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晁蓋之死為什麼多陰謀論?譬如花容射死了晁蓋,你認為呢?小黑咬了小白two2019-11-30 15:41:33

關於《水滸傳》中的晁蓋之死,多年來一直都有各種說法。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在《貫華堂刻七十回總評》中就說《水滸傳》“通篇皆用深文曲筆,以申明宋江之弒晁蓋”,並且按照這個思路對原文做了不少修改和批註,更加露骨的暗示宋江就是真兇。

比如晁蓋率軍下山後,原文是“宋江再叫戴宗下山,去探聽訊息”,金聖嘆改為了“宋江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訊息”——這個“密”字,把宋江的用心刻畫的栩栩如生。再比如晁蓋中箭之後,原文是“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金聖嘆改為了“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還特意加了個批註:十個人入去,卻偏是五個初聚義人(三阮,劉唐,白勝)死救出來,生死患難之際,令人酸淚迸下。單寫初聚義五人死救晁蓋,便顯出滿山人無不心在宋江,而視晁蓋如無也。還有後來宋江生病晁蓋託夢時,原文“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改成了“如今背上之事發了”,更是暗指宋江背地裡乾的好事。

到了近代,胡適對金聖嘆雖然極為推崇,但是對於他把《水滸傳》“凌遲碎砍”的做法並不認可。同時代的魯迅先生,也覺得金聖嘆的版本不怎麼樣。在這些大師的影響下,後來新修訂出版的120回版《水滸傳》相比於金聖嘆的版本,又有了不少差別。也正是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水滸傳》已經經過了多次修改,各種版本內容不一,所以在分析“晁蓋之死”時,經常會從書中得到前後矛盾的結論,所以有不少人就乾脆認定晁蓋就是被史文恭射死的,沒有那麼多陰謀詭計。

目前網路上比較常見的有兩種120回版《水滸傳》,一種是金聖嘆修改的版本(簡稱“金版”),以“楔子”開篇、以“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為大聚義結局,原本被金聖嘆砍成了70回,後來又被其他人補成120回出版。很多人咬定宋江就是兇手,基本上也都是以金版為依據。第二種是後人在明代袁無涯刊本基礎上修訂的版本(簡稱“袁版”),未經過金聖嘆的改動,上海人民出版社、嶽麓書社等都採用了這個版本,流傳最為廣泛。

《水滸傳》到底有沒有“深文曲筆”的陰謀論?晁蓋到底是被誰殺害?由於金聖嘆的修訂褒貶不一,我就以流傳最廣、內容也更接近原始的120回袁版《水滸傳》為依據,來對晁蓋的結局做一個最終研究。

1。 晁蓋遺囑不願傳位宋江

在攻打曾頭市之前,晁蓋的地位已經逐步被宋江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架空,為了奪回指揮權和樹立威望,晁蓋不顧勸阻執意出兵。晁蓋這次帶了二十個頭領: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注意其中林沖、劉唐、三阮、杜遷、宋萬、白勝都是老梁山的嫡系,其餘則大都是新近上山的頭領。宋江的主要親信花榮、李逵、戴宗、張順以及軍師吳用,晁蓋一個都沒有帶。

但是心急如焚的晁蓋,輕易中了兩名法華寺僧人的反間計遭遇埋伏:

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

眾將得令,引軍回到水滸寨上山,都來看視晁頭領時,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以上就是晁蓋死亡的整個過程。注意晁蓋的遺囑是“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箭上明明白白刻了“史文恭”三個字,晁蓋為什麼卻說捉得“射死我的”,而不直說“史文恭”?更蹊蹺的是,晁蓋一死,宋江就是幾乎無可爭議的繼任者,但是晁蓋卻不直接傳位,偏要讓捉住兇手的人來當老大——晁蓋這是擺明了不給宋江面子?

而沒過多久,宋江就篡改了晁蓋的遺囑:“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緊接著吳用就站出來附和:“晁天王雖是如此說,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豈可一日無主?”李逵則繼續添油加醋:“哥哥休說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卻不好!”——這幾位一唱一和之間,就算是給史文恭定了罪,也讓宋江順理成章的當上了老大。

2.史文恭從未承認自己射死晁蓋

晁蓋沒有說史文恭是兇手,史文恭也從來沒有承認自己射死了晁蓋,書中也始終沒有寫明是史文恭本人射的毒箭。晁蓋中伏時,書中並沒有寫明這支兵馬來自哪裡、帶頭的將領是誰,戰役結束之後一直到死,史文恭也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這件事,既沒有吹噓炫耀,也沒有向朝廷請賞,被抓後也沒有追悔道歉。

在梁山軍第二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曾頭市作戰不利,曾長官逼著史文恭寫了一封求和信:“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這裡只說“部卒”放冷箭,沒有說射死了晁蓋,更沒有承認是史文恭所為。假設真的是史文恭射死了晁蓋,他不會不知道自己的箭上刻著名字,想要矇混過關是萬萬不可能的。如果要減輕罪責,也應該是說“不知天高地厚、冒犯將軍虎威”云云,而不是把責任推給部卒,反而更加得罪梁山。

除此之外,從客觀情況來推測,史文恭也不太可能射死晁蓋:

第一,史文恭是全軍主將,面對敵軍劫營就直接衝到前線放冷箭,似乎不合身份。

第二,作為一個頂尖高手,很難想象史文恭會做出箭頭淬毒這樣的事情。

第三,戴宗帶回的情報是曾頭市要“剿除晁蓋上東京”,曾魁也在陣前叫囂“拿你解官請賞”,言下之意都是要活捉晁蓋,直接射毒箭的做法不太符合曾頭市的既定戰略。

第四,如果史文恭鐵了心要弄死晁蓋,就應該像《三國演義》中的落鳳坡之戰那樣,全軍瞄準了晁蓋,直到把晁蓋射成刺蝟——但是史文恭只是自己放了一支冷箭,卻沒有讓全軍齊射(而是無差別亂射),還讓晁蓋成功逃離了戰場,難道是因為只有史文恭戴了夜視儀?

以上種種疑點,僅憑箭上的名字就把史文恭定為殺死晁蓋的兇手,理由並不充分。而如果是史文恭的部下放冷箭,又怎會在箭上刻“史文恭”的名字?所以,殺死晁蓋的真兇或許另有其人。

3.晁蓋死後宋江並不急著報仇

晁蓋中毒臥病,宋江守在床前“敷貼藥餌,灌下湯散”,但是宋江的親信張順卻絕口不提自己認識神醫安道全的事情。而晁蓋一死,宋江看上去非常哀痛,每天披麻戴孝無心理事。但是一等正式即位,宋江就立刻發表了一篇八百字的就職演講:

如今山寨,人馬數多,非比往日,可請眾兄弟分做六寨駐紮。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前後左右立四個旱寨,後山兩個小寨,前山三座關隘,山下一個水寨,兩灘兩個小寨……掌文卷,蕭讓;掌賞罰,裴宣;掌印信,金大堅;掌算錢糧,蔣敬。右一帶房中,管炮,凌振;管造船,孟康;管造衣甲,侯健;管築城垣,陶宗旺。忠義堂後兩廂房中管事人員:監造房屋,李雲;鐵匠總管,湯隆;監造酒醋,朱富;監備筵宴,宋清;掌管什物,杜興、白勝。山下四路作眼酒店,原撥定朱貴、樂和、時遷、李立、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孃,已自定數。管北地收買馬匹,楊林、石勇、段景住……

不僅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連誰管吃飯誰管酒醋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你能相信這是一個“每日領眾舉哀,無心管理山寨事務”的人?

至於為晁蓋報仇,剛開始宋江還表現的很積極,但馬上被吳用以服喪為由勸了下來,之後宋江就好像完全忘了這回事。書中明確寫到,梁山軍攻打華州發生在二月中旬,隨即是芒碭山之戰,緊接著就是晁蓋攻打曾頭市,時間估計在三月。晁蓋死後,宋江先是派吳用去招盧俊義,盧俊義被抓後宋江攻打大名府——此時天降大雪,已是冬天。後來宋江生病退兵,等到第二次再打大名府,已經是第二年的元宵節。大名府之戰結束後,梁山上“連日殺牛宰馬,大排筵宴”,好像完全無所事事一樣,對報仇的事情隻字不提。

又過了一段時間,段景住來報信說鬱保四奪了馬匹送往了曾頭市,宋江這才想起來:“前者奪我馬匹,今又如此無禮。晁天王的冤仇未曾報得,旦夕不樂,若不去報此仇,惹人恥笑。”這個時候已經是春暖花開,距離晁蓋之死整整過去了一年,如果不是曾頭市搶馬,宋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想起報仇。

此外,還有一個更不可思議的疑點:宋江第二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帶了吳用、花榮、秦明、魯智深、武松、李逵等28個將領,但是其中居然沒有一個是曾經跟隨晁蓋打過曾頭市的——兩軍交戰,熟悉敵情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放著林沖、三阮、劉唐這些和敵軍交過手的將領,宋江卻偏偏棄之不用,難道是怕他們回到曾頭市發現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

4.宋江是晁蓋之死最大的嫌疑人

以上的這些疑點,都可以說明晁蓋可能並不是簡單的死於史文恭的毒箭。但是如果不是史文恭射死了晁蓋,那麼真兇是誰?

金聖嘆認為宋江就是主謀,但並沒有說具體的手法。還有很多網友認為是宋江授意、吳用設局、花榮射箭,合夥害死晁蓋,但是這個說法從書中的描寫來看也只能算是推測,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還有一種觀點則是宋江和曾頭市合謀,戴宗在其中傳遞情報,借史文恭的箭射死晁蓋——這個說法也存在漏洞,因為宋江似乎並沒有給曾頭市或者史文恭什麼好處,如果曾頭市這邊在戰場上將這個秘密大白於天下,那麼宋江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宋江和晁蓋的內鬥並非偶然。歷史上,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農民起義軍,朋友兄弟甚至父子反目成仇、手足相殘的例子比比皆是:李密與翟讓、李世民與李建成、趙匡胤與趙光義、朱元璋與韓林兒、雍正與八阿哥、洪秀全與楊秀清——而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真相,都已經在當事人篡改記錄後湮沒了,我們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做一些推測。比如說趙匡胤是不是趙光義殺的?很多專家學者翻遍典籍,至今也沒有得出統一的標準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看這些事實:

第一是趙光義繼承了皇位,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是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忽然暴斃的死法,頗為離奇甚至不合常理;第三是趙匡胤死前,已經和趙光義產生了諸多矛盾,比如趙匡胤打算從趙光義根基深厚的開封遷都到洛陽,並且開始逐步扶持自己的兒子;第四是趙光義即位之後,四弟趙廷美多次遭貶斥後憂憤而死,大兒子趙德昭在兩年後自殺,小兒子趙德芳在五年後病死;第五是趙光義對相關歷史檔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六是趙光義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恆——以上六點,雖然不能下定論一定是趙光義謀殺了親哥,但不影響我們大膽推測:趙光義,就是趙匡胤之死的最大嫌疑人。

與此類似,如果從《水滸傳》的記載來看,並不好直接定論宋江有沒有在曾頭市事件中設計陰謀害死晁蓋,畢竟在書中並沒有找到具體的作案手法和直接兇手。但是作為晁蓋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再加晁蓋的遺言、史文恭的表現和宋江的行為,宋江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5.晁蓋遲早會死於和宋江的權力鬥爭

不管宋江到底沒有在曾頭市事件中搞什麼陰謀,我們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宋江是逼迫晁蓋走上不歸路的幕後推手。

在攻打曾頭市之前,宋江已經連續四次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將晁蓋按在山上,自己帶兵出征不斷積累聲望。在大破連環馬之戰時,宋江和晁蓋的位置已經平起平坐:“聚義廳上,當中晁蓋、宋江,上首軍師吳用,下首法師公孫勝並眾頭領”,而且宋江儼然一呼百應,一說自己要帶兵出征,“說言未了,廳上廳下一齊都道:願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

相比之下,晁蓋幾乎已經成了光桿司令,除了林沖、三阮、劉唐這幾個老兄弟之外再無親信,所以晁蓋在攻打曾頭市時不得不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劫營的時候林沖提議自己帶隊,讓晁蓋在外圍接應,晁蓋卻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這是怎樣的無奈?而在晁蓋受傷之後,林沖派了三阮、杜遷、宋萬護送晁蓋回山,護送傷員幾乎調集了所有當年劫生辰綱的老兄弟,如果不是擔心回山途中出現什麼差錯,也實在是難以理解。

在梁山上,晁蓋的周圍也全是宋江的人:晁蓋、宋江、吳用居於山頂寨內。花榮、秦明居於山左寨內。林沖、戴宗居於山右寨內。李俊、李逵居於山前。張橫、張順居於山後。楊雄、石秀守護聚義廳兩側——除了花榮、戴宗、李逵這些心腹,還要特別注意楊雄和石秀,這兩位來投靠梁山的時候差點被晁蓋砍了腦袋,宋江偏偏讓他們守在聚義廳兩側,除了針對晁蓋之外想不出任何其理由。再看晁蓋的人:杜遷、宋萬守把宛子城第二關,劉唐守把大寨口第三關,阮氏三雄守把山南水寨——如果晁蓋和宋江真的在山上火併,這些人連趕過來都來不及。

呼延灼攻打梁山時,宋江初戰不利,晁蓋也曾經試圖命令宋江回山,自己接管指揮,卻被宋江斷然拒絕:“晁蓋便傳號令,分付水軍牢固寨柵船隻,保守灘頭,曉夜提備,請宋公明上山安歇。宋江不肯上山,只就鴨嘴灘寨內駐紮,只教帶傷頭領上山養病。”

作為起義軍的首領,晁蓋不會不知道當年隋末瓦崗寨創始人翟讓的結局。翟讓主動將老大之位讓給了能力更強的李密,最後卻還是沒逃過被李密謀殺的下場——面對笑裡藏刀、步步緊逼的宋江,晁蓋心裡也必然清楚,如果不在眾頭領面前拼死一戰證明自己,那麼就算不死在曾頭市,遲早也一樣會死在別的地方。

所以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不管曾頭市有沒有陷阱,晁蓋都只能咬著牙一馬當先衝進去了。而等待他的,正是一去不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