相處與合作,能讓自己更好地成長。

在智者眼裡,仁德比財富更重要,並且非常善於用財養德,對他們來說,有財無德的人,無法長期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實際上是對那些只知道發財而不懂養德之人的忠告。一個家族再多麼會賺錢,即使擁有金山銀山,如果不懂得以財養德,最終也會把財富敗光。

有仁德之心的人,在擁有大量財富後,非常懂得回報社會,造福大眾,回報社會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為自己積德,從而讓自己的財富和仁德源遠流長。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中國大視野Look2020-06-15 21:31:31

命。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妙哉書道2020-06-18 21:35:34

如何理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仁者”。

每個人對“仁者”的看法或許有些許差異,但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仁者”是一個正直的形象,比如有人認為善良、樂於助人、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仁者”,也有人認為品德高尚、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仁者”。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再回到“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中,我們應該能夠大概瞭解它的意思。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的大意為:仁愛的人把錢財當做修身養性的工具,不仁的人不擇手段出賣自身也要達到斂財的目的。

其實就是主動與被動的關係。

如果你能控制內心的慾望,就不會被金錢所迷惑,這時候你是主導,金錢只是你達到目標的一種工具;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就會被金錢帶入深淵,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甚至做出害己害人的行為,這時候你就會淪為賺取金錢的工具。一種是你控制金錢,另一種是金錢在牽制著你,誰佔主導一目瞭然。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錢財誰都喜歡,沒有人會嫌錢多。對應那些真正的“仁者”來說,為了幫助別人而仗義疏財,雖然他們失去些許錢財,但是收穫的是名聲以及人們的讚許。而那些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的人,最後得到的可能是名聲掃地以及人們的唾棄的後果。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這點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出來,人們往往喜歡那些具有“仁者”特質的人,不喜歡那些有“不仁”特點的人。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成長伴書行2020-06-15 15:39:45

想要理解這句話,有兩個關鍵的問題需要問自己,第一就是仁義的人必須要仗義疏財嗎?第二就是我們成為仁是為了什麼?

孔子和蘇格拉底都說要我們成為有道德的人,

自古以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做的。

但也有部分人認為,成為有道德的人來錢慢,

而且現代社會想要賺錢,不少人都要扯上陰謀論、灰色產業等等。

大多數人都這麼做,但有道德的人不會做。

因為他們有更大的追求,他們有更高的境界。

有道德的人易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看重義氣可以形成你的品牌影響力,

你在圈內的名氣就會很大,這樣別人就會對你感恩戴德。

這樣你的生意才能更大,而不是隻顧著自己的收益。

而且你個人的道德,也會形成軟實力。

這就是道德的作用。

有道德會讓你更加幸福

成為有道德的人,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國哲學家趙汀陽老師寫的《倫可能生活》,提出一個觀點,成為有道德的人是為了讓你更加的幸福。

這就是為何《大學》中這句話,說仁者重義不重錢。

幸福就是實現自我的價值,而你透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到更多的人,這就是持續的幸福。

總結

當然了,我們是要把

真情留給同樣重義的人。

我們反過來理解,不仁義的人重視錢財,就會利用人際關係幫自己獲取利益。

等到他獲取利益後,身邊的人也離開了,身邊也只留下金錢而已。

你覺得他會幸福嗎?任何的事情都有發展的規律,

只要大家肯下功夫,不要浮躁就一定會成功。

好了,我是@成長伴書行 我在頭條發表了《倫可能生活》的文章,大家可以自行瀏覽查閱。

願大家都能成為德才兼備之人。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喬冠鈞的商業乾貨2020-06-17 10:59:34

大家好,我是喬冠鈞。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典出

《大學·治國平天下》

本意是:仁者利用財富達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為獲取財富的工具。

“仁”作為儒家最高階的個人追求之一,“仁者”自然是倍受推崇的,

《大學》認為仁者透過財富實現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性

上過高中政治課的基本都學過一個詞叫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大意是:

人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開始,共有五個層次,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需求,

可以說雖然我們要去實現的目標不同,但是我們一生的最終意義就是自我實現與超越。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財富的重要性

有一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阿馬蒂亞·森

,他在其著作《作為自由的發展》中提出:

財富是手段而非目的,這與“以財發身”不謀而合。

財富可以幫助人得到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其本身並不具備價值。

迴歸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財富作為手段,是實現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其它需求的基礎。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財富與自我價值並不衝突

從前文我們已經可以知道,作為人最高層次的需求和實現需求的手段,自我價值和財富並不衝突,

實現人生理想和追逐財富是可以共存的

。但是我們要分的清主次,

不要把財富作為唯一的目標,犧牲自我去換取財富。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闡述了理想生活的一面,當你掙扎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時,不妨多讀讀這句話,相信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喬冠鈞——乾貨的生產者。文風多變,活力無限,關注我,讓思維開花。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弘道2020-06-16 08:49:31

謝謝邀請。

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大學》之中。

“仁者”,即有道德者,即指君子;“不仁者”,即失道德者,即指小人。君子和小人並非是人們所理解的好人與壞人,而主要是指做人的理念與境界的不同。

這句話實質上是在闡述一個人會因如何看待內在身心與外在財富之間的關係而分為君子和小人。

君子即是得道者,君子是善用外部財富者,而不會因為索取外部財富而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小人即是失道者,小人會為了得到外部財富而不擇手段和不惜傷害自己他人的身心。

總而言之,儒家所講的這句話告訴人們一個正確處理內在身心與外部財富的深刻道理。一個人要想做君子,就必須選擇一生持續不懈地修行,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並逐步接近君子的理想人格、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日月星晨佑中華2020-06-16 10:14:13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梁698532532020-06-15 18:07:39

謝謝邀請!仁者,即智者,所用錢財,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位。不仁者,沒有智慧的,把錢財看得太重了,千方百計,透過自己的容貌,名譽,地位,權力撈資本。智者:賺錢是遊戲,會用錢是智慧。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使用者石破天驚2020-06-16 12:40:52

仁慈,優先,運將至,風水自然流暢,亦得道得勢得時。反之不仁,傷運,風水堵缺,傷身也。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道衫2020-06-16 19:17:12

一個真正的仁者是智慧的,他不會輕易的被外界的誘惑所動,他明白金錢是死的,人是活的,金錢是用來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為金錢服務,而不仁之人,內心充滿了慾望,把金錢當做了身體,甘心充當金錢的奴隸,在金錢的操控下,逐漸迷失了人的本性,其一生也將是空虛的、孤獨的。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隱戈江湖2020-06-16 18:37:31

仁者獲得財富之後,進而追求道德學問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從物質追求到精神追求,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不仁者為了獲取財富,可以丟棄道德出賣精神泯滅良知。(停留在物質追求,滿足於物慾層次)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楓風2020-06-16 07:38:32

對活著的價值觀不同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初心穩立2020-06-15 18:50:02

個人管見,錢財富資產都涉及三個方面一一謀取、使用和消費。在謀取、使用和消費都存在正邪,存有善惡。取正則正,取善則善。用善則善,用惡則惡。正來有善,邪來有惡。善用有善,惡用有惡。所謂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自古如此。

“仁者以財發身”,應該是指,人當以仁慈之善良與智慧來謀取富於正途、能使用財富於正途和能費用財富於正途,才是真正有益自我身家的作為,才是真正有益自我身家才之人,才會避免錢財貽害自我家人。

至於說“不仁者以身發財”,應該是指,不能謀財於正途,用財富於正途和費用財富於正途,才會真正益於身心家人,才不會貽害自我自家。這樣積蓄積累的財富是惡財,是禍患禍端,早晚惡滿。必有惡報。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天翼使用者86481177950292020-06-16 08:52:27

財,取之有道。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文悠滴的雯2020-06-16 09:43:30

不瞭解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長安潤石2020-06-15 13:33:50

拋開原文理解,仁者把錢作為工具,工具多了能做的好事情就多了,不仁者做了錢的奴隸,為了錢不擇手段被錢所困。

一問一故事,“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該怎麼理解?一路陽光yyh2020-06-17 13:48:38

仁者的財富用於實現他的人生價值利國利民,不仁者的財富僅是用於滿足個人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