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過年還像以前一樣嗎?暮歌233672592018-02-13 12:45:16

和以前不一樣了,科技發展給物質帶來了進步,精神缺沒有跟上進步的節奏。

以前是見面打招呼,互相串門拜年。現在門都不出一個微信把年給拜了,一個紅包把年給過了。

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以前人們都是臉上掛著過年團聚的幸福笑容,現在一個表情包搞定。臉上的肌肉似乎都懶得調動。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過年還像以前一樣嗎?檸檬不萌只是酸i564010062018-02-13 10:48:47

這些年來,每到春節,我們總是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一方面,是無數的人乘坐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在進行地球表面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目的是“回家過年”;另一方面,大家總在感嘆過年“沒意思”。在傳統年代裡,春節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對我們這個農耕民族來說,春節是一元復始標誌;春節中的許多儀式,如祭神祭祖,是尋求獲得神靈的庇佑。而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春節豐盛的年夜飯、孩子的新衣等,是對平日艱苦生活的一種補償,所有這一切,都讓人們對春節充滿了憧憬和期待。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也漸漸被“脫魅”,變成了簡單的吃吃喝喝、打打麻將以及在春節聯歡晚會的熒屏前打瞌睡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春節“沒意思”是必然的。但事情的發展總是相反相成的,當春節的意義被降低到了極致的時候,其新的意義也開始出現了:現代社會在賦予了個人極大自由的同時,也讓個人陷入了一種空前的孤獨當中。但人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動物、倫理動物而不是“無毛兩足動物”,他必須回答“我是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在一個人和他所屬的社會、家庭的關係中才能找到。春節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完整地重新確證我們的社會關係、倫理關係的機會。春節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千辛萬苦也要回家?因為他(她)必須藉此機會來重新確證自己作為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等的倫理關係。而他作為官員、職員、打工者等的身份,在平時已被反覆確證過了。通過了這樣的確證,一個人才能是完整的,才能從一個自然人上升為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人。更為重要的是,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透過一種儀式來確認自己的主體性。炎黃子孫的身份是我們不能選擇的,就像我們不能選擇自己面板和眼睛的顏色一樣。如果我們不能確證並堅守自己的主體性,那麼我們就只能以“假X國人”的身份出現,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這樣的前景是不能想象的。而確證我們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春節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珍愛、守護春節,就是尊重、珍愛、守護作為中國人的我們自己! 郭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