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說包括?酸甜果子W的日常記錄2021-10-04 19:44:41

在人類的管理活動中。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人、物、財、資訊等等。由於人的特殊性,對人的管理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特別是社會發展到今天,人自身的素質得到了空前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價值和自身存在的意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關注,人的成長和發展對於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長所起的作用與日俱增。

因此,“人”這個要素在管理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組織中的“人”採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則離不開對人的認識。自古以來。就有對人性的探討和理解,有的是屬於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範疇,是嚴格意義上的人性假設理論。

而有的人性假設理論則超出這些範疇。和倫理學、社會學相聯絡,可以看成是廣義上的人性假設理論。這些對人性的深入分析所形成的人性假設理論,成為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立論基礎。基於不同的人性假設理論,管理學史上形成了種種不同的管理方法理論,經濟學上則作為分析經濟現象的理論前提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周圍的客觀世界不斷髮生著的新變化正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也在深化,人性假設理論在2l世紀有了新的進展。從時間跨度和中西方地理因素考慮,我們可以將人性假設理論劃分為西方人性假設觀、中國古代人性論和2l世紀的當代人性假設新觀點。

下文就從這種分類角度對至目前為止形成的人性假設理論加以綜述,使讀者對這一理論體系及其新的發展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一、西方人性假設理論。

1、“工具人”假設。這是西方最早的人性假設理論。產生於古代中世紀奴隸社會的管理實踐之中。

在奴隸社會,奴隸主把奴隸看成是會說話的工具和他們的私人財產。在以大機器生產為特徵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家則把僱傭工人看成是活的機器或是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總之這些勞動者就象工具一樣。任由管理者使喚。自身價值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體現,他們是在暴力、強迫之下勞動著的。

2、“經濟人”假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和發展,到了l8世紀,西方享樂主義哲學者和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這個假設。他們認為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管理中強呼叫物質上和經濟上的利益來刺激工人的努力工作。“經濟人”思想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反映,它的提出標誌著社會的巨大進步。

3、“社會人”假設。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等人進行了著名的霍桑實驗,實驗的意外結果使他們觀察到了人性的另一個重要側面—— 人不僅僅是關心自己個人的物質利益,還會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和集體歸屬感。實驗的結論是: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決定員工的工作努力程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管理者應當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來促進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社會人”假設的提出是管理學的重要轉折點,開創了“行為科學”學派。

4、“自我實現人”假設。這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觀點。他認為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人們有著最大限度的利用和開發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希望能夠有機會獲得自身發展與成熟,“自我實現”是工作的最大動力。組織給予挑戰I生的任務才能激發出員工的強烈工作熱情。

5、“複雜人”假設。60年代,美國學者艾德佳·沙因(Edgar H.Schein)在綜合“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和“自我實現人”假設這三種西方人性假設的基礎上,提出了“複雜人”的觀點。他認為人的需要和潛在願望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些需要的模式隨著年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境遇和人際關係的變化而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應當說,沙因的觀點彌補了前幾種人性假設的缺失,是比較全面的。

6、“文化人”假設。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的日裔美籍學者威廉·大內在他的《z理論——美國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一書中,從社會和組織文化的角度來考察、分析日美兩國企業的不同和利弊,強調要重視人的問題,對員工要信任、親密以及一致的組織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念,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

文中雖未直接提出“文化人”這一名詞,但其文化、價值觀決定人的行為的觀點,就蘊涵了這個名詞的實質性內容。

人性假說包括?使用者16438681210162022-02-26 13:36:29

人性假說是一種意識形態,嚴格地講是管理者們的一種意識行為,管理者對管理過程中對人的一種期望和要求。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人性假說,一,就是“人的趨優避劣”假說,二,就是“道德尊尚”人性假說,三,就是“人心向善,和平相處,理想信念”,四,“國家社會和個人的處理”等。

人性假說包括?邊走邊唱5512021-10-20 03:02:13

人性假說是指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對人的本質屬性的基本看法。

包括內容:

1、“利己利他”本性假設。這一人性假設是一般意義上的對人的本性的認識。

2、“創新人”假設。創新為人突破種種條件限制,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一條最佳途徑。

3、“目標人”假設。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有關專家從心理學和管理學兩個方面有機的重新思考有關人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