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山不在高717605962019-11-06 06:14:23

用互切法認字,但首先需記住一些字的發音。還有近似偏旁的音節可用於拼寫字。

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老王頭兒2019-11-06 07:45:50

漢語拼音之前有註音符號(字型檔裡沒有,打不出來),也是拼音。其依據是民國政府推行的國語。雖然筆畫不多,但難寫難記。自從有了拼音字母之後,大陸就不用了。但臺灣一直沿用至今。註音符號的歷史也不太悠久,基本上就是民國時期在用。在古代還有一種漢字的註音方法,就是反切。用兩個漢字切合成一個讀音。第一個漢字的聲母(子音)和第二個漢字的韻母(母音)放在一起硬碰,就會得到一個新的讀音。例如:塑,可以註為桑故切。桑的聲母是s,故的韻母是u。把s和 u 拼在一起,就可以知道塑字的讀音。用切合出來的這個讀音給一個漢字註音,是為反切。這個歷史比較悠久,唐代以前的韻書稱作反,宋以後稱切,合稱反切。古代字典上就採用這種註音方式。由於漢語的讀音一直在變化,而且古代沒有法定的普通話。同一個字,在不同的方言裡讀音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例如凹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讀作嗷,但在陝西方言中,讀作哇。作家賈平凹,應該讀作賈平哇。)反切流傳不太廣泛,在古代比較流行,現在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在不使用註音或拼音的情況下,識字教學需要有教師帶著領讀,一個一個地學。每一個生字,都是從寫到讀,一步完成。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常常要給學生講字理,便於記憶。會意字,形聲字,……講字理,需要有漢字的功底和修養。透過講字理,讓學生知道,一個個方塊字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有關聯的。只要知道字理,遇到一些生字,也往往可以猜測其含義。

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卡文迪許C2019-11-06 02:33:53

以前叫做“拼音字母”,民國時期叫“注音符號”,從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以後就不再使用了,以前帶有明顯的方言特徵,中國太大了,民族眾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注音符號”目前仍舊為臺灣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一,為小學語文教育初期必學內容;中國自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以後停止推廣使用。

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大海1425818292019-11-06 14:16:03

讀字讀半邊,老師教後用簡單的同音字別上

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使用者12341264722019-11-06 07:13:04

認其半邊發音則可矣哉!通假字韻部同音!模仿自然音,兩字的混合發音,還有詩,經中的,壓韻,即韻部發音相似的,讀起來很嘽的,嘽=順=這就是通假字

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發明拼音之前,大家是怎樣學習漢語的?思想先鋒派2019-11-24 09:08:51

以前是繁體字比現在難寫多了,這也是中國字讓外國人敬佩的地方,現在為了大家方便寫所以整成簡化字,但繁體字永遠是中國的國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