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一仁而己2017-12-17 14:51:17

存在。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陵西散人2017-12-23 13:12:07

存在。不僅存在,而且有重大意義。重大意義不是在《鹿鼎記》中的,而是中國佛教史上的。我來簡略回答一下:

《四十二章經》是中國所翻譯的最早一部佛經。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四十二章經》又稱《孝明皇帝四十二章經》,由42篇短小的佛經組成,故名。

《四十二章經》並不是一部獨立的佛經,而是攝抄上座部佛教基本經典《阿含經》而成的“經抄”,質樸平實,內容簡單,闡述了諸多佛教的基本教理教義。

由於佛教是世界性宗教,經典有很多文字的版本,《四十二章經》中的內容,均可互見於巴利文及漢文佛典。《四十二章經》相當於古代的“佛教概論”,是佛教的入門書。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中國雲南等地方的上座部佛教經典及其註疏等所用的語言是巴利文。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關於《四十二章經》的翻譯,據說是與佛教初傳中國時的“漢明帝感夢求法”的故事直接相關的。

根據湯用彤先生的研究,南朝以前記錄此故事事的佛教典籍有《四十二章經序》、《牟子理惑論》、《老子化胡經》等。

根據《四十二章經序》: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頂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為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氏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遂起立塔寺。於是道法流佈,處處修立佛寺。遠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勝數。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上圖清代翻譯的滿文版《四十二章經》

《牟子理惑論》的說法基本與此相同。《老子化胡經》則進一步明確提出了使者出歸的年號,認為漢明帝永平七年(67)出使,永平十八年(75)乃歸。東晉的袁宏和劉宋的范曄,則在基本肯定上述事件的同時,刪除了一些他們認為不可信的成分,主要是年代和使者的名字。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到了南齊王琰的《冥祥記》,形成了一個新的比較完備的說法,與以前的各種說法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將使者的名字由原來的張騫等三人,改成了蔡愔,原因可能是由於張騫的名字與漢武帝時出使西域的張騫相同;二是認為蔡愔從西域帶回了僧人“迦葉摩騰”,也稱“攝摩騰”,由迦葉摩騰譯出了《四十二章經》;三是認為同時帶回了優填王造釋迦佛像;四是明確提出了漢明帝所建的寺院名為“白馬寺”。

這一說法,基本上為以後的大部分佛教史書所繼承。

《高僧傳》,認為使者蔡愔從西域帶回的僧人除了迦葉摩騰以外,還有中天竺僧人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共同譯定了《四十二章經》。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看遍山川2018-06-21 09:14:03

東漢明帝時期,社會穩定,百業始興,西域和中原恢復了正常交往,這一切因素給佛教的傳播提供了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

《四十二章經》是佛教經書,它也和那一段時期的佛教傳播有關。如同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一樣,總是事先伴隨著“祥瑞”出現,佛教向東土中原的傳播也不例外。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公元62年春的某一天,漢明帝夢見一巨大金人,頭頂放射光芒,降臨宮殿中央,忽又凌空飛起向西方飛去。解夢自然變成了第二天朝堂上的話題,官員傅毅說周昭王二十四年春,山川震動,江河氾濫,當時就推測西方有聖人誕生,他的教義救苦救難,一千年後會傳人我國。

算來時間差不多距今一千年,認為皇帝夢見的就是那位聖人,名字叫“佛陀”。於是明帝為了更進一步瞭解普渡眾生的佛法,派羽林郎中泰景等人去西域,訪佛求經。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三年後他們回到洛陽,帶來經書和佛像,同行的還有二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公元68年始建白馬寺,明帝安排這些僧人在寺內從事佛經翻譯工作,相傳他們所譯的就是現傳的《四十二章經》。

這部經書分段取義,以四十二段經文闡述一切因果,故名《四十二章經》,是我國第一部漢譯佛典,白馬寺也成為我國第一座佛寺。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韋小寶等江湖好漢拼死爭奪的這本經書,實際上經書和“龍脈”,“寶藏”是絲毫沒有關係的,只不過又是作者生花妙筆的杜撰。

康熙讓韋小寶尋找的《四十二章經》真實存在嗎?

《鹿鼎記》裡提及的這本經書確實存在,只是一本純粹佛經而已,沒有值得刀光劍影的藏寶圖和暗示。

倒是聽說過書裡多的是比喻說理,“壞人陷害好人,就像仰面朝天吐唾沫,唾沫不會飛到天上去,還是落在自己身上”,“人們貪戀財物,譬如刀口上的蜂蜜,永遠填不飽肚子,去舔反而有割舌之患”,和“刀口添血”的意思一樣,類似這些警句很多,確實是其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