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讀書?蘇菲馬文2018-04-07 14:16:14

有人讀書讀完就忘,有人卻能透過閱讀打造核心競爭力。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小學的時候就是讀書狂魔,至今保持每月10本書的閱讀習慣,而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每個月能讀60本書。廣泛而深刻的閱讀能夠幫人開啟眼界,深入技術領域並有所建樹。

讀了書,感覺沒學到東西,往往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不能將書化為己用。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

讀書的基本目標是,讀完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不能從讀書獲益的人,在閱讀過程中,都偏離了這個目標。

日本暢銷書作家奧野宣之是一個讀書寫作高手,訣竅是利用讀書筆記催化輸入和輸出。很多人的書架上都有一格專門放最喜歡的書,奧野宣之也是如此,但是他的書架還有一個區域專門放置最近寫的30本讀書筆記,隨時翻閱。奧野宣之所謂“讀完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可不是隨便說說,按照他的讀書方法,每一本書裡有價值的地方他至少讀了三遍,做一遍筆記,回顧一次筆記,閱讀深度相當於普通人的五倍。

如何有效讀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詳細介紹了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透過做讀書筆記,把閱讀的四個步驟“選書、讀書、筆記、內化“聯動起來。選書過程中列清單,看書評,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書;讀書過程中做書籤,選取有價值的地方,重讀兩遍以決定是否需要摘抄;做筆記過程中,同時記錄摘抄和感想;讀完一本書後,重讀筆記上貼上的別人的書評,自己的摘抄和感想,將書的精髓內容再吸收、內化。

奧野宣之讀書法的精髓是,透過做一元化筆記,真正把讀書變成了一趟美妙的旅程。在“選書、讀書、筆記、內化“這四個環節上,不會讀書的人幾乎每個環節都有問題。

1。 選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給出了4個選書建議。

第一,

隨時記錄自己看報刊引起的讀書想法

。比如專欄作家的文章裡提到了某本影響極深遠的書,你覺得應當一讀,就要及時把這個想法記錄在筆記上。做好這一步,就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也為終身讀書的習慣打下了基礎。

第二,

把好的書評剪下來,貼上到筆記上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書評的吸引而讀書,書評是讀書旅程的源頭,最好把書評貼上到自己的筆記上,並記錄自己為什麼因為這篇書評而想讀書,這對於後面的“內化“步驟非常有用。

第三,

列買書清單

。平時想讀書的想法已經記錄在筆記上,隔一段時間,只需要把這些書整理成清單,就可以照著清單買書了。整理清單的過程中,還可以剔除自己不需要的書,只買真正需要的書。

第四,

對於有難度的書,可以先從“漫畫版”、“精編版”入手

。有人說“漫畫版”、“解說版”是快餐文化,毫無營養。其實不然。在讀《莊子》之前,我讀了一些作家寫的莊子心得;讀國外大部頭名著之前,我讀了很多中英雙語縮寫版。如果一本好書是值得讀、卻一時讀不懂、或者讀不下去的,不妨從更簡單的版本讀起,有了一定理解再讀原版。

2。 閱讀

奧野宣之讀書時準備了三類書籤。

第一遍,

通讀

。閱讀過程中讀到有價值的地方,放入“通讀書籤”。

第二遍,

重讀

。重讀“通讀書籤”標記的地方,仍然認為有價值的地方,放入“重讀書籤”。

第三遍,

標記

。瀏覽一遍“重讀書籤”,仍然覺得非常重要的地方,放入“標記書籤”,以便摘抄。

這三遍閱讀之後,就像一張大網,把書裡瑣碎的細節濾去,把對自己最為重要的內容保留了下來。

3。 讀書筆記

在上一步驟,該做筆記的地方已經標註好了。這時,按照奧野宣之發明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方法,把最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寫下感受即可。

如何有效讀書?

4。 內化

把書中的內容化為己有是讀書的關鍵。讀書效率越高,能用書中理論幫助自我成長的人讀的書就越多;讀書效率越低的人越不願意讀書,讀書的量越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正是讀書領域的“馬太效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給出了三個建議,教你真正把書“吃進去”。

第一,

重讀筆記

。每週固定時間,重新瀏覽一下這周所做的所有讀書筆記。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記住書中的精華,另一方面可以熟悉筆記,為未來翻閱打下基礎。在讀書筆記裡,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是因為哪篇專欄、哪篇書評而與本書結緣,在閱讀中是否得到了預期的收穫?讀書筆記就如同日記本一樣,讓當下與過去產生了聯結。

第二,

寫書評

。做完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想法仔細整理一下就是一篇書評了。能夠清楚地轉述書中重要的資訊,才代表一個人真的把書讀到心裡,而非浮在表面。諾貝爾獎得主、物理界的教學明星費曼先生說,能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講出來,才算是真的學會了。“費曼技巧”不僅適用於自學,也適用於讀書。

一本書讀的怎麼樣?能寫出書評才算把書讀了進去。

第三,

透過寫作倒推主題閱讀

。“我該不該辭職?”“我的性格是不是不適合現在的工作?”很多人有時候會有這樣的困惑。在奧野宣之看來,這是運用讀書筆記、寫一篇有關“辭職”文章的好時機。把自己讀過的和辭職有關的書籍的筆記拿出來讀一下,梳理一下不同書的共同點、矛盾點,一篇乾貨滿滿的文章就寫出來了。在這個閱讀、思考、整理、書寫的過程中,個人的困惑也能夠找到答案。

我的改變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我讀了兩遍,從第一遍的質疑,到第一遍的心服口服。

1。我懷疑作者是在湊字數,選書、購書有必要講嗎?

過去兩個周,我想讀的書變來變去,“商業“、“寫作”、“個人成長“關鍵詞來來回回的換,最後讀了兩本不在計劃內的書,最重要的書卻始終沒讀。技術類書籍收藏了一堆,入門書,高手進階書,全部混在一起,閱讀量為零。於是我只好乖乖跟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列購書清單,清單裡只保留最需要的書和最適合我的技術水平的書。

2。閱讀過程中有必要加三類書籤嗎,通讀一遍不行嗎?

這本書我第一遍是通讀,隨手標重點。隔幾天再看,發現哪裡都是重點。最後筆記也沒做,擱置了兩個周。

第二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同樣是標出重點。但是每讀完一章,都會重讀重點,把不重要的部分刪去。全數讀完,再讀一遍重點,篩選一次。這個過程裡我做了思維導圖,重讀的兩次剪掉了大量樹杈,最終得到了對我最有用的部分。

如何有效讀書?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有那麼厲害嗎?

第一遍閱讀,我沒做筆記,讀了就忘。第二遍閱讀,我老老實實地按照步驟來,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感想,整理之後又寫了書評,整個過程都很順利。可謂“親測有效”了。

有時候我們看書,輕易判定書裡在講廢話、湊字數,是真的因為書不好,還是因為我們的眼光過於急功近利?10歲學程式設計,31歲把Paypal賣了15億美元,是馬斯克的標籤。每日閱讀兩本書、創業、跨界、持續學習,是馬斯克的日常生活。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己卻觸手可及。有效閱讀每一本書,都在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