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會珍與三農2019-10-13 20:04:21

黃瓜葉片有泡泡,這是黃瓜的一種生理性病害——黃瓜泡泡葉,連續陰天,光照時間短,突然轉晴,溫度升高或陰天澆水量少,晴天突澆大水或植株長勢弱等均易發生泡泡葉,葉面鼓泡凸起,葉背凹陷,凸起部位變灰白或黃白色,凹陷處細胞間水分溢位,呈水浸狀,易受細菌感染,建議養根護葉,配合生物菌或海藻酸肥衝施,促根提高吸收能力,葉片噴施愛爾稼或甲殼豐或硼鈣肥等加春雷黴素或中生菌素緩解泡泡葉發生。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鄉村螢火蟲2020-01-16 07:44:13

栽種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題主的問題提的很好!我相信,這樣的疑問也是每一位種植黃瓜的菜農都想要了解的。簡單明瞭地說,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就是黃瓜植株發生了一種生理性病害的“表徵”,這種生理性病害的名稱就是“黃瓜泡泡葉”。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黃瓜泡泡葉的危害與診斷

黃瓜泡泡葉容易出現在冬茬和冬春茬栽培的黃瓜植株上,出現泡泡的葉片大多也都是位於黃瓜植株中、下部的成型葉片。黃瓜泡泡葉,對反季節黃瓜的生產具有嚴重危害。

生出泡泡的黃瓜葉片,生長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所能製造的養分必然減少,最終影響的一定是黃瓜的產量。

黃瓜泡泡葉的發病症狀是,

發病初期,受害黃瓜葉片的正面出現鼓泡,隨後鼓泡逐漸增多,但不同葉片鼓泡的數量差異比較大。一般鼓泡的直徑約為5毫米,正面凸起,背面凹進,受害葉面凹凸不平。觀察受害葉片的凹陷處,常常可見伴有白毯狀物出現。但透過病理檢驗黃瓜葉片的泡泡部位,卻並沒有病菌。病情發展後,黃瓜葉片的凸起部分逐漸褪綠,變為灰白色、黃色或黃褐色。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黃瓜泡泡葉的發病原因

關於黃瓜為什麼會發生生理性泡泡葉,暫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對泡泡葉出現的因由目前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一般傾向於黃瓜泡泡葉的產生與環境條件不良有關,特別是在低溫、弱光情況下黃瓜泡泡葉容易發生。

冬茬和冬春茬黃瓜定植初期氣溫低,黃瓜植株始終處於緩慢生長狀態,在生產上遇到陰雨雪天氣持續時間長,日照嚴重不足,後來天氣突然轉晴,溫度迅速提高;或者是原本陰天低溫澆水減少,天氣放晴升溫後,又突澆大水等,都容易使原本正常生長的黃瓜植株發生泡泡葉。因而,也有人認為黃瓜泡泡葉出現的原因只是某些黃瓜品種不適應低溫、弱光環境的一種生理性表現。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黃瓜泡泡葉的防治方法

1、選用耐低溫、弱光的黃瓜品種。

黃瓜屬喜溫性蔬菜,其生長特點是既不耐寒又忌高溫。與此同時,黃瓜又是短日照作物,儘管大多數品種經過選育對日照長短的要求已不太嚴格,成為了日照中性植物,但不同的型別對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仍然還是有所差異。因此,不同地區的瓜農在栽培冬茬和冬春茬黃瓜時,依據地方環境特點和消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耐低溫、弱光品種,應當作為規避泡泡葉的首選措施。

2、加強環境調控。

黃瓜生長的溫度範圍是10——35℃,最適溫度為18——32℃,夜溫以15——18℃為最佳,在5——10℃時就有受冷害的可能。黃瓜生長對地溫的要求較嚴格。根系發育最低溫度為8℃,最適宜溫度為32℃,最高溫度為38℃。黃瓜根毛髮生的最低溫度為12℃,最高為38℃。生育期間,黃瓜的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在光照方面,黃瓜的光飽和點為5。5——6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最適光照強度為2——6萬勒克斯,1萬勒克斯以下則生長不良。基於上述要求和特點,冬茬和早春栽種黃瓜,地溫應保持在15——18℃,控制灌水,嚴禁大水漫灌。扣棚使用的無滴膜的透光率要高,保溫效能要強,防塵效能要好,適宜實際生產。栽培冬茬黃瓜時,還應當在溫室後山牆上張掛反光幕,為黃瓜增溫補光。同時,注意為黃瓜補充二氧化碳氣肥。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總結:栽種黃瓜,葉面出現泡泡屬於黃瓜的生理性病害,終極的原因就是管理失當。生理性的問題需要採取生理性的辦法去解決。按照黃瓜的生理要求和生長特點選擇適合的反季節栽培品種,加強生長期間的溫度和光照、肥水等管理,就能使黃瓜規避病害,長得健壯,豐產豐收。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栽種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

“鄉村螢火蟲”

,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援!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惠農天地2019-10-12 16:27:23

黃瓜葉面確實很容易出現泡泡病,以前小時候跟我媽去菜園摘菜的時候,就看到黃瓜葉面出現泡泡狀的“隆起”,顏色是淡黃色,跟癩蛤蟆的背部一樣。那時候問過我媽,是不是黃瓜得了病蟲害,所以才長的這些東西。

我媽告訴我不是黃瓜得了病蟲害,這是黃瓜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她告訴我會引起黃瓜泡泡病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後面我自己也查了相關資料,下面我就具體跟大家講一下這種病害。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光照因素

光照強弱是黃瓜葉面出現泡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在前期黃瓜生長期,一直是出於陰雨天氣,陽光照射不足,黃瓜葉面合成光合作用產物比較少,黃瓜一直出於緩慢生長階段。後期天氣變好,陽光照射非常充足,使得黃瓜葉面合成的產物很多。但是黃瓜生長還處於緩慢階段,不需要那麼多的光合作用產物進行生長,所以就會造成光合作用產物在葉面“積澱”,隨著光合作用產物“積澱”越來越多,也就形成了泡泡病。

溫度因素

溫度也是造成黃瓜葉面形成泡泡病的原因之一,低溫會導致黃瓜葉面光合作用產物,運輸速度變慢,而適宜的溫度則可以保證黃瓜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快速運送到黃瓜需要生長髮育的地方。如果持續的低溫,會導致黃瓜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積澱”越來越多,時間久了,則會形成泡泡病。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解決措施

1

。選擇抗低溫,耐弱光的品種黃瓜進行種植

從源頭上降低黃瓜葉面泡泡病的發生

。如:長春密刺黃瓜,韓國綠箭黃瓜等品種,都是抗低溫,耐弱光的優秀品種。

2。

可以推遲種植黃瓜的時間,因為早春天氣冷暖不定,容易出現持續低溫天氣。

適當的推遲一下栽種時間,可以有效的降低遇到低溫,陰雨天氣的頻率。

3。

大棚種植的黃瓜,要加強管理,及時檢測大棚內的溫度

。出現低溫天氣,要及時進行保溫,增溫。出現高溫天氣,要及時進行通風,降溫處理,保證大棚內溫度恆定。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4。

合理進行澆水,保持黃瓜泥土溼潤,不要出現澆水量變化很大的情況。

黃瓜水份供應充足,就能持續的高狀態進行生長,葉面光合作用產物也就能夠及時消耗完,不會出現“積澱”,形成泡泡病。

5。

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保證黃瓜各種微量元素供應,增強黃瓜的抗逆性

,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黃瓜葉面出現泡泡病。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大致也就是“溫度”,“光照”,“澆水,施肥”等這些因素影響。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謝謝支援。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逐夢三農2019-10-13 22:22:15

導讀: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然後逐漸增多,葉背數量較少,判斷為黃瓜泡泡病,主要症狀就是出現淡綠色小鼓泡,看起來像癩蛤蟆的皮一樣,有些醜陋。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引起黃瓜泡泡病的原因

引起泡泡病的原因一般與環境低溫和採光少有關,採光和溫度決定了黃瓜光合作用的效果,由於環境溫度低、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不能完全進行,長期以往就會形成光合作用的沉積物,就出現了泡泡。

除此之外還和品種的抵抗力有關,有的品種不能承受低溫,採光少的環境,就會出現泡泡病。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如何防治泡泡病

①品種選擇

選擇抗低溫,耐採光少的品種,更有利於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

②增溫保暖

黃瓜生長適合溫潤的環境,如果環境溫度低於17℃,就要減少通風,保持溫室內溫度,在陰雨天氣和秋冬要避免長時間通風,必要時可鋪設保溫被。

③棚膜選擇

每年需要更換一次棚膜以增加透光度,其次可選用防水膜,這種膜經過特殊處理可以防止水滴附著,避免棚內溼度大導致水滴附著影響採光。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④科學澆水

澆水要避免大量灌溉,選擇在晴天上午澆水,陰雨不澆水,秋冬少澆水,避免溫差形成較大。

⑤施足肥料

從基肥到追肥,都要給足用量,按時施肥,提高植株生長能力,增強抵抗力,可有效避免病蟲害。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

綜上所述:

黃瓜葉面起泡泡是一種病害,危害較小,但要及時治理,做好預防工作,從環境條件下手去避免,加強日常管理,細心打理。

黃瓜葉面出現“泡泡”是怎麼回事?小五哥看天下2019-10-13 20:22:50

黃瓜葉面正面產生產生5毫米左右的淡綠色小鼓泡,隨後鼓泡數量增加,背面極少發生,這是黃瓜泡泡病,有人形容其為“疥蛤蟆皮”樣,主要發生在越冬及早春大棚、溫室裡,為生理性病害,應與細菌性病害相區別。發生時,葉面凹凸不平,凹陷處呈白毯狀,刮之無附生物。葉片凸起部分不產生病原物,泡頂部初呈褪綠色,逐漸變淡黃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有時隆起的泡泡頂部出現水漬樣斑點(生理充水)。

1、發生原因

(1)形成機理

泡泡病一般是看作黃瓜光合產物在葉片沉積的結果,與低溫呢、光照少有關。黃瓜光合作用製造的產物,把它一般只能從葉片中運轉出去15%-20%,剩餘80%-85%需在前半夜運轉分配到生長點、果實和根等部位。

光合產物的運轉速度與溫度關係密切:從葉片中全部運轉分配完成,在溫度20℃時需要2小時,18℃時需要4小時,16℃時需要6小時,16℃以下運轉很慢,甚至停止運轉。如果溫室的保溫效能差,包括春大棚傍晚收風晚,前半夜溫度低,不能滿足光合產物運轉需要,就要一部分或全部遺留在葉片中,稱為澱積。如此逐日在葉片中澱積,就會使葉脈間的葉肉出現隆起。

(2)流行規律

黃瓜生長前期溫度低,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長,光照弱,開春後,天氣突然轉晴,溫度上升快,日照充足,澆水數量加大,容易誘發泡泡病。此外,也與品種抗性、環境條件有關,對低溫呢,光照少不適宜的品種易發生此病。

2、防止方法

(1)選擇抗低溫、耐寡照、弱光品種。

(2)加強增溫、保溫措施,下午當棚內氣溫降到20℃左右就要覆蓋草苫或收風保溫,地溫保持在15-18℃,防止低溫冷凍。

(3)選用無滴膜,經常對棚室上的塑膠膜、玻璃清塵,必要可人工補光和施用二氧化碳。

(4)合理灌水。陰天低溫不應減少灌水,晴天升溫避免澆大水。灌水應避免大起大落。一般灌水時間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

(5)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

(6)黃瓜種子育苗定植時增施底肥,注重多種元素配合,根據氣溫變化,適時保溫、增溫。及時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