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求詳解?紫菀品月2020-05-18 11:42:40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原文: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譯文:

所以像舜這樣有大德的人,一定會得到他所應該享有的地位,,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俸祿,必然會得到他應得的名聲,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壽命。所以,上天養育萬物,一定要會按照它的材質而厚待他。所以,能成材的可以盡心去培養它,不能成材的應該摧敗淘汰。

孔子說: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求詳解?

感悟:“德”字最早的本意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的執行軌跡,後來引申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由此可見,“德”順應“道”而生。,道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這樣,“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就很好理解了。孔子說:“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應該是最高境界的德了,它強調做人要至誠,至真,至善,不走極端,順應事物的規律且要時時堅守不能有須臾的離棄。我想,要是能做到這些,那麼所謂的名利,地位,健康,高品質的生活也自然就隨之而來,但是,真正能持久地做到“中庸”的人太少了!所以師父教導我們儘管趕路,別問前程,只管耕耘,別問收穫,一切順其自然,因果報應,自有天意。東漢末年大經學家鄭玄說:“富貴不可求而得之,當修德以得之。”看來修為越高的人越認同中庸之道。《二十四孝》的首孝舜王小時候家裡貧窮 ,生母早逝,父母弟弟都對他刻薄冷漠,但是他始終對他們仁愛有加,仁至義盡,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不斷修行,終於成為受後世景仰的聖明君王。平凡的我們不可能有舜王那樣的修為,再說“聞道有先後”,只要我們從此刻起循道而行,順其自然,潛心學習,休生活禪,對於我們個人,家庭,子女等的發展,進步益處多多。相反,如果一心追著地位,名利走的人,不顧仁義道德,寡廉鮮恥,逆著“本”而行的人終有一天會自食其果,悔不該當初,受到慘痛的教訓甚至於被天道滅亡。