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子系222018-11-05 19:05:56

帶髮修行,還有老媽子丫頭照顧!無非就是個幌子罷了!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君箋雅侃紅樓2018-11-07 11:33:06

妙玉此人是紅樓夢中一個另類,她出身名門,卻自幼染病,不得已跟了師父來到佛門,成了一位帶髮修行者。其本質上,妙玉並不算尼姑,沒有落髮,就不算真正出家之人。所以妙玉雖然一樣保持戒律,依然割捨不斷紅塵。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妙玉出身簡單,與林黛玉是老鄉,來自蘇州,祖上也是世宦之家。妙玉父母雙亡,也與黛玉相同。不同之處林黛玉有祖母依靠,妙玉卻只能寄身佛門。

帶髮修行者,百科是如此界定:帶髮修行是皈依佛門的一種,雖皈依佛門,仍對世俗有很深的眷戀,只是內心的皈依,無法脫離世俗生活。帶髮修行一般適用於女眾。帶髮修行者可以不進行剃度,但仍要遵守部分佛門戒律,比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

妙玉就是這樣一個帶髮修行者,身上明顯有與出家人的不同之處。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首先她身邊的伺候者,都是家裡的老人,嬤嬤丫鬟同她一般裝扮成佛門之人,而不是如智慧兒那樣剃去了頭髮的尼姑。

其次,妙玉言行與世俗之人無異。從不以出家人自居。她雖自謂檻外人,畸人。只是內心排斥世俗,並不是真正的與世俗割裂。檻外人也是檻。所以妙玉根本算不得出家人。

最後,賈母帶著劉姥姥來到攏翠庵,見了妙玉說:到底是她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賈母說妙玉是修行之人,而不是出家之人,顯然以居士看待妙玉。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而妙玉與眾人相處,也並不以出家人自居。她請林黛玉薛寶釵喝體己茶,賈寶玉跟來,與妙玉說話都很隨便。妙玉自己也說:“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得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出口就是“你我”,完全沒將自己當成出家人。她與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結交,純粹閨閣之情,皆因她雖居於寺廟,卻並非出家之人。

清代畫家孫溫的《工筆紅樓夢》中,妙玉就從不是出家人裝扮,而與平常世俗之人一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來一看,或者關注本人頭條號君箋雅侃紅樓,文章配圖都是。其中也有妙玉的描畫。看一兩百年前,古人對帶髮修行者的理解,更容易瞭解妙玉與出家人的不同。

妙玉不是尼姑,也不是出家之人。她只是個帶髮修行的居士。她師父去世前叮囑她就在京中等待因果。就是指躋身賈家,金陵十二釵聚首。關於妙玉結局,判詞說她: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泥淖中!妙玉結局叵測,但也是她的宿命,這裡就不做猜測。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牧音之家2018-11-03 19:31:19

雖是“才華阜比仙,氣質美如蘭”,最終落得“風塵骯髒違心願”,因為出家是迫不得己,而且是帶髮修行,少女見到風流公子寶玉,動情人之常情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棲鴻看紅樓2019-06-06 09:27:56

要知道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乃至妙玉為何“暗戀”寶玉,都得從她出家說起。

據林之孝家的介紹,妙玉本來是“讀書仕宦之家”的女兒,出身類似於湘黛或者三春。因為“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足的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這也類似黛玉,當初也有個癩頭和尚要化黛玉出家,並且以病要挾:“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甚至香菱幼時,也有化她出家之舉,只除了“自幼多病”這個因素。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再往下看,妙玉是“帶髮修行”。道姑的裝束,是梳著頭髮的,用不著強調;如果是投身佛門、做了尼姑,卻又不落髮,是為什麼?當然是不準備以佛門為終身歸宿,將來還要還俗的——等她年長一點兒,身體好一點的時候。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還俗之後,當然是要嫁人。那麼妙玉應該留在故鄉,和父母家人在一起才好。但是妙玉十七歲跟著師父進京,說是“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像並貝葉遺文”。但是我們知道,妙玉既不是虔心向佛,也未必對觀音遺像真有興趣。僅從入京的陣仗就可看出:“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服侍”。出家人四大皆空,她帶著三個僕傭,你會相信她虔心向佛?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拋下父母家人進京,妙玉有她必不得已的理由。這理由林之孝家的沒說,後文由妙玉的舊友邢岫煙略微透露:“因他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了”。證明妙玉在家鄉受到了“權勢”的壓迫,不甘屈從,被迫離鄉避禍。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林之孝家的介紹,與岫煙的介紹,並無衝突,至多隻是林之孝家的不知隱情。而妙玉避禍進京,也不會把“權勢不容”掛在嘴上,所謂觀音遺蹟,正是最好的藉口。

但是最晚到進京之後一年,父母、師父都已去世。妙玉的還俗已無人主持,婚嫁更無從談起。也就是說,她的出家也好,進京也好,本來都是短期打算,結果被迫成為終身事業。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既然是被迫,當然心有不甘。既然心有不甘,難免懷念出家前的“閨閣”生活。甚至不止是出家之前,就是在出家之後、進京之前,她除了住在廟裡,也一樣是讀書寫字,還有女伴相陪(岫煙),只是換了一個地方過“閨閣”生活。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閨閣生活,是她本該擁有、本來擁有、又被迫放棄的,難怪她會念念不忘了。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心海1521092792019-07-16 20:05:16

凡心未死,塵緣尚在——因為大觀園裡的寶玉還藏在她心裡。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聚眾之力點亮未來2019-06-12 19:56:24

因為她六根未斷,所以貪戀紅塵啊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稻香老農45629922018-11-03 19:03:10

一個妙齡女郎,自幼出家!每日裡青燈黃卷,枯燥無味。不戀紅塵!可能嗎?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清淡滋味坊2019-06-06 14:40:11

因為妙玉本來就不想出家,出家只是暫時不得已,過後還是要還俗的,妙玉在內心中也是這樣認知的,這樣給自己定位的,所以,她不是不忘閨閣,是自視還是閨閣中人。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妙玉出身讀書仕宦之家,跟黛玉湘雲賈家小姐們出身差不多,從在廟裡所用器物來看,恐怕還要高於賈府。本來也不是要出家的,是“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管用”,無奈之下,親身出家。但內心是不願出家的,出家也只是權宜之計。況且,又得罪了權貴,不得已從蘇州來到京城,也是暫時躲避的意思。妙玉對大觀園中眾人的態度是對朋友的態度,不是檻外人對檻內人的態度。

妙玉年紀還小,雖比寶黛眾人大了幾歲,終究還是青春少女,正常的少女情懷還是有的,到不了四大皆空的地步。況且,生活在大觀園女兒國,春光旖旎,紅塵萬丈,妙玉不瞎不聾,自然薰染了閨閣習氣。妙玉跟李紈不一樣,李紈是寡婦,經歷過幻滅,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份上,都必須用黑紗把自己包裹起來,“一概無見無聞”。而妙玉沒有經歷過,她還是青春少女,還有對春天的渴望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莉莉安楊女士2018-11-04 04:26:21

妙玉不情願入庵為尼的,為了活命沒辦法!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藝車匯2019-06-12 20:45:58

要知道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乃至妙玉為何“暗戀”寶玉,都得從她出家說起。

據林之孝家的介紹,妙玉本來是“讀書仕宦之家”的女兒,出身類似於湘黛或者三春。因為“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足的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這也類似黛玉,當初也有個癩頭和尚要化黛玉出家,並且以病要挾:“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甚至香菱幼時,也有化她出家之舉,只除了“自幼多病”這個因素。

再往下看,妙玉是“帶髮修行”。道姑的裝束,是梳著頭髮的,用不著強調;如果是投身佛門、做了尼姑,卻又不落髮,是為什麼?當然是不準備以佛門為終身歸宿,將來還要還俗的——等她年長一點兒,身體好一點的時候。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白野音樂2019-06-05 19:36:49

最近,反覆閱讀了《紅樓夢》中的妙玉。感覺她是一個仙風道骨,我行我素,孤高自負,不染世俗,非常精緻和怪癖之人。作為一個出家人,她是因一個偶然的機緣進入賈府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與賈家毫無關係的人物,曹雪芹卻給予她極大的熱情,不但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釵正冊裡,還排在脂粉英雄王熙鳳之前。那麼,身在佛門的妙玉究竟為何無奈和世難容?

X

從《紅樓夢》第五回中的判詞和《世難容》曲子裡,我們就已經初略地感受到了妙玉鮮明的矛盾性,妙玉的一切似乎都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她出身仕宦之家卻不為權勢所容;她身為尼姑卻非常富有;她度入空門卻不忘紅塵;她是檻外之人卻沒人喜歡她。她自己除了要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外,還要受到佛門清規戒律的桎梏。她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不甘心將自己埋沒在沒有人間煙火的寺廟裡孤老終生。這是為什麼呢?

一 、度入佛門本事無奈之舉

妙玉,實際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她始終沒有將自己的心完全交給佛門。她是把姑庵當作“閨閣”的大家閨秀。她一直生活在“檻外”與“檻內”的邊緣之人。妙玉這種尷尬的生存狀態,與她的特殊人生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妙玉的度入佛門,實是出於客觀的無奈。

《紅樓夢》第十八回中作了這樣的說明: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妙玉祖上是讀書仕宦之家,家庭富裕,父母便給她買了替身,結果是買了許多替身,妙玉的病還是不見好轉,無奈之下,妙遇才最終被送進了佛門。妙玉的父母是不願把自己的骨肉拋在佛門,這樣做只是為了她能平安地活下來,實在是無奈之舉。她的父母儘量在生活上,讓妙玉生活得幸福,在蟠香寺時,她的身邊有老嬤嬤和丫鬟照顧她的生活起居,所用的生活用具都不普通,有的甚至是價值不菲的古玩。除了環境不同,這裡只不過是父母給她安置的第二個家。

二、她的思想有著“雲空未必空”的矛盾

住進蟠香寺後,妙玉依然過著自己的大家閨秀生活。十多年的晨鐘暮鼓的生活也未把它浸潤成一個六根清淨的 佛教徒,妙玉只不過是一個身居佛門的紅塵中人,她有著“俗世”中人所有的種種“俗念”,而又不被世人所容。

身處空門的妙玉心中一點兒也不空,她的心時時關注著“俗世”。住進賈府後,她雖極少與人來往。可是寶玉過生日,並沒有通知她,她卻送去了一個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的祝壽帖子,這讓寶玉都有些意外,既然說自己是“檻外人”,就應不問世事怎麼還記掛著寶玉的生日呢?這正說明“妙玉並未超塵脫俗,還有著一顆凡心”。

三、性格孤僻,清高傲慢

出身仕宦人家的妙玉,且頗有才華,這使得她自視甚高“萬人不入他目”,做事常常“不合時宜”給人難堪,讓人難以接受。在賈府裡,除了對賈母略顯尊敬外,對其他人她是都不放在眼裡的。在櫳翠庵妙玉奉茶時,賈母說:“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也很簡潔厲害地說“知道,這是老君眉。”,黛玉問:她沏茶用的水,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冷地批評了黛玉說“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妙玉連林妹妹這樣的人她都照樣搶白,可見有多清高了。

妙玉這種“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性格,在賈府裡很不受眾人的歡心,薛寶釵和賈寶玉認為她“行為怪誕”;忠厚的李紈竟說她“可厭”;與她有十年師友之誼的邢岫煙說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其實,正值青春芳齡的妙玉,也有著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在需要朋友的年齡時候周圍卻沒有一個朋友,她獨守靜庵,心中孤苦可知。妙玉越是孤僻,越讓人覺得不容易接近,這樣越與世人難容。

因為妙玉很小出家,從此遠離了父母的呵護、家庭的溫暖。後又父母亡故,家道衰落,她由有家不能歸變為無家可歸。這段特殊的生活經歷對其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養成了她很難與人相處的特殊性格。所以,我們不將妙玉看作完整意義上的尼姑,她自己也沒將自己當作真正的出家人,她不信佛門超越生死的精神,崇奉“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現實。

在“四大家族”衰敗之後,被迫流落煙花巷。又為世俗所不容。結果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妙玉她“世難容”的悲劇既有社會原因,又因自己心性高潔性格,故而常懷“花因喜潔難尋偶”、“一生傲岸苦不諧”之慨。實際妙玉的悲劇寄託了曹雪芹對不合理的末世社會現實的一腔憤懣。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綠洲大哥2018-11-04 13:44:52

妙玉是穿著僧衣的俗人,滿腦子王孫公子、花前月下,。夫貴妻榮。

出家後的妙玉為何念念不忘閨閣?維維的奶媽2018-11-07 08:40:48

妙玉是虛偽女人的代表。其實作者對她是很諷刺的,仔細品味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