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的“冤”字可以當作衛冕的“冕”字讀嗎?花眼看花2018-11-30 14:13:56

這又是個奇葩問題。難道是有人為自己讀錯了字音找藉口?題主為了徹底駁倒他,特意來尋求支援的?

先說答案吧:不能!

冤枉的“冤”字可以當作衛冕的“冕”字讀嗎?

但我要在此囉嗦幾句。讀錯了字音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發現錯了大膽承認就是了。不能文過飾非,不要狡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段時間,某著名大學的校長在校慶大會上做報告時就錯把“鴻鵠志”念成“鴻浩志”,你看,這不也沒什麼啊。笑話裡那位北方人第一次吃菱角,殼也不剝就放進嘴裡去嚼。等知道自己出醜了,卻死要面子,硬說自己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千萬不能學他。

中國漢字那麼多,普通人沒必要、也不可能一個個都認識。加之其中形近字和多音字又大量存在,這都給給讀者設定了障礙。另外,語言上還有一個有趣的、但讓較真兒的語文老師很惱火的“將錯就錯”現象,往往也讓不在這個方面留心的人弄出錯來。我所謂的這個“將錯就錯”就是某個詞語、某個字音錯得時間長了、錯用的人數足夠多了,代表權威的詞典也會順應“民意”,作出相應的修訂。於是正確的用法或讀法就被迫動避讓,錯的理直氣壯地上位成了正確的,一貫正確的反而成了錯誤的。這種語言現象中的“劣幣驅逐良幣”,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將錯就錯”,文雅一點的說法是“黃鐘譭棄,瓦釜雷鳴”。

舉個例子:“蕁麻”讀作“qián麻”,而由此衍生的“蕁麻科”和“蕁麻疹”中的“蕁”已經從眾,讀作了“xún”。再比如“確鑿”,以前讀作“確zuo”,而現在只有“確zao”。

當然有一些是為了不給小學生增加識字負擔,把古詩詞古文的一些字的讀音也做了“簡易化”處理的。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原來讀“xia”,現在統一讀“xie”;“鄉音未改鬢毛衰”中的“衰”原本讀“cui”,現在也改成讀“shuai”了。

冤枉的“冤”字可以當作衛冕的“冕”字讀嗎?

究竟有沒有一種情況,僅僅是由於字形相似,而可以把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字字音合併呢?就比如冤枉的“冤”字和衛冕的“冕”字都讀作“yuan”或者“mian”?請恕我孤陋寡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還真沒有發現。

但根據以往的經驗,語言的發展難保不會不按常理出牌。為了更穩妥起見,我就把一開始的答案改成“目前不能,但將來可說不準”吧。

謝謝您的閱讀!

冤枉的“冤”字可以當作衛冕的“冕”字讀嗎?清唔2018-11-30 13:00:55

冕,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如[加冕]

冤,沒有罪而被當作有罪判決或受處罰的案件,

冤枉的“冤”字可以當作衛冕的“冕”字讀嗎?仁在囧途2018-11-30 13:16:36

當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